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析《碟中諜6》裡阿湯哥這一跳多玩命

巴黎上空,2萬5千英尺(約7620米),大型軍用運輸機C-17“全球霸王”正以時速165英里(約265.5公里/時,73.76米/秒)飛行……

特工伊森·亨特從機艙跳下,以時速200英里(89.41米/秒)往下墜。

上週五,《碟中諜6:全面瓦解》在大陸上映。又見阿湯哥,全球依舊好評不斷:56歲,顏值依舊能打,身手矯健到不科學。

但其實影片裡的所有特效鏡頭,都是拿“科學”這把尺子比過的。

考慮到你可能還沒來得及去看這部電影,我們就善良地不劇透了,只想講一隻鏡頭:高空跳傘。

這是劇組唯一在《碟6》花絮紀錄短片中透露的劇情點,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一跳。

HALO跳傘:

起源於軍方高危作戰方案

電影中,夜巴黎上空的這一記高空跳傘,其實是在阿聯酋茫茫沙漠上空拍攝的。因為這是唯一一個允許《碟6》劇組在高空進行如此危險跳傘拍攝的國家。

這一跳有多凶猛?

這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高跳低開式跳傘”(HALO jump)——從2.5萬英尺(約7620米)高空投下,並在2000英尺(約609.6米)低空開傘,是跳傘科目中最危險的一項。

HALO最早是一種特殊作戰方式,特別是在地面有防空炮火的情況下,唯有使用HALO方式,傘兵才能悄無聲息地滲透進入目標區域。

1960年8月16日,空軍上校約瑟夫·基廷格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HALO。

HALO的凶險在於——幾千米的高空,氣溫低於0℃,還伴隨著巨大而寒冷的風以及稀薄的空氣,導致呼吸困難。

所以,HALO的跳傘裝備要遠遠多於普通傘兵,準備過程也有別於中低空跳傘:傘降者需要在加壓後的機艙內,呆上至少半個小時,佩戴氧氣面罩,以排除體內的氮氣,否則極有可能在高空離開機艙後由於供氧不足而出現意識喪失的危險;還要被固定在一套具有呼吸裝置的特殊絕緣的套裝內,但一旦出艙,護目鏡和高度計就會很快結上冰。

特製頭盔:

這個鏡頭是怎麼完成的

《碟6》的導演克里斯托弗·麥奎裡和阿湯哥,幾年前就想在電影中飛一次HALO。

阿湯哥說到做到,他成為史上第一個在銀幕上進行HALO跳傘的演員。

因為高空的惡劣環境,最危險的就是缺氧問題。“你開始失去理智,但你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碟6》劇組的首席跳傘教練雷·阿姆斯特朗解釋。

《碟6》劇組為此專門打造了一款特製頭盔,除了能保證足夠的生理支持,還對軍方使用的HALO頭盔做了外觀改進——軍方的頭盔面罩顏色很深,可是“如果你看不見克魯斯的臉,你怎麼知道是他做的?”麥奎裡說。

這個頭盔恰好能夠照亮阿湯哥和另一位演員卡維爾的面部。但導演說,當工作人員在頭盔上安裝燈的時候,他們最擔心的是,如果燈被點燃,阿湯哥他們的腦袋就會著火。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頭盔曾經在海拔35000英尺(10668米)的高空,進行了嚴格的測試。

106次跳:

阿湯哥是如何做到的

按照電影實景,湯姆·克魯斯從飛機上往下跳,飛機的時速是165英里(約265.5公里/時,73.76米/秒),他下降的速度是200英里/小時(89.41米/秒)。

許多HALO傘降者在經歷了一分鐘的自由降落後,都會有一種靜止不動的感覺,實際上是懸浮在受到衝擊的氣柱上。

為了讓阿湯哥他們適應這樣的氣流環境,劇組建造了一個風力機器來排練。這臺彩排用的風力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風洞”。

熟悉風力機的排練之後,克魯斯和麥奎裡開始測試真正的HALO跳傘。

阿湯哥每天上午乘坐阿聯酋航空飛機跳傘5次,下午乘坐C17運輸機跳3次。最後,他總共完成了106次的跳躍,106次!

鏡頭操作人員在他身邊,而大地朝著他們飛馳——當傘降者以每小時200英里(約89米/秒)的速度接近地面時,對於何時開傘,是很難把握準確的,因此非常危險。

可是,阿湯哥還嫌這不夠刺激。

電影中,兩人從艙門一飛出去就狀況頻出,先是被閃電劈到,阿湯哥要在落地前,完成“昏過去、醒過來、飛到昏過去的豬隊友旁邊送氧氣”這一系列動作。

導演說,“這讓拍攝變得非常複雜”,而且“我們不想要剪輯,必須要在每小時120~200英里(53.6米/秒~89.4米/秒)的降速下編排、完成所有動作”,而且為了追求日落前的最美光線,“一天只有一次拍攝機會,每次只有3分鐘”。

片中,阿湯哥往下跳之後,他和攝影師最近的距離只有3英尺(1米不到),然後攝影師迅速到他背後攝影阿湯哥“進入”雲層然後被電擊的片段。當然,電閃是後期製作加上去的,包括法國首都的燈光和雷雨都是後期合成。

這所有的一切,才有了《碟6》中這驚險的幾分鐘。致敬阿湯哥!記者 章咪佳通訊員 蔡佳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