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敗平津,再敗淞滬,華南亦危在旦夕,百團大戰挽救了抗日危局?

1940年,中國抗戰處於最困難的戰略相持階段。日本法西斯橫掃西北歐、英、美無暇東顧之機,急於征服中國、南進太平洋,對國民政府陪都重慶進行持續轟炸,在軍事上實施打壓,在政策上實施誘降,國民黨統治區妥協和悲觀的情緒日趨嚴重。日軍調集重兵,對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抗日根據地推行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不斷壓縮八路軍的抗戰空間。一敗平津,再敗淞滬,華南亦危在旦夕,百團大戰挽救了抗日危局?

1940年,整個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戰爭形勢極為嚴峻。

歐洲戰場上波蘭淪陷,丹麥荷蘭比利時也相繼投降,號稱陸軍歐洲第一的法國也投降了;1940年3月底,汪精衛成立了偽政府,導致重慶方面有一百萬多軍隊投降,一敗平津,再敗淞滬,華北華中大部分地區丟失了,華南也是危在旦夕,加上國民政府方面的悲觀情緒,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急需一場大戰的勝利。

面對日軍的囚困,八路軍彭德懷副總司令決定拆掉囚籠,改寫囚字,百團大戰應運而生。一敗平津,再敗淞滬,華南亦危在旦夕,百團大戰挽救了抗日危局?

根據彭德懷戰法,面對日軍的囚籠,只有多點出擊,舉全部人力物力蜂擁而上,全面開花方能衝破囚籠,可意味著這樣一戰會暴露出八路軍方面的全部底牌和實力,如果戰敗,後果不堪設想。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

第一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軍在正太、同蒲、平漢、津浦等主要交通線發動總攻擊,重點破壞了正太鐵路。經過20天的戰鬥,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正太鐵路線的路軌、橋樑、隧道、水塔、車站等均被破壞;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斷;華北各交通線陷於癱瘓。

第二階段(1940年9月22日至10月上旬),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在這段時間裡,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襲了同蒲路。在這些戰鬥中,八路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是,我軍計劃要拔除的敵據點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蕩。在這段時間裡,八路軍先後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嶽、平西、北嶽、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
一敗平津,再敗淞滬,華南亦危在旦夕,百團大戰挽救了抗日危局?

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挽救了中國抗日戰爭危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