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一、 徽州府城裡的報功祠(後為績溪會館)

歙縣府城中和社區十橫街(五梯階梯下)一處古建築群為績溪會館。其前身在明代為紀念胡宗憲平倭難之大功的報功祠,後為績溪會館,再為歙縣工商聯合會(簡稱工商聯)辦公場所,後改為解放社區街道辦事處的一部分,現為中和社區日間老人照料中心。據本社區本街道九旬老人回憶,每年會館裡會遊汪公戲鍾馗,汪公像平時都是放在報功祠裡的。他說的很清楚,報功祠就是紀念胡梅林的,方鋹方朝奉坊即三腳牌坊和胡氏也有關係。杭州市鼓樓附近也有鎮海樓一座,也是紀念胡宗憲平定倭難的。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績溪縣龍川胡宗憲尚書府

胡宗憲(1512—1565),字汝貞,號梅林,明徽州府績溪縣人,明朝抗倭名將。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進士。歷任益都(今屬山東),餘姚(今屬浙江省)知縣,後來提升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為人多智略,擅用權術立志為國建功立業。當時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縣,嚴嵩黨羽、工部侍郎趙文華奉派督察沿海軍務。趙文華依仗嚴嵩權勢,恣意橫行,打擊不肯阿附自己的浙直總督張經和浙江巡撫李天寵。胡宗憲主動與趙文華結交;又通過趙文華結交嚴嵩父子.趙文華將張經等的王江涇大捷之功歸於宗憲,又陷害張經與李天寵,擢胡宗憲為左僉都御史,代天寵御倭之任。後文華又排斥新任總督楊宜,以胡宗憲為兵部右侍郎代楊宜任總督,任兵部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督漸直福建軍務。三十五年誘降並殲滅了倭寇的徐海,陳東,麻葉,辛五郎等部。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盜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寵信,晉兵部尚書,並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南京給事中陸鳳儀-其為“嚴黨”而入獄。在獄中憤然-數千言,發出“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慨嘆。四十四年瘐死獄中。隆慶六年(1572)得以昭雪,並錄平倭功勳入國史。《明史》有傳。萬曆十七年(1589),御賜歸葬故里天馬山,諡號襄懋。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民國《歙縣誌》上的報功祠記載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報功祠(即績溪會館)二樓近永渡祠

二、方鋹方朝奉坊(即三腳牌樓)

歙縣府城中和社區十字街和十橫街交叉口(五梯階梯下)原有三腳牌坊,明代嘉靖年間為紀念抗倭大將胡宗憲的外祖父——歙縣杞梓里人氏方鋹而建,當為許國石坊效仿其四面站街而立八柱正方形口字型的模板,今四柱的礎基猶在。胡宗憲的外祖父常年在歙縣深渡經商,家境優渥,他少時在歙縣磻溪外公家長大,接受教育,並受外祖父資助才考中科舉。這裡的老地名叫做三腳牌樓下,按照如今的地名稱謂是十字街口,路口門牌號所顯示是徽城鎮十字街15號和15-2號,這個路口就是當年胡宗憲為其外祖父所立“三腳牌坊”的所在。永渡祠就緊挨著三腳牌樓和報功祠。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路口的四個礎基之一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十字街口的三腳牌坊四隻腳的礎基都還在

方鋹方朝奉坊原為四腳牌坊,後因胡宗憲被誣為嚴黨蒙冤在獄中死去後,徽州府裡派人拆掉牌坊一隻腳,因遇呈坎羅應鶴阻攔,沒有拆完,留三隻腳,兩面,巍然挺立。挺過明清易代,民國建立,直到抗戰,1941年前後日寇飛機多次轟炸歙縣沒有炸掉,解放後四清運動時拆掉(1941年炸掉的是十字街口三牌樓處的世美坊)。

三、十字街15-2號與15號績溪會館永渡祠

三腳牌坊旁邊是績溪會館永渡祠(厝所性質,清末建造)的產業。現在其前進正門和後進側門常年關閉的緣故,人們從這裡走過,也鮮有駐足的,大抵都以為僅是一座普通的老宅而已。據祖居緊挨著永渡祠的績溪人後裔吳柏林老先生所言,永渡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績溪籍客居徽州府城的邑人共同存放牌位並祭祀的所在。

