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

關羽失荊州丟性命,為此衍生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成語,甚至有陰謀論者還提出了“劉備諸葛亮聯手除關羽”的論調。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即使關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荊州也得丟。

劉備諸葛亮腦袋裡要是沒進一噸水,就不會付出失荊州這麼大的代價除掉關羽,拋開三人的感情不說,劉備丟了一半地盤,諸葛亮丟了老家,這種蠢事不是一代梟雄和無雙智者能做得出來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會認為劉備諸葛亮謀殺了關羽。

"

關羽失荊州丟性命,為此衍生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成語,甚至有陰謀論者還提出了“劉備諸葛亮聯手除關羽”的論調。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即使關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荊州也得丟。

劉備諸葛亮腦袋裡要是沒進一噸水,就不會付出失荊州這麼大的代價除掉關羽,拋開三人的感情不說,劉備丟了一半地盤,諸葛亮丟了老家,這種蠢事不是一代梟雄和無雙智者能做得出來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會認為劉備諸葛亮謀殺了關羽。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在三國正史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還真沒得到劉備授權,諸葛亮作為雜號無爵位的軍師將軍,也沒有資格給關羽授權。所謂“劉備下令關羽向襄樊進軍”,是演義小說的說法。同時三國正史也可以證明,發動襄樊之戰,也不是關羽的自作主張,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要打一個引號的。

如果要說關羽失荊州丟性命是起源於一場陰謀,那麼策劃者也不是劉備諸葛亮,而極有可能是那個“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

既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沒有劉備諸葛亮授權,那麼究竟是誰先點燃了襄樊戰火?

首先咱們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三國志·卷一 武帝紀》”

綜合其他三國史料,我們可以還原事情的經過:當時曹操對荊州(他也佔據了荊州的部分郡縣,南陽郡一直在曹操管轄範圍之內)的搜刮,就像蜀漢對南中的搜刮一樣,已經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抓壯丁)之苦,這才在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的帶領下,起兵抗曹,並且跟蜀漢方面的荊州守將關羽(魏蜀吳荊州都有守將,關羽只是其中之一,沒有誰掌控整個荊州)取得了聯繫。

"

關羽失荊州丟性命,為此衍生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成語,甚至有陰謀論者還提出了“劉備諸葛亮聯手除關羽”的論調。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即使關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荊州也得丟。

劉備諸葛亮腦袋裡要是沒進一噸水,就不會付出失荊州這麼大的代價除掉關羽,拋開三人的感情不說,劉備丟了一半地盤,諸葛亮丟了老家,這種蠢事不是一代梟雄和無雙智者能做得出來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會認為劉備諸葛亮謀殺了關羽。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在三國正史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還真沒得到劉備授權,諸葛亮作為雜號無爵位的軍師將軍,也沒有資格給關羽授權。所謂“劉備下令關羽向襄樊進軍”,是演義小說的說法。同時三國正史也可以證明,發動襄樊之戰,也不是關羽的自作主張,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要打一個引號的。

如果要說關羽失荊州丟性命是起源於一場陰謀,那麼策劃者也不是劉備諸葛亮,而極有可能是那個“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

既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沒有劉備諸葛亮授權,那麼究竟是誰先點燃了襄樊戰火?

首先咱們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三國志·卷一 武帝紀》”

綜合其他三國史料,我們可以還原事情的經過:當時曹操對荊州(他也佔據了荊州的部分郡縣,南陽郡一直在曹操管轄範圍之內)的搜刮,就像蜀漢對南中的搜刮一樣,已經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抓壯丁)之苦,這才在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的帶領下,起兵抗曹,並且跟蜀漢方面的荊州守將關羽(魏蜀吳荊州都有守將,關羽只是其中之一,沒有誰掌控整個荊州)取得了聯繫。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眼看南陽郡要丟,就派遣大將曹仁前來“平叛”,並且在宛城犯下了戰爭罪——屠城。接下來的記載是“秋七月,(曹操)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從這兩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動戰役的不是關羽而是曹操,關羽只是被動應戰而已,或者可以叫自衛反擊,這恰恰是“前將軍、董督荊州事、假節鉞”的關羽分內之事。至於主動向曹魏進攻,劉備和關羽都沒那個心思,因為當時劉備集團在漢中方面一直跟曹軍展開拉鋸戰: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三將齊聚下辯,準備向曹魏進攻,結果被曹洪一軍擋住,寸步難進(演義中蜀漢打諸曹夏侯不費力,正史恰恰相反)。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張飛馬超吃了敗仗,吳蘭丟了性命:“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並向關羽進攻的時候,也正是劉備帶著法正黃忠斬夏侯淵、跟曹操爭奪漢中的戰役膠著階段:“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

