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最後一戰

同在少林盜經期間,蕭遠山與慕容博曾有過三次試掌。但根據新修版小說填補的情節,相比於前兩次,最後一次才能算得上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只有這次試掌,慕容博的實力才追上了蕭遠山,兩人的武功也已在伯仲之間。前兩次的慕容博,他的武功相比蕭遠山還有不小差距,不過三次試掌,他的武功進境是一次比一次明顯。而兩人試掌,也並非為了強分勝負,而是為了檢驗各自的武功進度,畢竟他們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身份。

第一次慕容博被蕭遠山約鬥,他甚是大驚,因為有人近身他竟毫無察覺。出了藏經閣,蕭遠山說要試探他的武功,說完便是一掌拍去,慕容博不敢大意,舉掌相迎,但撂開敵掌時,只覺來對方的掌勢道凌厲,內勁雄渾,自知不敵,當即退開一步說明來意後就罷鬥了。這一次,其實兩人就只對了一掌。第二次試掌,兩人拆了百餘招,但慕容博便自認不是蕭遠山的對手,蕭遠山也說慕容博不肯自滿,讓他佩服之至。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最後一戰

同在少林盜經期間,蕭遠山與慕容博曾有過三次試掌。但根據新修版小說填補的情節,相比於前兩次,最後一次才能算得上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只有這次試掌,慕容博的實力才追上了蕭遠山,兩人的武功也已在伯仲之間。前兩次的慕容博,他的武功相比蕭遠山還有不小差距,不過三次試掌,他的武功進境是一次比一次明顯。而兩人試掌,也並非為了強分勝負,而是為了檢驗各自的武功進度,畢竟他們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身份。

第一次慕容博被蕭遠山約鬥,他甚是大驚,因為有人近身他竟毫無察覺。出了藏經閣,蕭遠山說要試探他的武功,說完便是一掌拍去,慕容博不敢大意,舉掌相迎,但撂開敵掌時,只覺來對方的掌勢道凌厲,內勁雄渾,自知不敵,當即退開一步說明來意後就罷鬥了。這一次,其實兩人就只對了一掌。第二次試掌,兩人拆了百餘招,但慕容博便自認不是蕭遠山的對手,蕭遠山也說慕容博不肯自滿,讓他佩服之至。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第三次試掌,蕭遠山的掌法變幻多端,慕容博逐一施展少林絕技中的“般若掌”、“無相劫指”、“拈花指”等,便是“伏魔杖法”、“九天九地方便鏟法”等器械功夫,也化在拳掌之中施展出來。兩人貼身近搏,只一頓飯時分,已拆鬥三百餘招。結果雖還是慕容博先自認不敵而罷鬥,但這一次蕭遠山卻說他們二人已是不分高下。為何三次試掌,慕容博的武功就能追上蕭遠山呢?這其實跟他們盜經和試掌的目的,都大有關係。

蕭遠山和慕容博從藏經閣盜經,雖然都是為了偷學少林武功,但兩人的目的卻不相同。慕容博除了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還為了偷出更多的祕笈,去傳授給他暗中糾集的羽翼,因而他所練的武功在於“博”。而蕭遠山偷學少林武功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在絕技功決中,去尋找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以準備將來與少林的一戰,他的想法則在於“精”。蕭遠山約鬥慕容博,實際上就是為了檢驗自己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是否奏效,而慕容博應鬥,則是為了檢驗自己少林武功的進展。

其實從他們最後一次試掌的結果,就說明了蕭遠山尋找剋制少林武功法門的想法,已經失敗了,而且耽誤了他太多的時間與心思,慕容博的武學進境反而比他還大。這次試掌也同樣說明了,蕭遠山與蕭峰父子,日後假如真的在藏經閣對陣慕容家父子,這一戰會有難打,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又是如何之大。以此就凸顯出了後來掃地僧,能的化解這場大戰,是多麼的了不起和功德無量。可見,金庸先生在新版小說中,填補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空白,著重描寫兩人最後一戰的意義,十分深遠。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最後一戰

同在少林盜經期間,蕭遠山與慕容博曾有過三次試掌。但根據新修版小說填補的情節,相比於前兩次,最後一次才能算得上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只有這次試掌,慕容博的實力才追上了蕭遠山,兩人的武功也已在伯仲之間。前兩次的慕容博,他的武功相比蕭遠山還有不小差距,不過三次試掌,他的武功進境是一次比一次明顯。而兩人試掌,也並非為了強分勝負,而是為了檢驗各自的武功進度,畢竟他們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身份。

第一次慕容博被蕭遠山約鬥,他甚是大驚,因為有人近身他竟毫無察覺。出了藏經閣,蕭遠山說要試探他的武功,說完便是一掌拍去,慕容博不敢大意,舉掌相迎,但撂開敵掌時,只覺來對方的掌勢道凌厲,內勁雄渾,自知不敵,當即退開一步說明來意後就罷鬥了。這一次,其實兩人就只對了一掌。第二次試掌,兩人拆了百餘招,但慕容博便自認不是蕭遠山的對手,蕭遠山也說慕容博不肯自滿,讓他佩服之至。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第三次試掌,蕭遠山的掌法變幻多端,慕容博逐一施展少林絕技中的“般若掌”、“無相劫指”、“拈花指”等,便是“伏魔杖法”、“九天九地方便鏟法”等器械功夫,也化在拳掌之中施展出來。兩人貼身近搏,只一頓飯時分,已拆鬥三百餘招。結果雖還是慕容博先自認不敵而罷鬥,但這一次蕭遠山卻說他們二人已是不分高下。為何三次試掌,慕容博的武功就能追上蕭遠山呢?這其實跟他們盜經和試掌的目的,都大有關係。

