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撰文|商業觀察家 顏菊陽

商超“到家”的2.0時代,可能已打開一扇小小的窗。

美團閃購昨日(6月17日)發佈面向商超、生鮮零售為主的全新業務——無人微倉。即通過50-200平米微型前置倉的形式,自動化完成零售“到家”場景訂單的揀貨、打包。

此前,在北京、廣州、天津等研發實驗室,美團閃購無人微倉多地多時間展開同步測試。

美團閃購無人微倉披露了一組測試數據,主要涉及四個核心方向。

商品支持率:以家樂福超市售賣的商品為測試樣本庫,目前,無人微倉多種機械結構的全自動化分揀方案可支持90%以上的商品。僅冷凍商品、活鮮水產及超長寬的特殊商品需要以柔性交接方式做,用人工來完成補充。

揀貨效率:無人微倉對標傳統倉的人工揀貨模式,訂單人效提升7倍。

容積率:無人微倉商品容積率(或稱空間利用率)是傳統倉模式的4倍。

每單成本:零售行業商超、生鮮“到家”每單分揀成本長期平均水平是2-3元,“行業最優解”目前是每單1.5元,無人微倉在後者基礎上還可以下降50%左右。

美團閃購無人微倉相關負責人稱,隨著硬件和系統迭代,上述指標還會持續提升。同時,倉庫面積提升也能提升容納商品數量和支持的訂單峰值。

模式

有過前年無人貨架、去年無人便利店的風口普及,僅從字面上,業內多少能理解到“無人微倉”四字想要定義的內容。

相比喧囂一場、落一地雞毛的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無人微倉”的探索,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因為面對的主體截然不同——門店、貨架(櫃)面對的是“人”。倉庫面對的是“貨”。人是最難管的,毋庸置疑。技術在與人性的PK上有現實短板。

管理倉庫比管理門店簡單。這讓無人微倉技術的可落地和適用性,天然更好。

美團閃購推出的“無人微倉”,也不是純粹的“無人化”。準確描述應該叫智能微倉,即用算法、AI技術加載智能硬件,實現倉儲調度和排面的自動化,來解決前置倉的效率問題和成本問題

長時間內,美團閃購無人微倉都將採取成本效率最優的人機協作模式——揀貨、打包等倉儲主要工作由機器完成,人力協作補貨和設備運維部分。

基於上述前提,來看美團閃購無人微倉,方能看清楚他的能力。

美團閃購無人微倉,能力聚焦在揀貨履單上的降本增效。

一個標準的無人微倉的運行流程是大部分工作都用機器替代人工:倉內置高標準化的智能貨架組件,貨架搭載人工智能分揀系統。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當顧客下單時,後者能快速識別訂單商品,並自動完成揀取。倉內由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縮寫,意即“自動導引運輸車”)運輸機器人替代人工揀貨員。

運輸機器人穿梭在各組貨架之間,收集齊訂單商品後,交由自動打包機進行打包、封裝,然後交付騎手。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從流程上看,無人微倉能實現從分揀、運輸到打包、封裝、交付的倉內商品流轉的全程無人化。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無人微倉現在重點測試的是效率——揀貨效率和倉內商品容積率。如前所述,數據看上去相當不錯。

所以,相比現在大行其道的“前置倉”,無人微倉在模式上到底做了哪些改變?

顯見的步驟,是用機械臂、運輸機器人等智能組件應用,替代和大量減少人工揀貨。

而即使走進微倉,也並非肉眼可見的有兩個很重要的工作,這是構成無人微倉能降本增效的關鍵兩步。

第一是訂單調度前置。即無人微倉在接到訂單前,要結合整個排面調度系統和貨架硬件設計、 AI技術等不斷自我模擬訂單,去分配貨架訂單任務。將商品儘可能分配到不同貨架上,提高貨架負載率。

傳統倉,一般是同一個訂單內的商品儘可能放在一起,點位密集度較高。線性揀貨的好處是閒時能實現較高分揀效率。弊端是忙時易導致分揀堵塞、訂單延遲等,訂單併發量會減少。

無人微倉是即時配送、高效週轉,效率看一個指標——貨架負載率,即同時工作的貨架有多少個。負載率越高,倉的訂單併發效率越高。即調度將同時來的多個訂單平均分配到越多貨架,多個訂單同時工作,效率越高。

通過訂單調度,無人微倉尤其在“多訂單併發”的忙時會更顯優勢。

第二是AGV運輸機器人、打包臺等智能硬件的調度。讓不同的AGV去完成訂單任務,保證分揀的準確度,提升揀貨效率,也會根據不同的打包臺的閒忙狀態調度任務。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根據美團內部披露,目前無人微倉測試的平均每單(按7個商品來計算)分揀完成時間是1.5分鐘左右。一般獨立前置倉的平均每單揀貨是分揀、運輸、打包三個環節總計9分鐘。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當然,自動微倉的問題是,需要持續監控訂單貨架命中率,和貨架的覆載率,並通過自動排面系統持續優化陳列方案,做到最佳履單效率。

