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市人物誌 紅色記憶」冀中新樂抗日驍將李鉤子

抗日戰爭 機關槍 根據地 陸軍 方誌新樂 2017-06-19

冀中新樂抗日驍將李鉤子

——紀念我二叔李鈞

作者:李增榮

「新樂市人物誌 紅色記憶」冀中新樂抗日驍將李鉤子

李鈞、張珍夫婦於唐山鐵道學院合影留念。



凡看過電影《平原游擊隊》者,對主人公李向陽都耳熟能詳。殊不知,當年活躍在冀中新樂縣的我二叔李鉤子就是李向陽的原型之一,他率領新樂縣遊擊大隊馳騁於平漢鐵路沿線與大沙河、木刀溝兩岸,神出鬼沒殺鬼子、除漢奸之英雄故事,堪稱家喻戶曉,讚譽有加。然而,鬼子漢奸一提到李鉤子,卻談虎色變,痛恨徹骨,公然緝拿懸賞其頭顱。

「新樂市人物誌 紅色記憶」冀中新樂抗日驍將李鉤子

二叔李鈞本名庚卯,俗稱鉤子,河北省新樂縣北李家莊人,生於民國四年(1915年)歲次乙卯,家境較富,自幼務農、上學,習武拜過師,通武功輕功,且身手矯健。家有三兄弟,取名依次欽、鈞及鈺;兄長李欽當家,鈞、鈺上學,讀高小成績優秀,受進步思想影響,李鈞1931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夏天介紹其弟李鈺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本縣黨的創始人之一;哥倆鬧學潮被戴上“紅帽子”,先後報考保定師範、中學,均遭落榜;1933年農民暴動失敗,中共新樂縣委及所屬黨組織遭到破壞,兩個叔叔失掉黨組織關係後,從未中斷組織開展“讀書會”、“打土豪”等革命活動;1937年同參加山西抗日決死隊,並分別擔任連指導員;後一道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深造,畢業後三叔李鈺調八路軍129師,而二叔李鈞1940年調回新樂縣,先後任縣遊擊大隊副大隊長、交通部副部長等職。回到新樂縣的李鈞,常因人們不小心將“鈞”誤寫成“鉤”,其索性以“鉤子”自居;後因“李鉤子”機變如神,殺鬼子除漢奸奪武器,破封鎖護送過鐵路等,名噪全縣。隨著“七七事變”爆發,其兄我的老爹也祕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就地堅決抗日,在新樂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區任區委員會宣傳委員兼區自衛隊政委,從而“北李家莊抗日三李”揚名新樂。

1940年春,二叔李鉤子來到新組建的縣遊擊大隊,見兵員充足,戰士們抗日殺敵熱情高漲,而最缺少的就是武器;時下全大隊120人,僅一把裝一發子彈的抉槍,餘者皆長矛、大刀、紅纓槍等冷兵器。如何辦呢?遵照縣委指示,縣大隊下決心以奪取敵人武器來武裝自己,並且說幹就幹。

化裝巧奪敵機槍

貫穿新樂縣境內25公里的平漢鐵路,宛如一把鋼刀把全縣分為東西兩半;緣於位居冀中與冀西根據地交通要道,日軍欲極力封鎖,而又兵力不足,看守鐵路要靠沿途各村偽自衛團。儘管這些村莊為敵佔區,但經過數年祕密開闢,我已建立了牢固的地下黨組織,且於偽自衛團內安設了內線。

根據內線情報,經實地偵察周密謀劃,決定出其不意智取敵人。時下正值炎夏,鉤子挑了位膽大心細、熟悉地形的骨幹,都扮成偽自衛團。一個從容不迫,汗流浹背、拎著個大西瓜;鉤子搖著蒲扇,大搖大擺地來到東紫煙炮樓旁,並用日語熱情招呼乘涼的鬼子:“太君,米西米西的幹活!”兩個熱得渾身冒油的鬼子,呲牙咧嘴地笑著湊了過來。瞬間,切開瓤紅水足的大西瓜分享;就在鬼子全神貫注狼吞虎嚥當中,依約暗號,彼此交互使眼色,倏地用西瓜刀劈死兩個惡魔,扛起挺“歪把子”機槍,旋即淹沒於青紗帳中。