蕭遠山和慕容博從藏經閣盜經,雖然都是為了偷學少林武功,但兩人的目的卻不相同。慕容博除了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還為了偷出更多的祕笈,去傳授給他暗中糾集的羽翼,因而他所練的武功在於“博”。而蕭遠山偷學少林武功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在絕技功決中,去尋找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以準備將來與少林的一戰,他的想法則在於“精”。蕭遠山約鬥慕容博,實際上就是為了檢驗自己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是否奏效,而慕容博應鬥,則是為了檢驗自己少林武功的進展。

其實從他們最後一次試掌的結果,就說明了蕭遠山尋找剋制少林武功法門的想法,已經失敗了,而且耽誤了他太多的時間與心思,慕容博的武學進境反而比他還大。這次試掌也同樣說明了,蕭遠山與蕭峰父子,日後假如真的在藏經閣對陣慕容家父子,這一戰會有難打,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又是如何之大。以此就凸顯出了後來掃地僧,能的化解這場大戰,是多麼的了不起和功德無量。可見,金庸先生在新版小說中,填補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空白,著重描寫兩人最後一戰的意義,十分深遠。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西毒與北丐的第三次華山論劍

《神鵰俠侶》結尾的那次華山排出新五絕,實際上算不上華山論劍,頂多算華山聚首,假如真要硬說有“第三次華山論劍”的話,那就是歐陽鋒與洪七公在華山之巔,打到一同仙逝的第三次比試。兩人的這一戰,其實就是還原了“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一次小規模論劍。

第一次華山論劍,當時的五絕緣何會直比了七天七夜才分出高低,就因為這次論劍並不像二論那樣就只是打,而是又論又打,即各自比拼了內外功,又各自在武學原理上作出了論辯,最終王重陽是在武功與武理的比論中都修為更高,另四絕才服他為天下第一。洪七公與歐陽鋒在華山的第三次比試,其實遵循的就是他們在一論時的方式,先比外功,再拼內力,最後是紙上談兵,在武理修為上見高低。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最後一戰

同在少林盜經期間,蕭遠山與慕容博曾有過三次試掌。但根據新修版小說填補的情節,相比於前兩次,最後一次才能算得上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只有這次試掌,慕容博的實力才追上了蕭遠山,兩人的武功也已在伯仲之間。前兩次的慕容博,他的武功相比蕭遠山還有不小差距,不過三次試掌,他的武功進境是一次比一次明顯。而兩人試掌,也並非為了強分勝負,而是為了檢驗各自的武功進度,畢竟他們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身份。

第一次慕容博被蕭遠山約鬥,他甚是大驚,因為有人近身他竟毫無察覺。出了藏經閣,蕭遠山說要試探他的武功,說完便是一掌拍去,慕容博不敢大意,舉掌相迎,但撂開敵掌時,只覺來對方的掌勢道凌厲,內勁雄渾,自知不敵,當即退開一步說明來意後就罷鬥了。這一次,其實兩人就只對了一掌。第二次試掌,兩人拆了百餘招,但慕容博便自認不是蕭遠山的對手,蕭遠山也說慕容博不肯自滿,讓他佩服之至。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第三次試掌,蕭遠山的掌法變幻多端,慕容博逐一施展少林絕技中的“般若掌”、“無相劫指”、“拈花指”等,便是“伏魔杖法”、“九天九地方便鏟法”等器械功夫,也化在拳掌之中施展出來。兩人貼身近搏,只一頓飯時分,已拆鬥三百餘招。結果雖還是慕容博先自認不敵而罷鬥,但這一次蕭遠山卻說他們二人已是不分高下。為何三次試掌,慕容博的武功就能追上蕭遠山呢?這其實跟他們盜經和試掌的目的,都大有關係。

蕭遠山和慕容博從藏經閣盜經,雖然都是為了偷學少林武功,但兩人的目的卻不相同。慕容博除了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還為了偷出更多的祕笈,去傳授給他暗中糾集的羽翼,因而他所練的武功在於“博”。而蕭遠山偷學少林武功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在絕技功決中,去尋找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以準備將來與少林的一戰,他的想法則在於“精”。蕭遠山約鬥慕容博,實際上就是為了檢驗自己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是否奏效,而慕容博應鬥,則是為了檢驗自己少林武功的進展。

其實從他們最後一次試掌的結果,就說明了蕭遠山尋找剋制少林武功法門的想法,已經失敗了,而且耽誤了他太多的時間與心思,慕容博的武學進境反而比他還大。這次試掌也同樣說明了,蕭遠山與蕭峰父子,日後假如真的在藏經閣對陣慕容家父子,這一戰會有難打,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又是如何之大。以此就凸顯出了後來掃地僧,能的化解這場大戰,是多麼的了不起和功德無量。可見,金庸先生在新版小說中,填補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空白,著重描寫兩人最後一戰的意義,十分深遠。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西毒與北丐的第三次華山論劍

《神鵰俠侶》結尾的那次華山排出新五絕,實際上算不上華山論劍,頂多算華山聚首,假如真要硬說有“第三次華山論劍”的話,那就是歐陽鋒與洪七公在華山之巔,打到一同仙逝的第三次比試。兩人的這一戰,其實就是還原了“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一次小規模論劍。

第一次華山論劍,當時的五絕緣何會直比了七天七夜才分出高低,就因為這次論劍並不像二論那樣就只是打,而是又論又打,即各自比拼了內外功,又各自在武學原理上作出了論辯,最終王重陽是在武功與武理的比論中都修為更高,另四絕才服他為天下第一。洪七公與歐陽鋒在華山的第三次比試,其實遵循的就是他們在一論時的方式,先比外功,再拼內力,最後是紙上談兵,在武理修為上見高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兩人的這次論劍,真正的比試足有八天,前四天比外功,第五天拼內力,最後三天是以破解“打狗棒法”比各自的武理修為。不過加上中間比拼內力後內傷休息的三天,共計是進行了十一天。西毒北丐的這最後一戰,雖然戰成平手,但是兩人還是各有優勢的,簡單來說,就是洪七公在外功上稍勝半籌,但歐陽鋒在武理修為中,卻要高出半分。

