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天涯小小憩
1/17 1、近衛師團 近衛師團太平洋戰爭中在印尼的Sumatra島掃蕩,並擔任當地的警備。1943年5月14日,近衛師團改稱為近衛第2師團,近衛第3連隊的主力移駐到Andaman群島,之後不久又回到Sumatra島。
2/17 2、第1師團 第1師團原屬關東軍戰鬥序列。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局一直不見好轉。第1師團就受命被調入萊特島。但由於日軍海軍的失利和戰局的日益緊張,最終第1師團被改編為第201師團留守日本本土,所有重武器和老兵均編入了擁有2萬大軍的機動打擊第201師團,直到日軍投降其一直在日本本土。
3/17 第二師團始建於1873年(明治6年),是日本帝國最早設立的六個鎮臺之一,稱為仙台鎮臺,1886年改名為第二師團,因其徵兵地位於仙台,也被稱為仙台師團。
4/17 第三師團創建於1888年,前身為1873年建立的名古屋鎮臺,因此編組地為日本愛知縣的名古屋市,因此又被稱為名古屋師團,屬於甲種師團行列。該師團創建以後,相繼參與了日本近代史上與中國相關的歷次重大戰爭,也是唯一一支從開戰到投降一直位於中國的甲種師團。1945年該師團在鎮江投降。
5/17 第四師團又名大阪師團、“商販師團”,編組地:大阪。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是陸軍的甲種師團。但根據日本軍事歷史學家關幸輔的說法,它的實際作戰能力並不強。
6/17 第五師團又名廣島師團,是日本編組最早的7個師團之一。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曾創下在中國戰場和70餘個師先後對陣的紀錄,有“鋼軍”之稱,1940年以後改編為日軍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最為中國人所知的是第19任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中將,因此該師團也被中國人稱作“板垣師團”。
7/17 第6師團是舊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甲種師團,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裝備較精良,戰鬥作風野蠻彪悍,是南京大屠殺期間參與暴行的日軍主要部隊之一。第六師團又名熊本師團,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代號“明”。和第二師團(仙台)並稱為日本陸軍中最強悍最有戰鬥力的兩支勁旅: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曾參與南京大屠殺。 通稱:明 編成時期:1888年5月12日 編成地:熊本 補給軍區:熊本。
8/17 第七師團是在1888年5月12日於日本北海道札幌成立,是日本帝國陸軍由6個區域指揮部重組成1個分區指揮部後,新建立的第1個師團。因其編組地為北海道旭川,又名旭川師團。第7師團建立後,相繼參與日俄戰爭和出兵西伯利亞等重大軍事行動,並在哈勒欣河戰役中受到重大打擊,由第28聯隊為基幹的一木支隊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被殲滅。
9/17 第八師團又名弘前師團,編組地:弘前。甲午戰爭結束,以從擴軍的必要性被增設了的6個師之一,士兵主要被東北地方學校的畢業生構成了。
10/17 第九師團,又名金澤師團,編組地:金澤。是舊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甲種師團,甲午戰爭後1898年新增的6個師團之一。由北陸的富山縣、石川縣、福井縣的士兵被構成,第9師團具有日本北陸地區所特有的團結一致的特色。石川縣人相當保守和閉鎖,因此也沉默寡言。
11/17 第十師團又名姬路師團,編組地:姬路。第十師團,是日本陸軍的一個甲種師團,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裝備精良,被日軍作為現代化師團的樣板。因師團長的更替,曾經先後被稱作磯谷師團和筱冢師團,該師團在作戰中經常違反國際戰爭法使用毒氣戰。
12/17 第十一師團,又名善通寺師團,編組地:善通寺。是日本侵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裝備較精良,戰鬥力較強。
13/17 第十二師團又稱久留米師團,編組地:久留米。第12師團在1898年被設立,由來自福岡、佐賀、長崎(九州北部,含大分縣一部分)的官兵構成的。
14/17 第十四師團 だいじゅうよんしだん,日本二戰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在1905年日俄戰爭末期,為了增強前線兵力,日本陸軍新組建了4個師團,第14師團就是其中之一,6月13日在福岡縣小倉編成,下轄大阪步兵第53聯隊,善通寺步兵第54聯隊,廣島步兵第55聯隊,熊本步兵第56聯隊。
15/17 第16師團是舊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甲種師團,代號“恆”。在日俄戰爭中於1905年7月18日以後備役部隊在京都編成,其司令部設於京都,官兵主要來自京都、三重縣和奈良縣,故又稱為“京都師團”。在編成的當年即派往滿洲參加了日俄戰爭。直到9月5日朴茨茅斯和約簽訂。戰後變成了日本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1919年和1929-1934年兩次在滿洲駐紮。1935年日本京都暴雨時曾參加了搶險活動。
16/17 第19師團 (IJA 19th Infantry Division,Ju-kyu Shidan)又名羅南師團,編組地:朝鮮羅南。 是舊日本陸軍中的1個步兵師團。其通稱號是虎兵團(Tiger Division,Tora Heidan) 。
17/17 第二十師團是日本為了駐守朝鮮而組建的師團,兵員主要來源於東京都及長野縣。其師團部駐紮於朝鮮龍山(現韓國首爾龍山區,韓軍參謀本部,美軍第八軍軍部,“聯合國軍”指揮部均駐紮於此地)。
2017-08-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