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抗日戰爭 中國近代史 何長工 劉伯承 和諧四牌樓 2017-05-05
「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導語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式樣,是黨誕生75年之後才得以規範,而正式將黨旗寫入黨章則經過了81年。這漫長的歷程背後有哪些故事呢?

我們梳理相關史料,回顧黨旗的誕生歷程,重溫黨的光榮歷史。

「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第一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懸掛黨旗。

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明確統一的旗幟與徽標。直到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仍沿用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同時沿用了北伐時所用國民黨陸軍軍旗。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後,各地武裝起義相繼展開。這時,中共中央雖然確定了建立工農民主政權的方針,但仍提出組織工農暴動於左派國民黨旗幟之下。

出於對革命形勢的清醒認識,1927年8月20日,毛澤東在以中共湖南省委名義給中共中央的信中鄭重提出:“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國民黨的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可以斷定國民黨的旗子真不能再打了,再打則必會再失敗……我們則應立刻堅決的樹起紅旗……”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明確:必須要“打出共產黨的旗子”,革命才能成功。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盧德銘等在湘贛邊界領導發動秋收起義,部隊統一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毛澤東提出秋收起義應該打出一面自己的旗幟,並責成工農革命軍參謀何長工具體負責。

據何長工回憶:“旗子和袖章圖案是當時師部副官楊立三同志和我在修水設計,並請人按圖案製作的”,“由我設計製作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鮮豔的紅旗中間,一顆大五角星,星中是鐮刀和斧頭的圖案,靠旗杆有一條十釐米寬的空白,上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番號,十分威武……”

「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中國共產黨打出的第一面正式的旗幟———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

就這樣,“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旗”成為中國共產黨真正亮出的第一面正式旗幟。從此,中國共產黨人鮮明地舉起了自己的旗幟。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在《西江月·秋收起義》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據親歷者回憶,軍旗設計好之後,修水縣數十名裁縫義務承擔了軍旗的縫製任務,布店老闆無償獻出當地的平江紅布,突擊製作了100面紅旗及1000枚袖章,標識不同的部隊番號後,分發到各團、營、連級單位。遺憾的是,由於動盪的戰爭環境,這100面旗幟沒能保存下來。

1958年9月5日,何長工在解放軍總直機關馬列主義業餘大學作報告時曾說:“這樣,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就成立起來了。在中國、在東方,第一面革命的紅旗打起來了。”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打出的第一面旗幟———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從旗幟的圖案元素上看,這面軍旗已經具備了日後黨旗式樣的主要元素,此後的黨旗與這面軍旗有著明顯的承繼關係。

早期沒有統一規格樣式

秋收起義後,1927年9月19日,中央臨時政治局會議根據革命形勢的變化通過決議,宣佈“八月決議案中關於左派國民黨運動與其旗幟下執行暴動的一條必須取消”,從此放棄“左派國民黨”的旗幟,提出宣傳和建立蘇維埃的口號。

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廣東省委聯席會議通過《中共廣東省委通告(第14號)———南方局、省委聯席會議通過的最近工作綱領》,明確指出:“一律廢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紅旗以斧、鐮為標誌,與國際旗同。”這是黨的領導機關第一次作出的關於黨的旗幟的正式決定。“用紅旗,以斧、鐮為標誌”的中共黨旗圖案式樣,基本框定了黨旗的輪廓和構成要素。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起義的將士將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等徽章拋棄在街上,換上紅領帶。一時間,“鐮刀斧頭交叉的紅旗,飄展於全廣州市”。

隨著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的爆發,中國共產黨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以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國迅速鋪開。各地黨組織在領導武裝暴動的過程中,紛紛打出代表工農武裝的五星、鐮刀、斧頭或錘頭等圖案組成的紅旗。

此時使用的黨旗,都是各級黨組織就地選材製作,限於當時的艱苦環境,還未形成統一的規格樣式。從今天看,這些形制各異的旗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黨史資料。

