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抗戰神劇太離譜,但有一個地方非常符合事實,值得大大點贊

中國的抗戰電影、電視確實太“神”,過度誇張,大都偏離了當時的歷史現實。比如“手撕鬼子”、“中國軍隊清一色的卡賓槍”、“八路軍擺出幾十門重炮轟擊鬼子”。

這些“神”的元素被過度濫用,讓人看了大倒胃口,以致罵聲一片。然而,“神”的趨勢沒有絲毫的減弱,導演對“神”的使用越來越起勁。

現在,凡是可以成為商業賣點的地方都被挖掘出來“神”話,但有個問題,卻被所有的導演嚴格遵守,與當時的歷史現實,沒有絲毫的誇大和誇小。

這個問題就是:日軍不太喜歡用手槍。

手槍是近戰武器,也是前線軍官的指揮武器。在所有的抗戰影視劇中,手槍是中國軍官或游擊隊員的必備武器,指揮衝鋒或小規模近戰中,手槍最顯眼;而日軍軍官,從不不用手槍,都是拿著指揮刀。

不光現在的神劇,即使30年前的經典抗日電影《烈火金剛》,甚至好萊塢大片《風語者》,日軍軍官都是挎著指揮刀,而沒有手槍。

中國的抗戰神劇太離譜,但有一個地方非常符合事實,值得大大點贊


中國的抗戰神劇太離譜,但有一個地方非常符合事實,值得大大點贊

那麼,日軍軍官為什麼不喜歡用手槍,而喜歡用指揮刀呢?

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三個:

1、1933年,中國第29軍在喜峰口用大刀砍死砍傷了很多日軍,使日軍高層大受震動,連忙向所有軍官發放適合拼殺的指揮刀。每把指揮刀上都有一根用絲線織成的小繩子,官階不同,繩子顏色也不同。日本天皇也經常用指揮刀獎勵有功軍官。所以,指揮刀作為一種榮譽和官階,被日本海、陸軍軍官帶在身邊,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手槍。

2、日本有武士道傳統,從軍官到普通士兵,都精通刺殺。一旦近戰時,日軍從不用手槍,普通士兵用三八步槍,而軍官則用指揮刀。所以日軍軍官即使佩戴手槍,在戰場上用得也很少。

3、日軍從沒製造出一款好手槍,也是日軍很少用手槍的一個重要原因。日軍曾研發了多款手槍,但都很粗糙,卡殼、斷膛、跳動大、遠程威力弱、扳機經常斷,甚至不扣扳機也能射擊。這些致命弱點,使日軍手槍很不受歡迎。就連武器短缺的八路軍、新四軍,也不喜歡。在《鐵道游擊隊》中,劉洪兩次夜打洋行,把洋行裡的日軍手槍全部繳獲,但游擊隊員從沒用它們。雖然是電視,但也說明,日軍手槍確實不好用,連現在的導演也不想它們出現在自己的作品裡。

中國的抗戰神劇太離譜,但有一個地方非常符合事實,值得大大點贊

日軍不喜歡使用手槍的習慣,在戰鬥中就被經驗豐富的中國軍官摸清,一到近戰時,這些軍官就在日軍刺刀距離之外,用手槍射殺日軍。衡陽保衛戰時,守衛五桂嶺的蔣鴻熙與日軍近戰時,就沒與日軍拼刺刀,而是用手槍連連射擊,幾乎一槍一個,接連打完兩個彈匣。可以想象,如果一對一的拼刺刀,被這兩個彈匣打死的日軍,會對中國軍隊造成多大的傷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