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立體停車現狀:停車位缺口雖大 卻使用冷淡

酒店 銀座 投資 社會 新華網 新華網 2017-09-08
濟南立體停車現狀:停車位缺口雖大 卻使用冷淡

經四緯二附近佔地300多平方米的立體車庫進入最後的調試期,建成後可同時容納百餘輛小型汽車停放。 記者郭堯 攝

濟南立體停車現狀:停車位缺口雖大 卻使用冷淡

9月3日中午,車輛停放進縣西巷全季酒店的立體車庫。

8月28日上午,縣西巷全季酒店立體停車庫迎來工作日罕見的繁忙,半小時內有12輛車駛入車庫,2名停車管理員需輪流吃飯,“除了週末從來不這樣,今天是七夕節。”此後3天,無論上午、中午還是下午,這個有60個停車位的立體停車庫,只停著不到10輛車。

緊鄰泉城路商圈的全季酒店立體停車庫,可以算是全市立體停車庫現狀的一個縮影。連日來,濟南時報記者調查探訪發現,市區多處立體停車庫處於大片空置的狀態。與此同時,截至8月28日,公開信息顯示濟南的機動車保有量達195萬輛,停車位缺口60萬個。尤其在“禁停令”持續升級、全市禁停道路已達100條的背景下,這種停車供需矛盾更為突出。

作為能有效緩解停車難題的機械式立體停車庫,進入濟南14年來,為什麼一直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尷尬

大多機械式立體車庫“吃不飽”

全季酒店立體停車庫緊靠泉城路,8月28日七夕節當天,其院內的平面停車位均已停滿,部分司機被指揮著調整方向、前後挪動五六次,才勉強將車停入立體停車庫中。一帶孩子的父親將物品落在了車裡,停車後又取車,前後用了近10分鐘。

2名停車管理員需輪換交班吃飯,以應對高出平時數倍的車流量。此後的8月29日下午、8月31日中午,記者再次探訪,該立體停車庫內分別只停了9輛、6輛車。可見冷熱不均。

8月29日下午,貴和購物中心地下立體停車庫也較為冷清,二層大面積空閒。停車管理員介紹,通常中午110個立體車位能停滿。當天,濼源大街銀座商城地下立體停車庫的二層和三層只停了20多輛車,大多數閒置,部分停車機的電子刷卡機未啟用。一名工作人員說,只有搞大型活動時,立體車位才能停滿。八一銀座地下立體停車庫的一層停了不少車,但二層多數閒置,其後院的二層立體停車場則早已廢棄。

濟南的醫院立體停車庫投建和使用較早,從使用率上來看也的確高於商場。濟南市中心醫院的地下四層共235個立體車位,最忙時能停180多輛車;該院另一處有200多個停車位的地下車庫,最多時能停放150多輛車。即便如此,其工作人員仍表示,投入使用至今,連電費都沒掙夠,他們下午5點關門,週末也不開放。而最早於2003年投用的省立醫院立體停車場則早已拆除。

8月31日上午,在站前街的市政務服務中心,其去年底開工建設的18層高立體停車庫已開始試運營,可容納144輛車。記者連續2個工作日探訪發現,其閒置率也在八成左右,大量車主仍站前街上排隊等待進入地下車庫。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在平面停車位數量充足的情況下,幾乎沒人願意選擇立體停車。濼源大街銀座商城地下的平面停車位與立體停車位相鄰,車輛進入後,停車管理員會優先指揮司機將車停入平面車位。“如果平面上有空地,不會讓司機開到立體停車位上。”市中心醫院停車管理員說。大部分受訪車主表示,不會優先選立體停車,“時間長,還麻煩”。

困局

維保資金“困死”立體車庫

早在2013年,本報就曾報道過《濟南立體車庫運營遇尷尬 小區立體車位半數以上閒置》,當時距離濟南最早試水立體停車庫整好10年。但直至今日,尷尬困局仍未破解。

上述省立醫院和八一銀座後院的立體停車庫均系山東天辰智能停車股份有限公司投建,其可謂濟南立體停車最早的破局者。公開資料顯示,直至2013年,該公司仍計劃投資50億元,在濟南繁華地段興建10萬個公共立體停車位。但最新消息顯示,今年7月,徐州五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收購該公司全部股份。據稱,該公司共在濟南建設了40多處立體停車場,共計9600多個停車位。此前就省立醫院和八一銀座後院立體車庫的廢棄拆除,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曾稱,主要因後續維保資金不足。一個立體車位的器械費用約1萬至5萬元,後續每個車位每個月的維護費用則幾十至幾百元不等。

