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畫國畫 模擬器裡翱翔藍天 絲博會陝西館看點多

機器人 國畫 美術 魔芋 人民網 2017-06-05
機器人畫國畫 模擬器裡翱翔藍天 絲博會陝西館看點多

機器人畫國畫,蘸墨舔筆。

“機器人畫國畫;飛行模擬器裡體驗翱翔藍天的感覺;扎針找不到血管?‘扎針神器’讓靜脈顯形……”6月3日,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第21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2017絲博會”)在西安開幕。3日早上,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在2017絲博會中國陝西館發現,陝西10個設區市、楊淩示範區、西鹹新區和韓城市紛紛展出優質產品、特色商品,亮點紛呈。

機器人畫國畫 蘸墨舔筆……真實模擬文藝創作過程

6月3日,一進入中國陝西館的大門,記者就被2017絲博會主題市館——西安館所吸引,西安館門頭如一座宏偉的橋樑,整體造型簡約、大氣、穩重,主色調為科技藍。據瞭解,本屆絲博會西安20個區縣、開發區作為參展單位來組展、布展,總面積為3904平米,是去年的2倍。

在碑林區展區,國畫機器人正使用毛筆在畫一幅梅花圖,毛筆落在畫紙上,深深淺淺的梅花緩緩綻放。記者在現場看見,國畫機器人有兩個智能手臂,能靈活翻轉挪移,進行畫、寫、移動、蘸墨、舔筆、落筆等動作。

據瞭解,該機器人由西安本土創業者“指尖新空間”自主研發。“研發這款機器人前後共用了兩年時間,這幅畫梅花圖種的梅花樹幹是由國畫老師畫上去的,機器人負責畫梅花,主要就是為了探究人機交互的技術,增強人機互動體驗。” 據“指尖新空間”創始人向金介紹,這款能真實再現或模範文藝創作的整個過程。

記者在碑林區展臺發現,除了會畫國畫的機器人外,還有陪伴孩子學習的“張小盒機器人”、適合小朋友自己動手拼裝的“板崽自拼裝機器人”、能識別圖像、語言、文字的“NAO機器人”等十餘種“黑科技”產品。

據碑林區區長盧光文介紹,碑林展區分為科技、動漫及眾創等板塊,除了展示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的機器人等特色產品外,還展示了全國首款微軟全息AR眼鏡、VR遊覽演示體驗以及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左形右色等互動體驗產品,以增加現場互動性和觀者現場體驗感。

機器人畫國畫 模擬器裡翱翔藍天 絲博會陝西館看點多

模擬器裡體驗翱翔藍天

在閻良展區,一臺名為“飛豹”的飛行模擬器引起了眾人的注意,模擬器裡有油門、側杆、綜合航電大屏,看起來科技感十足。“就像開真的飛機一樣,太真實了。”剛剛從體驗完模擬器的周先生告訴記者。

據瞭解,該飛行模擬器由閻良一家本土公司自主研發,該公司技術三部的負責人周閻告訴記者,這款模擬器在完美複製飛機駕駛艙設計的同時,利用光電聲影等先進技術手段逼真的加入了仿真視景和重力感應,使“試駕”者充分感受到真實駕駛操縱飛機的感覺。

“除了正常的起飛、降落外,它還能完全模擬出飛機在各個飛行階段中的不同姿態,如俯仰、滾轉、偏航等。”據周閻介紹,這款飛行器還能夠模擬穿越雲層、遭遇惡劣天氣等特殊狀況,讓公眾真正體驗“飛一般的感覺”。

機器人畫國畫 模擬器裡翱翔藍天 絲博會陝西館看點多

3D樹脂畫栩栩如生

精緻的陶瓷瓦罐中一池清水清潔如玉,五六尾活靈活現的小金魚與漂浮的水草構成美麗的畫面。靜靜地看著它,彷彿一切煩惱都融化消逝在這汪池水中。

“這是金魚標本吧!”、“你這魚缸太小了!金魚都遊不開!”……在西安市雁塔區展臺,西安美術學院學生趙佳輝的池畫引起了眾人的圍觀。“凝固的水用的材料為樹脂,其軟化時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動傾向,正是這種特性賦予了它的靈動之美。”趙佳輝告訴記者,這種畫也被稱其為樹脂3D,國際上普遍認為它初起源於日本,其實最早在中國的髤飾錄裡就有記載,只是國人沒有很好的連續傳承,中間出現過斷層。

