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飢餓計劃”:種族清洗在蘇聯

軍事歷史 希特勒 二戰 約瑟夫·戈培爾 俄羅斯觀察者 2017-04-30

希特勒的“飢餓計劃”:種族清洗在蘇聯

殘忍的納粹軍人

“飢餓計劃”是納粹德國在蘇聯佔領地區所實行的經濟戰略的組成部分。按照納粹經濟學家的構想,第三帝國統治下的蘇聯最多隻保留3000萬人便已足夠。東歐平原產出的糧食應首先用來確保德國軍隊和第三帝國人民的需求。

“飢餓計劃”的首批實施對象,毋庸置疑,肯定是蘇聯戰俘。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擄獲了數以百萬計的蘇聯軍人。一部分蘇聯軍人被安置在德國做苦工,還有一部分成為了反蘇先鋒隊的一員,至於身體狀況孱弱的蘇聯軍人和思想上的死硬分子,德國納粹便將他們活活餓死。根據歷史學家的統計和推測,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飢餓而死的蘇軍戰俘大概有200萬。

被納粹德國認定為劣等人種的猶太人和吉普賽人也是“飢餓計劃”優先處置的對象,在納粹勢力所能影響到的地方,猶太人被禁止買牛奶、黃油、雞蛋、肉類和蔬菜,生活非常困苦。

而在納粹德國中央集團軍治下的明斯克,猶太人每日進食所攝取的熱量不準超過420卡路里。這一殘酷的規定導致1941到1942年冬天數萬猶太人非正常死亡。

距離德軍前線大概30到50公里縱深的“疏散區”是第三帝國治下生活條件最為困頓的地區。德國人對這裡的管轄極其苛刻,居民們不但要遵守嚴格的配給制度,他們的住宅和房屋,也常常被納粹佔用。納粹軍人會強制安插集中營中的囚徒來這裡居住。如果實在沒有地方了,囚徒們會被安排在穀倉或馬廄中生活。德國納粹對集中營囚徒的飲食是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的,除了每日一次的稀粥,他們幾乎無法獲得任何其他的食物。

希特勒的“飢餓計劃”:種族清洗在蘇聯

此處水源僅供德國軍人取用,俄羅斯人如膽敢在此處取水將被槍斃

二戰時曾擔任納粹德國政府食品和農業部長的赫伯特·巴克對猶太人和俄羅斯人做出過不少恐怖到令人驚悚的論述,他認為:“俄羅斯人數百年來已習慣於貧窮、飢餓和困頓,他們的胃是靈活的,故此不要對其產生任何憐憫。”(Armut, Hunger und Genügsamkeit erträgt der russische Mensch schon seit Jahrhunderten. Sein Magen ist dehnbar, daher kein falsches Mitleid. *)

納粹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清楚的解釋了“飢餓計劃”的實質:“要讓劣等種族代替德國人捱餓。”

希特勒的“飢餓計劃”:種族清洗在蘇聯

蘇聯大嬸

德國納粹把他們所佔領的所有蘇聯糧倉以及烏克蘭平原所產出的糧食都用來補充自己的糧食儲備。這直接導致了蘇聯被佔領土上的大規模饑荒。

但在德國本土,則是另一幅景象。1943年秋天,自納粹德國開始侵略以來,已數次降低的德國居民口糧定額開始緩慢增長。到了1943年底,因“飢餓計劃”的成功施行,納粹德國的糧食供給系統已非常穩定。據統計,僅在1942到1943年間,納粹德國所佔領的歐洲領土就為其提供了糧食產量的至少1/5,油脂產量的1/4和肉類產量的30%。

(轉載請註明)

*Gebote für das Verhalten der Deutschen im Osten und die Behandlung der Russen, 1. Juni 1941. In: Gerd R. Ueberschär u. Wolfram Wette (Hrsg.): „Unternehmen Barbarossa“. Der deutsche Überfall auf die Sowjetunion 194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