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膽忠心 沙場驍將——記吉水開國將軍肖文玖

肖文玖是一員鮮為人知的猛將,早年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長期擔任原北京軍區領導職務,為保衛京畿作出了巨大貢獻。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並擔任過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窮苦出身當紅軍

1915年9月,肖文玖出生在吉水縣楓江鄉江頭村一戶貧苦農民家裡,由於生活艱辛,衛生條件差,年幼時頭皮染上毒氣,得不到及時醫治,落下癩痢頭,但他體魄還好,後來參加紅軍,伙食稍有改善,才得以健康成長。土地革命戰爭時,吉水縣屬於贛西北農民運動活躍區,他12歲參加兒童團,因為膽大、勇敢,擔任兒童團團長,13歲參加湘贛農民暴動。1930年,15歲的肖文玖報名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被分配在吉水獨立團當勤務員,跟隨部隊投入攻打吉安城的戰鬥。不久,他加入共青團,調任紅三軍團九師青年幹事,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經過五次反“圍剿”戰火的鍛鍊與考驗,他迅速成長,由一名普通戰士升任排、連、營職政工幹部。長征時,他調任紅一軍團二師無線電隊政治委員,帶著電臺隨前衛團行動,圓滿完成中革軍委總部交代的探路任務。後來,他擔任第二師團、營政委,經歷過二佔遵義、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等重要戰鬥。在翻越夾金山茫茫雪域、過無邊草地時,他強忍飢餓,咬緊牙關,抱定“血可流,路可走,紅旗不可倒”的革命信念,憑藉自身剛強體質,頑強挺過千難萬險,到達長征終點陝北。1936年2月,他參加了紅一軍團東征,四個月後回到延安並進入紅軍大學學習,軍事素養得到很大提高。畢業後,他擔任紅軍總部特務團政治部主任,駐守延安,負責保衛黨中央、中革軍委等重要機構。

抗擊日寇“肖老虎”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吹響了中國軍民全面抗戰的號角。按照國共兩黨協議,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肖文玖擔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政訓處主任,率部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戰,取得勝利。此後,按照八路軍總部策劃,第一一五師分為兩部,一部分由代師長陳光(因師長林彪負傷,離職赴蘇聯治傷)、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帶領,進軍山東省開闢抗日根據地,另一部分由副師長聶榮臻帶領赴山西五臺山地區,宣傳抗日政策,發動群眾,擴充部隊,肖文玖跟隨聶榮臻進入山西。很快,部隊發展到萬餘人,組成幾個軍分區和戰鬥團,形成晉察冀軍區,肖文玖任第二軍分區第四團政委。1939年3月下旬,駐山西盂縣的一個日軍大隊300多人在飛機掩護下,氣勢洶洶地向第四團駐地上下鶴山進攻,肖文玖和團長指揮第四團一小部戰士阻擊敵人,團主力則迂迴到敵人側後,展開猛烈的圍殲戰,經過近半天拼殺,殲滅日軍270餘人,俘虜2人。同年12月初,第四團在軍分區特務營的配合下,在五臺縣高洪口伏擊出來掃蕩的日軍,殲滅日軍300多人,繳獲一批槍支彈藥。第四團是肖文玖直接帶紅軍老連隊參與組建的,他任團政委5年多,對全團軍事訓練抓緊抓細,部隊素質迅速提高,戰鬥力大大增強,多次戰鬥都英勇頑強,所向披靡,戰績顯著,成為全軍區主力團之首,日寇對第四團聞風喪膽,稱肖文玖為“肖老虎”,當地群眾誇第四團是“神團”。1942年年初,肖文玖任平西軍分區政委。他從獲得的情報中,得知日軍正在山西大同至天津塘沽動工修築一條貫穿華北的鐵路,打算用來運送兵員,掠奪山西煤、鐵資源,並視之為“生命線工程”。肖文玖組織部隊,發動大批群眾,把日寇剛修築起來的路基和鐵軌予以徹底搗毀,粉碎了敵人的罪惡企圖。1944年9月,肖文玖改任第十一軍分區司令員,遵循上級指令,帶領部隊,在武工隊和廣大群眾的配合下,向日偽軍展開反擊,殲滅了大量敵軍,先後收復宛平、淶水、涿鹿等縣城,使根據地擴大成片。