"

關羽失荊州丟性命,為此衍生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成語,甚至有陰謀論者還提出了“劉備諸葛亮聯手除關羽”的論調。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即使關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荊州也得丟。

劉備諸葛亮腦袋裡要是沒進一噸水,就不會付出失荊州這麼大的代價除掉關羽,拋開三人的感情不說,劉備丟了一半地盤,諸葛亮丟了老家,這種蠢事不是一代梟雄和無雙智者能做得出來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會認為劉備諸葛亮謀殺了關羽。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在三國正史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還真沒得到劉備授權,諸葛亮作為雜號無爵位的軍師將軍,也沒有資格給關羽授權。所謂“劉備下令關羽向襄樊進軍”,是演義小說的說法。同時三國正史也可以證明,發動襄樊之戰,也不是關羽的自作主張,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要打一個引號的。

如果要說關羽失荊州丟性命是起源於一場陰謀,那麼策劃者也不是劉備諸葛亮,而極有可能是那個“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

既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沒有劉備諸葛亮授權,那麼究竟是誰先點燃了襄樊戰火?

首先咱們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三國志·卷一 武帝紀》”

綜合其他三國史料,我們可以還原事情的經過:當時曹操對荊州(他也佔據了荊州的部分郡縣,南陽郡一直在曹操管轄範圍之內)的搜刮,就像蜀漢對南中的搜刮一樣,已經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抓壯丁)之苦,這才在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的帶領下,起兵抗曹,並且跟蜀漢方面的荊州守將關羽(魏蜀吳荊州都有守將,關羽只是其中之一,沒有誰掌控整個荊州)取得了聯繫。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眼看南陽郡要丟,就派遣大將曹仁前來“平叛”,並且在宛城犯下了戰爭罪——屠城。接下來的記載是“秋七月,(曹操)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從這兩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動戰役的不是關羽而是曹操,關羽只是被動應戰而已,或者可以叫自衛反擊,這恰恰是“前將軍、董督荊州事、假節鉞”的關羽分內之事。至於主動向曹魏進攻,劉備和關羽都沒那個心思,因為當時劉備集團在漢中方面一直跟曹軍展開拉鋸戰: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三將齊聚下辯,準備向曹魏進攻,結果被曹洪一軍擋住,寸步難進(演義中蜀漢打諸曹夏侯不費力,正史恰恰相反)。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張飛馬超吃了敗仗,吳蘭丟了性命:“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並向關羽進攻的時候,也正是劉備帶著法正黃忠斬夏侯淵、跟曹操爭奪漢中的戰役膠著階段:“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不在乎兩面作戰,但是劉備不行,不管是荊州還是益州,都是新佔領區,民心未附,只能求穩不能求進。劉備關羽想穩,曹操卻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不停地在兩線發動攻勢,弄得劉備根本就抽不出兵將來馳援關羽:趙雲協助諸葛亮看守益州,張飛魏延頂在漢中前線,馬超不可獨當一面(不是沒能力,而是信不過),黃忠已經重(未必老)病將死(黃忠死於建安二十五年八月,並沒有參加夷陵之戰),劉備武將缺乏的短板就在這時候暴露了出來,致使關羽只能孤軍作戰。