拆解無人微倉的自動化履約流程,背後的技術應用比較多。

一、硬件上用智能貨架搭載機械臂,取代人力揀貨。

二、AI、算法(計算機視覺技術、深度學習、ROS架構、慣性導航、多姿態、多信息融合、valam)等技術完成規模化識別商品位置,驅動自動化調度系統和自動化排面系統,提高揀貨效率。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價值

無人微倉,或者說自動微倉,可能是商超“到家”業務的重大技術提升。即從傳統的店內倉、人工揀貨的前置倉模式,進入到技術、算法驅動的智能化微倉模式。

具體來說,美團閃購對無人微倉的技術探索,相比標準門店倉、前置倉,無人微倉單倉展現出了三點價值:一、同等面積下,商品倉儲能實現更高容積率;二、能支持單倉更高訂單峰值;三、節省人力。

數據對比可能更直觀。

基於美團內部場地測試運營的無人微倉,實際使用面積約40平米,可容納商品種類約400種(商品平均庫存深度是7-10個),每小時可支持訂單峰值約150單(無人微倉是可24小時作業倉)。

對比另一家業界主流的前置倉企業日前接受《商業觀察家》專訪時的信息,他們認為最具效率的前置倉複製模型是300-400平米,3000款品,日單1000-1500區間。

可見,無人微倉在履單人效、訂單峰值支持、容積率上有更好表現。

高容積率的實現,在於兩點:一是硬件,無人微倉因為是高度的自動化,不需要人夠著頂層貨架取貨,美團專門優化了貨架高度和深度,以存儲更多商品,實現高容積率。二是無人微倉有獨立的自動排面調度系統,貨架可以自動分揀,並可利用AI不斷自我優化,持續降低商品間浪費空間。

而因為無人微倉是採用高度標準化產品組件,和分揀的自動化,不依賴人力,本身能讓微倉的落地複製變得快速、簡單。用美團的話說,未來新倉規模擴張可以像複製粘貼一樣簡單。

一般前置倉“到家”,在訂單高峰期,都會有忙不過來的訂單延遲現象。無人微倉能支持更高訂單峰值,在於無人微倉的作業模式和傳統倉的人工模式不同,自動微倉的自動化調度系統,能根據訂單波峰波谷的場景差異,輸出不同的調度策略。同時,相比人為判斷,機器更不易出錯。

降本增效則是無人微倉模式目前凸顯出的最大能力值。主要在降低人力成本。

經過此前盒馬鮮生等的習慣培養,基於前置倉的商超、生鮮“到家”服務,在今年迎來爆發元年。線上“到家”需求確實存在,但其一大命門是成本。其中,前置倉除了房租成本剛性,就是人力成本。尤其是“到家”業務的主力市場在一二線城市,長期來看,人力成本有不斷上漲的趨勢。

綜合叮咚買菜、前置倉永輝到家、每日優鮮等前置倉代表企業數據來看,一般300平米左右標準前置倉,都需安排10-15位左右分揀人員,平均日單量1500單-2000單。人效上,每位揀貨人員單日單量分揀120-150單左右。美團閃購無人微倉目前測試的數據是,2000日單微倉只需要3個人力,主要處理補貨、理貨和調整貨道等。

標準化、自動化的美團閃購無人微倉,可能會帶動整個零售商超、生鮮“到家”業務往智能化方向發展。因為,商超“到家”眼下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用戶需求場景。問題是“到家”業務成本較高,行業還在找成本效率的最優模型。無人微倉看起來展現了一種“通過技術降本增效”的可行性。

前置倉智能化、微倉自動化,在整個零售行業還剛剛起步。

跟京東無人倉、菜鳥智慧倉,技術原理和手段同歸用視覺識別、自動運輸等技術代替人工,優化分揀環節效率,差異在於服務場景——前者都是服務城市級別大規模物流的B2C大倉/城市倉,對時效性沒有快要求,商品分揀以大件物流為主。

美團是在即時性商品倉配場景上先行了一步,自動化分揀顆粒度更細,包括零散商品自動化分揀,主要解決3-5公里小時達的實時訂單需求。

據悉,現在美團閃購無人微倉測試投入產出最大的場景是50-200平米左右的“微倉”,支持日單履約600-3000單。以100平米微倉為例,單倉日單600單自動化履約的投入成本能和人工模式“最優解”打平,單倉1500單自動化履約則可以做到比人工分揀費用降低一半。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提速

無人微倉,為何是美團先行一步?

