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

道器兼容 躍層提升

——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的創作思考

本標題的兩句話“道器兼容,躍層提升”,是我在接手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創作期間的心悟之念。

道,即準則、方向、知行合一;

器,乃手法、具物、槓桿謂之。

我認定,“京劇電影”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其核心是展示好國粹京劇之本質。而這種展示,是用保護的心態來打開,用準確的電影方式來放大華夏正音———京劇的美學醇香,使之突破隔閡,在大銀幕上更加動人,用當下一個流行詞就是產生“躍層”提升之效能,從而無遠弗屆,力爭達到“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進而影響更多的人”的目的。否則,沒有價值。

京劇不可以被顛覆,

但可以被激活

京劇《曹操與楊修》是多年前上海京劇院在舞臺上奉獻的一部優秀劇目,是尚長榮先生新編歷史劇“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它獨出機杼,穿透人心,直指人性,對人物性格和處世的洞察透骨至髓,入木三分地表現了一方面求賢若渴、急需人才,一方面又呈現出剛愎自用、難以容人的狹隘心理;一方面才智過人、時有高招,一方面又時常錯位、越位,甚至功高蓋主、逼急上司……一系列尖銳矛盾衝突的“至暗時刻”和拆解的波詭雲譎,使其在不可調和中一次次達到戲劇衝突的頂點,為悲劇性的結尾做足了暗示。在精神與歷史層面的交互和叩問中,呈現出驚悚片般的衝擊力,使人在欣賞高水準的京劇藝術的同時,從角色的性格和差異中引出深思。當年,尚長榮先生攜此劇本出潼關、奔上海,縱有重重困難也決不放棄,一路力薦,又全身心領銜排練、主演,開創了京劇淨行表演美學的新格局、新風範,體現了難能可貴的“發動機”作用。這些年來,在尚先生和言興朋兩位京劇名門之後為主的傾情繫列表演中,將國粹京劇的唱唸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發揮到了極致,成為藝術創作“道”的樣板之一。

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

影片中的楊修與曹操

而要在此基礎上將其搬上大銀幕,作為電影導演的我,就必須在舞臺劇的基點上有新作為,必須按電影的邏輯和理由進行再創作,使其更顯思想的崢嶸、視聽的美妙、頂格的感受,綻放出非大銀幕魅力莫屬的觀賞性;在“出新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鏡頭之內”的追求中,既滿足懷舊與創新在現實中的鏈接,又顯現出當代京劇電影迸發出的一種基於大銀幕藝術本身的原創力,從而真正公映於電影院,真正“電”到觀影者,使之獲得此前很少經歷過的特殊滿足感。於是,對京劇電影“道器兼容、躍層提升”之念油然而生。

為了這八個字,我又持續梳理了一些深埋於心的思考。在這裡,向京劇的致敬、向舞臺編、導、演及服化道等的致意是第一位的。我從不想解構京劇,更不會去顛覆京劇,因為,這是要被歷史戳脊梁骨的。但是,我又深知“思考需要理性,創作需要感性”,京劇,不可顛覆,但是可以在大銀幕上被進一步激活。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我的任務是要讓未來的電影觀眾既能找到“熟悉的陌生感”,又能感知到“陌生的熟悉感”,讓同名劇目在最有觀眾量的大銀幕上贏得更多的擁躉。為此,追求“三精”,即精妙的視聽化、精到的節奏化和精彩的互動化,是“兼容”成功的終極目標。

記得我在前兩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導演、拍攝前,就詳細研究了京劇電影的前世今生,認真學習、消化了前輩們的心血之作,也在幾所大學裡做了問卷調查,在道之堅守、鍥而不捨地探索“虛實結合”的內容新展示之外,著重思考、研究了劇目形態內核與當代電影表達、傳播的新特徵。我覺得,京劇的傳承和弘揚既要有熱情,更要找到新的槓桿,從而真正撬動傳播力、影響力,放大國粹的藝術美感和抵達率。最終,我們敢於犧牲“世俗的成功”,甘於孤獨和寂寞,下決心“自找苦吃”,並軌行走一條新路:採用全程3D現場實拍、ATMOS全景聲製作方式(同時套拍、製作2D版)。當時是孤軍奮戰,少有附和,經費也十分困難,但是,在咬牙堅持的“死磕”中,最終找到了一條通透之路,並贏得了多方支持,也贏得了許多專家和中外電影權威機構的正式肯定,我也以《後工業時代的視聽再造》為題,在中國和美國南加大等多所高校做了演講。這次,向全社會招標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是中標單位上海廣播電視臺(下稱SMG)全流程獨家制作的第一部大電影,我認定更不該停下腳步,更要繼續大膽地去“摸一摸”京劇電影創作的“天花板”,以求贏得進一步的實效。

