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追逐中國高鐵新速度'

技術 張波 中國鐵路總公司 大學 西安臻牧羊乳業 2019-08-08
"

“我們現在正開展制動新技術研究,推動非粘著制動技術、新型大容量基礎制動裝置研究應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鐵科院)機輛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波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我們現在正開展制動新技術研究,推動非粘著制動技術、新型大容量基礎制動裝置研究應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鐵科院)機輛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波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張波:追逐中國高鐵新速度

制動技術,是高速列車關鍵核心技術之一,目前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制動距離標準要求為6.5公里。5月9日,在時速達到500公里的1∶1制動動力試驗檯邊,渾身透著濃郁書卷氣的張波,正與鐵科院制動團隊一起,開展新型高速動車組制動部件的摩擦性能試驗。

2013年6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全面啟動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研發,由鐵科院技術牽頭,行業優勢單位廣泛參與。“項目研發團隊彙集了中國高速鐵路移動裝備領域各個專業的頂尖人才,參研工程技術人員達到數千人。”當時任鐵科院機輛所科管部主任、年僅37歲的張波被任命為項目管理組組長時,壓力巨大。

“最初技術條件制定非常艱難。”張波說,動車組是當今世界製造業尖端技術的高度集成,涉及牽引、制動、網絡控制、車體、轉向架等9大關鍵技術,以及車鉤、空調、風擋等10項重要配套技術。當時經過引進消化國外技術,國內各企業已形成了4個技術平臺、17種車型,要統一標準談何容易。

為獲得第一手資料,張波與項目組專家,馬不停蹄地赴北京、上海、廣州等路局調研。同時,與總體技術專家組一起,圍繞頂層技術方案確定開展了艱苦的論證,為技術條件順利編制奠定了基礎。

2015年6月30日,兩列樣車製造出來後,開始了最艱難的測試階段。張波組織機輛所各相關專業青年骨幹組成專門試驗工作組,並親任工作組組長,依次在環行鐵道試驗基地、長吉客專、大西綜合試驗段、鄭徐客專、哈大客專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靜態、低速和正線高速試驗。

又歷經近一年的正線試驗,中國標準動車組終於成功了。2017年6月2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因在研製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張波受邀出席並代表復興號科研團隊就繼續做好高鐵技術創新做了表態發言。

1993年,17歲的土家族少年張波,從湖南老家考進上海鐵道大學,自此與鐵路機車車輛工程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學畢業後進入鐵科院深造,又趕上中國鐵路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時代給張波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好學肯鑽的張波珍惜每一分鐘,作為骨幹參與研發了適應於最新交流傳動技術的測試系統,參與了2000年以來我國所有新型動車組的試驗驗證工作,陸續研究並負責完成了我國第一個LOCOTROL(機車分佈控制)數學模型,融入機輛所原有牽引計算軟件,實現了動力分佈控制模式下長大列車運行及縱向動力仿真計算功能,有力支撐了2004—2010年期間的鐵道部歷次大秦線重載試驗工程實踐。

2009年,張波憑此成就榮獲首屆鐵科院茅以升青年科技創新獎。三年多後,獲鐵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稱號的張波,擔綱了鐵科院復興號總體技術及核心系統研發項目團隊牽頭人。

“無論重載鐵路還是高速鐵路,近年中國鐵路最重大的技術升級,我都有幸經歷並參與其中。”張波十分欣慰。

鐵科院突出貢獻獎、中國鐵路總公司建功立業勞動競賽先進工作者、火車頭獎章……面對紛至而來的榮譽,張波表現得非常淡然,他表示在中國鐵路移動裝備科技創新的征途上,仍需繼續努力前行。

2018年,擔任機輛所分管新技術的副所長後,張波與團隊一起,正加緊協調推進復興號系列化動車組和川藏鐵路移動裝備適應性研究等相關工作。“我們將在總公司相關部門的領導下,發揮鐵科院在移動裝備領域的骨幹、尖兵、平臺作用,在新一代復興號、智能型復興號和適應川藏鐵路的動車組,以及面向未來的動車組新技術研發中,繼續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張波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