據趙佳輝介紹,樹脂畫是採用立體手繪的方法,通過逐層疊加顏色創造的渾然天成的3D水底世界。“畫一條小金魚大概要畫7層,需要12天。像這種魚多、有水草相對複雜的,需要20來天才能製作完成。”

機器人畫國畫 模擬器裡翱翔藍天 絲博會陝西館看點多

扎針找不到血管?“扎針神器”讓靜脈顯形

打針或者輸液時,靜脈查找是一大難事,有些護士可能紮好幾次都找不到血管,對於病人,尤其是老人、小孩來說不僅非常的痛苦,還容易增加醫患矛盾。在本屆絲博會中國陝西館灞橋區展區,由西安通遠科技產業園自主研發的靜脈顯像儀解決了這個難題。

記者把手放到靜脈顯像儀下,手掌上的血管清晰可見,“這款頭戴式3D靜脈顯像儀非常的方便,在靜脈治療、注射、抽血時,醫生和護士能夠容易、方便、快捷的發現難以被找到的靜脈。”西安通遠科技產業園負責人劉軍慧告訴記者,通過靜脈顯像儀看見的圖像和裸眼看到的圖像大小時完全一致的,扎針的問題可以輕鬆解決。

機器人畫國畫 模擬器裡翱翔藍天 絲博會陝西館看點多

匠心巧手 小小鵝蛋殼上有“絲路全景”

“絲綢之路上那一望無際的沙漠、層巒疊嶂的群山、長途跋涉的商人和駱駝、絲路沿線國家的城市名稱——長安、雅典、開羅、羅馬……” 在楊淩示範區站臺上,一枚小小的鵝蛋殼上,立體雕刻出整個絲綢之路全景。

這些生活中被人們隨手丟棄的蛋殼,經過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陝西省一級工藝師聞福良的精心的設計和雕琢,就變成了一件件讓人驚歎的蛋雕藝術品。

“蛋雕接近於微雕藝術,其材質的特殊性更有別於骨雕、石雕、玉雕等藝術形式,在創作過程中必須心無二用,為完成作品的某一主要部分時,須一氣呵成,從下第一刀開始,刀刀皆險,如履薄冰,一刀失之就會前功盡棄。”聞福良完成一件作品大概需要半個月,每當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他都高興萬分。

“我收了幾個徒弟,但都還沒有出師。之前也有一些年輕人想學,可太急於求成耐不住性子最後都放棄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聞福良心裡一直掛念著蛋雕技藝的傳承,他希望有人能將這一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

機器人畫國畫 模擬器裡翱翔藍天 絲博會陝西館看點多

機器人送櫻桃 吸引眼球

在銅川展區,機器人送來的大櫻桃吸引了眾多的參展商圍觀。

“這個櫻桃又大又甜,櫻桃比機器人好玩。”來自江西的參展商劉女士告訴記者,今年陝西館“高大上”的同時又很接地氣,不僅有好玩的高科技產品,還有很多當地特色產品,展品豐富有趣。

機器人畫國畫 模擬器裡翱翔藍天 絲博會陝西館看點多

魔芋涼皮方便食用 嵐皋富硒產品成產業

在安康展區,“富硒”產品同樣吸引了眾多參展商的目光。“嵐皋的魔芋好是出了名的,很多人到嵐皋都會買。嵐皋目前除了魔芋絲、魔芋豆腐外,還有這種魔芋涼皮。”吳繼耀是嵐皋縣一家魔芋生產廠家的銷售經理,據他介紹,這款魔芋涼皮是今年新開發的新品,保質期有6個月,打開即食,比方便麵還方便。

“嵐皋嵐皋地處全國最大的富鋅富硒分佈帶,抽檢結果顯示,有著‘長壽元素’、‘抗癌之王’美譽的硒元素。”嵐皋縣副縣長李新功站在站臺前,向客商介紹嵐皋的情況。

“今年我們帶來了富硒茶葉、富硒水、富硒大米、富硒魔芋等特色農產品。嵐皋正在充分利用富硒資源優勢,打好產業特色牌。”據李新功介紹,“十二五”期間嵐皋縣富硒產業經濟實現綜合產值120億元,富硒產業帶動農民人均年增加純收入2500元,對全縣經濟總量貢獻份額40%以上。(記者 鄢山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