太焦高鐵沿線考古發掘區西李門墓地舉行開放日活動

考古 文物 李康妃 中國歷史 黃河新聞網晉城頻道 2017-05-10

太焦高鐵沿線考古發掘區西李門墓地舉行開放日活動

黃河新聞網晉城訊 5月7日上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西李門考古隊在高平市河西鎮西李門墓地考古發掘現場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向社會公眾宣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相關歷史文化知識,對發掘的墓葬和出土的文物向公眾進行了展示和詳細解說,晉城市九三學社部分社員以及當地各界群眾參加,現場目睹了西李門遺址考古發掘成果。

西李門遺址位於西李門村西臺地上,當地老百姓稱之為“西嶺上”、“大部落地”,遺址所在臺地北接陵侯高速,西與二廣高速相接,南界河西鎮至石末鄉的縣鄉道路,東部邊緣與太焦高鐵規劃線路一線。

太焦高鐵沿線考古發掘區西李門墓地舉行開放日活動

在考古發掘現場,考古隊通過展板向人們清晰地展示了“什麼是考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職能、考古項目概況、西李門墓地位置等事項,進而使公眾理解在大型基本建設中開展考古發掘的重要意義和考古學的科學性。“西李門的歷史和文物古蹟”、“西李門的考古發現與收穫——西李門遺址調查收穫”、“西李門的考古發現與收穫——西李門墓地”、“西黃石考古發現”、“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等展板向公眾宣傳展示了西李門當地的悠久歷史文化,通過介紹西李門的考古發現和在附近澤州縣北義城鎮西黃石村的考古發現,與公眾共享考古成果。同時,考古隊員還帶領公眾步入墓地發掘區參觀了發掘的墓穴和出土的部分陶土文物。

太焦高鐵沿線考古發掘區西李門墓地舉行開放日活動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西李門考古項目現場負責人趙輝向公眾逐一介紹了墓穴的歷史年代和隨葬文物,給大家講解了各個時期不同的墓葬習俗和我國的文物保護知識等。“通過開展今天公眾開放日活動,喚醒廣大老百姓的文物保護意識,瞭解西李門村不僅是古村落,腳下更是五千多年前人類生活的痕跡。最重要的是發現了典型的廟底溝文化時期的雙脣口尖底瓶口沿及腹片、紅陶盆口沿、彩陶片等遺物,絕對年代距今5000——6000年,充分證明了西李門村的悠久歷史。”

為配合太焦客運專線建設,去年年底,省考古研究所本著“既對文物保護有利、又對基本建設有利”的文物保護方針,開始對鐵路沿線進行考古勘探和挖掘。在西李門發掘區內發現春秋至漢代墓葬16座,其中春秋時期墓葬2座,規模較小;戰國時期墓葬9座,規模較大,墓葬形制多口大底小,葬具多為一槨兩棺;漢代墓葬5座。本次發掘面積雖然不大,但發掘墓葬分佈較集中,墓葬排列基本有規律可循,墓葬時代跨度較大。

太焦高鐵沿線考古發掘區西李門墓地舉行開放日活動

“西李門村文物古蹟眾多。村內現有國保單位二仙廟,村內玉皇廟、文廟、東主師廟、西主師廟、南閣觀音廟、北朝晚期的造像碑一通,金元時期的奉化寺後殿一座,明清以來的寺廟達11處之多,古民居四46處,並有一條古街從西向東橫穿村中心。這次考古發掘成果豐富,將西李門的文明史大大提前,為我村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提供了有力的歷史文化實物佐證。”西李門村黨支部書記史群昌十分高興地說。

西李門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早在多年就在當地發現了仰韶至龍山時期的遺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痕跡,所以有了西李門遺址。此次西李門墓地公眾開放日活動,為提高廣大群眾文物保護意識,瞭解考古真跡,瞭解西李門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和途徑。(郭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