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人工智能機器人要成高考教育的“啄木鳥”

機器人 人工智能 高考 數學 閃電新聞 2017-06-11

作者:戴先任

7日,人工智能機器人“準星AI-MATHS”,首次公開挑戰高考數學考試。通過對2017年高考北京文科數學卷和文科全國數學卷Ⅱ進行挑戰,它分別用時22分鐘和10分鐘,獲得105分和100分的成績。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國家863計劃人類智能項目負責人之一的胡國平表示,AI-MATHS已達到較高水平,未來在輔助數學教學等方面將實現應用。(6月8日《科技日報》)

這是高考機器人首次參加高考,TA與全國940萬考生一起參加高考,高考機器人的表現不俗,有評閱試卷的老師稱達到了他們班上學生的中等水平。而且TA用時少,對2017年高考北京文科數學卷和文科全國數學卷Ⅱ進行挑戰,它分別用時22分鐘和10分鐘,獲得105分和100分的成績。

在去年時,研發團隊就稱要在今年的高考期間,讓高考機器人與文科高考生一起考上一本。看來離他們的預言是越來越近了。現在還只是挑戰數學考試,接下來是否還將挑戰語文考試、英語考試呢?

出現高考機器人,並不值得太過大驚小怪,可以有會下圍棋的“阿爾法狗”,也就可以有會答高考試卷的機器人。但機器人如果可能考上一本、重本,這是否也讓人看到只需要死記硬背,把自己變成“學生機器”,就可以考取較好的成績?本應是所側重的創造力、想象力,卻在教育中佔的比重很少,在應試教育主導下,人工智能就能發揮出其優長。這反過來也證實了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學生像沒有個性,沒有自主思維的機器人一樣,只需要有“儲存”標準答案與知識的能力,就能考取高分。

我們應該讓高考變得更難被高考機器人攻破,如加大創造力、想象力在高考(尤其是文科考試)中的比重,如注重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高考是對學生十幾年學習的檢驗,高考也是一種另類的“成人禮”,我們似乎更應該證實人工智能無法取代人類智慧,而不是把人培養成“機器人模式”。

也要看到高考機器人的好處,它可以幫老師改卷,給學生講題,讓學生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中獲得便利,有利於學生學習。高考機器人拓展了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並不能對它予以排斥,還應該進行歡迎。

人們應該做的是,如何讓教育不至於把學生變成學習機器。教育的本質是迴歸到人的發展,是注重素質教育,沒有思想,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機器人,顯然無法學會。所以,當高考機器人都能考上好大學,這不是對學生的挑戰,而是對教育的挑戰,教育應該發揮自身優勢,教給學生以機器人所無法學會的知識,要知道,育人目的的高考不應被機器人“攻陷”;反過來說,也可以藉助高考機器人找到教育的短板,高考機器人反倒能成教育體制的“啄木鳥”,發揮促進教育變革與進步的正向作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