曹營和東吳公認的萬人敵關羽,不可能沒有戰略眼光,更不會貿然開打無把握之仗。但是如果關羽不做出軍事反應,結果同樣是災難性的:援救侯音並不積極主動,恐怕已經傷了很多心向蜀漢的士族和百姓的心。

曹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已經起到了足夠的震懾作用,長此以往,就只見降曹而不見降劉了。

"

關羽失荊州丟性命,為此衍生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成語,甚至有陰謀論者還提出了“劉備諸葛亮聯手除關羽”的論調。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即使關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荊州也得丟。

劉備諸葛亮腦袋裡要是沒進一噸水,就不會付出失荊州這麼大的代價除掉關羽,拋開三人的感情不說,劉備丟了一半地盤,諸葛亮丟了老家,這種蠢事不是一代梟雄和無雙智者能做得出來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會認為劉備諸葛亮謀殺了關羽。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在三國正史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還真沒得到劉備授權,諸葛亮作為雜號無爵位的軍師將軍,也沒有資格給關羽授權。所謂“劉備下令關羽向襄樊進軍”,是演義小說的說法。同時三國正史也可以證明,發動襄樊之戰,也不是關羽的自作主張,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要打一個引號的。

如果要說關羽失荊州丟性命是起源於一場陰謀,那麼策劃者也不是劉備諸葛亮,而極有可能是那個“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

既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沒有劉備諸葛亮授權,那麼究竟是誰先點燃了襄樊戰火?

首先咱們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三國志·卷一 武帝紀》”

綜合其他三國史料,我們可以還原事情的經過:當時曹操對荊州(他也佔據了荊州的部分郡縣,南陽郡一直在曹操管轄範圍之內)的搜刮,就像蜀漢對南中的搜刮一樣,已經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抓壯丁)之苦,這才在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的帶領下,起兵抗曹,並且跟蜀漢方面的荊州守將關羽(魏蜀吳荊州都有守將,關羽只是其中之一,沒有誰掌控整個荊州)取得了聯繫。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眼看南陽郡要丟,就派遣大將曹仁前來“平叛”,並且在宛城犯下了戰爭罪——屠城。接下來的記載是“秋七月,(曹操)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從這兩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動戰役的不是關羽而是曹操,關羽只是被動應戰而已,或者可以叫自衛反擊,這恰恰是“前將軍、董督荊州事、假節鉞”的關羽分內之事。至於主動向曹魏進攻,劉備和關羽都沒那個心思,因為當時劉備集團在漢中方面一直跟曹軍展開拉鋸戰: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三將齊聚下辯,準備向曹魏進攻,結果被曹洪一軍擋住,寸步難進(演義中蜀漢打諸曹夏侯不費力,正史恰恰相反)。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張飛馬超吃了敗仗,吳蘭丟了性命:“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並向關羽進攻的時候,也正是劉備帶著法正黃忠斬夏侯淵、跟曹操爭奪漢中的戰役膠著階段:“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不在乎兩面作戰,但是劉備不行,不管是荊州還是益州,都是新佔領區,民心未附,只能求穩不能求進。劉備關羽想穩,曹操卻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不停地在兩線發動攻勢,弄得劉備根本就抽不出兵將來馳援關羽:趙雲協助諸葛亮看守益州,張飛魏延頂在漢中前線,馬超不可獨當一面(不是沒能力,而是信不過),黃忠已經重(未必老)病將死(黃忠死於建安二十五年八月,並沒有參加夷陵之戰),劉備武將缺乏的短板就在這時候暴露了出來,致使關羽只能孤軍作戰。

曹營和東吳公認的萬人敵關羽,不可能沒有戰略眼光,更不會貿然開打無把握之仗。但是如果關羽不做出軍事反應,結果同樣是災難性的:援救侯音並不積極主動,恐怕已經傷了很多心向蜀漢的士族和百姓的心。

曹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已經起到了足夠的震懾作用,長此以往,就只見降曹而不見降劉了。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軍步步為營,關羽要是節節退讓,最後就會被趕出荊州。所以關羽只好被動應戰,這才有了甑口川水淹七軍生擒于禁以下三萬人:“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三國志·卷卷四十七·吳主傳》”

