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原標題:中信建投宏觀策略解讀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解讀如下: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原標題:中信建投宏觀策略解讀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解讀如下: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需求管理的新思路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本次會議強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查找2014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類似表述比較少見,之前只有兩次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一次是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背景是,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另一次是2016年12月9日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安排,而2017年是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另外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提到“經濟工作至關重要”,背景是,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可見,之前三次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或者“至關重要”均是在部署下一年度經濟工作時提到,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年份,在年中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非常少見。這可能跟幾點背景有關。

①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到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② 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新的風險挑戰”在2012年以來的會議中也是首次提到),很可能是指中美貿易爭端的新變化。

③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跟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更為嚴峻。

穩增長重要性提升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經濟增長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這意味著“穩增長”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政府經濟目標往往是多重的,可以簡單化為“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往往“增長速度”的重要性更高,在會議內容的表述上通常體現在幾個方面: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時認為“下行壓力較大”、在供給與需求關係上會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總需求”在“供給側改革”之前)、未來重點任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例如,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密集有類似表述,對應的期間廣義社融增速的反彈以及經濟增速在2016年直至2017年上半年的企穩反彈。在去年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2019年重點任務中包括“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層面對應的是“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2019年4月政治局會議表述)。

本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顯得更為嚴峻;另外,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雖然沒有使用以往經常使用的“適度擴大總需求”,但提到的“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穩定製造業投資”、“補短板工程”等基本可以視為是需求管理的內容。從這兩個角度看,穩增長的重要性較之前有所提升。

需求管理有新思路

“穩增長”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需求管理。比較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4月、7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需求管理思路發生了較大轉換。

首先,房地產與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在近年來多次提到的“房住不炒”等提法的基礎上,本次會議進一步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對於出口,2015年之前的多次會議提出要“擴大出口”、“引導出口穩定增長”,2018年7月、10月以及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均將“穩外貿”作為“六穩”中的一項,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但今年的兩次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到“出口”或者“穩外貿”。

其次,擴大消費要“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擴大消費一直是近年來的政策重中之重,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跟之前則有所不同,尤其是前者。2012年之後的會議多是從農民增收、農民工市民化的角度探討擴大消費的途徑,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則有所不同,與2008-2010年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更為相似。

再次,穩定製造業投資。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一直是今年政策重點所在。減稅降費政策有助於增加企業盈利,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但近期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然處於歷史低位水平,穩定製造業投資很有必要。

最後,基建投資“補短板”+“新基建”。“補短板”類基建主要包括,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新基建”主要是指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原標題:中信建投宏觀策略解讀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解讀如下: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需求管理的新思路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本次會議強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查找2014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類似表述比較少見,之前只有兩次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一次是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背景是,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另一次是2016年12月9日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安排,而2017年是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另外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提到“經濟工作至關重要”,背景是,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可見,之前三次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或者“至關重要”均是在部署下一年度經濟工作時提到,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年份,在年中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非常少見。這可能跟幾點背景有關。

①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到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② 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新的風險挑戰”在2012年以來的會議中也是首次提到),很可能是指中美貿易爭端的新變化。

③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跟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更為嚴峻。

穩增長重要性提升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經濟增長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這意味著“穩增長”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政府經濟目標往往是多重的,可以簡單化為“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往往“增長速度”的重要性更高,在會議內容的表述上通常體現在幾個方面: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時認為“下行壓力較大”、在供給與需求關係上會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總需求”在“供給側改革”之前)、未來重點任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例如,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密集有類似表述,對應的期間廣義社融增速的反彈以及經濟增速在2016年直至2017年上半年的企穩反彈。在去年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2019年重點任務中包括“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層面對應的是“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2019年4月政治局會議表述)。

本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顯得更為嚴峻;另外,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雖然沒有使用以往經常使用的“適度擴大總需求”,但提到的“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穩定製造業投資”、“補短板工程”等基本可以視為是需求管理的內容。從這兩個角度看,穩增長的重要性較之前有所提升。