首戰告捷凱旋,大長了自身志氣,狠狠地打擊了鬼子的囂張氣焰。為此,李鉤子在新樂縣全體幹部大會上受到縣委表彰,並榮獲一件皮大衣;冀中軍區亦予以通報表揚。

喬扮漢奸登票車殺敵得槍

所謂票車,就是當時的客車,每趟列車上都有若干鬼子押運。一次,鉤子頭戴禮帽,身穿長衫,打扮得活像個維持會的漢奸;一手提兩瓶白酒,一手拎只燒雞,上了中間的車廂。一進車門,就見個鬼子軍官坐在臨門的雙人座椅上,腰間挎著把“王八盒子”。鉤子點頭哈腰,說了句“太君好”,隨即將酒和燒雞放在小桌上,坐在了鬼子對面。鬼子一見燒雞和酒,高興了,大拇指一豎,“大大的好!”兩人就連吃帶喝起來。過岔道口了,鉤子看到事先埋伏的哨兵之信號,就從懷裡掏出香菸來,給鬼子遞到嘴裡,又划著火柴給點上;小鬼子得意地頭一仰,眼一閉,噴出串菸圈;說時遲,那時快,匕首頂進鬼子胸口,“王八盒子”同時到了鉤子手中,趁列車在彎道減速,鉤子成功跳車與接應的戰友匯合……。

組織伏擊 戰場繳獲

繼智取奪得日寇機槍、手槍後,李鉤子率新樂縣遊擊大隊又接連打了幾個勝仗。一次,趁黑夜摸進新樂城,焚燒了城隍廟,殺死日本小隊長小田。緊接著又獲情報稱,惱羞成怒的鬼子,計劃集重兵出新樂城到十里鋪掃蕩報復。於是,縣遊擊大隊在敵人必經之路設下了埋伏;結果打死了5個鬼子,擊傷偽軍多名,繳獲7支大槍和十幾輛自行車。其後,鬼子、保安隊又連連掃蕩官莊、曹村和東五樓、西五樓,結果均遭痛擊,死傷多人,戰場繳獲頗豐。

縣遊擊大隊連戰連捷,官兵士氣大振,上下深受鼓舞,鉤子亦發感慨稱:我們新樂和其它縣一樣,都在按照毛主席游擊戰術作戰,正如《游擊隊之歌》所唱的:“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通過接連不斷戰鬥,縣大隊發展壯大了,人也多了,槍也多了,不僅武裝擴充自身,而且還不時向八路軍主力部隊輸送兵員。

衝破鐵路封鎖 確保過路安全

為了加強封鎖,敵人驅使大批民夫、連天累月沿鐵路兩側挖溝、築牆、架鐵絲網。溝深、寬數丈,溝底栽上尖木樁子再灌上水;溝沿上築起土牆,牆頭安上鐵絲網。因鐵路線過長,敵缺兵把守,只能靠村偽自衛團護衛,而載有鬼子之鐵甲車每隔兩、三鐘頭才巡邏一次。

由於我們在偽自衛團內有可靠內應,需過路的人員物資在縣大隊掩護下,一般都能順利通過。不過也時有例外,每當局勢有變、風聲吃緊,或有重大護送任務,鉤子則親自出陣,以其睿智膽略與功夫完成之。1941年春,時下麥苗已沒膝蓋,有天半夜,鉤子護送縣長去路東開會,身材魁梧的他走在前面,臨近鐵路時,突然中敵埋伏。鉤子迅即開槍,掩護縣長成功脫險後,卻猛地被一大漢攔腰撲倒,瞬間,二人便廝打起來;鉤子身手矯健,對手也不示弱,其突施功力壓對手於身下,而對方遂又翻轉於上……二人翻來覆去,宛若獅子滾繡球,一直打到傍亮,好大一片麥田全被壓平了。當鉤子脫身欲開拔時,敵手開槍了,子彈擦眉梢而過。天明到家,母親問“眼眉咋的啦?”他嘻嘻一笑說:“螞蜂蜇的。”