從上面的史料來看,最先在荊州挑起戰爭的,是曹魏一方,而曹魏一方也屬於不得不出兵,因為一個侯音不除掉,就會有十個八個侯音站起來。而造成的曹軍和關羽正面硬剛的,既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恰恰是被演義小說寫得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關於這一點,咱們先來看看赤壁之戰後曹劉孫怎麼瓜分荊州的:

"

關羽失荊州丟性命,為此衍生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成語,甚至有陰謀論者還提出了“劉備諸葛亮聯手除關羽”的論調。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即使關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荊州也得丟。

劉備諸葛亮腦袋裡要是沒進一噸水,就不會付出失荊州這麼大的代價除掉關羽,拋開三人的感情不說,劉備丟了一半地盤,諸葛亮丟了老家,這種蠢事不是一代梟雄和無雙智者能做得出來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會認為劉備諸葛亮謀殺了關羽。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在三國正史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還真沒得到劉備授權,諸葛亮作為雜號無爵位的軍師將軍,也沒有資格給關羽授權。所謂“劉備下令關羽向襄樊進軍”,是演義小說的說法。同時三國正史也可以證明,發動襄樊之戰,也不是關羽的自作主張,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要打一個引號的。

如果要說關羽失荊州丟性命是起源於一場陰謀,那麼策劃者也不是劉備諸葛亮,而極有可能是那個“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

既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沒有劉備諸葛亮授權,那麼究竟是誰先點燃了襄樊戰火?

首先咱們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三國志·卷一 武帝紀》”

綜合其他三國史料,我們可以還原事情的經過:當時曹操對荊州(他也佔據了荊州的部分郡縣,南陽郡一直在曹操管轄範圍之內)的搜刮,就像蜀漢對南中的搜刮一樣,已經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抓壯丁)之苦,這才在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的帶領下,起兵抗曹,並且跟蜀漢方面的荊州守將關羽(魏蜀吳荊州都有守將,關羽只是其中之一,沒有誰掌控整個荊州)取得了聯繫。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眼看南陽郡要丟,就派遣大將曹仁前來“平叛”,並且在宛城犯下了戰爭罪——屠城。接下來的記載是“秋七月,(曹操)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從這兩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動戰役的不是關羽而是曹操,關羽只是被動應戰而已,或者可以叫自衛反擊,這恰恰是“前將軍、董督荊州事、假節鉞”的關羽分內之事。至於主動向曹魏進攻,劉備和關羽都沒那個心思,因為當時劉備集團在漢中方面一直跟曹軍展開拉鋸戰: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三將齊聚下辯,準備向曹魏進攻,結果被曹洪一軍擋住,寸步難進(演義中蜀漢打諸曹夏侯不費力,正史恰恰相反)。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張飛馬超吃了敗仗,吳蘭丟了性命:“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並向關羽進攻的時候,也正是劉備帶著法正黃忠斬夏侯淵、跟曹操爭奪漢中的戰役膠著階段:“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不在乎兩面作戰,但是劉備不行,不管是荊州還是益州,都是新佔領區,民心未附,只能求穩不能求進。劉備關羽想穩,曹操卻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不停地在兩線發動攻勢,弄得劉備根本就抽不出兵將來馳援關羽:趙雲協助諸葛亮看守益州,張飛魏延頂在漢中前線,馬超不可獨當一面(不是沒能力,而是信不過),黃忠已經重(未必老)病將死(黃忠死於建安二十五年八月,並沒有參加夷陵之戰),劉備武將缺乏的短板就在這時候暴露了出來,致使關羽只能孤軍作戰。

曹營和東吳公認的萬人敵關羽,不可能沒有戰略眼光,更不會貿然開打無把握之仗。但是如果關羽不做出軍事反應,結果同樣是災難性的:援救侯音並不積極主動,恐怕已經傷了很多心向蜀漢的士族和百姓的心。