中共中央軍委於1930年4月和9月分別頒佈《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知》和《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對紅軍軍旗作出規定。在此基礎上,1931年3月18日,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佈《蘇維埃和群眾團體紅軍旗幟印信式樣》,進一步明確規定了紅軍旗幟鐮刀、錘子和五角星的圖案樣式,規定把五角星提到旗頂一側,突出黨的領導地位,鐮刀錘子放在旗中央,突出工農階級地位,五星、鐮錘一律用金黃色,以增強美感。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會上通過了《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關於國徽、國旗及軍旗的決定》,正式規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國徽、國旗和軍旗。這對今後黨旗黨徽的規範和統一產生了重要影響。

高舉民族團結的大旗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旗幟在長征路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精神鼓舞作用。

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涼山彝族地區,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眾和部族武裝的阻擋。紅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紀律,絕不向彝族同胞開槍。彝族果基家族首領果基·小葉丹深受感動,與劉伯承司令員按照彝族習俗歃血為盟,舉行了著名的彝海結盟儀式,紅軍授予他“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旗幟。隨後,小葉丹用七天時間將中央紅軍全部護送出100餘里的彝族區。

紅軍通過後,“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在小葉丹的帶領下,聯合其他家族,與國民黨軍隊鬥爭了五年多。在艱苦的歲月裡,小葉丹把隊旗當作民族團結的見證和民族解放的希望,珍藏在貼身衣服的夾層裡,以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搜查和迫害。

1941年,小葉丹被捕前,將隊旗交到妻子和弟弟手中,說:只有共產黨、紅軍講民族平等,把我們彝人當人看。萬一我死後,你們一定要保護好這面旗幟,將來交給劉司令!

1942年6月18日,在國民黨挑起的彝族內部械鬥中,出獄不久的小葉丹遭到被國民黨軍隊收買的部族武裝伏擊,不幸身亡,年僅49歲。

「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小葉丹夫人與沽雞支隊隊旗。

1950年,冕寧縣解放。小葉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遺囑,將珍藏的“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隊旗鄭重交到了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的手中。後來,劉伯承又將這面隊旗轉交軍事博物館收藏。

高舉團結抗戰的大旗

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以民族大義為重,為抗日救國,忍痛脫掉紅軍軍裝、摘下紅軍帽,換上國民革命軍軍服、戴上青天白日帽徽,又一次舉起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旗。許多紅軍戰士為換裝而想不通,改編後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曾動情地說:“我們取下紅星,不是要丟掉它,這裡有烈士的鮮血和我們的理想;要往遠處看,為了抗日救國,可以把紅星保存起來,把它放在心坎裡;紅星在我們心裡,就不會迷失方向……”此後,中國共產黨為亮明政治和民族立場,更好地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和武裝群眾,既適應敵後抗日根據地“三三制”政權建設的需要,同時又不影響國共合作的大局,一度以中華民國國旗作為戰旗。

在陝甘寧邊區,在各抗日根據地,在開展黨的工作和重大紀念活動中,中國共產黨黨旗仍高高飄揚,起著巨大的引領和號召作用。

1939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山東分局婦女幹部趙煜琴被派到沂水縣馬頭崖村開展黨的活動。趙煜琴與幾位婦女幹部縫製了一面黨旗,交給當時馬頭崖村黨支部書記劉洪秀。此後,這面黨旗見證了馬頭崖幾批新黨員的加入以及當地共產黨員對侵略者的不屈反抗。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下,劉洪秀與妻子為了不暴露黨的組織,幾次冒著生命危險在日軍和國民黨軍隊的眼皮底下將這面黨旗救出險境,保護了當地黨組織。這面黨旗被他們珍藏了50年,直到1989年捐獻給沂水縣檔案館。這也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發現的第一面黨旗。

七大首次在全會上懸掛黨旗

隨著革命鬥爭的深入開展,作為一個不斷走向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開始意識到應該有自己正式的統一的旗幟。

「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中共七大期間徵集的象徵工農聯盟和武裝鬥爭的黨旗設計稿。

194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楊家嶺召開會議,正式確定了黨旗的樣式:“中共黨旗樣式,長闊為三與二之比,左角上有斧頭鐮刀,無五角星,並委託中央辦公廳制一批標準黨旗,分發各主要機關。”按照政治局會議決議,當時中共中央辦公廳製作的黨旗,橫120釐米、豎80釐米,左上角中間(全旗1/4處)為黃色“斧頭鐮刀”交叉組成的黨徽圖案,其直徑為30釐米,旗杆套為白色,寬6.5釐米,旗杆套不包括在整面旗的尺度之內。這樣,中國共產黨製作的第一批規範的黨旗在延安誕生了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夜,經過緊張周密地籌備,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主席臺正中懸掛著毛澤東、朱德的巨幅畫像,左右兩側斜插著六面鮮豔的黨旗,紅色的旗面、黃色的鐮刀錘頭分外引人注目。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懸掛黨旗

