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抗日戰爭 陸軍 羅卓英 武器 文匯網 2017-06-02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1941年,因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百團大戰”,震動了日本全軍。日軍方面決定對華北地區進行增兵,將駐守江西的33師團調往華北。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百團大戰劇照

按照日軍的習慣,一支軍隊在調往他處之前一定要“搞事情”,也就是進行一次作戰。恰逢當時湘贛重鎮上高縣不在日軍的佔領下,並且此地十分重要,日軍如果要進入湖南必須佔領上高,於是33師團便將“搞事情”的目標選到了上高。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大量使用化學武器,而缺乏防毒設備的中國軍隊非常吃虧

不過,日軍方面對這次作戰較為輕敵,參戰部隊只有33、34兩個師團,外加一個混成旅,戰前甚至連一個統一指揮的作戰指揮部都沒有建立。可以說在上高會戰中,日軍在很大程度上是各自為戰的。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正在進勘察的中國將領

雖然戰前日軍也進行了一番戰略欺騙,製造出要進攻鷹潭、臨川的跡象。但是在中國諜報人員的仔細觀察下,發現日軍開往南昌方向的火車均是滿載,其他方向的火車則基本是空載,而南昌距離上高只有120公里左右。更為明確的是,被中國軍隊截獲的日方通訊文件明確寫著“上高佔領,就在目前”等字樣,徹底暴露了日軍的真實意圖。於是在戰前,中國方面對日軍的進攻可以說是早有準備,在戰前一個月就命令部隊做好戰鬥準備。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

國軍知道上高的重大意義,於是派精銳第19集團軍駐紮於此,19集團軍的軍部就在上高,而集團軍司令則是抗日名將羅卓英,後來的抗日名將王耀武、張靈甫、李天霞、餘程萬等,當時也都在這支部隊中服役。

面對洶湧而來的日軍,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最終力排眾議,制訂出了後來被稱為“磁鐵戰術”的作戰計劃,即誘敵深入,然後從側後包圍日軍,最終將其殲滅。具體部署是命令國軍在正面組織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70軍駐守,第二道防線則由49軍負責,守衛第三道防線的則是74軍。另外將一部分軍隊部署在側翼,再另外設置一支預備隊以應對戰局變化。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中國軍隊正在佈防

國軍將士在第一、二道防線上儘可能殺傷、疲憊日軍,待日軍到達第三道防線精疲力竭時,戰役預備隊和部署在側翼的友軍一齊殺出,徹底包圍日軍,將其殲滅。戰前為了出於保密的需要,羅卓英的這一計劃只有少數人知道。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正在閱兵的國軍

1941年3月15日,上高會戰正式開始,日軍兵分三路朝上高襲來。但是因為日軍缺乏統一指揮,各部行進協同不一致,等到3月16日,34師團才開始行動。

第一道防線位於奉新一線,這一防線具體又分為虯嶺、米山兩道防線,米山則又分為山上、山下兩處守軍。主攻這裡的,是日軍33師團。

日軍先集中兵力進攻虯嶺,守衛虯嶺的是國軍第70軍107師320團3營,他們利用虯嶺的地形節節抵抗,堅持了十一個小時,但是最終不敵日軍的坦克迂迴夾擊,不得不撤退。日軍隨即向米山衝來。

米山的防禦一樣令日軍一籌莫展,山下因為國軍準備充分(事前準備了一個月),各種戰壕工事齊備,日軍的大炮收效甚微,飛機還因為國軍方面防空火力而不敢低空轟炸,導致轟炸精度不高,最後日軍只能靠步兵硬著頭皮進攻。國軍就這樣堅持到了晚上。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正在進行防空的國軍士兵

入夜後,米山的陣地上突然出現了十幾名老百姓,國軍將士驚訝之餘卻感到很奇怪。因為戰前,當地政府已經將戰區附近的老百姓全數疏散了,這時候出現老百姓,著實蹊蹺。於是國軍依然沒有放鬆警惕。果然,這十幾人其實是日軍派來偷襲陣地的敢死隊,他們在接近陣地後,突然拔出藏在衣服下面的手槍向國軍射擊。但國軍畢竟早有防備,馬上開槍還擊,一番激戰後,敢死隊除了一名投降者全軍覆沒。這名降兵邊喊著饒命邊作揖求饒,後來經過審問得知,這名“日本兵”是臺灣人,是被日軍抓壯丁抓來的。

