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提到機器人,大家腦海中出現的可能是這個形象:

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或者是這個

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但是在工業上,我們稱之為“機器人”的其實是這種:

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別看其貌不揚,卻是時下熱爆的“工業4.0革命”的關鍵一環。

兩年前的2015年,博士在兩會上做報告,親自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宏大綱領,各種政策優惠和補貼下,生產線“機器換人”的熱潮如烈火烹油。

機器人概念在A股也成了一道熱辣的風景,各種沾點邊的概念股都得道昇天,其中的龍頭“機器人300024”尤其漲幅驚人,從復權價2.17漲到了62元,28倍的漲幅放在我大A股裡也是驚為天人。

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無奈,股市泡沫破裂之後,此股已回到凡間,整整跌去了三分之二,令投資者大呼上當。

1

那麼,這工業機器人革命到底是真是假,真的無法承載機器人公司的業績麼?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2016年中國機器人賣出了9萬臺,同比增長31%,銷量佔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增速是全球的兩倍多。

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很顯然,這個工業4.0革命是實實在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

那麼,是機器人產業都被傳說中的日本、歐洲“四大家族”壟斷了嗎?

有一個數據經常被引用,“中國市場上,90%的工業機器人都被日本發那科、安川、德國庫卡、瑞典ABB等四大家族壟斷,中國人技術差距太遠,只能吃些殘羹冷炙。”

真的是這樣麼?

顯然並不是事實,那已經是遠古時期的數據了。

就跟手機行業經常拿出來講的,蘋果和三星壟斷了手機行業將近100%利潤的數據一樣,因為中國公司的利潤壓根就沒有統計進來。

在機器人這裡,下游應用市場千差萬別,每一個行業和工種,都需要度身訂造的機器人,而傳統四大家族之強不過主要是在汽車組裝行業罷了。

他們是伴隨著日本和歐洲汽車工業壯大起來的上游賣鏟人!

傳統的機器人,主要的市場就在汽車行業,因為汽車零配件太重了,無法手工操作,產業規模又龐大,蛋糕豐厚。

但是在中國,增長最迅速的,卻不是汽車機器人,因為這個行業的設備投資熱潮早已過去。

機會在新的領域。

首當其衝的,是物流機器人,也就是AGV小車。

這個領域,去年的行業增速是94%,接近翻番的驚人數字。

君臨之前介紹過的好幾家A股公司,比如海康威視、巨星科技,都有從事相關業務。

事實上,這塊蛋糕還真是幾乎被中國人壟斷了,目前來看已隱隱有噴湧而出的海外擴張苗頭。

不過,這個領域也有問題,那就是門檻相對較低。

數據顯示,中國90%以上的機器人公司,都擠在物流機器人裡。人人都能做,那肯定利潤率很低,掙錢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想掙錢,就必須往人少的地方去。

並且那裡,同樣流淌著奶和蜜。

2

今天的主角,智雲股份(300097),正站在這個風口。

智雲股份從2012年的復權價2.62元算起,至今25元,已是10倍股一隻。但是和前輩們不同的是,牛市巔峰過後,股價並未大幅下挫。

至今仍然牢牢站在當年的股價高峰附近。

推動他穿越牛熊週期的祕密,在於管理層超前的眼光和長遠的佈局。

智雲一開始服務的,也是汽車廠商,為那些發動機和變速器零配件公司提供流水生產線。

技術是沒得說的,他們研發了我國第一條轉向機裝配、測量自動線,第一臺平面數控塗膠機,第一臺六軸機器人塗膠機。

95%以上的國內汽車發動機公司,都在用著他們的生產線。

但是啊,年長的老者曾經告誡我們:

一個企業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2010年起,隨著中國汽車工業投資熱潮的降溫,智雲的利潤開始節節下滑,沉淪苦海。

任你技術再好,需求沒了,也是沒轍。

我們做實業的,不能僅僅埋首於腳踏實地的技術打磨,還要懂得仰望星空。

為了籌謀出路,智雲苦苦探索了許多年。

命運的改變,發生在一次對外收購上:2015年6月,牛市巔峰之際,智雲股份發佈公告,以8.3億元收購鑫三力。

鑫三力是做什麼的呢?

