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司號員”重回軍營,吹響強軍衝鋒號

軍事歷史 李奇威 通信 軍事 澎湃新聞 2018-12-01

喜歡戰爭影片的人,可能都有著這樣深刻的記憶:在關鍵時候,激昂的衝鋒號響起,觀影者熱血沸騰:大部隊來了,勝利來了!那帶著紅穗的軍號,是部隊號令的象徵,具有無比崇高和神聖的地位。

在戰爭年代,人民解放軍的衝鋒號聲,是令無數敵人聞之膽寒的勝利之聲!

1950年底,在抗美援朝的釜谷裡之戰中,我志願軍一個連在抗擊“聯合國軍”的瘋狂進攻時,戰鬥打得異常慘烈,連幹部全部犧牲,全連打得只剩下7個人。眼看陣地失守,主動擔當指揮的司號員鄭起拿起軍號,奮力吹響了衝鋒號。“嘀嘀嗒、嗒嗒嘀……”嘹亮的軍號聲把敵軍嚇蒙了,雖然距離鄭起只有十幾米遠,他們卻沒有敢開槍,而是如潮水般潰退了,其中還有幾輛無堅不摧、火力強大的重型坦克。這與其說是軍號的傳奇,還不如說是人民軍隊戰鬥意志的傳奇。

這一情景在“聯軍”總司令李奇微的《朝鮮戰爭回憶錄》中有著明確記錄:“這是一種銅製的樂器,能發出一種特別刺耳的聲音。在戰場上,只要它一響起,共產黨軍隊就如著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撲向聯軍,每當這時,聯軍總被打得如潮水般潰退。”美軍官兵也普遍反映:“聽到中國軍號嘶鳴,我們個個膽戰心驚。”

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人民軍隊的軍號聲,具有如此功效,恰恰反映了軍號作為這支光榮軍隊無形號令的不可抗拒的威嚴。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人民軍隊聚力備戰打仗,順應這種強軍備戰的形勢,闊別33年的司號制度重回軍營,為全軍吹響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號令!

在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的今天,這種看起來原始而又“古老”的軍號重回軍營,引起了人們的普通關注甚至好奇。

我軍早在初創時期就創立了司號制度,在戰爭年代,軍號為協調部隊行動、號令軍隊的各項活動,保障戰爭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戰爭形態的演進、通訊技術的進步和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軍號的指揮通訊功能逐步弱化,應用使用範圍逐步縮小。在軍營,雖然還保留著少量的電子號聲,司號員基本上淡出了部隊。

軍號的通訊功能雖然弱化,這是客觀事實,但軍號聲所飽含的內在意義,卻不容忽視。軍號是強軍文化的重要符號和重要工具,更是新形勢下傳承紅色基因的獨特載體。在信息化條件下,對作戰指揮來說,也具有輔助手段。更重要的是,作為軍事文化和軍隊優良傳統的重要體現,它對軍人聞令而動的習慣和軍人作風的養成,具有無可替代的功能。

軍號也是軍人情感的天然紐帶。多少老軍人,即使退出軍營,但每每聽到軍號聲,都情不自禁甚至本能地作出反應,正是軍號軍味最直接的彰顯。軍營時時響起代表各種信息的號角聲,對強化備戰打仗的氛圍,也將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軍號具有一種儀式感,但軍號重回軍營,絕不是一種儀式,而是一種導向,向全軍,也向全社會發出強烈的信號:軍隊聚焦主責主業、時時備仗打仗,絕不搞任何花架子,一切以實戰為指向,一切以戰鬥力生成為最高目標,全軍官兵聚精全神謀打贏,堅決聽從習主席和黨中央的號令,在強軍興軍大業上,人人將奮勇爭先,以捨我其誰的氣勢戮力前行。

軍隊只能有兩種狀態:戰爭和準備戰爭。實戰化可以模擬,但盯緊實戰的心態,卻不能靠模擬來培塑。一支隨時能夠召之即來、來之來戰、戰之能勝的軍隊,一定是時時準備、刻刻錘鍊的實戰精兵。

司號制度重回軍營,吹響強軍號令,對全軍官兵來說,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備戰動員!(作者系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