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空巢青年:孤獨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也閃閃發光

雞湯 社會 老家老家 2017-05-22

1

武漢空巢青年畫像

“空巢青年”這個詞最近在我們辦公室特別火。

因為大家作為互聯網公司新媒體行業忙碌的優質單身青年、月薪不過5k只吃得起炒飯與漢堡的武漢127.63萬空巢青年中的一個…...

對這個詞簡直不要太有感觸!

武漢空巢青年:孤獨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也閃閃發光

“空巢青年”是誰?

這樣解釋:“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奮鬥打拼的年輕人,他(她)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託,沒有家庭生活。

目前,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獨居青年越來越多。或主動或被動,全球獨居生活人數已經從1996年的1.53億上升到2011年的2.77億——15年裡上升了55%,預計到2020年全世界將新增4800萬獨居家庭。

中國的獨居人數也經歷了一個持續的上升期,從1990年獨居人數佔到全國人口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

根據國家統計年鑑,2013年,獨居人數達到了14.6%。2016年,非婚人口達到兩億。除了離異、喪偶以外的獨居青年統統被稱為“空巢青年”。

如果要給武漢的空巢青年下一個定義,小編覺得這樣最合適不過:

上班堵在大橋或者擠地鐵沒擠上去的時候、買了快遞寄到家裡沒人拿的時候、穿了新鞋又下雨的時候…...只是木著一張臉,絲毫想不起要吐槽,因為我們早就喪失了跟身邊人吐槽的能力,準確來說,是身邊根本沒有人。

武漢空巢青年:孤獨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也閃閃發光

不過,武漢作為全球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地方,空巢青年數量的排名才第十呢?

為什麼呢?

“因為大學談戀愛的多呀~”

武漢空巢青年:孤獨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也閃閃發光

2

主動選擇的空巢人生

前段時間流傳於網絡的《一個空巢青年的獨白》這樣寫道——

“我們從五湖四海來到這個城市,故鄉模糊,歸途遙遠,我們既回不去故鄉,又擔負不起大城市高額的房價,失落在兩者之間的空白地帶。我們背井離鄉,孤軍奮鬥在繁華的鋼筋水泥中,友情難續,愛情難覓。我們是“空巢青年”,孤獨的像條狗,和siri做朋友。”

就像小編從事的媒體行業,部門的人來自天南地北,在武漢上了大學、又留在武漢工作。

武漢空巢青年:孤獨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也閃閃發光

(不知道老闆們以後招人會不會首選空巢青年…)

我們遠離家鄉,獨居,沒有感情寄託,生活靠外賣和洗衣機也能完美獨立。

我們說不上三頭六臂,但卻都在冰冷的武漢把自己安頓下來了。拖著箱子和揹包在一個個房屋中介之間選擇性價比怎麼都不高的出租屋,做地鐵穿過武漢三鎮來上班,卻沒有真正的好好逛過其他的地方。

以前是家和學校兩點一線,現在是家和公司兩點一線。

一直被線條充滿的我們的人生,可能註定不會有太多的色彩。

武漢空巢青年:孤獨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也閃閃發光

每天上班的時候,公交上地鐵上,都是帶著耳機的青年人。用語言“交流”,我們已經喪失了這個能力,在辦公室工作的時候,咫尺的距離,也要用QQ完成對話。

“不然不知道如何講話。”一個同事如是說。

而沒有男(女)朋友,想養狗狗又擔心沒有人照顧,不忙的時候會選擇看書或者打遊戲, 大部分時間都貢獻給加班了,因為無聊所以也沒有特別多的怨言。

誠然,我們當中的大多數其實是接受不了“空巢青年”這一標籤的,“空巢老人”可以換來社會的關愛和同情,而“空巢青年”得到的卻是不解和質疑。

明明可以選擇在小城市安身立命,得到父母長輩的庇佑,卻偏偏放蕩不羈愛自由,早出晚歸謀生活。

就像小司,我們公司的“拼命三娘”,平時加班、週末加班、節假日還加班,她說她為什麼叫小司呢,因為生下來就註定了要在公司認真工作呀~

其實,畢業之際家裡就給她找好了工作,在她們小縣城的一個事業單位上班,工資不低,工作也不忙……看著十分適合女生。

但是小司這個乖乖女,第一次那麼倔的拒絕了這個工作,選擇孤身留在武漢。她說,見識了大武漢的繁華後,突然覺得自己再回家去過那種平平淡淡的、一眼能望得到頭的生活,會很不甘心。

