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經濟 交通 亞洲 王懷忠 豫記 2017-06-15

6月12日,商丘“兩會”閉幕。會上,商丘物流行業的發展成為了一個焦點。商丘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連接點,又是全國區域性流通節點城市,發展現代物流業對提升城市功能,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提供了良好機遇。

尤其是2016年徐蘭高鐵的全線貫通,商丘的物流企業數由2013年的321家發展到926家(其中快遞物流公司及分支機構262家),從業人員由5萬多人發展到15萬多人。在一定程度上,這有賴於商丘優越的地理位置:京九、隴海兩大鐵路線的交叉口。

然而,對於商丘而言,物流大繁榮的面貌卻是姍姍來遲。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初白丨文

作為鐵路樞紐

商丘站為啥離“十字口”還有6裡地?

人家常說,高考人生中是知識的巔峰,那時候上知天體運行原理,下知有機無機反應,前有橢圓雙曲線,後有雜交生物圈,外可說英語,內可修古文,求得了數列,說得了馬哲,溯源中華上下五千年……

作為文科生,我還會畫全國鐵路圖。

我高考還是在10年前,國內尚且沒有高鐵,課本上的鐵路大動脈是“三橫五縱”: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3條東西向鐵路,和京哈-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北同蒲-太焦-焦柳線,寶成-成昆線5條南北向鐵路。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三橫五縱”鐵路大動脈

處在大動脈交叉口的城市,往往能借助交通優勢發展經濟,比如鄭州。若不是張之洞在黃河邊畫了一個圈,鄭州這個所謂的“國家中心城市”不過是一個小縣城。

地理老師是商丘人,講到京九線樞紐商丘時,微微嘆了口氣,只說自己的家鄉不爭氣,不願多言。

我也一知半解,為啥鄭州、石家莊、株洲、蚌埠都敢自稱“火車拉來的城市”,而商丘卻不是。教科書上,分明把京九線的交通地位捧上了天。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火車拉來的鄭州,拉來的鄭州編組站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同樣都是交通樞紐,鄭州站恰好處在京廣、隴海的交叉口,洛陽東站處在焦柳、隴海的交叉口,而商丘站卻在京九線西6裡地,和十字交叉根本沒什麼關係。

而且,在K字頭火車當道的年代,京廣線的火車基本沒有“商丘站”這個停靠點。

20多年前,商丘曾與京九線擦肩而過。

阜陽人民迎接大京九的時候

商丘的落寞不言而喻

1992年,為了緩解京廣線的交通壓力,也為了改善貧困地區的交通狀況,國家開始修建另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鐵路——京九鐵路。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商丘站修建於1913年,是個不折不扣的百年老站

規劃中的京九鐵路在商丘與隴海線交叉,當時的商丘從上到下,高呼抓住京九機遇。鐵道部也派出了專人到商丘實地勘察,確定了以下兩點:

一是在商丘建立商丘北大型鐵路編組站和商丘機務段,上行在謝集和李門樓交路;二是在商丘西北修建京九隴海聯絡線,所有京九線的車均進入商丘火車站停靠。

這個計劃一旦成功,商丘必然成為京九線最大的編組站,同時,隴海和京廣形成交通樞紐,商丘經濟騰飛不是夢。

藍圖是好的,理想也是豐滿的,可是,一旦涉及到利益,劉邦連親爹都不要了,也向項羽討要“一杯羹”。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京九黃河大橋,北岸是臺前縣孫口鄉劉橋村

商丘站的擴建和鐵路之間聯絡線的修建無疑要佔用大量土地,而這些土地偏偏是商丘最繁華的地帶之一,當時的市政府自信心爆棚,開始漫天要價。最詭異的是,一夜之間這裡種滿了果樹。傻子都知道,佔用耕地的補償是相當高的。

就在鐵道部腦仁疼的時候,鄰居阜陽的市委書記王懷忠對京九表示了極大地興趣和熱情,帶著他的一套方案進京了。

當年的阜陽地區還包括了現在的亳州,從最南邊與信陽淮濱交界的阜南縣,一直到北邊與商丘、鹿邑交界的亳縣(今亳州),都是阜陽的地盤,京九線在這裡有200公里長的鐵軌,幾乎縱貫南北。一旦通車,勢必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1996年,京九鐵路全線貫通

