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流芳:八義集鎮王莊村革命戰士英雄譜

千古流芳:八義集鎮王莊村革命戰士英雄譜

(作者:王以太)

在古老的大運河支流,房亭河畔,在風景秀麗的黃山北麓,坐落著一個美麗而英雄的村莊——王莊村。在這個由大王莊小王莊兩個自然村組成的村子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王姓,但也有少數吳姓、馬姓、孫姓家族居住。在這個有著淳樸民風,時代和睦相處的村子裡,一直流傳著許多革命的傳奇故事,在當代二十世紀大革命風暴中,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為民族犧牲,為國家奮鬥的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物。他們曾叱吒風雲為人民幸福而奔走呼號,他們曾威武不屈為民族解放。而流血犧牲,他們曾戰天鬥地為國家繁榮富強而奮鬥不息。

當我們今天走進王莊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圩裡圩外,是一排排惹眼而整齊的排房和不時出現的漂亮小樓,房前房後,是一行行聳立雲天的意楊,樹下不時有一輛輛私家車停放。東莊西莊,一條條寬闊筆直的水泥路,越過一座座小橋流水通向四面八方;南湖北湖,一畦畦沉甸甸的麥穗和稻穀在陽光照耀下,散發著醉人的清香。

在這一派太平盛世的白雲藍天下,有誰還記得大革命時代的變幻風雲呢?有誰還知道烽火連天的抗日戰場英勇殺敵的戰士呢?有誰還想著為革命為民族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呢?為了不忘過去珍惜現在,讓我慢慢展開王莊村大革命時代那一幕幕沾著烽火硝煙的媚麗畫卷,回憶起那一個個不怕犧牲英勇獻身的英雄戰士和那些為新中國繁榮富強而奮鬥不息的光輝楷模吧。

王樹黃,1901年出生是王莊村的革命先驅,是大革命時代的弄潮兒。早在1924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殘酷的革命鬥爭中,立場堅定,英勇頑強,功勳卓著,被委任為中國共產黨邳縣縣委書記。他親自組織領導並參加了著名的1930年6月發生的古邳暴動。為了發動和組織古邳暴動,作為縣委書記的王樹黃進行了十分認真和充分的準備工作。為此當時邳縣縣委先後召開了5次專門會議,皆由王樹黃主持。第一次會議是在岠山嶧陽小學開的,主要傳達上級關於組織暴動的指示,由三個縣委委員和四個武工隊幹部參加最後決議;堅決執行上級黨組織關於暴動的決定。第二次和第三次會議是做暴動前的準備工作。第四次會議是在岠山頂鳳凰窩召開的,人員擴大到30多人,主要部署具體的暴動方案。第五次會議也是暴動前的最後一次會議,規定了暴動的時間,次日上午10點;具體的聯絡信號三聲槍響,左手袖管上扎一根二指寬的紅布條。第二天暴動開始後,王樹黃親臨一線指揮,在攻打區公所的激烈戰鬥中,它的戰友王子愚回憶說,“聽到槍響後,王樹黃書記急步趕到,他命令許文藻說你帶著五六個兄弟守住大門,我和子愚等同志去捉杜西山<區長>,他說完跨前一步向區公所正房衝去······突然一梭子彈從正房內射出,王樹黃同志搖了搖身子倒在了地上,我想上去扶他,一顆子彈擊中了我的腳踝······”這是當時邳縣縣委書記王樹黃同志留給我們最後的英雄形象,犧牲時才30歲。為全國人民解放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王愛民,1912年出生是王莊村圩裡一個苦大仇深的貧苦農民,世代勤耕農桑,自食其力。但是平靜的田園生活被日本鬼子的一聲炮響打破了,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也就在這年七月,被激怒了的王愛民毅然投入到了烽火連天的抗日戰場,194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培養教育下,不怕流血犧牲,轉戰南北後任睢寧縣邢樓鄉鄉長,日本鬼子投降後,為了全國人民的解放,又長期堅持地下鬥爭,白天隱藏在地窖裡,夜裡出來活動,發動群眾,堅持鬥爭,不幸於1946年8月在雙溝被撲,壯烈犧牲。為了紀念他,解放後,把當時的順河鄉命名為愛民鄉。

王以亭是我的大哥,1920年出生,出身於一個典型的農民家庭,家風嚴謹,勤勞淳樸,好學仗義,聽老人講,年輕時細高的個頭,知書達禮,文質彬彬,在學校勤學苦讀,品學兼優,力求學好文化,成為國家有用人才。不料1937年日本野獸的鐵蹄踏進了中華大地,他便再也無心學習,毅然於1938年投筆從戎,走進了炮聲隆隆的抗日戰場。194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年夏被派往偽銅山縣偽保安大隊吳文丙部,單槍匹馬深入虎穴做對敵偵查策反工作,在險象環生的敵人內部,經過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勇,僅用一年時間,就將該部策反成功,率該部一百餘人槍起義,為人民立下了功勞。接著又被派往任務艱鉅的睢七區任邳睢大隊四連連長,進行武裝鬥爭。1944年9月5日,親率全連官兵主動向八義集偽據點做政治攻勢時,與敵遭遇,在八集南洪莊的激烈戰鬥中壯烈犧牲,當年24歲。犧牲時所屬部隊番號和職務是:新四軍三師九旅二十七團警衛連連長。

新四軍三師九旅二十七團是一個英勇善戰屢建戰功的英雄部隊,王莊村不少有志青年就是在這個部隊鍛鍊成長起來的,在長期與敵人血與火的鬥爭中,犧牲了不少優秀戰士,僅王莊村就有多位,現在讓我以崇敬的心情寫下他們不朽的光輝名字和簡歷,他們是:

