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博物館行業博覽會上驚奇地邂逅了“武漢中山艦博物館”。於是,十八年前去湖北採訪中山艦修復的往事重又憶起。

當年江蘇、廣東和湖北“三省爭撈中山艦”,湖北省造船廠、武昌造船廠修船分廠、中國港灣建築公司二航局船廠“三廠爭修中山艦”,武昌平湖門、漢陽南岸嘴和漢口濱江公園“三區爭展中山艦”。以及在修復過程中省市和行業各種方案之爭,讓人覺得這個陳列館無論如何也會擱淺或久置不下的。如今,看到中山艦陳列館得以建成並開辦了博物館,委實覺得親切而又開心。

該軍艦資質平平建成博物館 因見證太多重大歷史事件

修復一新的中山艦已無當年模樣

因為當時下了一番考據的功夫,有關中山艦的前世今生如今還歷歷在目。

中山艦在民國海軍家庭中,無論在資歷上、噸位上都是一個“小兄弟”。但它在北京北洋政府、廣州革命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三個時期,計26年的航史上,經歷了護國運動、兩次護法運動、奪艦事件、孫中山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金口喋血等眾多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大事,從而成為一代名艦。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山艦是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史的縮影。

晚清重振海軍的“遺腹"艦

孕育在帝國沒落的世紀之尾,預示著這艘艦命運多艱、身世浮沉。

中國近代海軍肇始於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中。在“富國強兵”“固我海疆”的政治語境中,大清國海軍建設了北洋、東洋、南洋三支艦隊,共78艘軍艦,規模一度超過僅有31艘軍艦的日本,居世界前列。

然而在1894年的甲午之戰中,清廷腐敗、指揮無方、技術設備陳舊,整個海軍全軍覆沒。清朝從此一蹶不振,無海軍建制長達15年之久。

1898年,戊戌變法中,光緒帝曾接受康有為、梁啟超“添設海軍,籌造兵輪”的提奏,終因政局動盪而未成行。1909年監國攝政王、海軍大元帥載灃以宣統之命,籌辦海軍。海軍提督薩鎮冰在考察美國後向日本訂購了一批魚雷艇、炮艦,其中就有向長崎三菱造船訂造的永豐號炮艦(即中山艦)。 1911年,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在新舊更迭中,北洋政府承認在日本的訂艦合同,並派員赴日監造。造價68萬日元的永豐艦不到一年即完工。但當時財政緊張,北洋政府通過向美、德、英、日、俄五國銀行貸款,才於1913年1月從三菱造船所接回了船。

該軍艦資質平平建成博物館 因見證太多重大歷史事件

剛打撈出水時的中山艦

永豐艦為鋼木結構,出廠時主要技術性能及武器裝備如下。艦長62.1米,寬8.9米,吃水2.4米,標準排水量780噸,自重836噸,兩座主機(蒸汽機)功率1350馬力,時速16海里。

來不及掛上大清龍旗,這艘訂造於晚清的永豐艦就入編北洋政府海軍隊。相比於同一艦隊的巡洋艦,只能算“小兄弟",所執行的任務及內部管理,在海軍艦隊中既不突出,也不遜色,績效平平,並不顯眼。

民國革命鬥爭的“見證"艦

初創的中華民國,風雨飄搖,波瀾迭起。

“竊取”大總統職位的袁世凱,殺害革命黨人宋教仁,倒行逆施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孫中山、黃興多次武裝倒袁。在1916 年的護國運動中,永豐艦所在的駐滬海軍宣佈獨立,加入護國隊伍,給稱帝的袁世凱以沉重的打擊。這是永豐艦在護國運動中,第一次作為集體成員站到進步的鬥爭行列。

袁世凱稱帝的鬧劇剛剛落幕,張勳復辟一波又起。待到段祺瑞在日本的慫恿下從政北洋軍閥政府總理後,斷然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

該軍艦資質平平建成博物館 因見證太多重大歷史事件

中山艦幾乎成了孫中山的座艦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揭起護法大旗,抗擊北洋軍閥政府。海軍總長陳弼光在上海起義,率永豐艦所在的第一艦隊9艘戰艦浩浩蕩蕩奔赴廣州。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後,孫中山憤然離開廣州,所乘的就是永豐艦。

1922年,歷史巨輪走進了又一個多事之秋。

當革命力量方興未艾,北伐戰爭即將勝利的重要時刻。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在廣州叛亂,發出“炮打總統府,活捉孫中山”的叫囂。千鈞一髮之際,孫中山化妝潛出,在槍林彈雨中深夜突圍,輾轉登上永豐艦,化險為夷。從6月16日至8月9日,整整55天中,一代偉人生活起居都在艦上,一切平叛的最高指令也在艦上發出。

