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放下手中的槍容易,可放下了槍,人也就沒有了脊樑骨

抗日戰爭 亮劍 孫德勝 石友三 我的脂肪有點多 我的脂肪有點多 2017-09-06

如果碰到一個無解的題,放棄是最輕鬆的選擇。可總有些傻子,選擇了“不”。

1937年,四萬萬中國人面臨這樣的選擇。

日寇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戰火燃遍了大半個中國。

此時,日本無論軍事、經濟、科技、教育均對中國呈碾壓態勢,軍民奮力抵抗,然百年來積弱已久的中國,如何是日軍敵手?

《亮劍》:放下手中的槍容易,可放下了槍,人也就沒有了脊樑骨

除了軍事上的侵略之外,日寇還加強文化侵略,打著建立共榮圈的旗號,在思想上瓦解中國。

或者,他們是給那些“聰明人”一個放棄的理由。當年的熱血志士汪精衛成了漢奸,周佛海當了漢奸,鄭謙一當了漢奸……是啊,此時的中國,還有什麼希望。日寇鐵蹄,幾無阻擋。

中國還有希望嗎?舉國上下一片“大勢已去”的論調。打敗當時幾近於無敵的日寇,近乎於一道無解之題,滅種亡國不可避免。

悍然對抗,豈不是飛蛾撲火的送死行為?

《亮劍》:放下手中的槍容易,可放下了槍,人也就沒有了脊樑骨

然而,就在這樣近乎無解的黑暗中,有些人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們艱難地、掙扎著說:“不”。

趙剛,書香門弟,燕京大學高材生,學業優秀。如果他躲藏在書齋中,安心讀書,必然是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如果稍微“聰明”一點,或許可以在政府中謀個不錯的職位。

然而,趙剛說“不”,他投筆從戎,以書生之身報國從軍,誓與日寇抗爭到底。

《亮劍》:放下手中的槍容易,可放下了槍,人也就沒有了脊樑骨

孫德勝,一介孤兒,是石友三給予活命之機,他跟隨石友三南征北戰,幾度負傷,成為軍中赫赫有名的虎將。然石友三賣身投敵、認賊作父,孫德勝所不屑、不齒也!悄然遁去,投軍八路。

未己,日寇掃蕩,以孫德勝騎兵之便利,若是突圍逃跑,當有一線生機。沒有一絲猶豫,孫德勝選擇了“不”。為了掩護大部隊,孫德勝率羸弱之騎兵,力戰數倍之敵,血灑晉西北。

雖知不敵而毅然拔劍,非不智,實不為也。敵寇當前,豈有退縮之理。德勝雖犧牲,然“騎兵連!衝鋒”之聲猶在耳邊!

李雲龍,原本是個小手藝人,編筐的篾匠。亂世餓不死手藝人,五尺高的漢子苟活於世間有何難?然而李雲龍選擇了“不”。國家既亡,安有完卵?日寇壓境,唯一戰耳!李雲龍奮然從軍,歷經血火,終成一代將星!

《亮劍》:放下手中的槍容易,可放下了槍,人也就沒有了脊樑骨

王喜奎,沉默寡言,形容如老農,唯壯懷激烈、鐵骨天成!為掩護團長撤退,彈盡糧絕!雪原之上,拼命數合,斃敵無算!日寇亦為之心神震撼。遂勸降王喜奎!

王喜奎,其出身已不可考,然滿面風霜之色,超群絕倫之刺殺射擊之術,當是久經沙場的老兵。雖僅為小卒一枚,卻心堅如鐵!放下手中的槍容易,可放下了槍,人也就沒有了脊樑骨。

手中的槍,就是中國軍人的脊樑和精氣神啊!數合之下,王喜奎壯烈殉國!

《亮劍》:放下手中的槍容易,可放下了槍,人也就沒有了脊樑骨

旅長,其名不須道破,世人皆知大名。黃埔一期之英傑,足智多謀,戰功累累,深得校長器重!若是順勢站隊,以其智、其功、其才,當為棟樑。錦衣玉食、高官厚祿垂手可得。

然旅長選擇了“不”。因為他有自己的堅持,他有自己的判斷,他有自己的理想。投身紅軍,雖幾歷生死、雖生活清苦,卻甘之若飴,樂在其中。

田雨,原本是世家的大家閨秀,將來嫁個如意郎君,相夫教子也能幸福地過完一生。然而她卻離家出走偷偷跑去從軍,日夜與傷員為伴,成天看的是流血、犧牲、腐爛的傷口、消逝的生命……

生死有難易乎?貴賤有難易乎?一個聰明人太多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我們不需要錢伯鈞這樣的聰明人,我們不需要王副軍長這樣的聰明人……

以前不需要,現在也不需要。

《亮劍》:放下手中的槍容易,可放下了槍,人也就沒有了脊樑骨

我們需要的象李雲龍、趙剛那樣的傻子。

正是因為中國有這麼多的“傻子”,他們在做這道關乎自身“生死貴賤”的選擇題時,選擇了那條最難走的路。

他們挺過了雪山草地,挺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挺過了大半國土落入敵手的絕境,挺過了彈盡糧絕的窘迫,挺過了敵人重兵合圍的絕望。一寸山河一寸血,終究迎來了勝利。並且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一道題如果無解,就他孃的把出題的人幹掉吧!

五千年,我們幹翻了那麼多對手,再來幾個又何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