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自貢是有多繁榮?如今在釜溪河邊散個步都能撿到寶

考古 文物 嘉慶 瓷器 自貢網 2017-06-07

點擊上方“自貢網”可關注我們

日前,處於枯水期的釜溪河不僅灘塗暴露出水面,在大片的灘塗上,市民還發現了大量的瓷器、陶器碎片。經市文廣新局文物專家考古試發掘鑑定:出土的器物大部分為清末至現代產物,少量為清中前期產物,出土銅錢涵蓋明末至清末各個時期,從中也預示著清代釜溪河上發達的鹽運,繁榮的沿岸商業,豐富的自貢鹽文化。

曾經的自貢是有多繁榮?如今在釜溪河邊散個步都能撿到寶

圖片由市文廣新局提供

曾經的自貢是有多繁榮?如今在釜溪河邊散個步都能撿到寶

市民河道散步 意外發現可疑“碎片”

5月,天氣晴朗,正是市民外出踏青遊玩的好時節。5月24日,市民曾先生和家人一起沿著釜溪河河道散步,在行至東興寺大橋附近,在暴露的大片灘塗上拾到了一些可疑的“碎片”。

覺得有些蹊蹺的曾先生馬上將情況反映到市文廣新局,“接到群眾反映後,我們馬上組織4名專業人員到現場開展考古試掘,”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瞭解到,市民發現“碎片”的地方位於東興寺大橋下灘塗,蜀光中學以西約300米,東南約100米處,釜溪河河道中心。“正是由於近期釜溪河處於枯水期,灘塗暴露出水面,所以這些文物才浮現出來。”

此次試發掘自5月25日開始,至5月28日結束,歷時4天,共發掘探溝一條,探方兩座。出土遺物包括釉陶罐、銅錢、瓷片和陶片等。

曾經的自貢是有多繁榮?如今在釜溪河邊散個步都能撿到寶曾經的自貢是有多繁榮?如今在釜溪河邊散個步都能撿到寶

灘塗地層為擾動層 為現代流水堆積和認為擾動形成

為什麼這些文物會隨著灘塗的暴露“重建天日”呢?

文物專家分析,根據發掘探溝和探方土質為砂石,表層至底層均發現大量碎磚、板瓦、塑料、玻璃等現代產物,表明此處現代擾動明顯,因此東興寺大橋灘塗地層均屬於擾動層,無文化層。

這就表明,文物專家結合各個方面推測東興寺大橋灘塗應為清代至現代流水堆積和人為擾動(包括淘沙和垃圾傾倒等活動)形成。

記者瞭解到,在發掘的深溝和探方中,未發現遺蹟,出土的遺物主要為釉陶罐、瓷片、陶片、銅錢等。發掘的瓷片以青花瓷為主,少量青釉、綠釉瓷片,瓷片紋飾豌豆花、蓮花、幾何紋等,瓷片底部有“楊”、“順”、“米”等款。錢幣主要為清代產物,一枚“嘉慶通寶”銅錢,圓形方孔,錢面文為漢文“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錢背滿文左"寶",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川”,文物專家判斷,應為清代四川寶川局鑄造。

曾經的自貢是有多繁榮?如今在釜溪河邊散個步都能撿到寶

新的開端 探索釜溪河沿岸文化遺存

本次發掘地層擾動明顯,出土的器物方面,瓷片、陶片從器形、釉色、紋飾等方面判斷,大部分為清末至現代產物,少量為清中前期產物。出土銅錢涵蓋明末至清末各個時期。

此外,東興寺大橋灘塗上游不遠處為關外碼頭遺址,關外碼頭為釜溪河上清代著名鹽運碼頭。文物專家表示,從此次發掘出土大量瓷片、銅錢能看出清代釜溪河上鹽運之發達,沿岸商業之繁榮,自貢鹽文化之豐富。

因此,本次考古發掘對釜溪河沿岸文化遺存探索有重要意義,是對釜溪河沿岸文化遺存探索一個新的開端,後續工作也將亟待開展,使更多文化遺存得以揭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