該軍艦資質平平建成博物館 因見證太多重大歷史事件

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

1925年3月12日,終生勞頓的孫中山因病在北京與世長辭,全國各界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廣州革命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表彰永豐艦的赫赫戰功,將永豐艦正式命名為“中山艦”。

在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國民革命中,中山艦又一次充當了歷史的道具。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以共產黨陰謀暴動為由,逮捕了艦長李之龍,扣留了第一軍和黃埔軍校中以周恩來為首的所有共產黨人,包圍了蘇聯顧問的辦事處,武裝控制了中山艦,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事件”是蔣介石走向反共的開始,是他向中共發動進攻的第一次行動。

中山艦作為總統座艦,承載著太多的歷史重任。有學者說,如果沒有永豐艦的千秋功業,中國近代歷史也許會改變進程。

抗戰英勇殉國的“英雄艦”

時代一次次地選擇了中山艦,作為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和直接參與者。

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序幕。

在“八 三”淞滬抗戰中,中山艦一度成為海軍部部長陳紹寬的座艦。來往於滬寧之間,運籌江防。艦上的主副炮被拆御下來,安裝在長江的幾個要塞上加強岸防,還剩有瑞士造20毫米火炮兩座,英制火炮兩座和德制高射炮一門,但抗擊能力差強人意。

該軍艦資質平平建成博物館 因見證太多重大歷史事件

甲板上被炮彈炸出的大洞

1938年,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繼淪陷,武漢一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這年秋天,日軍對武漢發動攻勢,就在這場武漢大會戰中,中山艦喋血於金口鎮。

當時,中山艦奉命由岳陽開赴武漢,停泊在漢口的江面上,擔負從金口至新堤一帶的警戒任務。

10月24日上午9時許,一架日本飛機,從東飛臨金口上空,盤旋幾圈。此時中山艦上亮光一閃,向敵機開炮了。這是艦尾高射炮,先發制敵。敵機沒有中彈,便立即掉頭東逃。艦長薩師俊據此判斷一場惡戰即將爆發,就下令全艦嚴陣以待。

該軍艦資質平平建成博物館 因見證太多重大歷史事件

中山艦艦長薩師俊

上午11時左右,沉重的飛機轟鳴聲由遠而近,響徹天空。只見6架日機飛臨金口鎮上空。然後一個迂迴,折轉下來,低空魚貫俯衝,飛向中山艦停泊處,同時雨點般的炸彈向艦上傾發。頃刻之間,中山艦周圍掀起一片幾丈高的水柱。

轟隆一聲,一顆炸彈在中山艦艦橋部位爆炸。火光閃起,濃煙騰空,艦身劇烈地前傾後仰。當時艦上駕駛臺的機關炮只能打60度仰角,左右舷欄上的捷克機關槍不能對空射擊,只有艦尾的高射炮有效。薩艦長指揮炮手積極反擊。艦上官兵前奔後跑,緊張忙亂。

接著敵機又一輪俯衝轟炸,艦尾中彈,艦身晃得更厲害了。艦上高射炮發生故障,射擊停止。敵機開始輪番轟炸,右舷附近接連中彈,鍋爐艙被炸壞,第四彈命中前駕駛臺,全艦猛烈震動。

一時之間中山艦上濃煙滾滾,火光沖天,軍艦失去了抵抗能力。前高射炮手陣亡、信號兵陣亡、炮兵陣亡、掌舵工兩腿炸斷、艦長薩師俊左腿炸斷……

該軍艦資質平平建成博物館 因見證太多重大歷史事件

側舷被炮彈炸出個洞

敵機見我艦起火燃燒,漸漸沉沒,仍窮凶極惡地將第五、六顆炸彈又投落在艦艇上。指揮台崩塌,右機關炮被毀。薩艦長在危急時刻,仍指揮作戰,高聲喊叫:堅守崗位,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戰鬥約1小時50分,中山艦因舵機損壞,在江中旋轉,又因左舷洞大進水,故向左傾斜45度。見到中山艦已無法挽救,敵機才飛去。

中山艦下沉,足足持續了2個小時。

除少數泅渡被救起的倖存者外,共有25位官兵罹難。

水面狼藉,殘陽如血,一代名艦就此殞身殉國。

該軍艦資質平平建成博物館 因見證太多重大歷史事件

風雨飄零,江水浩蕩。

人們對於中山艦的緬懷與追思,並沒有隨歲月的流逝而淡忘。

在民族屈辱中折戟沉沙的中山艦,在渾濁的江底躺了半個世紀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打撈上岸,重見天日。又經幾年修復,陳列在博物館室內大廳中。它沉重的身軀所負載的沉重歷史,對每一個炎黃子孫有著深刻的警示意義。

希望通過展覽,喚起人們對民族命運、國家興衰的無限沉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