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粟裕師長足跡,再訪蘇中革命老區”尋訪調研活動感言

抗日戰爭 粟裕 大刀進行曲 黃橋燒餅 中國網龍城視窗 2017-05-20
“追尋粟裕師長足跡,再訪蘇中革命老區”尋訪調研活動感言

這尊粟裕大將銅像安置海安縣烈士陵園裡,是海安縣人民自願捐款建造的。

段延:帶著父親的照片和簡歷,追尋父輩戰鬥的足跡,再次來到了這片浸透了先烈熱血的土地,所見所聞倍受感動和激勵,發揚和傳承鐵軍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何革:

懷揣著爸爸的照片,

心裝著爸爸的簡歷,

腳踏著父輩的足跡,

來到這片即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追尋著父輩的夢想,一路前行!

放心吧!爸爸!

女兒絕不辜負您的重託!

烈士們不孤單!因為有我們!

你們沒有走遠,因為你們與祖國的山河同在!

你們的鮮血一定會開出美麗的鮮花!

陳秋寧:參觀《新四軍一師紀念館》,有一幅照片讓我思緒萬千。這幅照片記錄了1941年5月粟裕師長親自組織指揮的豐利五次爭奪戰。父親時任新四軍一師三旅八團一營教導員,受團長彭德清之命率三連投入戰鬥,當時部隊傷亡很大,父親左腿負了重傷,在老鄉的幫助下兩天後才返回到部隊。那時的醫療條件差,父親左小腿側開了近三十公分長的刀口,子彈仍未取出。直到1966年在武漢軍區總院,由外科林清障主任手術取出已經呈綠色的子彈頭,還有些許碎骨和彈片。父親去世後,2012年黃橋戰役紀念館徵集新四軍老戰士文物,姐姐耀東讓我把保存的子彈頭捐出,說實話我很捨不得,這是父親留下的遺物,也是我們的念想,但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和前輩流血犧牲換來的,為了這個教育意義,捐出父親的遺物是值得的。這次我們跟隨北京新四軍硏究會一師分會到蘇中這片紅色熱土尋訪,對於我們進一步學習瞭解新四軍,特別是一師在抗日戰爭中的征戰歷程以及建立的豐功偉績,傳承鐵軍精神是很有意義的。

章蘭雲:我母親的老家就在東臺,這裡曾經是我父母戰鬥過地方,前幾年曾來過這裡,參觀過三倉烈士陵園。這次又來到三倉,看到這裡的烈士陵園越建越好,紀念館內容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說明這裡的人民熱愛新四軍,懷念一師師長粟裕將軍,說明這裡的父老鄉親對新四軍的熱愛和敬仰。紅帆小學生對新四軍的認識和講解,讓我感到鐵軍的精神正在代代相傳。通過這次尋訪,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

劉曉明:每一個刻在石板上的名字,就是一個鮮活的戰士,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我們還要教育後代。使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代代相傳。我父親從閩北下山經過整編,北上抗日,一直戰鬥在蘇中這片土地上。以前我對這些知之甚少,我將通過這次尋訪,追尋他的足跡,繼承他的遺志,永運和人民心連心。”

徐新野、徐曉寧:共同尋訪父母前輩戰鬥生活的路程,永遠激勵我們繼續前行!1940年黃橋決戰後,一師二旅東進東臺,與黃克誠部會師,開啟了蘇北指揮部的全盛時期。此後二旅將士在鹽阜,東臺地區與日偽頑強作戰,保衛軍部,保衛鹽城,付出了巨大犧牲。今天追尋烈士的足跡,一定要繼承烈士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章國燕:第一次參加一師分會的尋訪活動。能有機會沿著父輩的戰鬥足跡來深入瞭解父輩的精神世界,是我們姐妹內心的渴望。這是一次難忘的圓夢之旅,追尋之旅,傳承之旅。

朱千里、管文元:煙花三月下揚州,戰地黃花分外香;革命後代蘇中行,紅色江山代代傳!

吳蘇寧:我的父親吳健人是在皖南雲嶺軍部加入的新四軍。皖變前夕,他跟隨薛暮橋、崔義田帶領的一千多人先期撤離皖南,淌過青弋江,在地下交通站的護送下,化裝前往鹽城蘇北指揮部。走到東臺,前方傳來皖變的消息,不久又得知在軍部教導總隊的二哥已在激戰中犧牲。他義憤填膺,恨不得立刻衝上殺敵戰場。到哪兒都是抗日,父親就地留在了一師二旅四團(時任宣傳股長),此後一直戰鬥在蘇中。小時候常聽父親哼唱著“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次再訪蘇中,我們在行進的車上又再次唱響《大刀進行曲》。追尋著父輩足跡,傳承著紅色基因,理想信念永不動搖。“先烈活在我們的記憶裡,我們活在先烈的事業中。”

許建工:東臺是我們從童年時代起就聽父母經常提起的地名。這次我們兄弟二人有幸參加一師分會尋訪團,第一次來這裡,終於實現了我們多年的願望。父親許誠1929年1月在啟東入黨,1940年10月率部暴動入伍,仼蘇北指揮部五團三營營長,後改為一師三旅八團二營。看到陳秋寧的文章,知道她的父親陳佐叔叔當時是一營教導員,才恍然大悟,原來許陳兩家幾十年的友誼是從這時就開始的!1946年,母親在東臺龍王廟生下我們的三哥,但由於當時缺藥少藥,孩子剛出生就夭折了,為此,母親一直念念不忘。據父親說,母親當年抱著我二哥(1944年出生)在東臺隨家屬隊乘海船,因浪大,失足落水,把腿跌斷。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我們的父輩在東臺這座英雄的城市,留下太多的回憶,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陳耀東:陳許兩家父輩是戰友,建工和秋寧是同學。幾十年之後我們南北相聚在尋訪團,共同尋找父輩跟隨粟師長的戰鬥足跡,共同再續父輩的戰友情誼。

鄭和平:與“再訪蘇中行”團隊一起短短的4天裡,感受到了整個團隊在華蘇會長和喬會長的帶領下,充滿了活力、友愛、快樂!最重要的是紅二代們有著紅色的基因,讓所有人感受到整個團隊有滿滿的正能量。不虛此行!

