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空青啤,出售康師傅:日本啤酒巨頭在華如何一步步走向敗局

啤酒 青島啤酒 金星啤酒 明天財訊 明天財訊 2017-10-20
出售青啤股份,朝日啤酒或賺41億元左右。

曾一心想要打開中國市場的日本朝日控股如今正一步步減持其在中國的資產。

近日,朝日啤酒表示,計劃將所持有的青島啤酒19.99% 股份全部售出。就在今年6月底,朝日就以700億日元出售其與康師傅合資成立的公司——康師傅朝日飲料控股有限公司20.4%股份。在更早一些時候,朝日還出售了其在山東省的農業公司和牛奶產銷公司,出售對象是新希望乳業。

朝日啤酒的這次舉動,市場解讀為其將要退出中國市場。

賣空青啤,出售康師傅:日本啤酒巨頭在華如何一步步走向敗局

1997年,朝日啤酒和青島啤酒成立合資公司,主要生產“超爽啤酒”(Super Dry)。後來為了擴大在華髮展、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2009年朝日啤酒斥資600億日元(約35.21億元)從百威英博收購了青島啤酒2.7億股H股股份。

賣空青啤,出售康師傅:日本啤酒巨頭在華如何一步步走向敗局

也就是說,不到十年,朝日啤酒就要把青島啤酒的股份賣了。不過,朝日啤酒並不虧。據青島啤酒H股今日收盤價31.3港元計算,2.7億股價值84.41億港元(約76.1億元)。朝日啤酒這筆買賣或能賺近41億元。

無獨有偶。2015年10月,日本最大酒企三得利在進入中國啤酒市場超30年後,也將與青島啤酒合資公司的股權賣給了青島啤酒。

近年來,日本酒企相繼賣出與其合資的中國啤酒股份,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說,中國啤酒賣不動了?

日企為何退出中國啤酒市場

事實上,中國啤酒市場確實經歷了一段低迷期。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佈的《2016-2021年中國啤酒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數據》顯示,國內啤酒業近幾年持續低迷,銷量同比下滑。自2011年起全國啤酒銷量便進入了持續的下行階段,2014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15年下滑趨勢進一步擴大至-4.97%,直到2016年8月才開始回暖。

也正是在這一段低迷期,中國啤酒市場迎來了消費升級。據業內人士介紹,進口啤酒過去三年複合增長率大概超過45%,而中國本土啤酒品牌也開始向中高端市場轉型。比如青島啤酒就推出了奧古特1903、皮爾森全麥精釀等高端新品。此外,電商平臺的不斷髮展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種類選擇,價格還都相當優惠、折扣力度大。與此相對應的是,主打超爽啤酒的朝日啤酒就不“吃香”了,而高端啤酒和進口啤酒市場卻進入快速發展期。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朝日啤酒之所以出售在中國的資產,也可能是因為在中國的投資不及預期。

今年年初,朝日啤酒總裁小路明善表示,朝日啤酒將重新審視其在中國的投資,理由是公司不滿意當前的投資關係。由於朝日目前在青島啤酒的投資是純粹的金融投資,但朝日希望與青島啤酒發展更廣泛、深入的關係。這在外界人士的看來,是出售其持有青島啤酒股份的信號。

據瞭解,朝日啤酒在不斷清退中國地區業務的同時開始了歐洲擴張之路。2016年,朝日啤酒向百威英博先後收購了南非米勒在西歐與中東歐市場業務,累計收購金額達到1.2萬億日元(約704.27億元)。

另外,朝日啤酒也計劃將收購得來的捷克與意大利啤酒品牌Pilsner Urquell、Peroni Nastro Azzurro投入日本市場,以豐富本土市場高端啤酒品牌線。不過,朝日啤酒也沒有明確說明誰會來接手近20%的青島啤酒股份。市場預測,丹麥啤酒廠商嘉士伯或是買家之一。

日本另一家著名酒企三得利的遭遇則有所不同。

賣空青啤,出售康師傅:日本啤酒巨頭在華如何一步步走向敗局

2012年,三得利選擇與青島啤酒合作,按當時規劃,雙方各出資50%,建立分別負責生產和銷售的合資公司。2015年10月雙方“分手”。根據雙方協議,三得利品牌商標還會授權青島啤酒繼續使用。

