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精神理性的全面批判丨哲學百論(六四)

康德 純粹理性批判 文化 以文化之 2017-05-25

伊曼努爾·康德的一生,現實的生活經歷很少,以至於沒有足夠的故事,去充斥一部名人傳記。但康德的思想卻跨越千萬裡,照亮了十八世紀的人類天空。

現在的人們提起康德,幾乎與“三大批判”是同義詞: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而這三大批判的核心,就是理性本身。

理性在康德這裡,不僅指後天的經驗理性(康德並沒有否認這一點),更主要的是指,能夠擺脫後天的經驗依賴的“純粹理性”

康德:精神理性的全面批判丨哲學百論(六四)

一般的說法是,康德所要構建的純粹理性,思考的是“人能夠認識什麼”,或者說“理性的認識如何成為可能?”

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我們可以嘗試梳理一下康德所思所想的初衷:

首先,由於人的認識與事物本身,總是不對稱的——事實是全面而變動的,而認識則是片面的、節點式的。

那麼,怎麼保證認識與事實相符合呢?即怎麼保證認識的“理性”呢?

康德說,與其讓認識去追著事實跑,不如反過來:我們設置一道“理性的篩子”,即純粹的、先天的、不依賴經驗的理性篩子——只要是通過這道篩子的,都是屬於理性的。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變成了:對這道純粹的、先天的理性篩子的構建和辯證問題了——這就是《純粹理性批判》所要解決的問題。

康德:精神理性的全面批判丨哲學百論(六四)

當然,我們都知道,不論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如何科學,其前置條件是:這道理性的篩子,確實能夠篩選所有的理性認識。

即,不能存在不須要經過這道篩子,就可以被認定為“理性”的東西。

另一方面,這道篩子本身是否會受到經驗的影響呢?即,並非內容上的影響,而是先天理性在處理問題時的“慣性的熟練”

就像水手不用牢記打結的口訣(純粹理性),也能隨手打好一個結一樣(方法論上的熟練)。

康德:精神理性的全面批判丨哲學百論(六四)

可以說,這就是康德精神理性的侷限所在——但是,這樣的反思、辯證,並不能改變康德思想的歷史性地位。

就像理性與真理的成立,需要時空條件一樣。人物思想的偉大,往往要回到那個歷史時期,甚至那個地域環境裡去,才能真正感受其光芒。

在哲學史裡,康德的偉大之處在於,將哲學重新全面引向了“理性”本身,而不是滯留在中世紀神學的光環之下。

理性的覺醒,是人的覺醒所必要的前提:沒有理性思想的行屍走肉,如何能掀起現實社會與人文思想的大變革呢?

文:何為貴 每週更新三論,感謝關注/轉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