李鉤子一面遵循游擊戰術打鬼子,同時還運用“單打一”的方法懲處罪大惡極的叛徒漢奸,以震懾分化瓦解日偽軍。所以到後來,夜間過路,暢行無阻。屆時,向炮樓喊聲:“誰在當班?李鉤子要過路,把燈熄了!”炮樓上就乖乖熄燈,等過路人走遠了,嘣!嘣!嘣!亂放一通槍給小鬼子聽。

新樂縣成功開闢鐵路沿線村莊,牢固奠定了地下黨組織基礎,縣大隊肩負著過路護送任務。幾年下來,除護送冀中平原的大批糧食、布匹、棉花等軍需和民用物資安全運抵邊區後方根據地外,還護送了一批批幹部、人員過路,其中不少是黨政軍領導幹部。因為交通工作出色,1943年新樂縣被地委譽為模範縣。

人們定還想知道,當年聞名新樂縣的“北李家莊抗日三李”,後來如何呢?先說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新樂縣黨組織創始人之一、抗日驍將李鉤子,後來於文革中在唐山鐵道學院慘遭誣陷迫害,1968年悲憤離世,中共中央已予平反昭雪。其兄李欽(號洛探)1937年國家危難時刻加入中國共產黨,就地抗日,在本區區委工作;1941年夏夜,深入敵佔戰區開闢鐵路沿線村莊歸來,被漢奸告密,慘遭日寇殺害,英年31歲。其弟李鈺(又名黎明)13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南征北戰,戎馬一生,功勳卓著,生前供職于軍委北京空軍指揮學院,副軍職,離休幹部,1990年病故於北京。

人物小傳

「新樂市人物誌 紅色記憶」冀中新樂抗日驍將李鉤子

鈞,本名庚卯,俗稱鉤子,曾用名念華,男,河北省新樂縣北李家莊人,生於民國四年(1915年)歲次乙卯,鄉師畢業;1931年春於新樂縣城讀書期間參加中國共產黨,任校支部委員,一區區委書記,中共新樂縣黨組織創始人之一;盡忠報國改名念華,1937年春赴山西抗日決死隊,任二、四縱隊連指導員;19388月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翌年9月任晉西北四專署武裝部長;1940年春任新樂縣遊擊大隊副大隊長,1942年底任新樂縣交通部副部長;翌年9月任冀中七地委城工幹事;1944年底至1946年夏在冀中整風;1946初冬至翌年3月率工作組赴雄縣容城土改;19474月任正定縣教育科科長兼師範校長;翌年底任北嶽區四地委政策室研究員兼新華支社社長;194811月任察哈爾報社記者、編委、祕書長兼總支書記。臨建國轉鐵路系統,歷任大同工委書記、歸綏辦事處代處長、張家口分局政治處副主任、太原局宣傳部長、第三工程局、呼和局黨委宣傳部長、黨委常委、祕書長、政治部副主任。19632月調任唐山鐵道學院副院長,主管建“三線”新校址等。在文革期間慘遭不公正待遇,遭到“南下兵團”郭xx一夥之殘酷迫害,1968526被殘害致死。今中共中央已為李鈞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另據悉,李鈞曾為電影《平原游擊隊》主人公原型之一,當年曾接受過相關機構採訪。

【作者簡介】

「新樂市人物誌 紅色記憶」冀中新樂抗日驍將李鉤子

李增榮,男,漢族,1935年農曆乙亥(豬)年二月初六生於河北省新樂縣北李家莊。1941年夏家父李欽遭日寇漢奸殺害後,為躲避敵人“斬草除根”,同二姐玉彩一起投奔時任新樂縣遊擊大隊副大隊長之叔父李鈞,寄居新樂縣抗日政府野火劇社打游擊;1947年在正定聯中上學,後因時局變故,輟學回家務農。新中國成立後,被二叔李鈞接進城上學,1954年底在張家口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8月考取中國人民解放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第五期本科,1962年8月大學畢業。先後在石家莊國防部十院十九所、北京軍委總政國防科學工作部(即後國防科委政治部)及國家物資部機關工作,歷任高工、處長、專職副書記,1995年3月退休於中國物資信息中心專職副書記崗位。現居北京市舞文弄墨、發揮餘熱、安度晚年。

(編輯:史雪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