績溪會館永渡祠毗鄰是績溪瀛洲大仁裡吳氏私宅,吳氏為謀生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購置此房產,來歙定居已有五代。其屋後即為績溪會館,想將該宅南面一堵牆皮用作後建的永渡祠的牆皮,目的為求永渡祠祠堂的上方上正,為保吳氏居住面積不減,於是新建一堵共用牆,吳宅與永渡祠共用一堵牆皮,吳宅雖經多次修建,但該宅老牆東一側原牆界與永渡祠連接處遺址猶在。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永渡祠的屋瓦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十字街15號永渡祠後進界牆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永渡所產業五字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歙縣府城內績溪會館旁績溪籍人吳觀生與子吳柏林的文字證明《示兒》1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歙縣府城內績溪會館旁績溪籍人吳觀生與子吳柏林的文字證明《示兒》2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十字街15-2號永渡祠前進正門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十字街15-2號永渡祠前進正門的鐵製門環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永渡祠屋內堂前八扇漆雕描金屏門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永渡祠裡的冬瓜樑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永渡祠裡的月樑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永渡祠裡後進樓梯口左右各三扇屏門細節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永渡祠二樓木地板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二樓掛窗為夔紋美人靠樣式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中和街15號永渡祠後進側門

前進是十字街 15―2號,原社區辦事處,後進是十字街15號,原由縣房管會租借給居民,現已清理,無人居住。前進屬於典型的徽派建築規制,傳統青磚徽式門樓,稍有些破損,鐵皮包木門,銅質門環,仍顯巍峨高大。冬瓜樑,樑柁,雀替俱全,兩進三開間二層樓,高牆天井大廳,格局明朗,隔離前後進的正堂有八扇硃紅色描金屏風,左右各四扇硃紅色格子門遮擋樓梯,格子門中間為八仙法器圖式,下為描金花瓶,最上端題為福祿永長四字。屏風中端有大理石鑲嵌。因府城人煙集中,地皮有限,樓上為寢堂,放置績溪客死歙縣、未及時接回安葬的亡人靈位。窗口為美人靠結構的掛窗。現天井被私人改制加蓋明瓦,將一個柱子包在房子裡面,應及時拆掉,早做修繕。

績溪會館永渡祠後俗稱解公所,不知道是不是解放前街道公所的意思。解放後,原為十字街街道辦事處,後改名中和街街道辦事處,又改名解放社區,因近年新南社區和解放社區合併為中和社區,房子閒置,大部分檔案還沒整理移交縣檔案館,很是遺憾,實為解放後歙縣街道辦事處史料,屬於文獻檔案。現在該會館歸中和社區管理,產權屬於歙縣國資委。我養大外婆程愛蘭是第一任街道辦事處主任,不拿工資的。

永渡所應該屬於會館產業,為厝所性質,二樓原來是為那些在異鄉匆匆過世的績溪人設置了靈位,讓他們永渡輪回,免墮畜牲道,臨時過渡,以後再等親人來接回績溪。原來在屋外臨街窗戶上還要掛寶劍等鎮邪之物。房子建於清光緒年間,績溪一個大財主來建的,民國時期,永渡祠曾是歙縣篾作業職業工會辦公地,在祠中大禮堂開過多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這是方有正先生為修《歙縣工會志》在安徽省檔案館所查詢到的資料。再往後,這裡是解放和中和社區的辦公所在地。還借用了隔壁鄰居績溪瀛洲鄉仁裡吳氏的一面牆。因為中和社區前身解放社區是和平解放的,所以對老房子破壞不是很嚴重,但是街口的三腳牌坊,南譙樓路口方一桂坊和打箍井街口羅應鶴坊都沒有了,十字街口三牌樓處的世美坊被日寇飛機轟炸炸燬,世美井已填。

八仙法器的作用:張果老所持魚鼓能占卜人生; 呂洞賓所持寶劍可鎮邪驅魔; 韓湘子的笛子,使萬物滋生; 何仙姑所持的荷花能修身養性; 李鐵柺的葫蘆可救濟眾生; 鍾離權的扇子能起死回生; 曹國舅所持玉板可靜化環境; 藍采和所持花籃能廣通神明。 因此在民間許多器物上雕刻有八仙的這八種法器,以祈求平安福祉。

據不完全統計,歙縣府城內,僅新南街就有省內的績溪會館永渡祠(清光緒年間建)、皖北會館(老工商聯對面,現空置)和安慶會館,可能還有旌德會館,大北街文廟附近有省外的江西會館。部分建築基本保存完好。

新南街五梯階梯上也有績溪人的私宅,如餘氏,有地界石為證。

四、績溪龍川的奕世尚書坊

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龍川村的奕世尚書坊,是為紀念明代績溪龍川胡氏胡富和胡宗憲兩位尚書,但我覺得最牛的還是黃山市歙縣城裡的許國大學士石坊。胡宗憲抗倭有功,保障沿海百姓安全,後卻因誣為嚴黨,牽連入獄,蒙冤死於獄中,多年後還是被歙人許國和汪道昆想辦法洗清冤屈重新恢復名聲的。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奕世尚書坊坊額

歙縣報功祠(績溪會館)與方鋹方朝奉坊及永渡祠

奕世尚書坊全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