這是因為“打狗棒法”雖然精妙無比,乃是武學絕詣,但洪七公所憑藉的只是前人所創之功,歐陽鋒卻能憑藉自己在武學上的非凡修為,對三十六路棒法都進行了破解,可見歐陽鋒的武理修為是在洪七公之上。不過洪七公在外功的比拼中,並沒有使出“打狗棒法”,不然的話,歐陽鋒未必能抵得了洪七公的進攻。因為實戰不等於理論,實戰之中歐陽鋒哪會有時間,去思索破解之法,這點歐陽鋒自己也是認為“打狗棒法”更為了得。

在羽菱君個人看來,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有個目的,就是金庸先生為了填補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空白。因為《射鵰》故事開始時,華山一論已經過去了幾年,眾人對這次論劍的回憶裡,也並無交代具體的論劍過程,二論更是直接開打,一論究竟是怎麼比的,讀者們一直都很想知道。金庸先生就是借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讓一論的情景再現,給讀者一個交代。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最後一戰

同在少林盜經期間,蕭遠山與慕容博曾有過三次試掌。但根據新修版小說填補的情節,相比於前兩次,最後一次才能算得上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只有這次試掌,慕容博的實力才追上了蕭遠山,兩人的武功也已在伯仲之間。前兩次的慕容博,他的武功相比蕭遠山還有不小差距,不過三次試掌,他的武功進境是一次比一次明顯。而兩人試掌,也並非為了強分勝負,而是為了檢驗各自的武功進度,畢竟他們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身份。

第一次慕容博被蕭遠山約鬥,他甚是大驚,因為有人近身他竟毫無察覺。出了藏經閣,蕭遠山說要試探他的武功,說完便是一掌拍去,慕容博不敢大意,舉掌相迎,但撂開敵掌時,只覺來對方的掌勢道凌厲,內勁雄渾,自知不敵,當即退開一步說明來意後就罷鬥了。這一次,其實兩人就只對了一掌。第二次試掌,兩人拆了百餘招,但慕容博便自認不是蕭遠山的對手,蕭遠山也說慕容博不肯自滿,讓他佩服之至。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第三次試掌,蕭遠山的掌法變幻多端,慕容博逐一施展少林絕技中的“般若掌”、“無相劫指”、“拈花指”等,便是“伏魔杖法”、“九天九地方便鏟法”等器械功夫,也化在拳掌之中施展出來。兩人貼身近搏,只一頓飯時分,已拆鬥三百餘招。結果雖還是慕容博先自認不敵而罷鬥,但這一次蕭遠山卻說他們二人已是不分高下。為何三次試掌,慕容博的武功就能追上蕭遠山呢?這其實跟他們盜經和試掌的目的,都大有關係。

蕭遠山和慕容博從藏經閣盜經,雖然都是為了偷學少林武功,但兩人的目的卻不相同。慕容博除了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還為了偷出更多的祕笈,去傳授給他暗中糾集的羽翼,因而他所練的武功在於“博”。而蕭遠山偷學少林武功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在絕技功決中,去尋找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以準備將來與少林的一戰,他的想法則在於“精”。蕭遠山約鬥慕容博,實際上就是為了檢驗自己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是否奏效,而慕容博應鬥,則是為了檢驗自己少林武功的進展。

其實從他們最後一次試掌的結果,就說明了蕭遠山尋找剋制少林武功法門的想法,已經失敗了,而且耽誤了他太多的時間與心思,慕容博的武學進境反而比他還大。這次試掌也同樣說明了,蕭遠山與蕭峰父子,日後假如真的在藏經閣對陣慕容家父子,這一戰會有難打,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又是如何之大。以此就凸顯出了後來掃地僧,能的化解這場大戰,是多麼的了不起和功德無量。可見,金庸先生在新版小說中,填補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空白,著重描寫兩人最後一戰的意義,十分深遠。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西毒與北丐的第三次華山論劍

《神鵰俠侶》結尾的那次華山排出新五絕,實際上算不上華山論劍,頂多算華山聚首,假如真要硬說有“第三次華山論劍”的話,那就是歐陽鋒與洪七公在華山之巔,打到一同仙逝的第三次比試。兩人的這一戰,其實就是還原了“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一次小規模論劍。

第一次華山論劍,當時的五絕緣何會直比了七天七夜才分出高低,就因為這次論劍並不像二論那樣就只是打,而是又論又打,即各自比拼了內外功,又各自在武學原理上作出了論辯,最終王重陽是在武功與武理的比論中都修為更高,另四絕才服他為天下第一。洪七公與歐陽鋒在華山的第三次比試,其實遵循的就是他們在一論時的方式,先比外功,再拼內力,最後是紙上談兵,在武理修為上見高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兩人的這次論劍,真正的比試足有八天,前四天比外功,第五天拼內力,最後三天是以破解“打狗棒法”比各自的武理修為。不過加上中間比拼內力後內傷休息的三天,共計是進行了十一天。西毒北丐的這最後一戰,雖然戰成平手,但是兩人還是各有優勢的,簡單來說,就是洪七公在外功上稍勝半籌,但歐陽鋒在武理修為中,卻要高出半分。

這是因為“打狗棒法”雖然精妙無比,乃是武學絕詣,但洪七公所憑藉的只是前人所創之功,歐陽鋒卻能憑藉自己在武學上的非凡修為,對三十六路棒法都進行了破解,可見歐陽鋒的武理修為是在洪七公之上。不過洪七公在外功的比拼中,並沒有使出“打狗棒法”,不然的話,歐陽鋒未必能抵得了洪七公的進攻。因為實戰不等於理論,實戰之中歐陽鋒哪會有時間,去思索破解之法,這點歐陽鋒自己也是認為“打狗棒法”更為了得。

