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之際的一聲慘叫'

紀昀 醉國學奶奶 2019-08-17
"
"
絕望之際的一聲慘叫

(圖片選自網絡)

紀曉嵐寫了一個寡婦的故事。

從前,有一家公婆兩個收了富豪人家的一筆鉅款,把守寡的兒媳婦賣給富豪做妾。成親那天,寡媳不肯出門,公婆叫人用紅布捆住寡媳的手腳,強行披上花衣服,架上車,讓一群女人摁住她坐著。圍觀的人唏噓嘆息,憤憤不平,但寡媳孃家沒有人,周圍也沒有哪個鄉親站出來,挑頭為這個可憐的女子說句話。

就在車伕打馬啟行之際,寡媳放聲悲號,頓時狂風大作,三匹馬受驚狂奔,根本無法控制。驚馬竟然徑直奔向縣城,一路上,過沼澤如履平地,過窄窄的危橋也沒有翻車,直到縣衙前才停住了,巍然屹立不動。

這樁親事因此沒成,紀曉嵐歸結為鬼神的力量。

要是按傳說中的那樣,這個寡媳跟風流才子紀曉嵐可能還有點什麼韻事吧,要不然,75歲高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糟老頭兒還記得這麼個女子?

很顯然,這個故事裡並沒有桃色成分,紀曉嵐只是主張女子要從一而終,不滿意貪財的公婆強賣守節的寡媳。注意,他可是個正宗原裝的老封建吶。

寡媳的遭遇,若是好事者,可以演繹成一個英雄救美的愛情悲喜劇。你看,寡媳不早不晚,就在馬車即將啟程前往富豪家的時候悲號一聲,不像是行動信號麼?驚馬居然直奔縣衙,一路上超速行駛還沒有造成交通事故,一路狂奔,到縣衙前急剎車,驚馬立刻像雕塑一般,靜候縣官過問,不正是因為車伕高超的駕馭技巧麼?

紀曉嵐沒這麼寫,他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強調這樣一個原則:凡事如果違背道德倫理,冥冥之中會有看不見的力量來阻止,或者使之失敗。

這個故事其實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啟示:當危急之際,審時度勢,果斷求援,是求生和自我保護的一個妙計。

"
絕望之際的一聲慘叫

(圖片選自網絡)

紀曉嵐寫了一個寡婦的故事。

從前,有一家公婆兩個收了富豪人家的一筆鉅款,把守寡的兒媳婦賣給富豪做妾。成親那天,寡媳不肯出門,公婆叫人用紅布捆住寡媳的手腳,強行披上花衣服,架上車,讓一群女人摁住她坐著。圍觀的人唏噓嘆息,憤憤不平,但寡媳孃家沒有人,周圍也沒有哪個鄉親站出來,挑頭為這個可憐的女子說句話。

就在車伕打馬啟行之際,寡媳放聲悲號,頓時狂風大作,三匹馬受驚狂奔,根本無法控制。驚馬竟然徑直奔向縣城,一路上,過沼澤如履平地,過窄窄的危橋也沒有翻車,直到縣衙前才停住了,巍然屹立不動。

這樁親事因此沒成,紀曉嵐歸結為鬼神的力量。

要是按傳說中的那樣,這個寡媳跟風流才子紀曉嵐可能還有點什麼韻事吧,要不然,75歲高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糟老頭兒還記得這麼個女子?

很顯然,這個故事裡並沒有桃色成分,紀曉嵐只是主張女子要從一而終,不滿意貪財的公婆強賣守節的寡媳。注意,他可是個正宗原裝的老封建吶。

寡媳的遭遇,若是好事者,可以演繹成一個英雄救美的愛情悲喜劇。你看,寡媳不早不晚,就在馬車即將啟程前往富豪家的時候悲號一聲,不像是行動信號麼?驚馬居然直奔縣衙,一路上超速行駛還沒有造成交通事故,一路狂奔,到縣衙前急剎車,驚馬立刻像雕塑一般,靜候縣官過問,不正是因為車伕高超的駕馭技巧麼?

紀曉嵐沒這麼寫,他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強調這樣一個原則:凡事如果違背道德倫理,冥冥之中會有看不見的力量來阻止,或者使之失敗。

這個故事其實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啟示:當危急之際,審時度勢,果斷求援,是求生和自我保護的一個妙計。

絕望之際的一聲慘叫

(圖片選自網絡)

我們來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吧。

寡媳不願意做富豪的妾,但是,丈夫去世,孃家沒人,整個買賣過程都是公婆和富豪揹著她在操作,她根本沒有話語權,她所有的反對都無效。到事發當天,她更是無能為力了,公婆悍然採取暴力綁架行為,捆住手,拖上車,還讓一幫女人按住,抗婚,無效;逃跑,不可能;完全失去反抗能力。

此時,她唯一的辦法就是——呼救。可是,這一群圍觀的鄉親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這事情是家務事,公婆做決定,旁人不好多說:一是都在一個地方住著,這會兒說了話,說得不入耳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往後不好相處;二是何況還礙著財大氣粗還得罪不起的富豪。於是,她看準車馬即將啟動之際,在車伕揚鞭催馬的這一刻,叫出了慘烈的一聲,正是這一聲呼叫,促發了車伕的良心,催生了車伕的智慧,於是,縱馬奔向了縣衙。至於事後的解釋,就不由得人們不信了,因為,至始至終,這個車伕並沒有主動表示過一丁點兒同情寡媳、違拗公婆和富豪的意思呀!

