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神樹是怎麼穿越秦嶺的「陳亮」

考古 秦嶺 荔枝 陳亮 明朝 作家那些事 2018-11-29
青銅神樹是怎麼穿越秦嶺的「陳亮」

巴蜀風格明顯的青銅樹

青銅神樹是怎麼穿越秦嶺的「陳亮」

明代的“益門雄鎮”匾額

青銅神樹是怎麼穿越秦嶺的「陳亮」

人們一直認為,古代,難以逾越的秦嶺,在阻隔南下的朔風和北上的暖流的同時,也阻隔了語言、風俗和生活習慣,在南北兩麓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化。然而,在秦蜀兩地歷年來的考古工作中發現,層巒疊嶂的秦嶺,其實存在著關中文化與巴蜀文化相互滲透、影響的諸多通道。激越的秦腔和悠揚的川音,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在秦嶺的青山翠谷間此起彼伏。

秦嶺神樹,是流行網絡小說《盜墓筆記》裡重要的文物,驚心動魄的故事圍繞它展開。它的原型,實際上來自歷年來出土於四川各地的從夏商到漢末各時期的青銅樹,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

1986年,在四川廣漢三星堆的一個祭祀坑裡,發現了諸多文物,其中就有巨大的青銅樹。然而,青銅樹牢牢嵌在夯土層中,似乎呈現著完整的形狀,一離開土層,發現主幹斷成3截、樹枝斷成18截,枝頭上的花葉果實以及棲息的鳥兒,散落在周圍不計其數。考古人員花了整整10年時間,讓這棵夏代晚期的青銅神樹再現世間。

此後,在四川各地陸續出土了一些東漢末年的青銅樹,比起三星堆青銅神樹,雖然保持著一脈相承的樹枝形結構,但已經不再是遒勁夭矯的造型,轉而精細繁複,並以圓形方孔的銅錢為主要裝飾。以前用來祭祀的神祕感和莊重性淡了,象徵財富的世俗感和吉祥寓意十分濃烈,被稱為“搖錢樹”。這種“搖錢樹”常出現在四川地區,以及周邊省份與其毗鄰的地區,被認為是古代巴蜀文化的象徵。然而,在難以逾越的秦嶺北麓,卻發現了一棵青銅搖錢樹。

2017年底,考古工作者在寶雞高新區發現一處東漢墓葬,在陪葬的罈罈罐罐中,赫然有一棵嚴重變形的青銅搖錢樹!在確認了這的確是一棵巴蜀地區的“搖錢樹”時,在場的學者不約而同地直起身來,望向市區南邊高聳的秦嶺——這座神祕的大山,在有人類活動開始,究竟隱藏了多少祕密?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詩仙李白的《蜀道難》當然有誇張的部分,但起碼說明在唐代,人們還認為秦嶺南邊曾經的蠶叢及魚鳧兩個小國,從來沒有和關中往來過。

但這棵青銅樹卻能說明一點,在李白寫詩之前的東漢末年,這件與關中葬俗迥異的殉葬品,是穿越秦嶺來到寶雞的。是前來弔唁墓主人的四川親眷帶來的?是墓主人生前去四川採購的?不管是誰帶來的,怎麼通過大山深谷,怎麼穿越絕嶺飛瀑?

益門雄鎮

渭濱區神農鎮益門堡村南邊山上發現了一塊石額,也就是曾經鑲嵌在牌樓上或者城門樓上的石條匾額,刻著“益門雄鎮”四個大字,落款是“大明弘治十五年壬戌仲夏”。所謂益門,就是通往益州的大門。益州在哪?諸葛亮的《出師表》第二句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益州,就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所在的漢中四川一帶。

“益門雄鎮”就是古代蜀道的北起點。。《寶雞縣誌》記載:益門鎮立牌於西山,建鎮於西山腳下;元末,李思齊在益門山口築城為鎮,屯軍以防備明玉珍的蜀軍;明初,徐達收漢中,自長安引兵屯益門;明弘治年間,縣令許莊重修城堡,並親書“益門雄鎮”,古稱一鎮一堡,堡為居住、鎮為經商。