劉錫武 蘭平地:從踏上這片土地,不斷捫心自問,對共產黨的使命,對父輩的忠誠究竟懂得多少?這般莊重的心情源於兩代人的心靈對話。我們終於來了,父輩身前的話言猶在耳,這裡遍地忠魂,對我們處處有警醒。歷史傳承,有著神奇的力量。所到之處,時時在激勵,忠魂永存,不忘初心。

劉屯:蘇中之行對我們而言是尋根之旅、是學習之旅,在父母戰鬥、工作過的地方我們得到了洗禮。進一步認識了父母在艱苦環境中堅定信仰、堅持鬥爭的優秀品質。我們要繼承這一革命傳統,而且要讓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永遠繼承下去!

陳軍:關於反“清鄉”鬥爭。參加新四軍研究會以後,學到了許多有關新四軍抗戰期間的事蹟。但是感覺看的多了問題更多。這次尋訪調研就是帶著許多問題疑惑來的。其中反“清鄉”鬥爭一直困惑著我。“清鄉”和“掃蕩”的區別是什麼?有一次和寒冰兄聊天,我問他為什麼東北抗聯最後不行了,而為什麼蘇中根據地發展壯大了?同樣近在江蘇的蘇南反“清鄉”鬥爭也沒搞好,為什麼?我們一路走來,三倉、海安等地都是反“清鄉”鬥爭戰鬥的地方。尤其三倉,更是爭奪的焦點。粟司令在回憶文章說過,要寫抗日戰爭,一定是要點爭奪戰。這次走過看過,似乎明白了一些。但還是要繼續努力。願與大家共同學習,提高自己。

喬泰陽:看了儲渭叔叔的來信,我很激動,不由得想起許多往事。初次與他見面就感到誠懇謙和、十分親切,以後接觸多了更是倍感親切、十分敬佩。現在尋訪調研活動行程過半,這封信來的正是時候,既有鼓勵,也是指導。我們要認真領會儲叔叔等新四軍老戰士的囑託,以回老家看鄉親的心情開展工作,飲水思源,尋根究底,交流互助,全面完成任務,爭取更多收穫。謝謝儲叔叔!

“追尋粟裕師長足跡,再訪蘇中革命老區”尋訪調研活動感言

惲曉虎:今天在海安七戰七捷紀念館中看到一塊展板,是講述戰役中傷員的轉運圖。看到這張圖,使我立刻感到震撼。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圖,也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另一個方面——戰場救護。我為那些戰鬥在醫務戰線的前輩們如此周到細緻的組織工作而震撼;我為那些支前的民工不怕辛勞,不怕犧牲的精神而震撼。正是他們,拯救了多少我們父輩的好兄弟的生命;正是他們,支持了我們將革命進行到底!

殷寧:這次參加新四軍研究會尋訪活動已經9天了。過去我到過不少八路軍抗戰的紀念地:山西陽泉的百團大戰紀念館,河北易縣的狼牙山五壯士,擊斃阿部規秀的黃土嶺……。但這次蘇中行給我的感觸更多,感受更深刻。一是新四軍一師這支英雄的部隊,決戰黃橋,血刃耙齒凌,攻克車橋鎮,戰功卓著,是新四軍傑出代表,不愧是黨的鐵軍,民族干城。二是蘇中政府和老區人民對抗日英烈和革命遺蹟保護非常到位,令人感嘆!三是新四軍一師分會的各位兄弟姐妹,親如手足,凝聚力甚強!每到一地,排起整齊的隊列,在紀念館、烈士墓前莊嚴肅立,以激昂雄壯的軍歌、國際歌向先烈和前輩致敬,我看到不少人眼睛裡閃爍著淚水,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話來:歷史沒有走遠,新四軍的後人是好樣的!

羅紅波:謝謝殷寧!讀了你的感言,非常感動,深受鼓舞!我們一師分會中有好幾位兄弟姐妹是八路軍子女,他們為一師分會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有著和你一樣的感受,熱愛我們一師分會這個大家庭。不管是新四軍後代,還是八路軍後代,我們都是革命軍人的後代,都是兄弟姐妹!

殷寧:羅大姐,我此次參加新四軍研究會的尋訪活動,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受益很多,作為八路軍的後代,用我的觀察更客觀,更有說服力。與八路軍各部隊所處有所不同,新四軍一師身處敵偽頑犬牙交錯之地,環境更為複雜,但在粟裕將軍領導下,連戰連勝,蘇中區不斷髮展壯大,被稱為漢高祖的漢中,一師被稱為我軍的主力部隊,真是當之無愧!

劉軍:尋訪調研團是宣傳隊,是播種機。每到一處革命遺址、紀念場館,我們都列隊高歌。一路上,我們滿懷激情地唱了《國際歌》《新四軍軍歌》《抗日軍政大學校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大刀進行曲》《黃橋燒餅歌》《人民軍隊忠於黨》《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十首歌,還表演了《十送紅軍》和舞蹈《我愛這藍色的海洋》,並學習了《大家庭》和《歌唱粟司令》兩首新歌。深情的歌聲,嘹亮的歌聲,傳承著紅色基因,弘揚著革命精神,感染著每—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