在羽菱君個人看來,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有個目的,就是金庸先生為了填補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空白。因為《射鵰》故事開始時,華山一論已經過去了幾年,眾人對這次論劍的回憶裡,也並無交代具體的論劍過程,二論更是直接開打,一論究竟是怎麼比的,讀者們一直都很想知道。金庸先生就是借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讓一論的情景再現,給讀者一個交代。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百花谷楊過與周伯通的新老對弈

楊過與周伯通的這次比武,起因是楊過為了請老頑童去見瑛姑,老頑童不肯,楊過為了逼他出谷而提出的一次較量。這場較量前後可分為四局。

第一局是楊過用怒潮中練出的掌法對陣周伯通的“空明拳”,老頑童雖然在招數上佔了便宜,但在勁道上卻是楊過佔優,兩人各擅勝場,旗鼓相當。第二局是周伯通使出“左右互搏術”,楊過頓時處落下風,但因郭襄相激,為了公平老頑童決定用一隻手,繼續與楊過過招。第三局則是楊過不願被看扁,使出“黯然銷魂掌”逼迫周伯通雙手互用,兩人過了四招,各自佩服,楊過提出罷鬥,因為若要硬分勝負,只能比拼內力傷亡收場。第四局則是周伯通想繼續領教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但楊過只以《九陰真經》和全真教武功與之過招,又鬥半個時辰,周伯通內力後勁已不如楊過,也知再難誘楊過使出“黯然銷魂掌”而罷鬥。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最後一戰

同在少林盜經期間,蕭遠山與慕容博曾有過三次試掌。但根據新修版小說填補的情節,相比於前兩次,最後一次才能算得上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只有這次試掌,慕容博的實力才追上了蕭遠山,兩人的武功也已在伯仲之間。前兩次的慕容博,他的武功相比蕭遠山還有不小差距,不過三次試掌,他的武功進境是一次比一次明顯。而兩人試掌,也並非為了強分勝負,而是為了檢驗各自的武功進度,畢竟他們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身份。

第一次慕容博被蕭遠山約鬥,他甚是大驚,因為有人近身他竟毫無察覺。出了藏經閣,蕭遠山說要試探他的武功,說完便是一掌拍去,慕容博不敢大意,舉掌相迎,但撂開敵掌時,只覺來對方的掌勢道凌厲,內勁雄渾,自知不敵,當即退開一步說明來意後就罷鬥了。這一次,其實兩人就只對了一掌。第二次試掌,兩人拆了百餘招,但慕容博便自認不是蕭遠山的對手,蕭遠山也說慕容博不肯自滿,讓他佩服之至。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第三次試掌,蕭遠山的掌法變幻多端,慕容博逐一施展少林絕技中的“般若掌”、“無相劫指”、“拈花指”等,便是“伏魔杖法”、“九天九地方便鏟法”等器械功夫,也化在拳掌之中施展出來。兩人貼身近搏,只一頓飯時分,已拆鬥三百餘招。結果雖還是慕容博先自認不敵而罷鬥,但這一次蕭遠山卻說他們二人已是不分高下。為何三次試掌,慕容博的武功就能追上蕭遠山呢?這其實跟他們盜經和試掌的目的,都大有關係。

蕭遠山和慕容博從藏經閣盜經,雖然都是為了偷學少林武功,但兩人的目的卻不相同。慕容博除了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還為了偷出更多的祕笈,去傳授給他暗中糾集的羽翼,因而他所練的武功在於“博”。而蕭遠山偷學少林武功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在絕技功決中,去尋找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以準備將來與少林的一戰,他的想法則在於“精”。蕭遠山約鬥慕容博,實際上就是為了檢驗自己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是否奏效,而慕容博應鬥,則是為了檢驗自己少林武功的進展。

其實從他們最後一次試掌的結果,就說明了蕭遠山尋找剋制少林武功法門的想法,已經失敗了,而且耽誤了他太多的時間與心思,慕容博的武學進境反而比他還大。這次試掌也同樣說明了,蕭遠山與蕭峰父子,日後假如真的在藏經閣對陣慕容家父子,這一戰會有難打,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又是如何之大。以此就凸顯出了後來掃地僧,能的化解這場大戰,是多麼的了不起和功德無量。可見,金庸先生在新版小說中,填補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空白,著重描寫兩人最後一戰的意義,十分深遠。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西毒與北丐的第三次華山論劍

《神鵰俠侶》結尾的那次華山排出新五絕,實際上算不上華山論劍,頂多算華山聚首,假如真要硬說有“第三次華山論劍”的話,那就是歐陽鋒與洪七公在華山之巔,打到一同仙逝的第三次比試。兩人的這一戰,其實就是還原了“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一次小規模論劍。

第一次華山論劍,當時的五絕緣何會直比了七天七夜才分出高低,就因為這次論劍並不像二論那樣就只是打,而是又論又打,即各自比拼了內外功,又各自在武學原理上作出了論辯,最終王重陽是在武功與武理的比論中都修為更高,另四絕才服他為天下第一。洪七公與歐陽鋒在華山的第三次比試,其實遵循的就是他們在一論時的方式,先比外功,再拼內力,最後是紙上談兵,在武理修為上見高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兩人的這次論劍,真正的比試足有八天,前四天比外功,第五天拼內力,最後三天是以破解“打狗棒法”比各自的武理修為。不過加上中間比拼內力後內傷休息的三天,共計是進行了十一天。西毒北丐的這最後一戰,雖然戰成平手,但是兩人還是各有優勢的,簡單來說,就是洪七公在外功上稍勝半籌,但歐陽鋒在武理修為中,卻要高出半分。

這是因為“打狗棒法”雖然精妙無比,乃是武學絕詣,但洪七公所憑藉的只是前人所創之功,歐陽鋒卻能憑藉自己在武學上的非凡修為,對三十六路棒法都進行了破解,可見歐陽鋒的武理修為是在洪七公之上。不過洪七公在外功的比拼中,並沒有使出“打狗棒法”,不然的話,歐陽鋒未必能抵得了洪七公的進攻。因為實戰不等於理論,實戰之中歐陽鋒哪會有時間,去思索破解之法,這點歐陽鋒自己也是認為“打狗棒法”更為了得。