據日媒報道,受近期中國啤酒市場增長乏力影響,三得利認為與青島啤酒繼續合資經營無望取得較大增長,將在華業務的重點轉移到紅酒和洋酒。

市場分析,三得利的抽身或與合資公司在激烈市場競爭之下的虧損有關。三得利在上海市場早年屬於領頭羊,但隨著後來者華潤雪花、百威英博等品牌的加入,銷售受到挑戰。據青島啤酒披露,截至2015年6月28日,三得利和青島啤酒的合資公司累計虧損約13.47億元,淨負債約13.27億元。

此外,根據當時由美銀美林公佈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啤酒格局中,百威英博拿下20%的份額,SAB米勒則佔12%,雙方合併後,兩者將共佔有超三成的市場;喜力、嘉士伯緊隨其後,分別佔有9%和6%的市場份額;之後分別是CRE(華潤創業,旗下品牌為雪花啤酒)佔6%,青島啤酒佔5%,Molson Coors佔3%,燕京啤酒佔3%,日本麒麟啤酒佔2%,日本朝日啤酒佔1%。

也就是說,這10家啤酒公司佔了全世界近七成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表示,整體上來看,隨著百威英博、米勒等世界啤酒巨頭加速佈局中國市場,以及國產啤酒品牌的崛起,日本啤酒品牌在華優勢已經大不如從前。而對於不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啤酒商來說,退出或許是理智的選擇。

那麼,中國啤酒市場目前是一個什麼現狀呢?

進口啤酒拯救中國市場

中國是全球啤酒行業的第一大市場,也是外資啤酒併購戰的主要戰場。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的統計,到2016年6月中國規模以上的啤酒生產廠商共有460家。其中,僅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前五大啤酒廠商佔據了73.7%以上的市場份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啤酒累計產量2781.7萬千升,同比增長0.8%。進口啤酒40.1083萬千升,同比增長7.1%;金額為27.9532億元,同比增長11.5%。在進口啤酒量和金額繼續增長的背景下,中國啤酒市場明顯回暖。

賣空青啤,出售康師傅:日本啤酒巨頭在華如何一步步走向敗局

事實上,雖然前3年啤酒產量連續下降,但進口啤酒的份額卻一直在增加。據中國啤酒網的數據統計顯示,2013—2016年,在中國啤酒市場產量不斷減少的同時,進口啤酒不降反增,2016年超過了60萬千升,相比2014年翻了1倍。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啤酒量已達到40萬千升,同比增長7.1%。

在這期間,國產啤酒品牌的市場份額被不斷壓縮,一貫依賴的本土化、低價格優勢也被逐漸瓦解。此外,國內啤酒市場同質化嚴重,跟不上時代賦予消費者們多元化的需求,同時高性價比的產品稀少。

業內人士稱,國產啤酒由於中國的啤酒原料、氣候等原因,使得啤酒口味和種類較為單一。同時,國內酒企大都較安於現狀,沒有嘗試創新也是市場份額被壓縮的原因之一。

國產啤酒路在何方?

據瞭解,中國啤酒除燕京啤酒和河南金星啤酒外,大多數都被外資併購。但隨著華潤回收米勒股權,外資撤出了雪花啤酒。而美國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日本啤酒廠商三得利此前也先後退出了中國市場。

有消息稱,為應對市場低迷,國產啤酒企業(不包括合資公司)紛紛圍繞“高端化+去產能”進行轉型和調整,開發了更多利潤高的中高端產品。比如說,原來啤酒產品可能只分為高端和低端,現在細分至五六個檔次。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啤酒將進入碎片化、個性化消費階段,因此啤酒企業紛紛佈局進行產品結構升級。可以說,產品結構多樣化是產業結構成熟的必然結果,而擁有完整產品矩陣的啤酒企業將在未來佔有較大優勢。

隨著中國消費方式轉變,現在精釀、工坊、進口酒都已經成長為嶄新的增長點。尤其是自釀和手工坊啤酒,酒店自釀等都可能成為新的銷售渠道。不過,對於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的啤酒行業來說,未來國產啤酒企業的路還很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