其實,寡媳略有計謀,車伕卻是急中生智。寡媳若是上車時激烈反抗大哭大叫,那就不光是手被捆,連嘴巴都要被堵住了,嘴巴被堵,那就連最後的機會都喪失了;寡媳沒有公然向車伕求救,車伕也沒有問應當去哪裡,整個過程沒有商量,連心照不宣的表示沒有,這樣就不會引起公婆的警惕防範車伕,事後也不會起疑心;車伕沒有把馬趕到別的地方去,而是趕到真正能夠解救寡媳的官府衙門,又省去了若干可能的枝節。

一事當前,首先要鎮定;心生一計,沒有確定的把握時,不動聲色,再加上果斷的呼叫,是強暴當前的必勝絕技。

"
絕望之際的一聲慘叫

(圖片選自網絡)

紀曉嵐寫了一個寡婦的故事。

從前,有一家公婆兩個收了富豪人家的一筆鉅款,把守寡的兒媳婦賣給富豪做妾。成親那天,寡媳不肯出門,公婆叫人用紅布捆住寡媳的手腳,強行披上花衣服,架上車,讓一群女人摁住她坐著。圍觀的人唏噓嘆息,憤憤不平,但寡媳孃家沒有人,周圍也沒有哪個鄉親站出來,挑頭為這個可憐的女子說句話。

就在車伕打馬啟行之際,寡媳放聲悲號,頓時狂風大作,三匹馬受驚狂奔,根本無法控制。驚馬竟然徑直奔向縣城,一路上,過沼澤如履平地,過窄窄的危橋也沒有翻車,直到縣衙前才停住了,巍然屹立不動。

這樁親事因此沒成,紀曉嵐歸結為鬼神的力量。

要是按傳說中的那樣,這個寡媳跟風流才子紀曉嵐可能還有點什麼韻事吧,要不然,75歲高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糟老頭兒還記得這麼個女子?

很顯然,這個故事裡並沒有桃色成分,紀曉嵐只是主張女子要從一而終,不滿意貪財的公婆強賣守節的寡媳。注意,他可是個正宗原裝的老封建吶。

寡媳的遭遇,若是好事者,可以演繹成一個英雄救美的愛情悲喜劇。你看,寡媳不早不晚,就在馬車即將啟程前往富豪家的時候悲號一聲,不像是行動信號麼?驚馬居然直奔縣衙,一路上超速行駛還沒有造成交通事故,一路狂奔,到縣衙前急剎車,驚馬立刻像雕塑一般,靜候縣官過問,不正是因為車伕高超的駕馭技巧麼?

紀曉嵐沒這麼寫,他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強調這樣一個原則:凡事如果違背道德倫理,冥冥之中會有看不見的力量來阻止,或者使之失敗。

這個故事其實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啟示:當危急之際,審時度勢,果斷求援,是求生和自我保護的一個妙計。

絕望之際的一聲慘叫

(圖片選自網絡)

我們來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吧。

寡媳不願意做富豪的妾,但是,丈夫去世,孃家沒人,整個買賣過程都是公婆和富豪揹著她在操作,她根本沒有話語權,她所有的反對都無效。到事發當天,她更是無能為力了,公婆悍然採取暴力綁架行為,捆住手,拖上車,還讓一幫女人按住,抗婚,無效;逃跑,不可能;完全失去反抗能力。

此時,她唯一的辦法就是——呼救。可是,這一群圍觀的鄉親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這事情是家務事,公婆做決定,旁人不好多說:一是都在一個地方住著,這會兒說了話,說得不入耳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往後不好相處;二是何況還礙著財大氣粗還得罪不起的富豪。於是,她看準車馬即將啟動之際,在車伕揚鞭催馬的這一刻,叫出了慘烈的一聲,正是這一聲呼叫,促發了車伕的良心,催生了車伕的智慧,於是,縱馬奔向了縣衙。至於事後的解釋,就不由得人們不信了,因為,至始至終,這個車伕並沒有主動表示過一丁點兒同情寡媳、違拗公婆和富豪的意思呀!

其實,寡媳略有計謀,車伕卻是急中生智。寡媳若是上車時激烈反抗大哭大叫,那就不光是手被捆,連嘴巴都要被堵住了,嘴巴被堵,那就連最後的機會都喪失了;寡媳沒有公然向車伕求救,車伕也沒有問應當去哪裡,整個過程沒有商量,連心照不宣的表示沒有,這樣就不會引起公婆的警惕防範車伕,事後也不會起疑心;車伕沒有把馬趕到別的地方去,而是趕到真正能夠解救寡媳的官府衙門,又省去了若干可能的枝節。

一事當前,首先要鎮定;心生一計,沒有確定的把握時,不動聲色,再加上果斷的呼叫,是強暴當前的必勝絕技。

絕望之際的一聲慘叫

(圖片選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