平板顯示模組組裝及檢測設備。

這是國內面板設備領域具有最強技術實力的公司之一。

客戶包括,TPK、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信利、合力泰等等。

對於這些客戶,讀者們未必全都熟悉,但你只要知道一點就行了,華為、OPPO、VIVO、小米等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都在用他們生產的屏幕。

君臨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們反覆跟大家分享過的一個觀點,中國產業升級的三大浪潮:手機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三航軍工產業鏈。

手機產業鏈裡,又分為面板、半導體兩個疊加的支流,燒錢規模都在數千億元以上,可謂國家命運之戰。

但是,我們關注他們,不代表著就要投資他們。

因為利潤,通常不在下游,那是價格戰的苦海,只有往上游走,才是流淌著奶和蜜的香格里拉。

作為手機上游,再上游的面板生產線供應商,鑫三力的未來不言而喻。

3

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公佈的財報顯示,營業利潤高達126.7億美元,同比高增長72.7%。

這個數字簡直逆天!

何以掙得這麼多?主要原因就在於節節攀升的手機面板和內存的價格。

飆升的價格之下,刺激了中國廠商的大規模擴產浪潮,預計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的面板產能已經超過了韓國,躍居全球最大的面板生產國。

這些投資裡,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面板設備採購,預計2017年,全行業的面板設備投資金額將高達130億美元!

鑫三力就站在那個位置,手裡拿著一把所有人都想要的鏟子。

2017年2月10日和2017年3月29日,鑫三力與宸鴻集團簽署了《設備買賣合同》,合同金額分別為3.27億元和1.61億元。

宸鴻是全球最大的觸摸屏生產廠商,蘋果唯一的AMOLED面板觸控貼合供應商,你家裡的蘋果產品觸控屏組裝都是由宸鴻獨家供貨。

僅僅兩份大單,就帶來了4.89億元的營收,要知道智雲股份2016年總營收也不過6.02億元啊!

如果僅僅算平板顯示模組設備業務的話,這個數字已經是去年總營收的158%。

7月21日,智雲股份發佈中報業績預告,上半年歸屬淨利潤5370萬元-6870萬元,同比上升3.69%-33.15%。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歸屬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速達到304%-418%。

爆發才剛剛開始。

4

7月10日,智雲股份停牌,進行新一輪增發:

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目標落在3C電子、新能源鋰電設備產業。

從面板擴張到整個3C電子產業的機器人生產線,具體來說,包括觸控顯示模組、攝像頭模組、指紋識別模組的生產線!

根據定增方案,智雲股份的3C設備設計產能預計銷售收入如下:

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再說鋰電。

根據工信部對《中國製造 2025》的解讀與規劃:

到 2020 年,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 100萬輛,在國內市場佔 70%以上;

到 2025 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 300 萬輛,在國內市場佔 80%以上。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塊超級大肥肉。

在A股裡,相關產業鏈的十倍股層出不窮,比起互聯網更精彩熱鬧的多。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2017年上市公司公告及公開報道中,僅2017年上半年動力電池領域,統計在內的52個投資項目總金額就達到了919.96億元。

近一千億元中,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笑得最淡定的一定是那個站在高崗上的賣鏟人。

要生產電池,就得建工廠,然後就是買設備。

你繞不過去。

5

為了能夠吃上這塊肉,智雲已經精心準備了許久。

此前,他們通過自主研發,設計了120ppm 的 18650 圓柱動力電池生產線,生產了 130 多臺鋰電池生產線的中段設備。

經驗已經積攢了不少,但還不夠。

2016年,智雲和韓國錦名簽署了《中外技術轉讓協議》,受讓後者全套鋰電池智能製造生產線的專有技術及技術服務,主要包括200ppm的18650圓柱動力電池生產線整線設備技術等,成為該公司在中國唯一的技術授權人。

18650三元電池是特斯拉Model S車型的使用技術,在中國擁有巨大的需求前景,通常1gwh的電池產能需要6條這樣的生產線。

按智雲提供的信息,這塊業務明年就將獲得利潤貢獻。

根據定增方案,智雲股份的鋰電設備設計產能預計銷售收入如下:

中國最具技術實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國產面板打垮日韓要靠他

也就是說,3C設備和鋰電池設備兩個定增項目,預計每年可以帶來收入9億元,而智雲股份2016年的總營收才6億元。

保守估計,按照淨利率10%-15%來估算(同樣是做鋰電設備的先導智能/贏合科技,毛利率35%以上,淨利率在15%以上),將帶來0.9億元-1.35億元淨利潤。

這已經是2016年扣非淨利潤0.34億元的3倍以上。

6

7月31日,智雲股份非公開發行4000萬股完成認購,復牌跌停。

自7月7日停牌以來,創業板指數下跌超過10%。大環境不佳,補跌在所難免。

但是吹進黃沙,在情緒波動之外,我們能看到一些質變已經發生。

作者:君臨團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更多行業解讀、證券分析盡在證券分析第一平臺—君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