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世祿、劉葉回憶東北解放戰爭:一場仗打下來全連只剩6人

1945年6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大的一次講話中指出,東北是抗戰後一定要奪取的首要目標。9月,八路軍、新四軍陸續開赴東北,同當地的隊伍會合,建立根據地,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東北的解放戰事異常激烈。據晏世祿、劉葉等老戰士講,在溫家臺戰鬥中,全連僅剩6名重傷員。除了戰鬥減員,凍傷也威脅著指戰員們,但他們沒有退縮,在人民的支持下,最終東北全境解放,為解放全國打下了基礎。

晏世祿、劉葉回憶東北解放戰爭:一場仗打下來全連只剩6人

晏世祿

1924年出生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1938年參加八路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晏世祿、劉葉回憶東北解放戰爭:一場仗打下來全連只剩6人

劉葉

1925年出生於河北省冀縣,1946年4月參加革命,歷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東北民主聯軍

1945年10月末,八路軍、新四軍部分兵力進入東北,同東北抗聯和原有部隊會合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兵力27萬人。1946年1月4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工作重心轉向發動群眾,清剿殘餘偽軍和土匪,建立根據地。隨後,中央軍委對東北民主聯軍進行多次調整,改編。截至1947年12月,人員增加到73.84萬餘人。

1946年12月,東北民主聯軍發起三下江南(松花江南)、四保臨江戰役,為東北解放奠定基礎。

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正式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

晏世祿、劉葉回憶東北解放戰爭:一場仗打下來全連只剩6人

-40℃的夜裡,戰士用胸膛化開槍栓

“在東北戰場,國民黨依仗軍事優勢,推行‘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作戰方針。”7月11日,瀋陽軍區後勤史館館長、東北解放戰爭史研究會會長徐文濤接受記者採訪時,首先提到了那場事關整個東北戰局的四保臨江戰役。其實,每次有人來瀋陽軍區後勤史館參觀,徐文濤也總會講起我軍這場長達117天的保衛戰。

原瀋陽軍區裝甲兵副政委晏世祿是四保臨江戰役的親歷者,雖然已是94歲高齡,他卻依然記得戰鬥的每一個細節。

敵人第一次向臨江進犯是在1947年1月2日,正值東北最冷的時候,部隊防寒條件特別差,戰鬥打得格外艱苦。晏世祿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7師20團1營2連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連隊在小荒溝遭遇敵人。

“那次,儘管我們連率先開火,把敵人的先頭班殲滅了,但卻引來了更多的敵人。”晏世祿說,敵人從西、南兩個方向猛烈開火,由於我軍主力營還沒上來,因此他們只得和敵人周旋、對峙到天黑。

“漆黑的夜裡,呼嘯的北風颳到戰士們的臉上,感覺就像刀割一樣,而且氣溫越來越低,零下40攝氏度,吐口唾沫都結冰,槍栓也拉不開,戰士們隨身攜帶的大餅子根本咬不動,使勁一口咬下去最多留幾道白印。”晏世祿說,“戰士們把槍放進懷裡,化開槍栓,然後再把大餅子放在懷裡,焐熱了啃上一口。2排就更艱苦了,他們趴在雪地裡伏擊敵人,有的戰士腳和襪子、鞋凍在了一起。”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沒有一名戰士退縮,一些黨員、幹部把戰士的腳揣在懷裡取暖。最終,他們一直堅持到後續部隊前來支援,將敵人消滅。

在那次戰鬥中,晏世祿所在連隊有90多人凍傷了手腳,但是誰也沒有抱怨,所有人都因守住了陣地而歡欣鼓舞。

晏世祿說,同年2月,敵人又連續兩次攻打臨江,都被我軍擊敗。“我們的戰士個個都是好樣的,尤其是那些在一保臨江戰場上發展起來的新黨員表現得十分勇猛,有個名叫王永太的戰士,在攻打三源浦時,和另外兩個戰士一次俘虜了62名敵軍。”

1947年4月3日,敵軍糾集了11個師的兵力,分三路進攻臨江。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我軍在堅決執行毛主席‘正確選擇打擊目標,抓住敵人弱點,選擇有利地形誘敵深入,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指示,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將敵先頭部隊第89師、54師誘至紅石鎮地區殲滅。”晏世祿說,當天,他們連黨支部立即召開了戰鬥動員大會,全連戰士爭先恐後發言,許多人把決心書貼在槍托上,要到戰場上比比誰是英雄好漢,誰能為人民立大功。

