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市場崛起背後:機構各取其長,真正價值需迴歸金融本質'

"

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疊加機構各自的不同需求,助貸業務在國內發展勢頭愈來愈猛。

近年來,除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之外,一些有資產獲取能力的轉型P2P機構、金融科技機構亦爭相進入助貸賽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憑藉自身優勢進行差異化探索的同時,部分金融科技機構、轉型網貸平臺正逐步實現“後來者居上”。

但正如硬幣的兩面,助貸業務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市場依然有不少疑問:是否真能容納如此多的“玩家”?開展助貸業務存在怎樣的門檻和挑戰?怎樣的“玩家”才能走到最後?


1

助貸崛起背後:助力新經濟業態發展,機構各取其長 “牽手”推動普惠金融落地

事實上,當前業內尚無對助貸業務的明確定義,但有第三方研究機構認為:“助貸業務是指助貸機構利用自身掌握的獲客、風控及貸後管理優勢,向資金方(包括網貸、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銀行、信託等)推薦借款人,並獲取相關服務費的業務。”

簡而言之,助貸即助貸機構向放貸機構的貸款業務提供支持、幫助,最終為借款人撮合匹配資金方。需要注意的是,助貸機構本身並不直接發放貸款。

助貸業務之所以興起,一方面是源於市場需求。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有效覆蓋所有人群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牽手”部分在流量、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助貸機構,不僅可向更多用戶提供有價值的金融服務,亦能推動普惠金融真正落地。

據普華永道的報告,中國目前有48%的金融機構向金融科技公司購買服務,未來3至5年,68%的金融機構將增加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另一方面,在網貸行業“三降”( (降低待還餘額、降低出借人數、降低借款人數)要求下,平臺備案一直未有明確消息,部分網貸機構開始嘗試挖掘自身更大的發展價值,積極進行轉型。

而按照2018年底監管部門下發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在監管及自身發展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多家機構先後選擇發力助貸業務。

提及助貸未來的發展空間,多名行業人士表示總體看好。一名頭部金融科技機構負責人直言,助貸是消費金融產業分工細化與合作深化的外在表現,能有效提高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屬於金融行業發展中不可扭轉的大趨勢。不過未來監管機構應該會將其納入監管範圍內,避免其違規發展。

助貸的生命力也許會越來越強。“眼下,不管是金融機構還是助貸平臺,都有各自的需求。助貸越來越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流量和資金的不均衡。金融機構上千家,資金分佈相對分散,對於任何一方機構來講要麼流量過剩,要麼資金過剩,這種趨勢也是很難逆轉的,助貸的生命力會越來越強。”行業資深人士表示。

"

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疊加機構各自的不同需求,助貸業務在國內發展勢頭愈來愈猛。

近年來,除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之外,一些有資產獲取能力的轉型P2P機構、金融科技機構亦爭相進入助貸賽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憑藉自身優勢進行差異化探索的同時,部分金融科技機構、轉型網貸平臺正逐步實現“後來者居上”。

但正如硬幣的兩面,助貸業務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市場依然有不少疑問:是否真能容納如此多的“玩家”?開展助貸業務存在怎樣的門檻和挑戰?怎樣的“玩家”才能走到最後?


1

助貸崛起背後:助力新經濟業態發展,機構各取其長 “牽手”推動普惠金融落地

事實上,當前業內尚無對助貸業務的明確定義,但有第三方研究機構認為:“助貸業務是指助貸機構利用自身掌握的獲客、風控及貸後管理優勢,向資金方(包括網貸、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銀行、信託等)推薦借款人,並獲取相關服務費的業務。”

簡而言之,助貸即助貸機構向放貸機構的貸款業務提供支持、幫助,最終為借款人撮合匹配資金方。需要注意的是,助貸機構本身並不直接發放貸款。

助貸業務之所以興起,一方面是源於市場需求。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有效覆蓋所有人群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牽手”部分在流量、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助貸機構,不僅可向更多用戶提供有價值的金融服務,亦能推動普惠金融真正落地。

據普華永道的報告,中國目前有48%的金融機構向金融科技公司購買服務,未來3至5年,68%的金融機構將增加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另一方面,在網貸行業“三降”( (降低待還餘額、降低出借人數、降低借款人數)要求下,平臺備案一直未有明確消息,部分網貸機構開始嘗試挖掘自身更大的發展價值,積極進行轉型。

而按照2018年底監管部門下發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在監管及自身發展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多家機構先後選擇發力助貸業務。

提及助貸未來的發展空間,多名行業人士表示總體看好。一名頭部金融科技機構負責人直言,助貸是消費金融產業分工細化與合作深化的外在表現,能有效提高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屬於金融行業發展中不可扭轉的大趨勢。不過未來監管機構應該會將其納入監管範圍內,避免其違規發展。

助貸的生命力也許會越來越強。“眼下,不管是金融機構還是助貸平臺,都有各自的需求。助貸越來越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流量和資金的不均衡。金融機構上千家,資金分佈相對分散,對於任何一方機構來講要麼流量過剩,要麼資金過剩,這種趨勢也是很難逆轉的,助貸的生命力會越來越強。”行業資深人士表示。

助貸市場崛起背後:機構各取其長,真正價值需迴歸金融本質


2

真正的價值需迴歸金融科技,構建高效持續的金融服務生態

毋庸置疑,助貸業務確實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是要想在助貸市場分一杯羹,恐怕並非易事。但亦可以看到,部分金融科技機構、轉型網貸平臺在差異化探索中,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就助貸而言,轉型的門檻主要在於持牌金融機構認不認平臺的資產、風控和業務能力等。從現實情況來看,一些大型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由於自身風控實力較強,在與外部機構合作時,只認可自帶流量、具有一定場景的大型助貸機構,如螞蟻金服等等;

而對於自身沒有流量的機構合作則非常謹慎,且基本不承認助貸機構的風控能力。在相關監管規定等因素影響下,助貸機構與傳統銀行合作困難重重。

來源:新流財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