曹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已經起到了足夠的震懾作用,長此以往,就只見降曹而不見降劉了。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軍步步為營,關羽要是節節退讓,最後就會被趕出荊州。所以關羽只好被動應戰,這才有了甑口川水淹七軍生擒于禁以下三萬人:“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三國志·卷卷四十七·吳主傳》”

從上面的史料來看,最先在荊州挑起戰爭的,是曹魏一方,而曹魏一方也屬於不得不出兵,因為一個侯音不除掉,就會有十個八個侯音站起來。而造成的曹軍和關羽正面硬剛的,既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恰恰是被演義小說寫得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關於這一點,咱們先來看看赤壁之戰後曹劉孫怎麼瓜分荊州的: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從上面標註了時間的四張曹孫劉勢力分佈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開始南郡並不在劉備手中,那是周瑜耗費一年之力從曹仁手裡拿下的:“瑜、仁相守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權以瑜為南郡太守。”

這個南郡是抗曹第一線,被魯肅力勸孫權借給了劉備。孫權是理解了魯肅的蔫蘿蔔辣心,只有周瑜不理解,以為那是他苦戰一年才拿下的,拱手讓人心有不甘。但是周瑜後來也不反對了,因為以周瑜的戰略眼光,也看出了魯肅的良苦用心:這是把劉備推到了曹操的兵鋒之下,江東又可以坐山觀虎鬥了。

孫權一直在不折不扣地按照魯肅的蔫壞主意來做,即使是在建安二十年跟關羽鬧摩擦,劉備親領五萬大軍要開打,孫權也沒提要收回南郡,而是跟妹夫劉備達成了最有利於自己的協議:“(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劉備說我拿下涼州再給你荊州)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曹操出來攪局,孫劉講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

"

關羽失荊州丟性命,為此衍生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成語,甚至有陰謀論者還提出了“劉備諸葛亮聯手除關羽”的論調。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即使關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荊州也得丟。

劉備諸葛亮腦袋裡要是沒進一噸水,就不會付出失荊州這麼大的代價除掉關羽,拋開三人的感情不說,劉備丟了一半地盤,諸葛亮丟了老家,這種蠢事不是一代梟雄和無雙智者能做得出來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會認為劉備諸葛亮謀殺了關羽。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在三國正史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還真沒得到劉備授權,諸葛亮作為雜號無爵位的軍師將軍,也沒有資格給關羽授權。所謂“劉備下令關羽向襄樊進軍”,是演義小說的說法。同時三國正史也可以證明,發動襄樊之戰,也不是關羽的自作主張,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要打一個引號的。

如果要說關羽失荊州丟性命是起源於一場陰謀,那麼策劃者也不是劉備諸葛亮,而極有可能是那個“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

既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沒有劉備諸葛亮授權,那麼究竟是誰先點燃了襄樊戰火?

首先咱們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三國志·卷一 武帝紀》”

綜合其他三國史料,我們可以還原事情的經過:當時曹操對荊州(他也佔據了荊州的部分郡縣,南陽郡一直在曹操管轄範圍之內)的搜刮,就像蜀漢對南中的搜刮一樣,已經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抓壯丁)之苦,這才在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的帶領下,起兵抗曹,並且跟蜀漢方面的荊州守將關羽(魏蜀吳荊州都有守將,關羽只是其中之一,沒有誰掌控整個荊州)取得了聯繫。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眼看南陽郡要丟,就派遣大將曹仁前來“平叛”,並且在宛城犯下了戰爭罪——屠城。接下來的記載是“秋七月,(曹操)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從這兩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動戰役的不是關羽而是曹操,關羽只是被動應戰而已,或者可以叫自衛反擊,這恰恰是“前將軍、董督荊州事、假節鉞”的關羽分內之事。至於主動向曹魏進攻,劉備和關羽都沒那個心思,因為當時劉備集團在漢中方面一直跟曹軍展開拉鋸戰: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三將齊聚下辯,準備向曹魏進攻,結果被曹洪一軍擋住,寸步難進(演義中蜀漢打諸曹夏侯不費力,正史恰恰相反)。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張飛馬超吃了敗仗,吳蘭丟了性命:“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並向關羽進攻的時候,也正是劉備帶著法正黃忠斬夏侯淵、跟曹操爭奪漢中的戰役膠著階段:“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不在乎兩面作戰,但是劉備不行,不管是荊州還是益州,都是新佔領區,民心未附,只能求穩不能求進。劉備關羽想穩,曹操卻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不停地在兩線發動攻勢,弄得劉備根本就抽不出兵將來馳援關羽:趙雲協助諸葛亮看守益州,張飛魏延頂在漢中前線,馬超不可獨當一面(不是沒能力,而是信不過),黃忠已經重(未必老)病將死(黃忠死於建安二十五年八月,並沒有參加夷陵之戰),劉備武將缺乏的短板就在這時候暴露了出來,致使關羽只能孤軍作戰。