在羽菱君個人看來,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有個目的,就是金庸先生為了填補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空白。因為《射鵰》故事開始時,華山一論已經過去了幾年,眾人對這次論劍的回憶裡,也並無交代具體的論劍過程,二論更是直接開打,一論究竟是怎麼比的,讀者們一直都很想知道。金庸先生就是借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讓一論的情景再現,給讀者一個交代。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百花谷楊過與周伯通的新老對弈

楊過與周伯通的這次比武,起因是楊過為了請老頑童去見瑛姑,老頑童不肯,楊過為了逼他出谷而提出的一次較量。這場較量前後可分為四局。

第一局是楊過用怒潮中練出的掌法對陣周伯通的“空明拳”,老頑童雖然在招數上佔了便宜,但在勁道上卻是楊過佔優,兩人各擅勝場,旗鼓相當。第二局是周伯通使出“左右互搏術”,楊過頓時處落下風,但因郭襄相激,為了公平老頑童決定用一隻手,繼續與楊過過招。第三局則是楊過不願被看扁,使出“黯然銷魂掌”逼迫周伯通雙手互用,兩人過了四招,各自佩服,楊過提出罷鬥,因為若要硬分勝負,只能比拼內力傷亡收場。第四局則是周伯通想繼續領教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但楊過只以《九陰真經》和全真教武功與之過招,又鬥半個時辰,周伯通內力後勁已不如楊過,也知再難誘楊過使出“黯然銷魂掌”而罷鬥。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兩人四局的比鬥,都不是為了強行分出勝負,周伯通是因為許久得不到較量的對手,為了過手癮,楊過則是通過與周伯通這樣的絕頂高手過招,檢驗了自己的武學境界,這十多年的苦練,進境究竟若何。因而這場對弈,雖都是全力以赴的對決,但稱之為比試和切磋更為恰當。金庸先生安排這場切磋的目的,就是為了凸顯楊過的武功,已然臻至絕頂高手的水平,為結局的排位新五絕作下鋪墊。

胡一刀與苗人鳳的滄州大戰

《雪山飛狐》中,胡一刀與苗人鳳當年在滄州的這一戰,是金庸武俠中的經典對決之一,也是兩人外功造詣和武學修為見真章的一戰。他們兩人這的一戰,前後進行了五天,結局雖然是胡一刀中毒身亡,但這純屬外因所致,兩人的決鬥一戰交心,一直是惺惺相惜,互不敢下重手,堪稱最公平的對決。不過較之苗人鳳,實際上還是胡一刀的武學修為更勝半籌。

兩人的一戰最大的看點自然在最後的一戰,這一戰才看出了兩人武功修為上的高低。苗家與胡家雖有累世深仇,但在滄州這一戰之前,其實胡一刀和苗人鳳並沒有會過面,可以說他們兩人本身並無仇怨,只是苗人鳳覺得父仇不能不報,再加上希望在他們兩人手中結束“胡苗田範”四家的百年世仇,才與胡一刀對決。然而兩人光明磊落,一戰交心,而且彼此武功相當,確實難分高下。因此最後一戰,由胡一刀提議互換兵器,他使“苗家劍法”,苗人鳳使“胡家刀法”,便是分出勝負也不會損了兩家武學的威名。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最後一戰

同在少林盜經期間,蕭遠山與慕容博曾有過三次試掌。但根據新修版小說填補的情節,相比於前兩次,最後一次才能算得上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只有這次試掌,慕容博的實力才追上了蕭遠山,兩人的武功也已在伯仲之間。前兩次的慕容博,他的武功相比蕭遠山還有不小差距,不過三次試掌,他的武功進境是一次比一次明顯。而兩人試掌,也並非為了強分勝負,而是為了檢驗各自的武功進度,畢竟他們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身份。

第一次慕容博被蕭遠山約鬥,他甚是大驚,因為有人近身他竟毫無察覺。出了藏經閣,蕭遠山說要試探他的武功,說完便是一掌拍去,慕容博不敢大意,舉掌相迎,但撂開敵掌時,只覺來對方的掌勢道凌厲,內勁雄渾,自知不敵,當即退開一步說明來意後就罷鬥了。這一次,其實兩人就只對了一掌。第二次試掌,兩人拆了百餘招,但慕容博便自認不是蕭遠山的對手,蕭遠山也說慕容博不肯自滿,讓他佩服之至。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第三次試掌,蕭遠山的掌法變幻多端,慕容博逐一施展少林絕技中的“般若掌”、“無相劫指”、“拈花指”等,便是“伏魔杖法”、“九天九地方便鏟法”等器械功夫,也化在拳掌之中施展出來。兩人貼身近搏,只一頓飯時分,已拆鬥三百餘招。結果雖還是慕容博先自認不敵而罷鬥,但這一次蕭遠山卻說他們二人已是不分高下。為何三次試掌,慕容博的武功就能追上蕭遠山呢?這其實跟他們盜經和試掌的目的,都大有關係。

蕭遠山和慕容博從藏經閣盜經,雖然都是為了偷學少林武功,但兩人的目的卻不相同。慕容博除了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還為了偷出更多的祕笈,去傳授給他暗中糾集的羽翼,因而他所練的武功在於“博”。而蕭遠山偷學少林武功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在絕技功決中,去尋找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以準備將來與少林的一戰,他的想法則在於“精”。蕭遠山約鬥慕容博,實際上就是為了檢驗自己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是否奏效,而慕容博應鬥,則是為了檢驗自己少林武功的進展。

其實從他們最後一次試掌的結果,就說明了蕭遠山尋找剋制少林武功法門的想法,已經失敗了,而且耽誤了他太多的時間與心思,慕容博的武學進境反而比他還大。這次試掌也同樣說明了,蕭遠山與蕭峰父子,日後假如真的在藏經閣對陣慕容家父子,這一戰會有難打,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又是如何之大。以此就凸顯出了後來掃地僧,能的化解這場大戰,是多麼的了不起和功德無量。可見,金庸先生在新版小說中,填補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空白,著重描寫兩人最後一戰的意義,十分深遠。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西毒與北丐的第三次華山論劍