本質在美團希望打造“到家”服務的閉環——從提供閃購“快零售”平臺入口,輸出上億外賣用戶流量,到希望輸出揀貨、打包、核驗等自動化倉配解決方案,為B端商戶提供“到家”業務所需的全套服務。

去年7月,美團閃購上線,開啟非餐零售場景的佈局。到今年美團買菜上海、北京兩地開倉測試,到今天的“無人微倉”,美團從平臺到生鮮自營業務到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已在非餐零售場景層層加碼。

率先做無人微倉的探索,美團的驅動力在自身的戰略需求。

可映證美團到家市場“野心”的動作是,無人微倉+無人配送的全自動化、無人化流程測試,也將在近期於美團總部落地。

也就是說,美團閃購想要實現整個“到家”服務履約鏈條的智能化和無人化。

50-200平米前置倉每單揀貨成本不到1塊錢,無人微倉時代來臨?


美團看見了線下零售融合線上的“痛點”。如美團閃購賦能部總經理肖昆稱:“商超、生鮮等零售品類在線上線下融合的進程中,逐漸暴露出了很多需要處理的難題,商家在揀貨環節的質量、效率和成本問題首當其衝。”

無人微倉的設計,本質上是美團希望通過標準化、自動化的方式,解決零售商“到家”的成本效率問題。

那接踵而至的問題是,美團能做好無人微倉嗎?

從美團閃購的品牌上線,可以看出,在非餐零售場景的“攻佔”上,美團擅長打“兩張牌”:一、高效利用美團運力,做出成本優勢。二、堅持用技術解決問題。

如果在無人微倉上繼續踐行此種套路,顯然勝算較大。

前置倉商超、生鮮“到家”業態,目前是數字化、訂單密度最高的零售業態。本身是很好的拉動流量的閉環產品,通過高訂單密度做交叉銷售,及通過技術來提高人效,對衝人力成本上升都大有可為。而標準化、自動化倉儲,更能實現確定性的交付,也能提升配送時效,這又能帶來用戶體驗的優化,和用戶留存的增強,讓美團閃購有了可能性。比如“半小時達”相比1小時達、2小時達就更能留存用戶。

無人微倉核心在倉儲自動化,主要是一個完成自動化揀貨過程的解決方案。微倉模式主要適用零售“到家”業務。而美團有廣泛的“到家”用戶和商家數據,包括歷史訂單數據和商圈人員特徵等,來支持商戶選址、選品、備貨,及幫助到家業務快速進入正軌,單量提升。後期配送上,也有60萬活躍的美團快遞小哥隨時待命,將訂單交付到用戶。

“到家”業務迭代需求兩大能力:技術和數據。作為科技公司、最大生活服務平臺的美團有先天優勢。比如無人微倉項目,去年美團閃購上線後1個月開始籌備,組建團隊,至今在機械結構設計上拿下30多項專利,自主研發訂單調度和自動化調度兩大核心繫統。依託數據,微倉才能在選品策略、銷售預測、分揀優先級設置及算法控損耗等方面都提供支持,達到真正的“自動化”。

而針對商超、生鮮領域的“到家”服務,美團已經能輸出整套解決方案。

美團透露,美團閃購無人微倉項目的核心方向是要支持生鮮品類的“到家”。因此,接下來除了品類支持不斷擴充、易損商品柔性交接之外,包括生鮮倉儲需求的多溫區控制等,都將逐步來實現。

無人微倉從模式探索到實際落地,可能還有一段反覆驗證ROI的過程。無人微倉的未來發展空間,落地與城市形態和訂單密度有關。這直接決定全自動化履約投入與成本之間的ROI。

比如,前置倉成本中除卻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分揀成本等,還包括損耗成本。後者的著力目前統一的說法是大數據,提升對訂單預測、備貨的精準度、提升商品週轉。但實際效果還是大有差距。

美團介紹,無人微倉項目出發點在服務入駐美團閃購的商家,目前處於探索階段。很多確切的模式會在測試過程中再摸索,重點是產品技術可行性及能力已測試過關。

未來,美團閃購將持續在無人微倉的研發上做投入。後期會通過合作的方式來落地運營。包括和美團買菜合作,及向零售行業輸出“無人微倉”的解決方案,提供履約能力給合作方。這也意味著,無人微倉,給商超、生鮮“到家”提供了一種路徑——即“平臺+技術”的解決方案。商超、生鮮零售企業可以專注在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和優化上,而將後端履單倉配交付第三方平臺。

《商業觀察家》也訪問了一些生鮮前置倉企業。樸樸超市、前置倉永輝到家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技術提升“前置倉”效率是未來趨勢

“如果無人倉能做好的話,是方向。但跟無人駕駛一樣,應該沒那麼快。”樸樸超市創始人陳興文認為,能省人工對前置倉而言很重要。

永輝雲創聯合創始人張曉輝表示,新技術從探索到成熟需要時間,成熟後邊際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大面積取代人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