曹營和東吳公認的萬人敵關羽,不可能沒有戰略眼光,更不會貿然開打無把握之仗。但是如果關羽不做出軍事反應,結果同樣是災難性的:援救侯音並不積極主動,恐怕已經傷了很多心向蜀漢的士族和百姓的心。

曹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已經起到了足夠的震懾作用,長此以往,就只見降曹而不見降劉了。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軍步步為營,關羽要是節節退讓,最後就會被趕出荊州。所以關羽只好被動應戰,這才有了甑口川水淹七軍生擒于禁以下三萬人:“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三國志·卷卷四十七·吳主傳》”

從上面的史料來看,最先在荊州挑起戰爭的,是曹魏一方,而曹魏一方也屬於不得不出兵,因為一個侯音不除掉,就會有十個八個侯音站起來。而造成的曹軍和關羽正面硬剛的,既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恰恰是被演義小說寫得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關於這一點,咱們先來看看赤壁之戰後曹劉孫怎麼瓜分荊州的: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從上面標註了時間的四張曹孫劉勢力分佈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開始南郡並不在劉備手中,那是周瑜耗費一年之力從曹仁手裡拿下的:“瑜、仁相守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權以瑜為南郡太守。”

這個南郡是抗曹第一線,被魯肅力勸孫權借給了劉備。孫權是理解了魯肅的蔫蘿蔔辣心,只有周瑜不理解,以為那是他苦戰一年才拿下的,拱手讓人心有不甘。但是周瑜後來也不反對了,因為以周瑜的戰略眼光,也看出了魯肅的良苦用心:這是把劉備推到了曹操的兵鋒之下,江東又可以坐山觀虎鬥了。

孫權一直在不折不扣地按照魯肅的蔫壞主意來做,即使是在建安二十年跟關羽鬧摩擦,劉備親領五萬大軍要開打,孫權也沒提要收回南郡,而是跟妹夫劉備達成了最有利於自己的協議:“(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劉備說我拿下涼州再給你荊州)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曹操出來攪局,孫劉講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南郡這塊燙手山芋,孫權一直沒要,因為他還要關羽在前面替他抵擋曹軍呢。已經半紅臉的劉備孫權,名為郎舅,實為潛在對手,互相算計那是必然的。而關羽恰恰成了曹操要打、孫權要暗算、劉備又幫不上忙的苦命人。

綜上所述,包括曹操劉備諸葛亮在內,都被“老實巴交”的魯肅算計了,而孫權領會了魯肅的意圖,一直把南郡放在關羽手裡。這就埋下了曹軍與關羽正面硬剛的伏筆,如果魯肅在世,肯定會勸孫權再等一等,等到關羽和馳援的徐晃張遼血戰一場之後(肯定是關羽戰敗),那時候他再來摘取勝利果實,既得到了荊州,又不得罪劉備,那就成了曹劉戰爭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魯肅英年早逝,沒有人能說服猴急的孫權,陸遜呂蒙又急於建功,所以才導致了關羽失荊州,孫劉聯盟破裂(後來媾和也是面和心不和),讓曹魏(司馬)各個擊破。

