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伯英、連柏生:浦東載入史冊的兩位公路局局長'

""譚伯英、連柏生:浦東載入史冊的兩位公路局局長

譚伯英從德國採購的蒸汽機車

"譚伯英、連柏生:浦東載入史冊的兩位公路局局長

譚伯英從德國採購的蒸汽機車

譚伯英、連柏生:浦東載入史冊的兩位公路局局長

浙東行政公署連柏生辦公室

歷史上的浦東,名人薈萃,賢人輩出。他們中,有兩位曾擔任過公路局局長,在公路建設管理中因作出過特殊的貢獻而名留史冊。

譚伯英:從上南鐵路到滇緬公路

譚伯英並非浦東籍人氏,但他是浦東早期開發的有功之臣,浦東的土地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早在1921年10月,譚伯英被浦東開發的先驅穆湘瑤聘為公路建築工程師,主持闢建周家渡碼頭經周浦、新場,至南匯大團的上南公路。1922年秋,周家渡至周浦的第一期工程竣工通車,周浦人可坐上公共汽車經周家渡到上海。1922年12月,穆湘瑤作出把公路改建為鐵路的決定。譚伯英不僅承擔了改建任務,於1925年1月實現了上南鐵路(周家渡至南匯周浦)通車,而且承擔了到德國採購先進克虜伯機車的重擔。浦東早期現代交通夢的實現,譚伯英功不可沒。巧合的是,80年後的2003年,在浦東建成的世界第一條商用磁懸浮鐵路,使用的也是克虜伯機車。

譚伯英離開浦東後,到國民政府交通部任職。1938年10月,譚伯英接到了“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局長”的任命書。一個長期生活在沿海大城市的知識分子,以抗戰大局為重,到貧窮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去管理運輸量巨大、公路情況不佳、維修難度極大的公路,無疑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面對困難,譚伯英毅然挑起了這副重擔。從1938年10月至1945年,譚伯英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管理局的同仁唱著“公路是血路”的傳歌,一起拼搏在用血肉換來的抗戰命脈線上。譚伯英在組織高密度運輸管理的同時,面對1千多公里長的公路線上一次又一次的塌方,面對長時間降雨及無處不在的酷熱、潮溼、瘧疾、野狼、毒蛇,面對十分匱乏的後勤供應和難以置信的落後條件,長年累月像救火隊一樣“來回奔跑”“沒日沒夜拼命工作”;同時,動員和團結各族民工,同甘苦共患難,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在交通管理中,譚伯英為了及時掌握情況,毅然離開了城市昆明,把總部設在公路全線的中段下關縣,將一個廢棄的馬廄作為總部辦公室。不久,為了躲避日軍飛機的轟炸,又搬到下關不遠處蒼山腳下一個遺棄的小茅屋。管理局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確保了公路的暢通,使大批戰備物資運到了抗日前線。譚伯英出色地履行了“公路運輸管理局局長”的職責。

抗戰勝利前夕,譚伯英移居美國紐約。他人在客鄉,但心繫神州,時刻想著為抗戰作出重大貢獻的滇緬公路。於是,拿起手中的筆,用英文把滇緬公路的真實歷史撰寫成《修築滇緬公路紀實》,目的是“獻給那些用血汗和生命構築和維護滇緬公路的我的同事和勞工們”。

2002年,經翻譯的《紀實》以《血路》為名,在大陸出版發行。凡讀過《血路》的,都會被那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的人間奇蹟所感動,從中也可看出一位炎黃子孫的拳拳愛國之心。

連柏生:從抗日戰場到抗美援朝戰場

連柏生,南匯祝橋(今浦東新區祝橋鎮)人。1937年,上海淞滬會戰爆發,正在上海洋涇中學當老師的連柏生回到家鄉,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8月,連柏生髮起組建了南匯縣保衛團第四中隊(簡稱保衛四中),並任中隊長,保衛四中後來發展壯大為黨領導的淞滬游擊隊第五支隊,連柏生任支隊長。1941年5月開始,遵照黨組織的指示,部隊分批南渡浙東,參與創建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先後任第三戰區三北遊擊司令部副司令兼第五支隊支隊長、浙東臨時行政委員會主席、浙東行政公署主任等職,為浦東、浙東的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戰勝利後,連柏生隨部隊北撤。1945年10月31日組建浙東干部團時,被任命為幹部團團長,後率部分幹部北上東北解放區工作,先後擔任遼寧省政府代理黨組副書記、公路總局局長、東北人民政府公路總局局長兼黨組書記等職,為東北地區的公路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2年,連柏生也接到了兼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公路工程總隊總隊長的任命,率領公路工程總隊赴朝。在朝鮮戰場,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以及氣候嚴寒的極端困難條件,他用血肉之軀確保戰場生命線的暢通,把大量急需的物資通過公路運往前線,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早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前,連柏生就被調到國家交通部公路總局,任副局長(後任局長),開始思考國家的公路建設,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了自己的才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