需求管理有新思路

“穩增長”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需求管理。比較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4月、7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需求管理思路發生了較大轉換。

首先,房地產與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在近年來多次提到的“房住不炒”等提法的基礎上,本次會議進一步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對於出口,2015年之前的多次會議提出要“擴大出口”、“引導出口穩定增長”,2018年7月、10月以及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均將“穩外貿”作為“六穩”中的一項,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但今年的兩次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到“出口”或者“穩外貿”。

其次,擴大消費要“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擴大消費一直是近年來的政策重中之重,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跟之前則有所不同,尤其是前者。2012年之後的會議多是從農民增收、農民工市民化的角度探討擴大消費的途徑,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則有所不同,與2008-2010年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更為相似。

再次,穩定製造業投資。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一直是今年政策重點所在。減稅降費政策有助於增加企業盈利,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但近期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然處於歷史低位水平,穩定製造業投資很有必要。

最後,基建投資“補短板”+“新基建”。“補短板”類基建主要包括,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新基建”主要是指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原標題:中信建投宏觀策略解讀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解讀如下: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需求管理的新思路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本次會議強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查找2014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類似表述比較少見,之前只有兩次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一次是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背景是,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另一次是2016年12月9日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安排,而2017年是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另外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提到“經濟工作至關重要”,背景是,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可見,之前三次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或者“至關重要”均是在部署下一年度經濟工作時提到,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年份,在年中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非常少見。這可能跟幾點背景有關。

①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到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② 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新的風險挑戰”在2012年以來的會議中也是首次提到),很可能是指中美貿易爭端的新變化。

③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跟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更為嚴峻。

穩增長重要性提升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經濟增長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這意味著“穩增長”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政府經濟目標往往是多重的,可以簡單化為“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往往“增長速度”的重要性更高,在會議內容的表述上通常體現在幾個方面: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時認為“下行壓力較大”、在供給與需求關係上會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總需求”在“供給側改革”之前)、未來重點任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例如,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密集有類似表述,對應的期間廣義社融增速的反彈以及經濟增速在2016年直至2017年上半年的企穩反彈。在去年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2019年重點任務中包括“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層面對應的是“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2019年4月政治局會議表述)。

本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顯得更為嚴峻;另外,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雖然沒有使用以往經常使用的“適度擴大總需求”,但提到的“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穩定製造業投資”、“補短板工程”等基本可以視為是需求管理的內容。從這兩個角度看,穩增長的重要性較之前有所提升。

需求管理有新思路

“穩增長”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需求管理。比較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4月、7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需求管理思路發生了較大轉換。

首先,房地產與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在近年來多次提到的“房住不炒”等提法的基礎上,本次會議進一步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對於出口,2015年之前的多次會議提出要“擴大出口”、“引導出口穩定增長”,2018年7月、10月以及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均將“穩外貿”作為“六穩”中的一項,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但今年的兩次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到“出口”或者“穩外貿”。

其次,擴大消費要“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擴大消費一直是近年來的政策重中之重,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跟之前則有所不同,尤其是前者。2012年之後的會議多是從農民增收、農民工市民化的角度探討擴大消費的途徑,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則有所不同,與2008-2010年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更為相似。

再次,穩定製造業投資。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一直是今年政策重點所在。減稅降費政策有助於增加企業盈利,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但近期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然處於歷史低位水平,穩定製造業投資很有必要。

最後,基建投資“補短板”+“新基建”。“補短板”類基建主要包括,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新基建”主要是指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原標題:中信建投宏觀策略解讀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解讀如下: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需求管理的新思路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本次會議強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查找2014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類似表述比較少見,之前只有兩次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一次是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背景是,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另一次是2016年12月9日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安排,而2017年是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另外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提到“經濟工作至關重要”,背景是,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可見,之前三次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或者“至關重要”均是在部署下一年度經濟工作時提到,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年份,在年中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非常少見。這可能跟幾點背景有關。