他先向安徽省報備,希望省裡支持爭奪鐵路資源。安徽省及其所屬的上海鐵路局,均同意推舉阜陽作為京九大型樞紐站的建設地點。

想必王懷忠對鄰居商丘的獅子大開口有所耳聞的,他向鐵道部的領導承諾,拆遷和佔地的所有費用,均由阜陽地方承擔。

修鐵路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地方發展,對鐵道部而言,編組站修在哪,是沒有太大差別,阜陽離商丘不過區區150公里。況且,阜陽政府的態度簡直令人感動。

在阜陽人民的努力下,142道鐵軌最終橫臥在阜陽市的西北部,亞洲最大、全國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路網性編組站落戶阜陽,四面都是地方鐵路的阜陽一下子躍入全國鐵路網。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號稱“安徽之最”的阜陽北編組站

2007年,第六次提速之前,阜陽站每天過往幾千節車廂,所有在京九線上運行的火車,都要在這裡停一停,更換火車頭。

而這番熱鬧景象,原本應該屬於商丘啊!

京九的確給商丘帶來了一些好處

然而那絕不是樞紐夢

阜陽編組站工程如火如荼建設的同時,鐵道部在商丘實施另一套方案:修連接線。

京九在商丘城東邊與隴海鐵路“相交”,隴海線在地面上,京九線在天橋上。這條連接線就修在天橋附近,京九線的車輛可以通過連接線行駛到隴海線上去,也可以在商丘站停靠。

願景是好的,可是,商丘沒了編組站,老車站離十字口還有6裡地,誰家沒心沒肺的火車願意為了一個四線城市的小站拐彎?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商丘站離京九線還有6裡地

浪費時間不說,最關鍵的是還費錢、費力。一旦停靠商丘站,首先得給鄭州鐵路局掏銀子。錢也不說了,火車要想回到京九線,還得更換火車頭。所以,除了鄭州鐵路局的車願意照顧商丘以外,外局的車輛都直接路過,根本不會停靠。

商丘並不甘心樞紐夢的破裂,可是大局已定,又能怎樣?

為了讓京九線的火車停靠商丘,鄭州鐵路局當機立斷,猛把一筆鉅款砸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站,平臺集站。它是京廣線上離商丘市區最近的一站。

經過鄭州鐵路的改造和擴建,平臺集站改名為“商丘南站”。據說南站的站前廣場面積是京九線第一,站房面積和候車座位僅次於北京西站,排名第二。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平臺集站,是京廣線上離商丘最近的一個小站

可是,南站在商丘人眼中卻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商丘的西邊是鄭州樞紐,東邊有徐州樞紐,南邊被阜陽代替。偌大的站臺建設與門可羅雀的客流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京九開通之後,的確給商丘帶來了一些好處,根據資料顯示,1995年的商丘還是一個非常小的城市,人口20萬,主幹道只有兩條,民主路和凱旋路。

20多年多去了,截至2016年,商丘市區戶籍人口為181.86萬人,居全省第四位;生產總值1974.02億元。擁有國家級商丘保稅物流中心,輻射到豫魯蘇皖四省,是不折不扣的豫東門戶。

商丘曾有機會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火車編組站,為啥還沒實現“樞紐夢”?丨豫記

商丘地標

只是,這個地位姍姍來遲。

2016年,徐蘭高鐵開通,為了迎接高鐵,商丘站擴建。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規劃”裡,商丘被賦予了中部高鐵樞紐的重任。

鄭徐高鐵和京九-商合杭高鐵,形成“十字形”網絡;新建的鄭商永城際鐵路、南商濟客貨運鐵路、禹亳貨運鐵路、邢商永貨運鐵路,與原有的京九、隴海路共同構成“米字型”網絡。而規劃中的京臺高鐵,也有商丘的一站。

希望商丘可以抓住新的機遇,不要再與鐵路樞紐擦肩而過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