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戰士打發膠、女游擊隊長皮膚光潔如雪……觀眾連呼“太假”!

抗日戰爭 藝術 韓劇 美髮 娛樂 光明日報 2018-12-06

閒暇時打開電視機,熒屏上一部抗戰連續劇正在上演。畫面一閃,明顯是打過髮膠的“莫西幹髮型”映入眼簾——這個受到當下眾多青年小夥子追捧的時髦髮型,竟然“穿越”到一名八路軍戰士的頭上,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觀劇的興趣頓時煙消雲散。與友人聊起這件事,竟然遭到無情的嘲諷:“眼下這種電視劇太多了,我根本不看。假!”

八路軍戰士打發膠、女游擊隊長皮膚光潔如雪……觀眾連呼“太假”!

這一個“假”字切中當下一些影視劇粗製濫造的要害——不僅是服裝、道具、化妝嚴重脫離歷史真實,更重要的是一些影視創作者缺乏對歷史的敬畏心,缺乏對觀眾的真誠心。因而,對影視文化內容創作也就缺少了專注和精細的工匠精神。

當下經常聽到人們抱怨“無劇可看”。事實似乎給出了相反的答案:據有關部門統計,2016年全國各影視製作單位共拍攝電視劇334部14912集,積壓比例達到了7成以上;去年立項備案的電視劇為46500集,攝製完成並獲發行許可的電視劇總量僅為1.35萬集,積壓劇比例也在6成以上。巨量影視作品“壓庫”的原因眾多,但據知情者透露,創作低劣無序,“服、化、道”虛假等因素佔有很大比例。

即便是在獲准播出的影視作品中,被觀眾“吐槽”的鏡頭依舊比比皆是:在艱苦的敵後根據地,八路軍戰士身著簇新的軍裝,摺疊痕跡赫然在目;從戰火硝煙中衝殺出來的女游擊隊長氣質優雅,皮膚光潔如雪;在武器彈藥嚴重缺乏的年代,機槍手模仿史泰龍的“英雄範兒”彈瀉如雨;一枚敵後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竟然威力無窮,將數名日本鬼子炸上了天……

據一位老八路回憶,在戰爭年代,戰士們根本沒有“髮型”的概念,都是用理髮的推子貼著頭皮剪短。“這種髮型有很多好處,平時不用打理,洗起來也方便;近身搏鬥時不會被抓住頭髮;頭部負傷後便於包紮治療。”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愛美的小戰士戰前不願剃光頭,鄧小平親自做示範的片段,正是由於再現了歷史的真實,因而帶給觀眾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影視劇創作中,人物造型是“演員身上的臺詞”。個性化的人物造型必須正確傳達角色的年代、身份、性別、民族、職業等情景設定,要與影視劇創作整體化風格、主題相統一。如果男演員只是為了“帥氣”,女演員千方百計讓自己出鏡“漂亮”,忽視了對“表演真實性”的追求,不僅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愛認可,也無異於戕害了自己的藝術生命。

曾經有一位資深製片人說,眼下影視行業彷彿進入了“寒冬”。曾幾何時,隨著大量熱錢湧入,影視行業呈現出過度泡沫化,造成了“拍什麼都有人看”的假象,以至於在浮躁的創作心態下急功近利,好作品越來越少,以至於讓觀眾感覺“無劇可看”。這恰恰說明了沒有“真、善、美”這一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沒有“為人民創作”的真誠態度,生產再多的影視作品也得不到群眾的認可。當下中國電視劇市場的製作費用已經大大超過韓劇、日劇標準,但是真正贏得群眾喜愛的、有影響力的作品卻是鳳毛麟角,這不能不令人扼腕痛心!

在各類文化產業中,影視行業產量大、受眾多、影響力大,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上,優秀影視作品的作用十分顯著。因此,採取措施引導影視行業走上健康發展的正途,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走進新時代,廣大影視工作者應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的殷切囑託,只有立足生活實際,才能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才能生產出人民喜愛的作品。正如陳力導演所說:“創作態度決定藝術高度,心浮氣躁只能喧囂一時,千錘百煉才能流傳後世。”

(作者:陳建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