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

滕俊傑導演的前兩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

敬畏“四本”敬重表演,

“電影化”應為“國劇”加分

電影劇組正式成立後,首先抓的重點是分鏡頭工作。數天時間與團隊一起,圍繞自己提出的四個“本”,即“京劇本體、行當本性、電影本色、創新本質”原則,進行了充分的分鏡頭創作。

這種“循規蹈矩”的深耕做法,被有的同行認為多此一舉,我卻依然“不依不饒”。我覺得,只要是拍電影,就絕對不能像坐地鐵似的,一味在黑咕隆咚中到達終點站,而要像開飛機一樣,眼界遼闊,格局清晰;還要像騎自行車一樣,把路況細節看透,把路程無一遺漏地“丈量”,並且避免“危險的衝撞”。京劇電影亦然,內容表達永遠是第一位的,決不能有偷工減料的“硬傷”,決不能有腳踏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的“隨意”,不然將是對電影的褻瀆,也是對國劇的不恭。

電影是寫實藝術,加之其日益超高清的放大特性,無窮盡地要求“真情、真心、真演”。因此,接拍此片時,我投入精力最多、分鏡頭考量最細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釋放、表達角色的魅力和準確性,最下功夫的是邏輯、情緒和節奏的把握。縱觀電影史會發現,在劇情演繹,特別是大起大落、悲劇色彩濃郁的主角表演成功範例中,都有傑出演員忘我的付出、“靈魂的燃燒”,以至於一部電影已經拍完,他們還深陷其中,久久走不出情緒跌宕的漩渦。我在不同場合舉了此類例子,對現場也多次做了這樣的提示和要求。尚長榮先生、言興朋先生本身表演功底深厚,又對我的表達心領神會,一次次、一遍遍、一天天,認真“沉浸”,現場沒有嬉笑、打鬧,唯有醞釀心底而起的情緒和全程在線的高效工作,唯有層層推進的劇情籠罩。鏡頭前,或惺惺相惜,或撕心裂肺,或咬斷牙齒往肚裡咽,或悲憤之極強忍淚水而不落。每次拍完,幾乎虛脫的兩位藝術家常常還深陷在劇情之中,難以自拔,展現了京劇表演“巔峰對決”的最佳功力,也吻合著鏡頭一次次調度而達到的表演至尊境界。影片公映後一個半月,主演尚長榮、言興朋就在日本第五屆京都國際電影節上獲得“表演最受尊敬”大獎,這是京都國際電影節空缺了多年的一個獎,上一次榮獲此獎的是美國著名影星、《廊橋遺夢》的男主演伊斯特伍德。

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

滕俊傑與尚長榮、言興朋兩位主演在切磋

為了在未來的電影中,觀眾能不知不覺地淡忘舞臺感,我和團隊在影片環境和氛圍以及CG特效的創意、製作中,營造了略偏於電影的風格追求,以靜與動、小與大、幻與真的對比,表達宏大敘事背景下的人物況味、性格命運。對於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我曾詳考多日,最終決定以電影的理由展示邏輯的“縱貫線”,精心設計、製作了整個故事緣由的片頭“赤壁之敗”,在京劇的曲調中,展示了歷史關聯度,強調了全方位場面調度的電影感,強化了3D全景聲電影的視聽震撼特性,獲得了“碰頭彩”的好效果。與此同時,營造了原本舞臺上沒有、但恰恰是電影表現擅長又吻合劇情推進需求的“漫天風雪”的美學意境,將其第一次融入京劇電影的創作中。它既創新,又恰到好處地把京劇的隱性意向打開了,豐富了時空變幻,強化了視聽張力,性格悲劇轉化為命運悲劇的必然性也更趨鮮明瞭。

有道是:“說到曹操曹操到,說到楊修不停消。”沉浮於各自身份“焦慮症”中的曹操與楊修,在影片中幾乎無時不在,他倆被鏡頭雕鑿的一言一行,可以繪製、拼貼出一張人物性格正反兩面的基因圖譜。如果說,曹操以多謀多疑的人性鑄就了其圖譜的A面,楊修則以率性孤傲的人性鑄就了其圖譜的B面。電影中,我對曹楊相遇的喜出望外、楊修力薦孔文岱時曹操的驚恐錯愕,以及隨後一步步尖銳衝突帶來的劇情濃墨重彩地用力,而對那些受囿於舞臺調度,藝術或技術含量不高的個別過場內容則做了捨去,用電影的手法進一步強化了“一個計謀被戳穿、一個計謀又緊隨其後出現”的難以捉摸感,讓劇情在處處伏筆、層層反轉中驚心動魄地向前推進,並引進了“意念”這一戲劇手法,使這個暗流湧動、邏輯叫絕,但又“反套路”的電影遊戲更顯緊張,力圖用這樣的敘事節奏、態度和情節密度,來溝通當代人的觀影習慣,豐富其觀影時的“腦補”空間。

