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抗日戰爭 林彪 朱德 攝影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2017-04-30

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中國工人畫刊》

創刊於1950年1月的《中國工人畫刊》,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本大型彩色攝影畫報,比創刊於1950年7月的全國性大型畫報《人民畫報》早誕生整整6個月。筆者集藏的這本1950年的國慶專號為此刊的第三期,八開大。畫報內為中、英、俄三國文字對照。中華全國總工會編,北京工人出版社發行。此刊封面為國慶觀禮臺上的全國工農兵勞模代表團參加天安門國慶的畫面,為著名攝影家、時任中國工人畫刊社副社長陳勃拍攝。畫報內頁真實記載著開國大典後的1950年國慶一週年的盛況。扉頁刊載的是毛主席於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偉大歷史瞬間的圖片。其次是以整頁的形式刊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畫報的正文是1950年國慶閱兵式盛況的再現。這也是新中國誕生後的首次國慶閱兵。從畫報的圖片與文字史料得知,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檢閱部隊,人民解放軍分列式受閱,有陸軍部隊、海軍部隊、空軍部隊、高射炮兵部隊等。其中騎兵部隊成為當年國慶閱兵式中獨特的一道風景線。畫面中充分地展示了新中國誕生後武裝力量的建設成就,讓閱者心中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油然而生。封底為中央美術學院孫鴻緒所作的張貼畫《為祖國獻出一切》,工、農、軍代表高舉緊握的拳頭向著鮮豔的五星紅旗的畫面呈現了誓死保衛偉大祖國的信心與決心。(一鳴 文)


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陳勃,攝影家。直隸(今河北)阜平人。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邊區《工人日報》、《石家莊日報》攝影記者。1948年參加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後任中國工人畫刊社副社長。

陳勃與《中國工人畫刊》

尋找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人們常以為是《人民畫報》或《解放軍畫報》,其實還有比兩者更早的一份《中國工人畫刊》,1950年初創刊、大八開本,創刊號封面印著“中華全國總工會編”,封底註明“北京:工人出版社,上海:勞動出版社發行”,被有的文章認為“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一本畫報”,可惜只出了7期。

欣賞“開國盛典”攝影作品,經常看到一份“15個攝影者”幸福的名單:有已經去世的石少華、吳群、宋貝珩、林揚、羅光達、紅楓、陳正青、畢深忠(畢東),還有徐肖冰、侯波、孟昭瑞、高糧、楊振亞和熊知行、張力——可是,在《中國工人畫刊》創刊號上,就發現還有其他人拍攝的“開國大典”,順著這條線索,可以找到它的攝影者陳勃——也是這本畫報的創辦人。

■■■無師自通的小八路攝影家陳勃

陳勃父親陳殊原來在北平四存中學當老師,喜歡照相,回家時趕上1937年“七·七事變”就留在老家河北省阜平縣參加了抗日;這一年小陳勃從王快鎮完小畢業,12歲站崗放哨當上了兒童團,1940年不到15歲就參加了革命工作,先在“晉冀魯邊區文救會”後在“抗聯會”,在宣傳部長著名作家康濯手下當了個宣傳幹事。抗戰勝利後進了張家口編入晉察冀總工會,與康濯等人一起辦了個《工人報》,從日軍戰利品里弄來個“蔡司大八片”相機。小陳勃從小受父親影響又有了這部“蔡司”,從此與攝影結了緣。1946年“晉察冀總工會”出畫冊,陳勃就跟著鄭景康(中國十位攝影大師之一)一起拍照片,楊廷斌負責編輯,出了本《晉察冀五一工人畫刊》。開國最早的大畫報《中國工人畫刊》刊中央委員毛主席和林彪標準像

天津解放後,晉察冀總工會與晉冀魯豫總工會合併成立華北總工會,小陳勃進了天津。那時接收了一個日本人的倉庫,裡面還存放著許多照相器材,膠捲過了期,但是還可以用;陳勃一下子“發了”,趁機把上自領導下到炊事員拍了個遍,**提高了攝影技術,成了專門照相的。開國前夕召開華北工會工作會議,代表們到北平西山接受了毛**和朱總司令的接見。陳勃第一次有機會拍攝了毛**和朱老總,回去後被《天津日報》發了一版。

陳勃老人回憶拍攝開國大典和創辦《中國工人畫刊》說道:“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我在北京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地點就在新華門對面的府前街一號那所尖頂洋房裡,宿舍在南長街,離天安門很近,此後每年的國慶和五一都到廣場採訪,從住處出發八、九點鐘出門都來得及。”

陳老沉浸在幸福的回憶裡:“開國大典時,因為在全總搞攝影,所以全總就給我開了個採訪開國大典的介紹信,去領了個採訪證,就像每個代表在胸前掛個布條。那天我住得近到的早,8時多就到了天安門廣場,看到東三座門外已經有許多群眾隊伍等候在那裡了。等到大典開始、閱兵和遊行的時候,當時警衛還不太嚴,對拍照的記者也沒有多少限制,所以在廣場上和遊行時就有人‘搶鏡頭’,當騎兵方陣到來時,索性躺在地上拍,顯得有點亂。為此,後來天安門廣場‘五一’、‘國慶’,就規定得很嚴格,固定了記者位置,不能亂跑了。我當時用的是1948年在大連買的德國‘巴爾達’皮老虎機,完全手動,能照16張120片,成像很好。我大約只拍了兩個膠捲,還是在天津剩下來的。”

陳老回憶,不久就召開隆重的“世界工聯亞澳工會會議”,他負責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裡搞了個影展,積累了幾千張照片,為了利用這些照片,便向領導提議編輯一本畫報。很快得到了全總領導李立三、劉寧一等的支持,由此創辦了《中國工人畫刊》,是拿到上海去彩印的。還發生過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故:“在排列**照片時,沒有留心把**排到了華東區**饒漱石的前面,與一般把**排在前面的做法不同。編好送審先讓立三看,立三看後說要送**審,我便送到中宣部;中宣部的人聽說立三同志已經審過了,就說既然立三審過了就不用再審了。我堅持說,就是立三叫送審的。還好,中宣部又送**去審了。到畫報印出來後,就碰到有人跟我說:‘你犯了個大錯誤,怎麼把**擺在了饒的前面?’我便據實回答送**審過了。後來平靜無事。”

《中國工人畫刊》不久就停刊了,陳勃被調到新創業的工人出版社,擔任了攝影編輯室主任,1954年又被送到高級黨校新聞班學**;小學畢業的陳勃無師自通又進了科班,畢業不久便參與籌備中國攝影家學會,從此無愧於新中國老一輩攝影家的光榮稱號。(何季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