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個特別的地方,透過“安”“徽”,看安徽的文明與特色

康熙 中國歷史 赤兔馬一號 2017-04-15

安徽 ,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可是對於安徽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你又瞭解多少呢?安徽,這個特別的地方,透過“安”“徽”,看安徽的文明與特色

安徽一直被譽為中國重要的糧食基地,連貫南北方,有著傲人的地理優勢。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水上大省,淮河、長江橫跨安徽境內,這使安徽既有江南婉約秀美的神韻,也有北方特有的豪邁之情。

可是,就是這樣美麗而又富有多元文化的地方,你又瞭解多少呢?很多大省的命名大多將其省會的名字的名字作為參考,簡稱更是與當地的特色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安徽這個正在崛起的地方,他的名字叫“安徽”而他的省會卻叫合肥,他的簡稱叫做“皖”,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下面就讓小編幫大家解答一下,當然了“安徽”的名字肯定是有特殊含義,畢竟安徽是一個集文化與科技於身的地方,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安徽,這個特別的地方,透過“安”“徽”,看安徽的文明與特色

安徽名字的由來

安徽省名緣於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它始於順治三年(1646年)改江南省安廬池太巡撫為安徽巡撫。據《清史稿·疆臣年表五》載,順治二年七月乙卯出任安廬池太巡撫(駐安慶府治)的劉應賓至三年十月甲申罷於安徽巡撫任上。說明三年已改安池太巡撫為安徽巡撫了,安徽作為地區名稱已經開始。這個最初出現的臨時差遣性安徽巡撫在順治五年就撤銷了。但順治二年七月丁丑就設的操江巡撫存在時間較長。十三年十月丁丑,接任提督操江巡撫的蔣國柱兼安徽巡撫事,管理地方事務。十六年八月癸巳,接任的宜永貴已徑稱安徽巡撫了。康熙元年(1662年),在安慶府再次設安徽巡撫。安徽巡撫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5個府及廣德直隸州。作為安徽區域名稱的安慶、徽州兩府在清江南省的上江地區位置重要,安慶府為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徽州府在明清兩代已是江南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康熙六年建省,正式以兩府首字合成為新置的省名。安徽,這個特別的地方,透過“安”“徽”,看安徽的文明與特色

安徽建省後,主要變動是在清末。太平天國以安徽省為主要根據地之一,仍建安徽省,仍以安慶為省會,而只佔領安徽部分地區的清政府把江南地區暫劃入浙江巡撫管轄,把安徽臨時省會遷往廬州府治(今合肥市)。抗日戰爭期間,安徽省會遷往立煌縣城金家寨(今已沒入梅山水庫)。因日軍淪陷長江兩岸及津浦、淮南鐵路沿線地區的城鎮,國民政府被迫劃江分設皖北、皖南行署區。與此同時,日偽在蚌埠成立偽“安徽省”。中國共產黨(以下簡稱“中共”)在皖北、皖東、皖中地區建立3塊鞏固的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後期至建國初(1949年4月15日至1952年8月7日),因皖南、皖北地區解放有先後,在長江以北的安徽境內分別設皖西、鄂豫皖、江淮3個行署。民國38年(1949年)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報告備案,撤銷上述3個行署,組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隨著渡江戰役進展,至皖南地區全部解放,組建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安徽地區分屬皖北、皖南兩個與省平級的行署區(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恢復安徽省,定省會於合肥市,至今不變。安徽,這個特別的地方,透過“安”“徽”,看安徽的文明與特色

為何簡稱為“皖”

安徽省簡稱“皖”,緣於皖西有綿亙的皖山,皖水繞流其間,古為皖國,漢以後沿建皖縣、皖城、皖陽等縣,安慶府舊治潛山為其中心,後古皖又為安慶府境而名。以皖命名,表示安徽歷史悠久,山川壯麗。“皖”又作“睆”。始見於《詩經·小雅·大東》的睆彼牽牛”句,《毛傳》解釋為“明星貌”,唐陸德明解釋為“明貌”,《字彙·目部》釋為“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古皖國就地處山清水秀的皖西地區。

安徽的名字就介紹到這裡,不過如果有人對我大安徽感興趣,不妨來安徽看看,這裡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

安徽是一個水美、山美、人更美的地方,他會讓你有著非同一般的感覺。安徽這個有著南北方特色的地方,一定會給你很大的感觸。今天的介紹接近尾聲,在結束前小編先把安徽所有的城市名稱獻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謝謝!安徽,這個特別的地方,透過“安”“徽”,看安徽的文明與特色

安徽省共轄16地級市,6縣級市,43市轄區,56縣。截止2009年底,鄉鎮級區劃單位供計905個鎮,357個鄉,258個街道辦事處。16個地級市分別是:合肥市、蕪湖市、淮南市、馬鞍山市、滁州市、淮北市、銅陵市、安慶市、黃山市、阜陽市、蚌埠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和宣城市 6個縣級市分別是:界首市、明光市、桐城市、寧國市、巢湖市 、天長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