正確的戰略部署和高昂的士氣,使我軍最終粉碎了敵人第四次進犯臨江的圖謀。這場戰役之後,國民黨軍在東北戰場逐漸由攻勢轉為守勢。

打退敵人7次瘋狂反撲,全連只剩下6名重傷員

1947年5月後,我軍接連發動三大攻勢戰役,解放了東北大部分城鎮。國民黨軍被分別孤立、壓縮於長春、瀋陽、錦州幾個地區,東北的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

“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壯大,總兵力已發展到98萬餘人。然而,我軍在戰鬥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僅在冬季攻勢中就傷亡、失蹤4.39萬人,凍傷1.13萬人。”徐文濤說。

晏世祿聽到徐文濤的話,心情變得沉重。

四保臨江戰役結束之後,晏世祿所在的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奉命轉戰至瀋陽。經過10天的雪地急行軍,第3縱隊終於到達了新民公主屯鎮溫家臺地帶阻擊敵人。

此時,國民黨軍緊急集結兵力,從瀋陽、新民、鐵嶺三方作扇形推進。3縱隊奉命殲滅敵人的新五軍。在那次戰鬥中,晏世祿所在的1營2連在10多個小時內打退了敵人7次瘋狂反撲,傷亡十分慘重,但他們始終堅守陣地,沒有退卻半步,直至後來3排副排長李承鋒帶領一個班俘獲了新五軍軍長陳林達,戰士們才稍稍鬆了口氣。不過,大家並沒有放棄對敵人殘餘勢力的追剿,很多人帶傷也不下火線,自動組織起來截擊國民黨殘餘部隊。

那次戰鬥最終取得勝利,第3縱隊全殲守敵新五軍軍部及第195師、第43師,俘獲敵軍長陳林達及以下官兵4700餘人,斃傷敵人2000餘人。然而,晏世祿所在連幾乎覆沒,全連120人,陣亡114人,倖存的6人也都身負重傷。

晏世祿說,他當時被敵人的子彈打中了右下腹部,腸子都流了出來。就在他生命垂危之時,當地老鄉及時將他抬到了25公里之外的後方軍隊醫院,一位老鄉還把自己的血輸給了他,他才僥倖活了下來。

因為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晏世祿所在的連被授予“戰鬥英雄連”稱號,晏世祿被授予“東北民主聯軍英雄獎章”。

為保護瀋陽的老建築,抓捕敵人時不放一槍一炮

在對瀋陽合圍的過程中,我軍將外圍據點逐個拔掉,各攻城部隊開始逼近瀋陽市區。

“我所在的部隊在打下錦州後,就日夜兼程地趕到了瀋陽。”中國人民解放軍興城第204醫院原副政委劉葉今年已經93歲,參軍不久便成為一名攝影記者,跟隨作戰部隊拍下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他所在的部隊編入39軍117師,加入到解放瀋陽的戰鬥中。

“跟在其他地方作戰不一樣,我軍在解放瀋陽的時候,特別注重對瀋陽古建築的保護。”劉葉回憶,他所在的部隊從瀋陽西南發起攻擊,經鐵西區進入市區。為保護瀋陽故宮,117師師長張竭誠要求直插老城的16團,少用或者不用爆破手段,爭取政治瓦解敵軍,保護好歷史遺蹟。

16團在進城時格外小心,他們經鐵西兩洞橋,沿著中山路、馬路灣向東搜索。在行進至大西門附近的世合公銀行時,戰士們發現了敵情。為保護好周邊的古建築,特別是降低故宮遭到損毀的可能,16團團長命一營營長馬志高及一連連長黃達宣、指導員蘇福林立即部署兵力包圍銀行小樓,並且向小樓喊話。不久,黃達宣率領戰士衝了進去,他們發現小樓裡面藏了幾十人,其中還有兩條“大魚”——國民黨第八兵團司令周福成和東北“剿總”高參室中將主任蘇炳文。由於戰士們行動迅速,這些人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就被俘虜了。

“我當時在別的地方拍照,沒在現場,聽說活捉了周福成就趕緊往那跑,想拍下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遺憾的是,等我跑到地方,周福成已經被移交到上級機構。”劉葉說,“雖說沒拍下俘虜周福成的鏡頭,但能見證故宮一帶被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攻佔,也是一大幸事。”

“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是廣大工農階級的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是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最大的區別,這是我們軍隊打勝仗的主要原因。”徐文濤說,為人民著想,幫助人民的軍隊走到哪裡都特別受歡迎,也正因如此,我軍才得以迅速壯大。抗戰結束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規軍不過120萬,而國民黨擁有430萬正規軍。到了1949年6月,我軍已經壯大至400萬,而國民黨軍隊僅剩149萬。

新媒體編輯:王曉領

責任編輯:王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