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上下劇烈波動,寬信用需“堵了後門不忘開正門”'

"

本文作者:鄧海清,陳曦

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4.8%,市場預期5.8%,前值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市場預期8.4%,前值9.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7%,市場預期5.8%,前值5.8%。

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穩增長的重要性依然較高

7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主要是製造業回落幅度較大(1.7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數據與PMI數據再度背離,也與全國重點電廠耗煤總量同比數據背離。

7月社零增速波動較大,汽車零售增速下滑是重要拖累。7月汽車零售同比增速-2.6%,低於4—6月的水平,與乘聯會口徑的零售數據存在較大的背離,不排除後續月份出現修正的可能。

"

本文作者:鄧海清,陳曦

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4.8%,市場預期5.8%,前值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市場預期8.4%,前值9.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7%,市場預期5.8%,前值5.8%。

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穩增長的重要性依然較高

7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主要是製造業回落幅度較大(1.7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數據與PMI數據再度背離,也與全國重點電廠耗煤總量同比數據背離。

7月社零增速波動較大,汽車零售增速下滑是重要拖累。7月汽車零售同比增速-2.6%,低於4—6月的水平,與乘聯會口徑的零售數據存在較大的背離,不排除後續月份出現修正的可能。

經濟數據上下劇烈波動,寬信用需“堵了後門不忘開正門”

7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略微下行0.1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連續4個月回升。1—7月製造業投資增速3.3%,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成為投資的亮點。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增速3.8%,比1—6月回落0.3個百分點。

1—7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0.6%,增速比1—6月回落0.3個百分點。7月當月同比為8.5%,依然高於GDP增速。房地產投資的回落無疑與調控政策收緊直接相關。從5月17日23號文以來,房地產信託融資、海外發債融資、信貸融資等渠道都開始收緊,政治局會議和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都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但房地產行業的韌性依然較強。7月當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速5.8%,較6月提高0.05個百分點。從房地產資金來源來看,居民按揭貸款依舊穩定,與居民中長期貸款數據相符;定金及預收款大幅增長。

7月當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1.2%,較6月(-2.25%)由負轉正,提高3.45個百分點。7月當月竣工面積同比增速-0.6%,較6月(-14%)大幅回升。7月當月施工面積同比增速15.7%,較6月(9.5%)提高6.2個百分點。

從7月數據看,房企加大了銷售力度,可能重回高週轉模式,融資收緊對房地產投資的影響不能過分誇大,建安投資有望得到支撐。從政策角度看,“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目標是控制房地產和土拍市場的過熱,防止房價新一輪快速上漲,而不是要徹底打壓房地產投資,主動造成危機。

月度波動劇烈是今年經濟數據的顯著特徵

我們發現,今年以來,受春節、減稅、貿易環境反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經濟數據在月度之間大起大落。比如3月經濟數據大超預期,4月又大幅回落;6月經濟數據表現優異,7月再次回落。

進入2019年以後,數據的月度大起大落成為常態,根據單個月的數據來判斷經濟形勢並不合適。統計局發言人也表示,這個月有一些指標增速出現了波動,這個波動在月度之間是比較常見的。在我們判斷整體經濟形勢的時候,需要綜合起來看,從全局考慮整個大勢,更好地把握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從政策層面看,政治局會議要求,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

穩定製造業投資,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加之匯率波動彈性加大對出口和企業盈利的正面作用,製造業投資增速將繼續穩中有升。

基建方面,7月政治局會議提到了兩個具體的內容:一是補短板和新基建: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

今年以來,基建投資增速一直遠低於GDP增速,原因在於政府降槓桿、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長等“堵後門”政策實行的同時,沒有“開好前門”。

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中國財政》發表文章稱,要通過堵住“後門”消化存量,有效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此同時,下一步,要在開好“前門”、風險監測、到期債務應對、監督問責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我們認為,在隱性債務紅線不放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的背景下,重複前些年的地方政府加槓桿、大搞基建投資進行強刺激的可能性小,但基建投資增速也不應成為經濟增長的拖累因素,至少也要保持“託而不舉”。

穩增長的“金鑰匙”——寬貨幣還是寬信用?

統計局發言人表示,當前國際環境更趨嚴峻複雜,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從7月數據看,穩增長的重要性依然較高。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依然需要通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推進“兩軌合一軌”,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法,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由於月度數據波動的劇烈性,宏觀政策不會因為單月數據的下行就失去定力。根據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面對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央行貨幣政策保持定力,以寬信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著力點來穩增長。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結構性去槓桿基調未變,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央行表示,“針對全球經濟在中長期內保持中低速增長的可能性,要堅持以我為主,適當兼顧國際因素,在多目標中把握好綜合平衡適當兼顧國際因素,在多目標中把握好綜合平衡,保持定力,做好中長跑的打算。”

通脹存在不確定性,CPI處於高位的時間可能比市場預期更長,同時四季度進入低基數區間後,CPI破3的可能性很高,貨幣政策寬鬆受到顯著制約。央行跟著其他國家央行降息(短跑),可能贏得了一時,但是四季度中國通脹回升破3,中國央行將處於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

在CPI通脹壓力仍存、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防範房地產市場泡沫等多重約束下,央行貨幣政策大概率維持“不鬆不緊”的基調。

因此,貨幣政策的發力點依然在“傳導和疏通”上,而不是進一步“貨幣寬鬆”。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題的核心是“結構性寬信用”,寬信用的主要手段是降低風險溢價(更好地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實際利率形成中的引導作用),同時配合限制財務軟約束主體擠出效應等減少市場失靈的措施。

我們認為,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發力點不是放寬狹義流動性(寬貨幣),而是適度放寬廣義流動性(結構性寬信用)。

整體上講,在狹義流動性不鬆不緊的基調下,債券市場應當是震盪市,而不是單邊趨勢性牛市。目前債市收益率已經處於歷史低位區間,仍然需要警惕債市調整風險。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