武漢空巢青年:孤獨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也閃閃發光

像她這樣的人很多,他們不是英雄主義者,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麼的與眾不同。只因,在離家遠的大城市,機會多、節奏快,不太拘泥於人情世故,多是能者居之,相較於小城市顯然公平的多。

所以說,在空巢人群中,有半數是他們主動選擇的。

3

空巢最大的困境

雖然北上廣人口基數大,空巢青年數量多,但作為人口流動新興繼起的二線城市,比如說武漢,“空巢青年”比例更高。

他們普遍認為“空巢”生活的最大障礙是缺乏情感寄託。

有一項數據表明:43%的90後空巢青年急於擺脫“空巢”生活,他們認為“脫單”是擺脫空巢的主要途徑(73.5%),甚至有18.3%空巢90後認為脫單是擺脫空巢生活的唯一途徑。

可大城市人事變動平凡,一兩年內你身邊的同事都變成了新面孔,這樣迅速的變化,讓想交朋友的我們措手不及。

時代造就了我們的急躁與浮誇,我們很少能夠溫柔的對待人和物。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倒垃圾沒帶鑰匙,被鎖在門外,也只能一個人爬窗跳進房間。

我們住在十幾平米的出租房,孑然1身,擠著2小時的地鐵,3餐外賣,4季淘寶,5感正常,6點下班,7點健身,一天平均點手機1000下。

因為空巢和孤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依賴互聯網。甚至可以說,空巢現象是社會和互聯網發展下的產物。

互聯網以它無所不能的本領,裹挾著商業社會的不斷髮展,改變了中國傳統社會的一些結構。

比如說,人與人之間基本的聯繫。

起初這點拯救了我們。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和人變得越來越像容器與容器之間的接觸,捱得再近也還是有兩層隔膜。

真可謂是“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水果只買兩三個,夜來幽夢獨一人”。

4

另外的名詞叫“奮鬥”

當然,即便日子辛苦,我們也不能過於悲觀。

畢竟,屬於武漢空巢青年的另外一個名詞是——“奮鬥”。

奮鬥是空巢青年當下生活的唯一主題,“待富青年”面臨著同樣的接近日本社會的生存成本。

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無不面臨來自同齡人的壓力,而走出社會他們所需要面對的,是來自這個商業社會的功利主義帶給他們的焦慮。在路上的時間都用來拼搏,與別人的聯繫和麻煩成了叨擾。

因為時間寶貴,不該去“麻煩別人”。他們逐漸熟悉了不帶溫度的商業契約,在城市的高壓下搏命工作,以獨處的姿態代替一切無用的社交。

無數社交媒體,心靈雞湯也在告訴他們,如何高效利用閒暇時間,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社交上。

一切為效益論的價值觀,成為了主流價值,提升自己成為唯一的目標,人們被告知,“你和成功人士的差別就在於,沒能把握好下班之後自我提升的時間。”

於是工作時間內外,都用在了專注提升自己上。

哪有時間去管自己是不是空巢。

雖然在深夜單曲循環陳奕迅會潸然落淚,做飯時想煮一桌大餐卻發現自己吃不下,碰到萬惡的第二個半價,一個人在醫院掛號、繳費、檢驗、拿藥之間分身乏力......

但是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在大武漢,獨居人口數量的膨脹足以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正用他們的個體尊嚴和自主性,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奮鬥這件事本來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為時代在變,社會規則也在變,以往的經驗雖然可貴,卻不一定適用,而唯一不變的是我們要始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不斷去調整自己,去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

武漢空巢青年:孤獨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生活也閃閃發光

這應該是武漢空巢青年們的心底話——回到小地方去不甘心,北上廣太殘酷,武漢相對來說,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誠然,比起吃人的競爭和磨人的悠閒,武漢這種剛好能讓你喘一口氣的地方,反而更適合夢想的實現。

想一想在武漢的這些年,空巢好像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畢竟站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一個人的生活也是閃閃發光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