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精神在身邊」14歲被上將看中,晚年為2470名戰友守墓34年,死後兒孫繼續守

抗日戰爭 張愛萍 清明節 淮北 根據地 固鎮 中華英烈網 2019-04-07

在很多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中都有這樣一幕:上戰場前幾個士兵圍在一起互相承諾,活著的人明年清明別忘了來掃墓。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也很多,比如說為戰友守了34年幕的抗戰老兵歐興田。

他是安徽省固鎮縣清涼村人,1925年出生,14歲那年還在學校讀書的歐興田被張愛萍上將看中,成了他的貼身文書,從此歐興田就投身革命戰鬥中,成為新四軍中一名小戰士,長大點後他成為一名偵查員戰士。

「英烈精神在身邊」14歲被上將看中,晚年為2470名戰友守墓34年,死後兒孫繼續守

當時歐興田所在的清涼村是蘇皖邊區唯一沒有淪陷的根據地,也是當時我黨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因此非常重要,日寇經常到這一帶掃蕩。為保護這條重要通道,新四軍在清涼村一帶和日軍發生多次激烈戰鬥,最慘烈一次是60名戰士為掩護群眾和大部隊撤離,在此阻擋數百鬼子和偽軍最終絕大數英勇犧牲,鮮血流進附近溪流,把水都染紅了。

歐興田當時因為年紀小,沒有被允許上前線,一直呆在後方相對安全的地方,但饒是如此他也多次受傷,有一次他的左腿被鬼子子彈打穿,差點死在戰場上,是戰友把他拖了回來,他才撿回一條命。


「英烈精神在身邊」14歲被上將看中,晚年為2470名戰友守墓34年,死後兒孫繼續守

在和鬼子的戰鬥中隨時可能喪命,所以歐興田和班上另外8名戰友約定:活著的人為戰死的人收屍。歐興田運氣不錯,在戰鬥中雖然多次遇險,身負重傷,但都有驚無險,最後活著趕走了日寇,迎來了新中國,但他那8名戰友卻有7人先後戰死沙場。

戰爭結束後,歐興田先後擔任少校參謀長、行政科長等職務,但他心裡一直沒忘記當年和戰友們的約定。上世紀80年代曾經在清涼村戰鬥過的老兵們提議重新修建在解放戰爭中被摧毀的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歐興田得知消息後主動提出願意負責此事。

「英烈精神在身邊」14歲被上將看中,晚年為2470名戰友守墓34年,死後兒孫繼續守

之後歐興田在全國各地來回奔波,核對在清涼村一帶陣亡的英烈名單,並且得到張愛萍老將軍全力支持,終於重新修建了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新陵園佔地約1.5萬平方多米,安葬著2470多名在此戰鬥犧牲的英烈,張愛萍上將還為烈士紀念碑寫下“抗戰英烈萬古長青八個大字”,目前這裡已經成為皖北地區著名的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陵園修建完成後,歐興田老人就自發承擔了掃墓工作,整天陪在老戰友身邊,直到2016年因病去世。從1982年到2016年歐興田老人共為戰友守墓34年,只為完成自己當初的一個承諾。

「英烈精神在身邊」14歲被上將看中,晚年為2470名戰友守墓34年,死後兒孫繼續守

為重建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新陵園,歐興田老人花費100多萬元積蓄,但他在彌留之際卻表示,陵園裡埋葬的都是為國捐軀的英烈,他沒能戰死沙場所有沒資格埋進去,不過為了和戰友們在一起,他囑咐兒子將他的骨灰掃在這裡,永遠陪伴戰友。

生為戰友掃墓,死與戰友同眠,這是歐興田老人晚年最真實的寫照,很多人說他傻,這樣做不值得,但老人家卻義無反顧,不僅如此他還交代兒子、孫子接手陵園,負責打掃陵園不至於讓這裡荒廢,讓英雄事蹟無人得知。

編輯:高飛

溫馨提示:投稿請通過“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官方網站

(http://2019qm.mva.gov.cn),點擊【我要投稿】、【素材徵集】等活動鏈接,或

關注“中華英烈網”今日頭條號,私信發送“投稿”,按要求填寫徵集作品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