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帶一路”為全球合作共贏注入新動力——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

經濟 投資 政治 高峰 中國日報網 2017-06-08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帶一路”為全球合作共贏注入新動力——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接受中國日報網記者專訪。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網 田阿萌 攝

中國日報網6月2日電(記者 田阿萌)2017年5月14日-15日,中國乃至世界進入“一帶一路”時間。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世矚目。“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從一顆種子長成了枝繁葉茂的大樹。

近幾年來,世界經濟一直處於深度調整期,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頭,經濟全球化站在了十字路口。如何看待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下一步該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又給中國和世界開闢了哪些新空間?就這些問題,中國日報網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

1.中國日報網記者: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5月15日閉幕。各方在“一帶一路”峰會上達成了多項共識,您覺得這為下一步“一帶一路”建設指明瞭哪些方向?

徐洪才:這次峰會形成的共識為推動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找到了一個突破口,成為了一個抓手。在目前的情況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中國在這個時候舉起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旗。

這是中國提出的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方案,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包容的,不是排他性的、也不是小團體。在“共商”、“共建”、“共贏”的基礎上,尊重文明、政治、制度的社會差異性,和平發展,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利用“一帶一路”,通過“五通”建設,促進大家共同發展,應該說這是未來共同的努力方向。

未來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所有參與者平等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美好未來。

2. 中國日報網記者:“一帶一路”包含商業化經貿合作,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該如何維護國家利益?

徐洪才: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方面,經貿合作是基礎,是壓艙石。但是把“一帶一路”僅僅理解為經貿合作是片面的,是膚淺的。習主席對“一帶一路”有一個深刻的闡釋,他講到“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這是多層次的概念,而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總鑰匙。

針對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產業合作的基礎都比較薄弱,我們要解決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問題等等,這些實際上要滿足所在國本身的實實在在的需求,如增加就業、改善社會經濟環境、增加稅收、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等。

另一方面,我們自身的投資合作,我們也要考慮投資回報,要遵循市場化、法制化的規則,在一個開放、包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將項目落地,項目本身需要精打細算、盡職調查、商業論證等等,兼顧經濟、社會、生態三效應,促進整個老百姓福利的提升,而這不僅僅是經貿合作。

3. 中國日報網記者:投資合作離不開資金,資金融通也是“一帶一路”建設非常重要的支撐,在資金融通這塊,您有什麼建議?怎樣才能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呢?

徐洪才:資金融通這塊很關鍵,貨幣資金的流通本身就是促進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包括絲路基金在內,它們相當於一個槓桿,一個引導作用,重要的是引導社會資本、國際資本,“眾人拾柴火焰高”,將潛在資金的作用發揮出來,項目便可落地。

在這方面,過去幾年,很多項目用本幣計價的經濟效益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匯率的波動,多數國家對美元的匯率是貶值的,這樣存在的匯率風險是很大的問題。我們需要規避金融風險,包括匯率風險,項目本身運作的商業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等等,我們需要“謀定而後動”,要有一個充分的估計和認證。另一方面,資金融通特別是用人民幣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我們大有潛力可望。

4. 中國日報網記者:從中國方面來看,“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您覺得開闢了哪些新的空間呢?

徐洪才:過去30年改革開放,我們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我們也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和積極參與者,我們堅定不移地進一步推進經濟全球化,利用國際國內的市場和資源,如今高鐵、核電、高壓電的輸送等等領域,我們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此,我們把一些產能走出去積極合作,與尚不發達的非洲及中亞地區合作,幫助他們建立比較完整的製造業體系、產業分工體系,重塑全球價值鏈,這樣便與國際市場的合作打開了。

另一方面,我們同時實現了雙贏,比如培育當地產業、增加當地就業,增加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民心想通,就可以事半功倍,通過進一步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也是一大貢獻,自身也贏得了新的發展空間。

(編輯:張少虎 吳彥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