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

楊修與曹操

在3D全景聲電影《曹操與楊修》的鏡頭語言上,我的宗旨是突破傳統戲的一些束縛,穩妥地向電影特徵接近,重點是內、外景向全方位擴展,同時,鏡頭拍攝進一步突破180°這個平面,向270°、360°全面拓展、延伸。於是,就有了相當數量的過肩、反打、側攝、虛實變焦、長鏡頭等的運用。在研究敘事拍攝風格時,還結合人物心緒、唱唸情緒以及景物的唯一性,用好“視覺突變”等專業技法,如第二場“倩娘吟唱”的鏡像蒙太奇攝法、最後一場“枯樹下的絕響”等。前者,設計了電影鏡頭從閨房一面銅鏡中的虛像拉開,橫移至主體的長鏡頭,既交代了空間、人物關係和行為,也暗喻了期待與前途未卜的聯想;後者,頗有攝影構圖感的枯樹下,兩個靈魂在做最後的聲張,有著“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西風古道之意境,也凸顯了渡盡劫波、“一切為時已晚”的悲憫。場景之間的蒙太奇轉換,是電影有別於舞臺的標誌之一,是電影化敘事的重要特徵,這次也嘗試更劇情化地運用,如:孔文岱掉下的酒杯與楊修熬藥藥罐的疊化轉換,其敘事、敘意和時空變化帶來的多重意義瞭然於大銀幕之上。

讓藝術技術“山頂重逢”,

要探索3D全景聲電影製作“中國學派”

達芬·奇有句名言:“藝術藉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飛。”說到“道器兼容,躍層重生”,同樣心得多多的當然還有3D全景聲理念和新科技這一“槓桿”的進一步堅定與完成度,這是植根於內心深處對京劇以及京劇電影藝術當代化、未來化傳播的一種虔誠和自覺。

我深知,真正的藝術創造,應該呼應所處時代正在醞釀、出現的一種大趨勢。我們不斷地在追風中追問,在創新中創建,為打磨新“上海品牌”,無數次地通宵達旦,力爭讓這類小成本電影的製作效果、品質最大化,使之物有所值、物有超值。為此,對電影《曹操與楊修》的3D全景聲或曰“道器兼容”的“器”的探索花了更大的心思。這樣的創新努力,與尚長榮先生、言興朋先生對電影新理念、新科技、新創意的由衷意願天然吻合、一拍即合。SMG、上海京劇院的所有藝術家、演員及攝製團隊也傾情參與,全劇組心齊力聚,始終處於3D全景聲精心創新、製作的同頻共振中。

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

影院銀幕上的《曹操與楊修》 (圖片來源:三生_Arts)

說到3D技術,其實並不深奧,就是模擬了人眼看世界的本身。3D利用光學折射製作出一個平面物體的長、寬、厚物狀,使人眼不僅感官上看到物體的上下、左右,還能看到前後的三維關係,是真正意義上的立體圖。畫中事物既可以凸出畫面之外,也可以深置其間,令觀者身陷其中,漸漸忘了“三面牆”與平面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室內電影”的某些不足。美國南加大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艾倫先生觀看了中國第一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後對我說道:“以前,我曾看過貴國的京劇,只是不到一半便瞌睡了。這次我被3D全景聲強烈吸引著、互動著,毫無睡意,一氣呵成看完了全劇。”此語有相當的典型性、專業性。我曾研究、觀察發現,人一旦戴上3D眼鏡,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世界,只要故事足以強大,往往會更加專心致志並且漸漸“浸潤”其中,不少中外小朋友們更甚,會格外安靜地看完整個京劇表演和故事展示。我在中國以及紐約、洛杉磯、蒙特利爾、東京、悉尼、巴黎、維也納、戛納等地都發現了這一獨特的現象,這種相對完整傳播和接受中國京劇的效果,正中我心意。再則,它還有一個獨特的好處:現場難以盜版。因為大銀幕上是雙層畫面,偷拍、盜版基本無用。