《神鵰俠侶》結尾的那次華山排出新五絕,實際上算不上華山論劍,頂多算華山聚首,假如真要硬說有“第三次華山論劍”的話,那就是歐陽鋒與洪七公在華山之巔,打到一同仙逝的第三次比試。兩人的這一戰,其實就是還原了“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一次小規模論劍。

第一次華山論劍,當時的五絕緣何會直比了七天七夜才分出高低,就因為這次論劍並不像二論那樣就只是打,而是又論又打,即各自比拼了內外功,又各自在武學原理上作出了論辯,最終王重陽是在武功與武理的比論中都修為更高,另四絕才服他為天下第一。洪七公與歐陽鋒在華山的第三次比試,其實遵循的就是他們在一論時的方式,先比外功,再拼內力,最後是紙上談兵,在武理修為上見高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兩人的這次論劍,真正的比試足有八天,前四天比外功,第五天拼內力,最後三天是以破解“打狗棒法”比各自的武理修為。不過加上中間比拼內力後內傷休息的三天,共計是進行了十一天。西毒北丐的這最後一戰,雖然戰成平手,但是兩人還是各有優勢的,簡單來說,就是洪七公在外功上稍勝半籌,但歐陽鋒在武理修為中,卻要高出半分。

這是因為“打狗棒法”雖然精妙無比,乃是武學絕詣,但洪七公所憑藉的只是前人所創之功,歐陽鋒卻能憑藉自己在武學上的非凡修為,對三十六路棒法都進行了破解,可見歐陽鋒的武理修為是在洪七公之上。不過洪七公在外功的比拼中,並沒有使出“打狗棒法”,不然的話,歐陽鋒未必能抵得了洪七公的進攻。因為實戰不等於理論,實戰之中歐陽鋒哪會有時間,去思索破解之法,這點歐陽鋒自己也是認為“打狗棒法”更為了得。

在羽菱君個人看來,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有個目的,就是金庸先生為了填補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空白。因為《射鵰》故事開始時,華山一論已經過去了幾年,眾人對這次論劍的回憶裡,也並無交代具體的論劍過程,二論更是直接開打,一論究竟是怎麼比的,讀者們一直都很想知道。金庸先生就是借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讓一論的情景再現,給讀者一個交代。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百花谷楊過與周伯通的新老對弈

楊過與周伯通的這次比武,起因是楊過為了請老頑童去見瑛姑,老頑童不肯,楊過為了逼他出谷而提出的一次較量。這場較量前後可分為四局。

第一局是楊過用怒潮中練出的掌法對陣周伯通的“空明拳”,老頑童雖然在招數上佔了便宜,但在勁道上卻是楊過佔優,兩人各擅勝場,旗鼓相當。第二局是周伯通使出“左右互搏術”,楊過頓時處落下風,但因郭襄相激,為了公平老頑童決定用一隻手,繼續與楊過過招。第三局則是楊過不願被看扁,使出“黯然銷魂掌”逼迫周伯通雙手互用,兩人過了四招,各自佩服,楊過提出罷鬥,因為若要硬分勝負,只能比拼內力傷亡收場。第四局則是周伯通想繼續領教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但楊過只以《九陰真經》和全真教武功與之過招,又鬥半個時辰,周伯通內力後勁已不如楊過,也知再難誘楊過使出“黯然銷魂掌”而罷鬥。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兩人四局的比鬥,都不是為了強行分出勝負,周伯通是因為許久得不到較量的對手,為了過手癮,楊過則是通過與周伯通這樣的絕頂高手過招,檢驗了自己的武學境界,這十多年的苦練,進境究竟若何。因而這場對弈,雖都是全力以赴的對決,但稱之為比試和切磋更為恰當。金庸先生安排這場切磋的目的,就是為了凸顯楊過的武功,已然臻至絕頂高手的水平,為結局的排位新五絕作下鋪墊。

胡一刀與苗人鳳的滄州大戰

《雪山飛狐》中,胡一刀與苗人鳳當年在滄州的這一戰,是金庸武俠中的經典對決之一,也是兩人外功造詣和武學修為見真章的一戰。他們兩人這的一戰,前後進行了五天,結局雖然是胡一刀中毒身亡,但這純屬外因所致,兩人的決鬥一戰交心,一直是惺惺相惜,互不敢下重手,堪稱最公平的對決。不過較之苗人鳳,實際上還是胡一刀的武學修為更勝半籌。

兩人的一戰最大的看點自然在最後的一戰,這一戰才看出了兩人武功修為上的高低。苗家與胡家雖有累世深仇,但在滄州這一戰之前,其實胡一刀和苗人鳳並沒有會過面,可以說他們兩人本身並無仇怨,只是苗人鳳覺得父仇不能不報,再加上希望在他們兩人手中結束“胡苗田範”四家的百年世仇,才與胡一刀對決。然而兩人光明磊落,一戰交心,而且彼此武功相當,確實難分高下。因此最後一戰,由胡一刀提議互換兵器,他使“苗家劍法”,苗人鳳使“胡家刀法”,便是分出勝負也不會損了兩家武學的威名。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結果使苗家劍的胡一刀,遠要比使胡家刀的苗人鳳更加順手。苗人鳳只因少年時學過單刀,有這樣的基礎,開始才勉強能與胡一刀打成平手,但是若不變招再戰下去則必敗無疑。於是苗人鳳選擇了變招,胡一刀沒想到他會變招,被他一刀劃傷手臂,但卻在同時踢中了苗人鳳一腳。這等於是說,若在生死搏鬥中,苗人鳳這一招能卸下胡一刀一臂,但胡一刀那一腳卻能要了苗人鳳的命。