有知情人士透露,當初省立醫院的立體車庫維護保養曾承包給業務推銷人員,即誰銷售出去的車庫誰負責維護保養。但業務人員精力跟不上,且為了利潤導致維保服務不到位。此外,誠基中心、文華園、尚品清河和魯能康橋一期等多處住宅小區的立體停車庫,也大都因後續維保資金不足,成為“死庫”或陷入半廢棄狀態。

後續維保資金有多高?立體車庫屬於特種設備,需定期保養,每半個月巡檢一次,每月一次小保養,每三個月再巡檢一次。濟南一家立體車庫公司工作人員史先生說,根據機型不同,立體車庫的維護保養費用也不同。“以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為例,按4層來算,每個車位出廠價3萬元左右。一個車位每月收取40元維護保養費用,不算人工費漲幅,40年的維保費將近2萬元。”史先生說,如果是機器人搬運式的智能立體停車庫,每個車位造價約10萬元,終生維保費用也需要3萬多元。

濟南一家立體車庫經銷商武先生給出的價格相仿,一個車位大包(即包含所有配件及工時費)每月30元。目前濟南多數有立體停車庫的小區,每個月由物業公司代收40元左右的保養費用,使用頻率也較低,每天上下班只需2次;但醫院和商場等公共場所的使用頻率高,電費也比住宅小區高一截。

武先生認為,後續維保資金不足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目前技術仍不夠成熟,“用著出問題,售後服務沒跟上造成的。”武先生說,濟南一些立體車庫項目隨著設備老化,已開始出現鏈條斷裂的問題,但廠家、使用方和維保方協調不到位,沒有在問題出現之前妥善處理,導致部分立體車庫廢棄。

“使用方能建車庫,維保費用大多出得起,之所以不再支付費用,是因為設備問題多,又沒有及時解決。維保方收不到錢就不維護,最終設備就廢了。”武先生說。

破題

建議出臺立體停車相關法規與標準

省政協委員、省自主創新促進中心主任李新峰研究停車問題10餘年,對立體停車有頗多見解,並擁有多項發明專利。他表示,立體停車庫的維保資金實質不到建設成本的十分之一,破題14年“叫好不叫座”的困局,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明確歸口部門,並更進一步地鼓勵、引導和扶持。

今年初,濟南市城鄉建設委曾聯合市發改委、市公安局等5部門編制了《關於加強機械式停車設施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從用地政策、減免及商業配套鼓勵等方面,鼓勵政府與社會建設機械式停車設施。其中提出機械式停車項目由市公共停車場建設聯席會議進行聯合審定,以簡化審批流程。

目前,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的建設熱情的確有所上漲。僅在企業信息查詢網站上,至少有10多家濟南本土的機械工廠或鋼鐵廠等新近增設了立體停車業務。另有若干國內立體停車庫的生產和銷售企業意圖進入濟南。但截至記者發稿,這些企業目前據稱遭遇審批申請無處遞交的窘境。9月1日,市建委發展規劃處工作人員也稱,上述聯席會議作為一個臨時機構已取消。審批申請也不是報到建委了。此前有消息稱,該聯席會議設在市建委。

正籌備進駐濟南的一外地立體停車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調研後發現濟南的立體停車發展遠遠落後於江蘇和鄭州等地,“真正使用過立體車庫的車主,連百分之一都到不了。”

李新峰認為,這與幾個原因有關,一是人們不知道立體停車庫的存在和佈局;二是還需逐步養成將車停入立體車庫的習慣;三是立體車庫的出入口設計不夠便利,使用的體驗還不夠好……隨著認知程度的加深和停車治理的升級,車主會越來越接受立體停車。而濟南要想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也應該出臺城市停車的相關立法、條例和標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