①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到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② 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新的風險挑戰”在2012年以來的會議中也是首次提到),很可能是指中美貿易爭端的新變化。

③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跟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更為嚴峻。

穩增長重要性提升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經濟增長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這意味著“穩增長”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政府經濟目標往往是多重的,可以簡單化為“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往往“增長速度”的重要性更高,在會議內容的表述上通常體現在幾個方面: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時認為“下行壓力較大”、在供給與需求關係上會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總需求”在“供給側改革”之前)、未來重點任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例如,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密集有類似表述,對應的期間廣義社融增速的反彈以及經濟增速在2016年直至2017年上半年的企穩反彈。在去年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2019年重點任務中包括“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層面對應的是“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2019年4月政治局會議表述)。

本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顯得更為嚴峻;另外,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雖然沒有使用以往經常使用的“適度擴大總需求”,但提到的“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穩定製造業投資”、“補短板工程”等基本可以視為是需求管理的內容。從這兩個角度看,穩增長的重要性較之前有所提升。

需求管理有新思路

“穩增長”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需求管理。比較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4月、7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需求管理思路發生了較大轉換。

首先,房地產與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在近年來多次提到的“房住不炒”等提法的基礎上,本次會議進一步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對於出口,2015年之前的多次會議提出要“擴大出口”、“引導出口穩定增長”,2018年7月、10月以及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均將“穩外貿”作為“六穩”中的一項,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但今年的兩次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到“出口”或者“穩外貿”。

其次,擴大消費要“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擴大消費一直是近年來的政策重中之重,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跟之前則有所不同,尤其是前者。2012年之後的會議多是從農民增收、農民工市民化的角度探討擴大消費的途徑,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則有所不同,與2008-2010年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更為相似。

再次,穩定製造業投資。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一直是今年政策重點所在。減稅降費政策有助於增加企業盈利,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但近期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然處於歷史低位水平,穩定製造業投資很有必要。

最後,基建投資“補短板”+“新基建”。“補短板”類基建主要包括,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新基建”主要是指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社會投資來託底,擴大消費添動力

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的特點即是穩中求進,針對上半年的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從上次政治局會議後三個月以來的表現來看,4月政治局會議的多項內容均加以或正在加以推進,房地產、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落實較好,這也是7月政治局會議政策保持穩定的根本原因。

(一)財政貨幣政策提法不變,即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財政政策積極作為。

中國經濟雖然不斷面臨下行壓力,但經濟的韌性使得政府政策力度不必過猛。貨幣政策鬆緊適度,重在從貨幣向信用傳導環節的打通,不搞大水漫灌,謹防通脹抬頭和部分重點防控領域槓桿快速上升。

(二)“老基建+新基建”穩定投資,經濟增長更多向擴大消費要力。

半年投資增速稍低於去年全年水平,製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穩定,但社會領域投資、環保、交運、高技術產業投資是亮點。此番政治局會議強調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等“老基建”加信息網絡建設“新基建”穩投資。消費上4-6月出現上升趨勢,農村增速高於城市,必須消費增速高於可選消費。此次,中央針對現實決定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引導農村消費須以傳統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和“數字經濟”相結合。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

4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制約經濟發展存在體制性因素,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體制機制深化,預計下半年國企改革、金融供給側改革將加速,更多成果將實質性落地。此外,粵港澳與長三角作為今年重點推進的國家戰略,城市群的建設既與基建密切相關,又同時與消費增長聯繫緊密。

(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製造業升級是中央一直在提的,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4月的政治局會議都有提到,而現在站在“華為事件”發生後的當下,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的緊迫性空前。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逐步突破技術卡脖問題,在面對外部風險時才具有更強的應對能力和談判資本。而同時科技發展,產業升級也是供給側改革,激發需求,拉動經濟的另一著力點。