這時候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襄樊之戰的爆發,是一種必然,並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不是劉備諸葛亮授權,而是侯音叛曹降劉引發的蝴蝶效應。襄樊之戰前期進攻方是曹操大將曹仁,關羽屬於不得不戰,而打這樣一場戰役,恰恰是他的分內之事。

"

關羽失荊州丟性命,為此衍生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成語,甚至有陰謀論者還提出了“劉備諸葛亮聯手除關羽”的論調。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即使關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荊州也得丟。

劉備諸葛亮腦袋裡要是沒進一噸水,就不會付出失荊州這麼大的代價除掉關羽,拋開三人的感情不說,劉備丟了一半地盤,諸葛亮丟了老家,這種蠢事不是一代梟雄和無雙智者能做得出來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會認為劉備諸葛亮謀殺了關羽。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在三國正史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還真沒得到劉備授權,諸葛亮作為雜號無爵位的軍師將軍,也沒有資格給關羽授權。所謂“劉備下令關羽向襄樊進軍”,是演義小說的說法。同時三國正史也可以證明,發動襄樊之戰,也不是關羽的自作主張,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要打一個引號的。

如果要說關羽失荊州丟性命是起源於一場陰謀,那麼策劃者也不是劉備諸葛亮,而極有可能是那個“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

既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沒有劉備諸葛亮授權,那麼究竟是誰先點燃了襄樊戰火?

首先咱們來看看正史的記載吧:“(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三國志·卷一 武帝紀》”

綜合其他三國史料,我們可以還原事情的經過:當時曹操對荊州(他也佔據了荊州的部分郡縣,南陽郡一直在曹操管轄範圍之內)的搜刮,就像蜀漢對南中的搜刮一樣,已經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抓壯丁)之苦,這才在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的帶領下,起兵抗曹,並且跟蜀漢方面的荊州守將關羽(魏蜀吳荊州都有守將,關羽只是其中之一,沒有誰掌控整個荊州)取得了聯繫。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眼看南陽郡要丟,就派遣大將曹仁前來“平叛”,並且在宛城犯下了戰爭罪——屠城。接下來的記載是“秋七月,(曹操)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從這兩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動戰役的不是關羽而是曹操,關羽只是被動應戰而已,或者可以叫自衛反擊,這恰恰是“前將軍、董督荊州事、假節鉞”的關羽分內之事。至於主動向曹魏進攻,劉備和關羽都沒那個心思,因為當時劉備集團在漢中方面一直跟曹軍展開拉鋸戰: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三將齊聚下辯,準備向曹魏進攻,結果被曹洪一軍擋住,寸步難進(演義中蜀漢打諸曹夏侯不費力,正史恰恰相反)。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張飛馬超吃了敗仗,吳蘭丟了性命:“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並向關羽進攻的時候,也正是劉備帶著法正黃忠斬夏侯淵、跟曹操爭奪漢中的戰役膠著階段:“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不在乎兩面作戰,但是劉備不行,不管是荊州還是益州,都是新佔領區,民心未附,只能求穩不能求進。劉備關羽想穩,曹操卻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不停地在兩線發動攻勢,弄得劉備根本就抽不出兵將來馳援關羽:趙雲協助諸葛亮看守益州,張飛魏延頂在漢中前線,馬超不可獨當一面(不是沒能力,而是信不過),黃忠已經重(未必老)病將死(黃忠死於建安二十五年八月,並沒有參加夷陵之戰),劉備武將缺乏的短板就在這時候暴露了出來,致使關羽只能孤軍作戰。

曹營和東吳公認的萬人敵關羽,不可能沒有戰略眼光,更不會貿然開打無把握之仗。但是如果關羽不做出軍事反應,結果同樣是災難性的:援救侯音並不積極主動,恐怕已經傷了很多心向蜀漢的士族和百姓的心。

曹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已經起到了足夠的震懾作用,長此以往,就只見降曹而不見降劉了。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曹軍步步為營,關羽要是節節退讓,最後就會被趕出荊州。所以關羽只好被動應戰,這才有了甑口川水淹七軍生擒于禁以下三萬人:“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三國志·卷卷四十七·吳主傳》”