可見,胡一刀在武學上的修為還是高過苗人鳳半籌。可是最終胡一刀因此毒發身亡,苗人鳳頓失知己,這場原本公平的對決,卻成了苗人鳳心中永遠的痛。這也給這一戰,添加了不一樣的色彩,使得這一戰,在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打鬥之後,留給了小說中聽閻基和苗若蘭回憶這場對決的聽眾,還有包括羽菱君在內的讀者,無盡的嘆惜。

綜合以上四場比試對決,羽菱君最喜歡的還是北丐與西毒在華山的最後一戰。這是因為只有這一戰的過程與結局,是最能接受和最有意義的。蕭遠山與慕容博的一戰,實際上是助慕容博這個大惡人,實現了他的禍心。而楊過與老頑童的一戰,過程精彩結局也好,但是金老吝筆,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還有十三招沒在實戰中使出,太過可惜。胡一刀與苗人鳳的一戰,則是留下了太多的嘆息。華山二絕的對決,雖然結局是雙雙離世,但是這對冤家畢生怨憤糾結,臨死之際卻相抱大笑,數十年的深仇大恨,一笑而罷,同時逝於兩人成名的地方,焉不是他們最好的結局。金庸先生也是藉此告訴讀者,縱是天大的仇恨,其實也可一笑而終,盡釋恩仇。

"

金庸武俠中真正公平的高手對決,其實大多都是在對陣的雙方,武功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而且雙方大多都是當世武林的絕頂高手。這是因為到了他們那樣的武學境界,他們不屑於去用陰險的手段取勝。而且他們比武的目的,也並非完全就是為了分勝負,更是在檢驗各自的武學修為。羽菱君選取其中幾場自認為經典的高手對弈,略作探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最後一戰

同在少林盜經期間,蕭遠山與慕容博曾有過三次試掌。但根據新修版小說填補的情節,相比於前兩次,最後一次才能算得上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只有這次試掌,慕容博的實力才追上了蕭遠山,兩人的武功也已在伯仲之間。前兩次的慕容博,他的武功相比蕭遠山還有不小差距,不過三次試掌,他的武功進境是一次比一次明顯。而兩人試掌,也並非為了強分勝負,而是為了檢驗各自的武功進度,畢竟他們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身份。

第一次慕容博被蕭遠山約鬥,他甚是大驚,因為有人近身他竟毫無察覺。出了藏經閣,蕭遠山說要試探他的武功,說完便是一掌拍去,慕容博不敢大意,舉掌相迎,但撂開敵掌時,只覺來對方的掌勢道凌厲,內勁雄渾,自知不敵,當即退開一步說明來意後就罷鬥了。這一次,其實兩人就只對了一掌。第二次試掌,兩人拆了百餘招,但慕容博便自認不是蕭遠山的對手,蕭遠山也說慕容博不肯自滿,讓他佩服之至。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第三次試掌,蕭遠山的掌法變幻多端,慕容博逐一施展少林絕技中的“般若掌”、“無相劫指”、“拈花指”等,便是“伏魔杖法”、“九天九地方便鏟法”等器械功夫,也化在拳掌之中施展出來。兩人貼身近搏,只一頓飯時分,已拆鬥三百餘招。結果雖還是慕容博先自認不敵而罷鬥,但這一次蕭遠山卻說他們二人已是不分高下。為何三次試掌,慕容博的武功就能追上蕭遠山呢?這其實跟他們盜經和試掌的目的,都大有關係。

蕭遠山和慕容博從藏經閣盜經,雖然都是為了偷學少林武功,但兩人的目的卻不相同。慕容博除了提高自己的武功水平,還為了偷出更多的祕笈,去傳授給他暗中糾集的羽翼,因而他所練的武功在於“博”。而蕭遠山偷學少林武功最主要的目的,則是為了在絕技功決中,去尋找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以準備將來與少林的一戰,他的想法則在於“精”。蕭遠山約鬥慕容博,實際上就是為了檢驗自己剋制少林武功的法門,是否奏效,而慕容博應鬥,則是為了檢驗自己少林武功的進展。

其實從他們最後一次試掌的結果,就說明了蕭遠山尋找剋制少林武功法門的想法,已經失敗了,而且耽誤了他太多的時間與心思,慕容博的武學進境反而比他還大。這次試掌也同樣說明了,蕭遠山與蕭峰父子,日後假如真的在藏經閣對陣慕容家父子,這一戰會有難打,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又是如何之大。以此就凸顯出了後來掃地僧,能的化解這場大戰,是多麼的了不起和功德無量。可見,金庸先生在新版小說中,填補蕭遠山與慕容博三次試掌的空白,著重描寫兩人最後一戰的意義,十分深遠。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西毒與北丐的第三次華山論劍

《神鵰俠侶》結尾的那次華山排出新五絕,實際上算不上華山論劍,頂多算華山聚首,假如真要硬說有“第三次華山論劍”的話,那就是歐陽鋒與洪七公在華山之巔,打到一同仙逝的第三次比試。兩人的這一戰,其實就是還原了“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一次小規模論劍。

第一次華山論劍,當時的五絕緣何會直比了七天七夜才分出高低,就因為這次論劍並不像二論那樣就只是打,而是又論又打,即各自比拼了內外功,又各自在武學原理上作出了論辯,最終王重陽是在武功與武理的比論中都修為更高,另四絕才服他為天下第一。洪七公與歐陽鋒在華山的第三次比試,其實遵循的就是他們在一論時的方式,先比外功,再拼內力,最後是紙上談兵,在武理修為上見高低。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兩人的這次論劍,真正的比試足有八天,前四天比外功,第五天拼內力,最後三天是以破解“打狗棒法”比各自的武理修為。不過加上中間比拼內力後內傷休息的三天,共計是進行了十一天。西毒北丐的這最後一戰,雖然戰成平手,但是兩人還是各有優勢的,簡單來說,就是洪七公在外功上稍勝半籌,但歐陽鋒在武理修為中,卻要高出半分。