王宜漢,1919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四軍三師九旅二十七團警衛連戰士,1940年在大王莊因公犧牲。

王進文,1920年出生,1939年參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四軍三師九旅二十七團警衛連排長,1942年2月在洪澤湖戰鬥中犧牲。

王興國,1917年生,1939年8月參加革命,新四軍三師九旅二十七團警衛連戰士,1940年在八義集被撲犧牲。

王以洪,1921年生,1938年2月參加革命,1939年入黨,華中野戰軍九縱二十七團警衛連班長,1945年12月在泗州因公犧牲。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王莊村在其它武裝部隊犧牲的還有:

王兆吉,1919年出生,1938年參加革命,淮北蘇皖邊區新四軍分區戰士,1941年在銅山縣單集戰鬥中犧牲。

王洪青,1925年出生,1939年8月參加革命,1940年入黨,淮北蘇皖邊區軍政大學學生,1942年洪澤湖戰鬥中犧牲。

王廣照,1913年出生,1942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邳南大隊一支隊二連戰士,1942年在大王莊戰鬥中犧牲。

王進元,1918年出生,1940年入黨,曾任順河鄉民兵中隊長,1946年9月在睢寧孫張圩區姚集被敵殺害。

王洪友,1925年出生,1947年參加革命,志願軍三軍七師21團1營二連班長,1952年3月在朝鮮戰場上光榮犧牲。

魏方義,1917年出生,淮北解放區路東軍分區行政區戰士,1941年2月在洪澤縣被捕犧牲。他是我的緊壁東鄰,有兩個兒子,小名二珀、三長(恕我不知其大名)長我好幾歲,小時候常跟著他們出去玩。後來遷居占城鎮石釐村,再未見過面,據說三長以後在八集水泥廠工作。這些為國家,為民族已經犧牲的英雄,是王莊村的驕傲,是人民的功臣,是共和國的脊樑。他們的英雄事蹟,他們的英雄名字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長。

在回憶和頌揚已經光榮犧牲的英雄戰士的時候,也不能忘記經過戰火硝煙的洗禮,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王莊村的另一群英雄楷模,他們為新中國的誕生和建設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他們是令人尊敬的前輩和長者。他們戎馬一生都不願談自己的功勞,因此我只能作簡要的介紹。

首先是機智勇敢、足智多謀、英勇頑強、堅貞不屈的王習之,在複雜傳奇的地下工作中屢立戰功,曾任邳縣縣委書記和睢邳銅地下工委副書記、書記,解放後一直活躍在經濟建設的商業戰線上。現已97歲高齡,住在淮安,今年元宵節從淮安專門來邳州兒女家中團圓,我有幸見到這位曾叱吒風雲,僅名字就叫敵人膽寒的可敬老人,他樂觀開朗、精神矍鑠,我向他敬酒時,他開心的笑著,是一位慈祥可親的老人。我忍不住在酒宴上即席賦詩一首,以表敬意。

喜回故里福滿門,元宵佳節又逢春。

張燈結綵納百喜,烹茶煮酒迎雙親。

戰士不忘歸沙場,英雄闊論新乾坤。

金盃美酒寄厚望,建功立業後來人。

另有一位威武不屈、英勇殺敵、屢建戰功、忠孝兩全的的為家鄉人民尊敬和稱道的王榮之,在轟轟烈烈的抗日戰場和解放戰爭中,流血流汗,奮勇殺敵,為共和國的誕生立下了汗馬功勞。解放後,又為新中國的建設,為人民海軍的強大作出了重要貢獻,爾後又轉戰工業戰線,立下新的功勞,現已98歲高齡,住在邳州萬興市場南側的二層樓上。今年春節後我去看望他老人家時,他正坐在沙發上,就著窗前的夕陽、聚精會神的看著報紙,連花鏡都沒有戴,說話聲音洪亮、思路敏捷,回憶往事仍條分縷析十分清楚且非常健談。告別時,還站起來送我,仍戀戀不捨道:“以後常來玩。”看著這位親切和藹的老人,誰會知道,他就是當年在戰場上出生入死、英勇殺敵的英雄呢?回來後我當晚寫下一首詩,頌揚這位可敬的老前輩。

拜訪榮之大叔

冬日斜陽照晴窗,雅室促膝話馨香。

疆場馳騁鬥日偽,熱血噴灑湧河江。

百戰英勇驚風雨,一生奮鬥留芬芳。

烽火硝煙人未老,百歲華誕永健康。

還有一位解放前在敵軍內部做偵查策反工作的對敵鬥爭的尖兵王劍一,原名王興孟,在徐州敵軍內部,與敵人鬥智鬥勇、九死一生,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正收集材料待續寫),解放後曾任公安部預審局局長,粉碎四人幫後,任北京秦城監獄監獄長,長期的隱蔽戰線上的鬥爭、加之公安工作的複雜繁複,積勞成疾,於2007年7月不幸逝世。

同時還有一位為部隊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王愛梅,在殘酷的戰爭年代和解放後的新中國的部隊建設中,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在解放軍301醫院、長春某軍事院校任職,級別正師。

以上所述這些英雄的光榮事蹟,這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寫一本書,拍一部電影,由於筆者掌握的資料有限,僅限於鄉親們的傳說,加之本人才疏學淺,筆力不支,難以完成如此重任,在此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雄文佳作出現。本文如有錯訛之處,敬請諒解和指出,以便修改。我的樸實想法是對英雄不能忘記,對後代有個傳承,讓王莊村英雄的光輝照耀千秋,讓王莊村的革命傳統流芳萬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