從上面的史料來看,最先在荊州挑起戰爭的,是曹魏一方,而曹魏一方也屬於不得不出兵,因為一個侯音不除掉,就會有十個八個侯音站起來。而造成的曹軍和關羽正面硬剛的,既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恰恰是被演義小說寫得老實巴交的魯肅魯子敬。關於這一點,咱們先來看看赤壁之戰後曹劉孫怎麼瓜分荊州的: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從上面標註了時間的四張曹孫劉勢力分佈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開始南郡並不在劉備手中,那是周瑜耗費一年之力從曹仁手裡拿下的:“瑜、仁相守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權以瑜為南郡太守。”

這個南郡是抗曹第一線,被魯肅力勸孫權借給了劉備。孫權是理解了魯肅的蔫蘿蔔辣心,只有周瑜不理解,以為那是他苦戰一年才拿下的,拱手讓人心有不甘。但是周瑜後來也不反對了,因為以周瑜的戰略眼光,也看出了魯肅的良苦用心:這是把劉備推到了曹操的兵鋒之下,江東又可以坐山觀虎鬥了。

孫權一直在不折不扣地按照魯肅的蔫壞主意來做,即使是在建安二十年跟關羽鬧摩擦,劉備親領五萬大軍要開打,孫權也沒提要收回南郡,而是跟妹夫劉備達成了最有利於自己的協議:“(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劉備說我拿下涼州再給你荊州)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曹操出來攪局,孫劉講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南郡這塊燙手山芋,孫權一直沒要,因為他還要關羽在前面替他抵擋曹軍呢。已經半紅臉的劉備孫權,名為郎舅,實為潛在對手,互相算計那是必然的。而關羽恰恰成了曹操要打、孫權要暗算、劉備又幫不上忙的苦命人。

綜上所述,包括曹操劉備諸葛亮在內,都被“老實巴交”的魯肅算計了,而孫權領會了魯肅的意圖,一直把南郡放在關羽手裡。這就埋下了曹軍與關羽正面硬剛的伏筆,如果魯肅在世,肯定會勸孫權再等一等,等到關羽和馳援的徐晃張遼血戰一場之後(肯定是關羽戰敗),那時候他再來摘取勝利果實,既得到了荊州,又不得罪劉備,那就成了曹劉戰爭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魯肅英年早逝,沒有人能說服猴急的孫權,陸遜呂蒙又急於建功,所以才導致了關羽失荊州,孫劉聯盟破裂(後來媾和也是面和心不和),讓曹魏(司馬)各個擊破。

這時候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襄樊之戰的爆發,是一種必然,並不是關羽自作主張,也不是劉備諸葛亮授權,而是侯音叛曹降劉引發的蝴蝶效應。襄樊之戰前期進攻方是曹操大將曹仁,關羽屬於不得不戰,而打這樣一場戰役,恰恰是他的分內之事。

張飛趙雲協防荊州,能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兩面夾擊嗎?

​細看之下,我們才發現魯肅才是三國時期一流智者,借出半個南郡,安享多年隔岸觀火的太平日子。這段時間東吳勢力野蠻生長,才導致了原先畏懼劉備並“進妹固好”的孫權野心膨脹——奪取荊州是對的,但在曹魏還沒有徹底擊敗關羽的時候就出兵偷襲,操之過急。

這時候就要請問讀者諸君了:跳進了魯肅挖好的大坑,別說單靠關羽一己之力,就是劉備諸葛亮真的派張飛馬超趙雲來協防荊州,能夠頂得住曹仁徐晃張遼和陸遜呂蒙的兩面夾擊嗎?

筆者的觀點是不能,因為在當時,就是最強的曹操也打不過劉備孫權聯手。即使劉備和諸葛亮都在荊州,也扛不住曹操孫權的兩面夾攻。其結果還得是劉備做出讓步,以實現孫劉聯合抗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