日軍看久攻不下米山,最終只能加派兵力,而國軍方面也因為早有誘敵深入的成算,撤守了第一道防線。第二天,日軍34師團從從南昌出發,加入了作戰。34師團之所以晚出兵,可能是希望能讓33師團在前面啃硬骨頭,然後34師團來坐收漁利。

前文提到,上高會戰中日軍是三路進攻,北路為33師團,中路為34師團,而南路則為第20獨立混成旅。日軍的原定計劃是三路分進合擊,互相策應,一併攻入上高。但是會戰一開始,34師團延遲出兵的行為就摧毀了這個計劃。見到友軍“不動如山”,33師團也打起了自己的主意。在34師團已經到達距離上高不遠的高安時,本來應該在其側翼援護的33師團突然撤退,留下了國軍的第19師和預9師在34師團的側翼。而第20獨立混成旅,則被中國軍隊阻擊在了贛江東岸,一步也行進不了了。形勢急轉直下,此時的日軍34師團不僅成了孤軍,還面臨著即將被包圍的風險。

側翼暴露、孤軍深入,都是兵家大忌,但是此時的34師團長大賀茂依然認不清形勢,認為中國軍隊不足為懼,只要能衝進上高就能將其攻佔,徹底戳破這個包圍圈。但是上高此時已經是精銳雲集,例如其中的國軍74軍的裝備就極為精良,一個連配備有九挺輕機槍和六挺重機槍,甚至還配有迫擊炮和步兵炮。不僅裝備好,根據老兵回憶,這個軍的士兵也“精神飽滿、軍容甚壯”。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國軍士兵的軍容

上高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是,不僅駐紮的軍隊精銳,當地政府也在中共的領導下十分廉潔高效。上高縣縣長黃賢度就是中共祕密黨員,除他以外,上高縣的政府祕書、各區區長、學校校長、警察局長等重要部門的政府官員,也全都是中共黨員。戰前,縣政府全力供應軍隊的各種補給,讓士兵能吃飽穿暖。“吃飽穿暖”雖然在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在抗戰時卻是很難得的。臨戰前夕,還將乾糧做成便於攜帶的炒飯讓士兵帶著。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上高會戰烈士墓

在作戰時,縣政府組織了數萬群眾支援前線,幫前線運輸彈藥補給和轉移傷員。為了能減少日軍的重炮優勢,縣政府又組織人員破壞道路,讓日軍的重炮、坦克難以行動。所以山高會戰時,日軍越接近上高,越無法攜帶重武器,戰鬥力被嚴重削弱。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上高會戰繳獲的日軍武器

除此之外,在情報方面,上高縣政府也是全力協助。一方面,上高縣通過強大的組織能力嚴查各種特務漢奸。另一方面,又派人探聽日軍的情報,以全面掌握日軍的動向。不僅如此,縣政府還組織了嚮導隊,給不熟悉本地情況的國軍部隊帶路,保證他們能最快到達目的地。

這其中,有不少協助者犧牲在了戰場上。其中有一位叫金水的老人,在給國軍做嚮導結束回家時不幸被日軍俘虜,日軍讓他帶路,他就將日軍帶到了國軍佈置好的防禦陣地前,並大喊“鬼子來了!”陣地上的國軍機槍開火消滅了日軍,金水老人也不幸犧牲。上高縣的百姓給參加上高會戰的國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司令羅卓英到下層士兵都對上高縣的老百姓讚不絕口,不斷強調“太好了,太好了”。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上高會戰繳獲的日軍武器裝備以及軍犬

面對軍民一心,眾志成城的中國軍民,34師團的結局自然是註定的。等到34師團到達上高前的錦江時,國軍精銳早已嚴陣以待,兩軍在錦江進行了最後的決戰,戰局中,34師團最終僅有20混成旅的2000殘兵敗將與其共同作戰,中國軍隊方面則有74軍、70軍等精銳部隊不斷加入,最終34師團只能在飛機的掩護下撤退。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國軍繳獲的日軍武器

此戰以後,因為日軍在上高會戰的慘重損失和糟糕表現,34師團長大賀茂被解職,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被貶職,20混成旅旅團長池田直三也被處罰。日軍的損失,根據統計,共傷亡15800人,其中死亡6252人,包括一名聯隊長,四名大隊長,六名中隊長和六名小隊長。

國軍扛正面,我黨保後勤:讓74軍一戰成名的上高會戰|築壘地域

上高會戰經過

上高會戰的勝利證明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如果國民黨能夠一心抗日,與共產黨始終保持精誠合作,本可以早日迎來抗戰勝利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