連續多部電影運用3D技術,在全程實拍和CG特效“出屏”等製作日漸嫻熟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是我的底線,就是分寸的精心拿捏,力戒“口惠而實不至”。其原則是:劇情合理必須,節奏互動必須,視聽加分必須,決不過度放縱3D出屏等效果的單純炫耀。如全片開頭3D效果中的重重雲層,表達著撥開漫漫歷史迷霧、回望千年的語境;迎面而來的支支利箭和斷裂的木板,喻意著接下來將是一個“穿心的故事、破碎的結局”;開頭、結尾兩次茫茫陰空落雪的仰視,是曹操抬頭渴求“天上掉下餡餅、降我人才”的主觀眼神;在其前任高參郭嘉墓前的意念恍惚,表達了一種神志的錯覺、錯亂,也兼有“赤壁之敗”被嘲笑抑或“郭嘉在世多好”等多重心緒交織而成的“意識流”;兩次飛鳥出屏,均是有人驚動之故,只是緣由天壤之別,內含寓意前為“丞相出朝,地動山搖”,後為“覓食無果,疲憊而逃”;而曹操府內潑藥一節,看似瀟灑,其實,已喻示了令曹操真正吃苦頭的事將接踵而來……

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

滕俊傑在拍攝現場說戲

五年中,我拍攝了四部3D京劇電影,其中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除了對京劇電影的畫面“較真”外,對聲音效果的高質量同樣咬住不放。這四部電影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景聲製作,這在當下還很少,被有關專家界定為:“用‘一意孤行’的敏感和創新走出困境,將當下京劇電影的聲音效果帶上了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電影留下了新的一筆”。

Atmos全景聲技術誕生於2012年4月,由美國杜比公司發明,它突破了延用多年的5.1、7.1聲道的侷限,能夠根據電影任何的聲音需求,呈現出全動態的所有聲音效果,凸現22.1以上的聲場包圍,可以展現更多的聲音細節,形成“聽覺大片”的震撼力,全新提升了現代觀影效果。由於剛剛發明不久,相關技術來得實在突然,因此,當時美國的一些大片也還沒有全部達到“全景聲”化。但我和團隊以自己的敏感,在該項技術發明的第二年,就在專業雜誌上捕捉到了這個絕妙信息,我絞盡腦汁地學習、收集資料,在2013年7月開拍的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中,就邊幹邊請教,率先使用了才“出生”一年的全景聲技術,引起電影重鎮美國好萊塢的有關機構驚訝和關注。由於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這套製作設備,有全景聲音效的影院更少,攝製組花了足足5個月的功夫,“隔空指揮”在香港的全景聲製作,也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多次測試、面談,對不滿意的段落一次次推倒重來,目的只有一個:主動有為、先行先試,盡力補齊京劇電影以往聲音不如劇場理想的短板,發誓要將這一短板變成跳板,在“領跑”中真正提升國粹京劇在大銀幕上的聲效品質,使之產生“大片”的效果。2014年5月30日,這部影片第一次被邀請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即每年舉辦奧斯卡頒獎盛典的劇院)做中國電影的海外首映,並在洛杉磯一舉奪得了由600多位全球評委投票評出的年度世界3D電影最高獎“金·盧米埃爾獎”、國際A類電影節—2016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關注特別獎”、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電影提名獎等。如今,為全力響應市委、市府和市委宣傳部關於重振上海電影創作和產業化戰略的號召,我所在的SMG已經基本建成電影3D、2D前、後期拍攝、剪輯、特效、合成和全景聲製作流水線,獨立完成了《曹操與楊修》等多部大電影的全流程製作,並漸漸帶出了一支優秀的電影視頻、音頻工程師隊伍。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上院線一週後,在年輕人為主的電影豆辨網上,獲得了8.7的高分。2018年10月16日,《曹操與楊修》被國家有關部門選定,應邀在年度法國戛納世界電視節上做中國電影歐洲首映禮,得到了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同行的高度讚譽和影片買家的青睞。一週後,國際戲劇家協會在上海召開年會,其間,來自世界各國的全體與會理事在上海影城專門觀看了此片,引來熱烈關注和好評,國際劇協總幹事長、瑞士的托比亞斯先生髮表感言說:“令人嚮往的東方京劇和當代電影有效結合帶來的視聽效果,實在是種值得肯定的方向。”

滕俊傑:京劇不可以被顛覆,但可以被激活,這其中有一條路叫“3D全景聲京劇電影”

杜比劇院內,3D全景聲視聽效果將現場觀眾帶回到古老東方的一段傳奇歷史中,氣氛濃烈,全場專注,令人印象深刻(圖片來源:中新網)

創新、創建,推動著產業發展。目前,全國的3D全景聲影廳從五年前的20來個已發展到今天的700多個。某種意義上說:SMG連續多年堅持在這一領域蹄疾步穩的努力,已經為創建當代3D全景聲電影製作的“中國學派”提供了一份新的、可供參考的實踐樣本,收穫了成果。

(作者為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本文由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題圖為《曹操與楊修》最後一場“枯樹下的絕響”,左為尚長榮扮演的曹操,右為言興朋扮演的楊修 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作者提供

欄目主編:伍斌 文字編輯: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