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蔡成功要知道這些道理,可能不會去舉報達康書記的老婆

金融 電子商務 法律 財經 蘇寧金融研究院 2017-04-18

講真,蔡成功要知道這些道理,可能不會去舉報達康書記的老婆

最近,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火了,筆者在被多人安利連刷數集後,成功入坑。

劇情圍繞大風廠的資金問題展開,大風廠是一家經國企改制而來的民營服裝廠,每年向當地城商行貸款,基本是借新貸還舊貸。由於新貸款批下來需要時間,大風廠就向山水集團借了5000萬過橋貸款,用於償還原先銀行的貸款,並以大風集團的股權作為質押。然而,京州城市銀行副行長、達康書記老婆歐陽菁後來沒有續批新貸款,大風廠無法償還5000萬過橋貸款,被迫將股權轉讓給山水集團,因而引發後續大風廠廠長蔡成功被打、被抓、舉報歐陽菁等一系列事件。

講真,蔡成功要知道這些道理,可能不會去舉報達康書記的老婆

過橋貸款,這一在現實中被廣泛開展的業務,並不為大眾熟知,屬於金融體系的灰色地帶。《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生動的演繹了過橋貸款的特徵和風險,在此不妨重溫一下。

什麼是過橋貸款?

所謂過橋貸款,並非什麼專業名詞,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即通過一筆短期資金來“搭一座橋”,以填補還舊借新的空檔。

從資本市場的現狀來看,過橋貸款是一種典型的企業之間的資金拆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企業間借貸的合法性是比較模糊的,從判例來看,企業之間的借貸合同往往被判定為無效。

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頒佈,除以下特殊情形外,通常的企業間借貸受到法律保護。

(1)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取得的資金又轉貸給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4)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5)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

過橋貸款的特徵與風險是什麼?

過橋貸款期限短、收益高。在劇中,大風廠向山水集團所借的過橋資金,期限僅為六天,利率為日息千分之四,年化利率高達146%。這一數字並非藝術誇張。現實中,很多超短期過橋貸款的利率的確非常高。另外,大風廠除了支付利息外,廠長蔡成功還要向銀行行賄。現實中,通常是銀行牽線,幫助借款企業聯繫過橋資金,借款企業除了支付過橋利息外,還要給銀行一些中間費,企業承擔的過橋資金成本接近高利貸。

在劇中,蔡成功是在銀行貸款尚未審批通過時向山水集團借的過橋資金。而在現實生活中,通常的情況是銀行確定了續貸意向後,借款企業沒有現金來償還舊的貸款,銀行幫助其聯繫過橋資金。站在過橋貸款的出資方角度來看,過橋貸款看上去是一塊收益高而風險低的大肥肉。企業要出借過橋資金,不僅賬上得趴著充足的現金,還要有關係和背景。

講真,蔡成功要知道這些道理,可能不會去舉報達康書記的老婆

雖然當前的金融市場上存在一些空手套白狼的套利機會,但對於過橋貸款,與其說它是空手套白狼,不如說是火中取栗。

一方面,過橋貸款存在較大的流程風險。從出資企業到借款企業之間的利益鏈條往往牽涉到諸多相關者,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借款人無法償還過橋貸款。

另一方面,過橋貸款的出資方很難甄別借款者到底是經營出現問題還是僅僅是短期資金週轉問題。對於經營良好的企業來說,如果只是因為經營週期與貸款期限不匹配,貸款到期時資金尚未回籠,那麼過橋貸款的風險的確不高。然而,對於經營出現問題、沒有能力償還舊貸款的借款企業而言,過橋貸款雖然可以使其暫緩一口氣,卻並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其經營狀況,相反,高昂的過橋資金成本會加重其財務負擔。

在資金利益鏈上的“資金掮客”們很可能會乘人之危,對借款企業敲骨吸髓,最終導致借款企業破產,銀行無法收回貸款。

該如何規避企業“還舊借新”的資金風險?

一旦有資金鍊出現問題的企業被曝出使用過橋資金的情況,不少人會將矛頭指向銀行,指責銀行粉飾資產質量的動機催生了過橋貸款,為了降低表面的不良貸款率,縱容甚至推薦沒有繼續承債能力的企業去用過橋資金還舊借新。

然而,筆者認為,並非銀行粉飾資產質量的動機催生了過橋貸款,而是銀行還舊借新的貸款機制,以及配合該機制運轉的過橋貸款措施,給銀行粉飾資產質量和員工尋租留下了空子。

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個別銀行員工明知企業無法繼續承債,但因為收了好處而允許其用過橋資金還貸後再續貸。銀行對這種現象監控不嚴,有可能是出於暫時防止出現呆賬、壞賬的考慮。但銀行默許甚至建議借款企業用過橋貸款彌補還舊借新的空檔,初衷是幫助經營良好的企業解決資金週轉問題,不是為了故意給本不該續貸的企業得以喘息的機會,但有時候難免被人鑽了空子。

為了堵住這個空子,有必要弄清銀行為什麼採用還舊借新的貸款機制。

銀行要求企業還舊借新,其實可以理解成一種風控手段。假設銀行直接發放兩年期貸款給企業,在貸款過程中判斷企業的償還能力是比較困難的。一種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在中期通過收回本息來驗證企業的現金流足夠償還本息,如果中期可以收回,那麼企業最終能償還本息的把握會更大。因此,銀行即使知道企業的資金需求是長期的,也傾向於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到期收回貸款後再續貸。只要銀行的貸後管理水平沒有突破,就仍然會採取這種“中期回收”的方式來控制風險。

早在2014年銀監會就頒佈了《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業內簡稱“續貸”新規。新規指出,對信用記錄良好、經營正常的小微企業可進行貸款展期,可發放新貸款償還老貸款,避免小微企業去市場上找更貴的資金借新還舊。

問題在於,銀行調研企業經營狀況的成本有多高,是否比企業還舊借新更易操作?現實的情況是,“續貸”新規沒有使銀行貸後審查的成本降下來,企業仍然要通過先還清貸款來證明其繼續承債的能力。若企業無法先行償還貸款而只能選擇展期,則仍然會成為不良徵信記錄。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個當下時髦的名詞——大數據。如果銀行能實時掌握企業的經營數據,就不必要求企業還舊借新,完全可以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選擇貸款展期或收回不續貸,以及在放貸、貸後跟蹤、回款等貸款的諸多流程上採取更靈活的措施。比如有的貸款可以分期償還,有的可以到期一次償還,有的可以提前償還,這都可以依據跟蹤瞭解到的企業經營狀況來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此類數據上擁有明顯優勢的不是銀行,而是電商。平臺電商能實時掌握平臺上各商家的經營數據,因而可以採取更靈活的貸款方式。自營電商能實時掌握供應商的經營數據,它們開展供應鏈金融的方式會比傳統銀行更加靈活。正是因為看到了自身在金融領域的巨大潛力,各電商都在佈局金融業務。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平臺電商,還是自營電商,其貸款流程上的創新空間都很大。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鄒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