以少勝多“肖坦克”

解放戰爭時期,肖文玖在華北戰場揮戈躍馬,馳騁疆場,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二縱隊第五、七旅旅長,察哈爾軍區副司令員,北嶽軍區副司令員兼縱隊司令員,與國民黨軍作戰數十次,創造了多起以少勝多的戰例,被朱德稱讚為“肖坦克”。1946年10月,肖文玖率第七旅在河北懷來阻擊國民黨軍6個師向張家口進犯,當時雙方兵力之比10:1,面對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他不膽怯,不退縮,和旅團幹部想方設法,巧妙指揮,提振士氣,動員群眾支援,及時向上級彙報戰況,堅持阻擊敵人14天,擊斃擊傷敵軍3400餘人,俘虜400餘人,粉碎了國民黨軍妄圖從東面侵佔張家口的陰謀。1948年2月,肖文玖率四個團7000餘人參加晉中戰役。當時,閻錫山的10萬軍隊被解放軍包圍後,企圖從肖文玖集團打開缺口突圍,肖文玖看出敵軍的意圖,巧用對策,指揮得當,以7000餘兵力,將妄想突圍逃跑的幾萬敵軍死死堵住,為解放軍殲滅敵軍起到關鍵作用。戰後,肖文玖受到太原前線司令部司令員徐向前的當面嘉獎。同年7月中旬,肖文玖率部一舉解放了晉中重鎮榆次城。1948年10月,肖文玖率部參加瞭解放軍攻城史上歷時最長的太原戰役。此時太原市是華北地區唯一未被解放的省城,有著特殊的地理地形優勢,城防工事是閻錫山多年苦心構築的體系,被吹噓“打不爛,攻不破”的法國式馬奇諾防線。戰前,閻錫山做了充分準備,集結晉軍精兵強將,儲存大量槍炮彈藥糧草,強制全城市民參戰。開戰數月,解放軍前進步伐緩慢。結束三大戰役後,解放軍調來重炮加坦克對敵軍發起炮轟,摧毀敵軍堅固工事和指揮中樞,最終攻破防線,解放軍戰士像潮水般衝向敵人陣地,殲滅頑抗殘敵,終於在1949年4月24日解放太原,結束閻錫山統治山西省38年曆史。隨後,肖文玖留在太原擔任警備區和衛戍區司令員。

抗美援朝振軍威

新中國成立之初,肖文玖先後任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戰火燒到中朝邊境。1951年6月,肖文玖從山西調出,擔任準備入朝作戰的第二十兵團參謀長,他緊鑼密鼓地協助兵團司令員楊成武組織兵團機關和下屬的第六十三、六十六、六十七三個軍共十萬餘官兵迅速有序地跨過鴨綠江,開進到志願軍總部指定的位置,接著參加粉碎敵軍秋季攻勢的戰鬥,取得首戰的勝利。1952年夏,楊成武調回國內,肖文玖臨時主持司令部工作,代司令員鄭維山到職後,他又鼎力協助鄭維山組織實施秋季反擊作戰,打退敵軍300多次反撲,殲敵8000餘人。1953年上半年,美軍面臨失利局勢,同意瑞士、瑞典、印度等中立國的倡議,舉行板門店停戰談判,但美軍不甘心失敗,暗地挑釁,邊打邊談,想佔便宜。對此,志願軍總部決定組織一次大反擊戰,肖文玖的第二十兵團擔任中線作戰任務,他積極獻謀略,協助兵團司令員打贏第一至第三階段戰鬥,殲敵51,000餘人,迫使美方不得不回到談判桌前簽訂停戰協議。肖文玖因在朝鮮指揮作戰有功,獲得朝鮮政府授予的榮譽勳章。1953年年底,他回到國內。