「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中共七大期間徵集的突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黨旗設計稿。

在大會召開前,七大籌委會收到各地代表的許多來信,要求在黨的代表大會上,研究中國共產黨黨旗的相關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建議黨旗式樣應統一規範,要體現地域化、民族化的特點。為此,中共中央專門成立了黨旗黨歌委員會,全面負責相關事宜。七大召開期間,黨旗黨歌委員會發出征集黨旗圖樣的通知,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收到來自延安黨政軍領導機關、中央黨校、魯迅藝術學院、聯防軍政治部等單位和個人的230多幅黨旗設計稿

總體來看,應徵圖樣基本以紅、黃兩色為主色調,紅色象徵著革命,黃色代表革命的萬丈光芒,意指無產階級必將取得革命的勝利,開創無限光明的新世界。圖案意象上,以鐮刀、錘頭、槍矛、五角星等元素出現的頻率最高。

歷時81載寫入黨章

新中國成立前夕,鑑於各地詢問黨旗制式者甚多,中共中央宣傳部於1949年6月15日下發關於黨旗問題的通知:

一、中共黨旗過去無正式規定,現正在擬製中;在未頒佈前各地不要自行公佈黨旗格式尺寸及解釋。二、群眾自行懸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或錘鐮旗或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者,均聽便。但誤掛蘇聯國旗者,應善意勸止,免滋誤會與造謠。三、蘇聯國旗為紅底,左上角有黃色交叉之錘鐮,其上有黃五角星,長與高為二比一。蘇聯無黨旗。

「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1950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擬定的黨旗製作方案。

1950年6月,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黨的生日到來之際,各地紛紛詢問黨旗事宜。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親自安排參與國徽設計的鐘靈繪製了三種黨旗式樣,並寫信請示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經研究,由中央組織部擬定黨旗製作方案。隨後,中央組織部就黨旗製作作出規定:“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鐮刀斧頭。旗杆套為白色。”“黨旗國旗同時懸掛時,國旗在右黨旗在左。”

1951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對華東局關於黨旗式樣的請示予以批覆:“在黨中央未正式規定出黨旗的統一式樣以前,在黨的三十週年紀念時,各地可按舊例,一律採用紅旗加鐮刀錘頭,不必在旗上加中國共產黨等字。”

1952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就公佈黨旗的統一圖案事項,再度發文:“中央同志意見,此事需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在此過渡時期,只能沿舊例,仍用紅旗左上角綴以錘頭鐮刀的樣式。”“黨旗上只有錘頭鐮刀,並無五星(蘇聯國旗上有五星),此點請注意。”

紅色旗面、黃色鐵錘和鐮刀組成的圖案,構成了黨旗的基本框架,這種基本樣式沿用至今。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二大召開,會場主席臺上方第一次懸掛了黨徽。從此,會場懸掛黨徽成為此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慣例。然而此時的黨徽圖案是方柄鐮刀和方形錘頭的組合,在細節上仍不同於今天的黨徽。

1995年4月,中共中央責成中央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1996年9月21日,經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此《規定》,指出:“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規定》共12條,對黨旗黨徽的性質、式樣、規格、製作和使用等都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並附有標準圖案和製法說明。至此,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終於有了統一而明確的規範。

200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11月14日,在黨的十六大閉幕會上,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新修改的黨章增寫了“黨徽黨旗”一章作為第十一章,對黨徽黨旗圖案的性質、製作和使用作出了明確規定。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歷經81年,黨徽黨旗制度在黨章中得以確立和規範。這對於維護黨徽黨旗尊嚴,增強黨的感召力、凝聚力,增強廣大黨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組織紀律性,意義重大。

最新動態

NEWS

四牌樓街道微信公眾號現已正式改版,將全程跟蹤報道“三個年”系列活動開展情況,敬請關注。

「光輝歷程」黨旗演變的幾個細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