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巴黎時,福煦元帥精確地指出其害處

軍事歷史 軍事裝備 歷史 歷史小助手 2017-04-17

一戰結束時,英、法、美、日、意等成為戰勝國,而德國則是戰敗的一方。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爾賽宮,雙方簽訂《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簡稱《凡爾賽和約》,並於次年1月20日生效。

當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巴黎時,福煦元帥精確地指出其害處

就在停戰那天,當秩序井然的德國軍隊開回本國時,戴上了榮耀桂冠的協約國總司令福煦元帥,以軍人的氣概說:“他們打得不錯,讓他們保持他們的武器吧。”不過,他要求法國當局務必將邊界推至萊茵河。因此,當他聽到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時,他十分精確地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的休戰。”

福煦元帥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如果當局聽從其意見,在二戰法國至少不會那麼快淪陷。

《凡爾賽和約》的簽訂,意味著德國不僅將會被解除武裝,其軍事體制也會被砸碎,要塞會被摧毀。其次,德國還要擔負無法計算的賠款,將陷於內亂。

當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巴黎時,福煦元帥精確地指出其害處

但所有這些,在福煦元帥看來:十年或二十年之內,都會成為過去。

因為他堅信“全部日耳曼民族”還沒有被完全摧毀的威力將捲土重來,法國軍隊只有在那又寬又深、水流湍急的萊茵河據守和設防,才能成為防衛法國的天塹。也只有這樣,法國人才可以過上和平的日子。

要知道,當時法國的人口不及德國人口的三分之二。法國的人口沒有變動,而德國的人口卻在不斷增長。在未來十年之內,每年將有大批德國青年達到服軍役的年齡,其人數要比法國的多一倍。

況且,在過去一百年內,法國曾五次(1814年、1815年、1870年、1914年和1918年)遭受普魯士的“猛烈進攻”。而就在剛剛結束的一戰,法國十三個省還“淪為”普魯士的軍事管轄區。

當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巴黎時,福煦元帥精確地指出其害處

按照福煦元帥的建議,法國當局對德的唯一目的就是---完全廢除德國軍備。

但以英美為代表的其他協約國的感受和見解與法國大為不同。在英美兩國眼裡,沒有他們的援助法國早已成為德國的一個省了。

於是,在英美等國的推動下,《凡爾賽和約》中關於領土的條文,讓德國領土得以原封不動,仍然是歐洲最大的單一民族的國家。

後來的第二次大戰難以避免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v5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