殫精竭慮衛京畿

1954年4月,肖文玖奉命離職,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高級班學習。在校3年,他克服文化底子薄的弱點,努力鑽研中外軍事理論,同時還學習書法,成為既有實戰經驗又有理論素養的全能將軍。1955年,我國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度,按照資歷,肖文玖可被授予中將,但他不爭銜,聽從組織決定,最終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各一枚。1957年10月畢業後,他任第六十三軍軍長,主持工作兩年,狠抓軍訓,成績顯著,在全軍各大單位名列前茅,賀龍、聶榮臻元帥,羅瑞卿、譚政大將先後視察第六十三軍,對該軍給予很高評價。

1959年,肖文玖調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北京軍區管理5個省(市、自治區)的軍分區和野戰部隊,地域廣闊,連接中蘇、中蒙邊界線,責任重大。到職後,他著重抓好司令部全體參謀人員的專業水平訓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戰備需要。1963年前後,全軍掀起大比武練兵運動高潮,這年秋天,賀龍、葉劍英親臨觀摩北京軍區參謀基本功表演。1965年3月,肖文玖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責任更加重大,除了抓好司令部機關工作外,他還要下部隊深入邊防、要塞、重點單位督促檢查。“文革”開始後,北京市委改組,北京軍區司令員、政委常調換,職位空缺時,肖文玖幾次代任司令員,當時,幾百萬紅衛兵赴京大串聯,群眾組織對立,武鬥不斷,繁重的警衛任務壓在北京軍區領導身上。作為第一副司令員,他日夜操勞,不辭辛苦,保持了軍區工作正常運轉,沒有出現大的問題。“文革”中期,黨中央號召各級領導幹部到群眾運動中經風雨,見世面,軍隊也不例外,白天,肖文玖接受群眾批鬥,挨辱罵、寫檢查,晚上還要按時參加戰備值班,審閱下級來文,批轉下達命令,保證司令部工作不受干擾。

1969年前後,中蘇矛盾日深,蘇軍在中蘇中蒙邊境屯兵百萬。珍寶島事件後,嚴峻的軍事形勢給地處北疆的北京軍區很大壓力,中央軍委調集大批部隊進駐晉冀。肖文玖和軍區黨委一班人臨危不亂,密切注視國內外動態,擔負起拱衛首都、反對侵略、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

情繫家鄉不忘本

肖文玖雖然在北京軍區工作、生活40餘年,但對家鄉的感情一直未變。家鄉人去北京出差、學習時,慕名求見他,他都抽空接見,問明情況,酌情幫助,在家鄉被傳為佳話的事例不少。1973年秋,吉水縣領導帶領30多名幹部計劃去山西大寨參觀,可是當時正值全國農業學大寨高潮,去大寨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吃住行都難辦,縣領導向肖文玖求助,他爽快答應,親自去山西找有關方面妥善安排,使吉水縣參觀團順利成行,圓滿完成任務。1982年冬,筆者和本縣一名幹部去北京找吉水籍開國將軍張開荊幫忙辦事,張開荊因在東北工作,便要我倆去找肖文玖想辦法。肖文玖接見我倆後,問明情況,據實作了回答,並予以落實。1983年至1985年,吉水縣重修縣誌,需要蒐集在京吉水籍人士的資料,肖文玖熱情提供幫助,並欣然接受在縣誌封面題字的請求。隨後,他在家裡苦練一年多書法,最後將題字送到家鄉,留下墨寶。

1985年,肖文玖年已古稀,辦理了離休手續,享受大軍區正職待遇。2001年10月12日,他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6歲,《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報刊均刊發訃告,高度評價他一生對共和國作出的巨大貢獻,吉水縣也派出領導前往送別。

本文刊登於江西《老友》雜誌,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西《老友》雜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