這是因為“打狗棒法”雖然精妙無比,乃是武學絕詣,但洪七公所憑藉的只是前人所創之功,歐陽鋒卻能憑藉自己在武學上的非凡修為,對三十六路棒法都進行了破解,可見歐陽鋒的武理修為是在洪七公之上。不過洪七公在外功的比拼中,並沒有使出“打狗棒法”,不然的話,歐陽鋒未必能抵得了洪七公的進攻。因為實戰不等於理論,實戰之中歐陽鋒哪會有時間,去思索破解之法,這點歐陽鋒自己也是認為“打狗棒法”更為了得。

在羽菱君個人看來,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有個目的,就是金庸先生為了填補第一次華山論劍過程的空白。因為《射鵰》故事開始時,華山一論已經過去了幾年,眾人對這次論劍的回憶裡,也並無交代具體的論劍過程,二論更是直接開打,一論究竟是怎麼比的,讀者們一直都很想知道。金庸先生就是借西毒與北丐的這次比試,讓一論的情景再現,給讀者一個交代。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百花谷楊過與周伯通的新老對弈

楊過與周伯通的這次比武,起因是楊過為了請老頑童去見瑛姑,老頑童不肯,楊過為了逼他出谷而提出的一次較量。這場較量前後可分為四局。

第一局是楊過用怒潮中練出的掌法對陣周伯通的“空明拳”,老頑童雖然在招數上佔了便宜,但在勁道上卻是楊過佔優,兩人各擅勝場,旗鼓相當。第二局是周伯通使出“左右互搏術”,楊過頓時處落下風,但因郭襄相激,為了公平老頑童決定用一隻手,繼續與楊過過招。第三局則是楊過不願被看扁,使出“黯然銷魂掌”逼迫周伯通雙手互用,兩人過了四招,各自佩服,楊過提出罷鬥,因為若要硬分勝負,只能比拼內力傷亡收場。第四局則是周伯通想繼續領教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但楊過只以《九陰真經》和全真教武功與之過招,又鬥半個時辰,周伯通內力後勁已不如楊過,也知再難誘楊過使出“黯然銷魂掌”而罷鬥。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兩人四局的比鬥,都不是為了強行分出勝負,周伯通是因為許久得不到較量的對手,為了過手癮,楊過則是通過與周伯通這樣的絕頂高手過招,檢驗了自己的武學境界,這十多年的苦練,進境究竟若何。因而這場對弈,雖都是全力以赴的對決,但稱之為比試和切磋更為恰當。金庸先生安排這場切磋的目的,就是為了凸顯楊過的武功,已然臻至絕頂高手的水平,為結局的排位新五絕作下鋪墊。

胡一刀與苗人鳳的滄州大戰

《雪山飛狐》中,胡一刀與苗人鳳當年在滄州的這一戰,是金庸武俠中的經典對決之一,也是兩人外功造詣和武學修為見真章的一戰。他們兩人這的一戰,前後進行了五天,結局雖然是胡一刀中毒身亡,但這純屬外因所致,兩人的決鬥一戰交心,一直是惺惺相惜,互不敢下重手,堪稱最公平的對決。不過較之苗人鳳,實際上還是胡一刀的武學修為更勝半籌。

兩人的一戰最大的看點自然在最後的一戰,這一戰才看出了兩人武功修為上的高低。苗家與胡家雖有累世深仇,但在滄州這一戰之前,其實胡一刀和苗人鳳並沒有會過面,可以說他們兩人本身並無仇怨,只是苗人鳳覺得父仇不能不報,再加上希望在他們兩人手中結束“胡苗田範”四家的百年世仇,才與胡一刀對決。然而兩人光明磊落,一戰交心,而且彼此武功相當,確實難分高下。因此最後一戰,由胡一刀提議互換兵器,他使“苗家劍法”,苗人鳳使“胡家刀法”,便是分出勝負也不會損了兩家武學的威名。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結果使苗家劍的胡一刀,遠要比使胡家刀的苗人鳳更加順手。苗人鳳只因少年時學過單刀,有這樣的基礎,開始才勉強能與胡一刀打成平手,但是若不變招再戰下去則必敗無疑。於是苗人鳳選擇了變招,胡一刀沒想到他會變招,被他一刀劃傷手臂,但卻在同時踢中了苗人鳳一腳。這等於是說,若在生死搏鬥中,苗人鳳這一招能卸下胡一刀一臂,但胡一刀那一腳卻能要了苗人鳳的命。

可見,胡一刀在武學上的修為還是高過苗人鳳半籌。可是最終胡一刀因此毒發身亡,苗人鳳頓失知己,這場原本公平的對決,卻成了苗人鳳心中永遠的痛。這也給這一戰,添加了不一樣的色彩,使得這一戰,在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打鬥之後,留給了小說中聽閻基和苗若蘭回憶這場對決的聽眾,還有包括羽菱君在內的讀者,無盡的嘆惜。

綜合以上四場比試對決,羽菱君最喜歡的還是北丐與西毒在華山的最後一戰。這是因為只有這一戰的過程與結局,是最能接受和最有意義的。蕭遠山與慕容博的一戰,實際上是助慕容博這個大惡人,實現了他的禍心。而楊過與老頑童的一戰,過程精彩結局也好,但是金老吝筆,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還有十三招沒在實戰中使出,太過可惜。胡一刀與苗人鳳的一戰,則是留下了太多的嘆息。華山二絕的對決,雖然結局是雙雙離世,但是這對冤家畢生怨憤糾結,臨死之際卻相抱大笑,數十年的深仇大恨,一笑而罷,同時逝於兩人成名的地方,焉不是他們最好的結局。金庸先生也是藉此告訴讀者,縱是天大的仇恨,其實也可一笑而終,盡釋恩仇。

金庸武俠中四場公平的對決,這一場還原華山一論的過程且意義非凡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