“益門雄鎮”的石額,是鑲嵌在益門城門上的,《益門鎮記》中曾記載這座城門:“逐傍山之北麓,磊石為基,砌磚為臺,裹鐵為門,構樓三間其上,即完且美。”

宋代蘇軾,明代何景明、王暘,清代王士正、李星沅等,都在益門鎮留下詩文,足見在很長一段時期裡,蜀道商旅繁榮。那麼這些商旅走過的蜀道,是怎麼開闢的呢?清代陝西學政許蓀荃在《自益門鎮一帶山行》中就問過這個問題:“長嘯問山靈,五丁何代遣?”這路在當時看著就不像人工能及,所以他問山靈,是誰請了五丁來開的山?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李白其實早就回答過了,鳥道!什麼是鳥道?就是架設在懸崖峭壁上的棧道。

現在人們經常提到的,古代穿越秦嶺的棧道,久負盛名的大致有五條,子午道、駱穀道、褒斜道、陳倉道、藍武道,這些棧道遺址上文物遺存豐富,令人遐想。

歷史最久遠的是褒斜道。從眉縣斜谷進入,直達漢中褒谷。《讀史方輿記要》稱:“褒斜之道,夏禹發之。”如果記述是真的,那麼蜀道交通就早到了夏朝甚至以前。

“益門雄鎮”鎮守的是陳倉道,開闢於先秦,劉邦在這兩條蜀道上發生過故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雖說李白在《蜀道難》裡說得“邪乎”,但蜀道在唐代已經非常發達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產在南方,給楊貴妃送荔枝的快馬,必須翻越秦嶺。而且,白居易說荔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那麼,荔枝翻越秦嶺的時間是很緊迫的,給唐明皇的寵妃弄一筐變質的荔枝,肯定活不成。所以,荔枝必須高速運達,速度的保證,就是蜀道上密佈的驛站,狂奔的驛馬在筋疲力盡之前,必須趕到下個驛站換馬才能保證速度不減。如今鳳縣沿途的地名還有當時的痕跡,草涼驛、紅花鋪,細一想,就能回到唐朝的風韻裡去。

除了這些穿山過嶺的棧道之外,秦嶺山中還有諸多人們生活的痕跡,在古代,這座大山裡,蜀道馬幫驚飛並非只有山鳥,甚至還會驚擾在山間聚居的村落。

深山迷蹤

2009年,一位在秦嶺之巔的林場裡經營動物養殖的人,在深山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人工修建場所。

在密林間,大約有2000平方米的空地。空地南邊有半人高的石牆,石牆圈出的樣子像是幾間房屋,還有類似門的豁口。石牆縫隙裡的藤蔓,已經有胳膊粗細,一看就是生長了很多年的樣子。

這座疑似房子的建築遺址背面有一片空地,考古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用來聚會和祭祀的廣場。這個廣場高出地面,邊緣用石塊壘成,由於年深日久,不少已經淹沒在荒草和黃土間了。由此可見,這片空地無疑是人為的,至於是不是廣場,在沒有更明顯的證據之前,無法做出判斷。

空地的西面是一片小一些的空地,分佈著5座石堆,大小和坐落的方向基本相同。其中3座大部分被土掩埋,上面長滿了荒草。石堆的西面也有一片平整的空地。考古專家覺得很像村落的墓地。但是,關中人是不會用石塊壘墳冢的,這個村落曾經生活過一些什麼樣的人,至今仍是謎。

但是,既然有貫通的蜀道,又有山間分佈的居民,秦蜀之間的文化往來絕對不會少,雖然不會像平川大道上車如流水馬如龍,但也如涓涓細流,從有文明之日起,就互相滲透,從不斷絕。巴蜀的青銅樹,也就在這樣的交流中穿越秦嶺,來到關中。而與它一起來的還有什麼?也許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習慣,無法分辨了。就像無辣不歡的寶雞人,早就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這種相傳是從美洲傳入亞洲的調料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