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不好、佣金戰不斷、委外等業務監管趨嚴,券商為求“破局”把目標鎖定在這群人身上了!

金融 投資 興業證券 基金 攜景財富網 2017-05-22

近兩年,券商的業務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二級市場的弱勢表現,降低了廣大投資者的參與熱情,加之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佣金戰等因素,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大幅下降,以往依託該項收入實現縱向發展的路徑遇到障礙。

另一方面,再融資,以及近期對於委外資金和資金池業務等的監管趨嚴,又為券商尋求橫向聯動發展增加了難度。此外,面對著包括銀行、基金、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信託等金融機構的白熱化競爭,券商的外部經營生態也愈發艱鉅。

因此,尋求業務創新和突破無疑成為了券商應對現狀,尋求“破局”的一條必經之路。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注意到,雖然各家券商的路徑選擇有所不同,但是有一點卻是想到一塊去了,隨著新富階層人群的不斷攀升,券商開始想盡辦法盯緊這些高淨值人群。

財富管理轉型重在分層

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129家證券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租賃席位)為1052.95億元,同比下滑60.78%,為券商業務中下滑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不盡如人意的成績背後,資管業務的表現開始成為券商業務中的一大閃光點。數據顯示,129家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2016年實現淨收入296.46億元,同比增長7.85%。

可以看出,受市場低迷和佣金比率下滑的影響,多家券商紛紛啟動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我覺得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方向轉型很難,因為你的轉型需要券商客戶經理的轉型,同時也需要你的客戶轉型,但你的客戶形態往往決定了它就是交易型的客戶。”

顯然,對客戶進行分層已成為券商轉型的一個關鍵步驟,而據火山君瞭解,有的券商已經在著手做了,比如30萬元以下歸網絡金融部,30萬元以上的營業部維護,100萬元以上的客戶再歸到財富管理部。但是還有一些券商的財富管理部只是簡單的名稱轉換。

上述業內人士就指出,“各大券商做轉型的時候,原先的都叫經紀業務總部和零售業務部,現在有的叫財富管理部或私財業務部,其實叫財富管理部的還是沒有做客戶分層。而財富管理部做轉型,主要還是看怎麼定義客戶分層。不同的客戶,在交易端、融資端、服務端都會有不一樣的特殊需求,比如企業家客戶,需要企業融資服務;新富人群,需要相對標準化的產品供給。”

而奧緯諮詢合夥人盛海諾則說道,“我們現在看到的趨勢是兩種,一種是還是以營業部為核心,營業部下面有做財富管理,有做服務普通客戶,所有收入都以營業部口徑進行統計;另一種就是開始分層,比如把私人銀行作為單獨的分層分開,作為自身業務進行推動。”

高端金融服務領域暫時落後

而說到把私人銀行作為單獨的分層分開,目前來看比較典型的就是剛剛成立的興業證券私人銀行,其主要為可投資金融資產達到600萬元人民幣的高端客戶提供服務。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意味著券商進軍高端財富管理市場漸入深水區。

興業證券私人銀行部總經理李琳表示,“如果是3年前券商要做私人銀行,我覺得是做不成的,因為當時市場主要是非標資產,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0-12%,但是今天的時機到了,一是新富階層等高淨值人群的增長,二是非標向標準化的轉變是市場趨勢和監管導向,而券商在尋找底層資產的優勢非常明顯。”

不過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也注意到,由於在高端金融服務領域起步較晚的,券商當前在這一市場暫時處於相對落後的地位。

對此,盛海諾指出,“這一方面是因為傳統上國內券商針對個人客戶的服務以股票經紀業務為主,缺乏進行高端財富管理的經驗和能力;另一方面券商在與資本市場相關的融資、研究、跨一二級市場資產獲取與投資管理等方面的天然優勢與能力過去主要被運用於針對機構客戶提供的服務上,缺乏向高淨值客戶定製輸出相關能力的體制機制。”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券商的優勢與能力廣泛存在於投行、資管、機構等業務條線,而私人銀行業務通常隸屬於零售業務條線。因此,券商私人銀行業務的核心在於處理好與其他業務條線,以及零售條線內部經紀業務的關係,通過全公司的資源整合、協同服務,建立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模式。”

“下一步對於國內券商而言,首先應確定其私人銀行業務的客戶定位,在此基礎上明確對其他部門的資源需求,進而尋找最合適的協作模式。”盛海諾進一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