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化解老伴與兒媳矛盾省城七旬翁跨區尋“良方”

經濟 社會 中國青年網 2017-04-19

3月10日,本報刊發《調解婆媳不和,就是為居民維權》一文。居住在省城塢城南路70歲的老人李佔嶺(化名)看到後,被桃園路三社區主任郝尚娟出色的調解能力所折服。因自己家裡婆媳存在矛盾,他希望郝尚娟給他開一劑“良方”。

經生活晨報記者牽線搭橋,郝尚娟為李佔嶺老人獻上了良策。

節儉觀念引發婆媳矛盾

4月14日,李佔嶺老人一見到郝尚娟,就開始大倒苦水。

2009年,李佔嶺和老伴隨大兒子與兒媳住進了省城塢城南路一小區的新房。李佔嶺的兒媳有一個習慣:屋裡稍暗一些,就會開燈。久而久之,李佔嶺的老伴看不慣了。從2013年開始,兒媳打開燈後一轉身,李佔嶺的老伴就把燈關了。

幾番下來,兒媳向兒子抱怨:“這是咱們的家,怎麼連開燈的自由也沒了?”面對委屈的妻子,李佔嶺大兒子感到處境很尷尬。李佔嶺經常苦口婆心地勸老伴:“兒媳想開燈就讓她開吧,你不要讓人家難堪!”老伴反駁:“電費這麼貴,屋裡還能看得見,早早開燈實在太浪費了。”

除此之外,李佔嶺的老伴總是控制兒媳用水,生怕浪費一點點水。無奈之下,李佔嶺的大兒子提醒母親:“您再這樣,咱們就分開住。”但李佔嶺的老伴並未感到自己的行為有啥不妥,依然我行我素。對於婆婆的獨斷專行,李佔嶺的兒媳感到很不舒服,開始不再搭理婆婆。這場冷戰已經持續四年有餘,這讓李佔嶺父子十分苦惱,卻又缺乏良策。

李佔嶺和老伴膝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和兒媳在省城居住,二兒子和二兒媳遠在深圳。一年當中,李佔嶺和老伴也難得見一回二兒子一家人,更不用說在一起生活了。正因如此,老兩口心中自然會掛念著他們。李佔嶺的老伴經常當著大兒媳的面,誇出生在城市的二兒媳如何如何好。坐在一旁的大兒媳,心裡很不舒服,卻只能默不作聲。

老伴的做法,讓李佔嶺無法接受。李佔嶺跟老伴講:“大兒媳出生在農村怎麼啦?人家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了公司的部門經理。人家既然嫁到咱家,就不要小看人家。”這些話,對於李佔嶺的老伴而言,如同耳邊風。

老伴不理上門的親家

李佔嶺還向郝尚娟講了老伴所做的另外一件比較出格的事。

老伴曾受過腦外傷,經鑑定屬於輕度傷殘。她再也無法從事一些較為繁重的家務活。

好心的大兒媳叫來母親,幫婆婆做一些家務活。李佔嶺的老伴對親家十分冷淡,一句話也不說。在此期間,李佔嶺經常會跟親家坐在一起嘮嘮嗑。每次嘮嗑時,李佔嶺總會被老伴叫走。老伴總是責問李佔嶺:“哪兒那麼多話呢?”有些惱火的李佔嶺斥責老伴:“你看你這人,親家過來幫你的忙,你非但不領情,還不讓我跟人家說說話,這像話嗎?”

見此情形,親家感到在女兒家住得非常彆扭,連一週也未堅持下來,就回了家。至今,親家再沒去過女兒家。提起此事,李佔嶺說很愧疚。

在李佔嶺眼中,他的大兒媳挺有涵養,只是不會哄婆婆開心。她從未給婆婆送過一件禮物,哪怕是一件一兩百元的衣服。李佔嶺說:“我老伴不愛吃,不愛穿,大兒媳如果能夠買點她喜歡的東西,哄她開心就好了。”

這些“良方”有助化解婆媳矛盾

郝尚娟聽了後,為李佔嶺開出化解婆媳矛盾的“良方”——“一‘心’一‘意’”“距離產生美”及“寄人籬下”。“一‘心’,即關心。”郝尚娟說,婆婆要學會愛屋及烏,愛兒子還要關心兒媳。作為兒媳,可以送點婆婆喜歡的東西,讓婆婆開心。“一‘意’,即善意。”郝尚娟指出,婆婆和媳婦的矛盾在所難免,這就需要雙方善意解讀對方的言行。李佔嶺的老伴受過腦外傷,有些行為不符合常人邏輯,作為兒媳應該理解,還要適當做出讓步。

“‘距離產生美’,就是分開住一段時間。”郝尚娟建議,若經濟條件允許,李佔嶺和老伴最好跟兒子、兒媳分開住一段時間。時間一長,雙方就會互相想念。

郝尚娟的最後一招就是“寄人籬下”。也就是說,李佔嶺的老伴在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家住上一段時間,通過對比,就會發現到底哪個家才是自己溫馨的港灣。

郝尚娟的一席話讓李佔嶺茅塞頓開。他高興地說:“我一定要用好這三招,讓家裡重新熱鬧起來。” 晨報記者樑耀華採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