(五)民營企業的呵護依然如故,穩就業依舊是重點之一。

解決民營企業拖欠賬款問題,保證其正常運轉,是增強經濟韌性和保障就業的重要環節。依舊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此次明確強調就業優先、以及具體點明重點就業群體,表明政府面對城鎮失業率上升和經濟承壓對就業穩定的重視。

(六)貿易摩擦有效應對,對外開放毫不動搖。

貿易摩擦長期,中國需要注意方法,能夠對外部的封鎖採取反制,同時也能夠與對外開放結合來減輕矛盾。對外開放是今年的另一大重點,從貿易上看,擴大進口,加快自貿區發展。從金融上看,資本市場開放,放寬准入,落實金穩委的11條舉措。

(七)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

防止通脹抬頭,對於豬價、鐵礦石價等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物品價格要通過增加供給的方式加以抑制。

(八)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房地產在Q1政策邊際放鬆,房市也迎來小陽春,部分城市房價高企的苗頭出現,隨即政策降溫,這一點在4月的政治局會議上重提房住不炒可見一斑,未來這一政策仍將明確地穩定。

(九)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科創板發行常態化,注意做好信息披露機制,保證科創板長期平穩運行,科創板面向現代科技前沿和經濟主戰場的定位不能動搖。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原標題:中信建投宏觀策略解讀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解讀如下: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需求管理的新思路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本次會議強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查找2014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類似表述比較少見,之前只有兩次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一次是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背景是,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另一次是2016年12月9日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安排,而2017年是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另外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提到“經濟工作至關重要”,背景是,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可見,之前三次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或者“至關重要”均是在部署下一年度經濟工作時提到,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年份,在年中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非常少見。這可能跟幾點背景有關。

①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到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② 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新的風險挑戰”在2012年以來的會議中也是首次提到),很可能是指中美貿易爭端的新變化。

③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跟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更為嚴峻。

穩增長重要性提升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經濟增長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這意味著“穩增長”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政府經濟目標往往是多重的,可以簡單化為“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往往“增長速度”的重要性更高,在會議內容的表述上通常體現在幾個方面: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時認為“下行壓力較大”、在供給與需求關係上會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總需求”在“供給側改革”之前)、未來重點任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例如,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密集有類似表述,對應的期間廣義社融增速的反彈以及經濟增速在2016年直至2017年上半年的企穩反彈。在去年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2019年重點任務中包括“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層面對應的是“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2019年4月政治局會議表述)。

本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顯得更為嚴峻;另外,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雖然沒有使用以往經常使用的“適度擴大總需求”,但提到的“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穩定製造業投資”、“補短板工程”等基本可以視為是需求管理的內容。從這兩個角度看,穩增長的重要性較之前有所提升。

需求管理有新思路

“穩增長”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需求管理。比較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4月、7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需求管理思路發生了較大轉換。

首先,房地產與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在近年來多次提到的“房住不炒”等提法的基礎上,本次會議進一步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對於出口,2015年之前的多次會議提出要“擴大出口”、“引導出口穩定增長”,2018年7月、10月以及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均將“穩外貿”作為“六穩”中的一項,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但今年的兩次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到“出口”或者“穩外貿”。

其次,擴大消費要“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擴大消費一直是近年來的政策重中之重,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跟之前則有所不同,尤其是前者。2012年之後的會議多是從農民增收、農民工市民化的角度探討擴大消費的途徑,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則有所不同,與2008-2010年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更為相似。

再次,穩定製造業投資。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一直是今年政策重點所在。減稅降費政策有助於增加企業盈利,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但近期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然處於歷史低位水平,穩定製造業投資很有必要。

最後,基建投資“補短板”+“新基建”。“補短板”類基建主要包括,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新基建”主要是指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社會投資來託底,擴大消費添動力

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的特點即是穩中求進,針對上半年的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從上次政治局會議後三個月以來的表現來看,4月政治局會議的多項內容均加以或正在加以推進,房地產、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落實較好,這也是7月政治局會議政策保持穩定的根本原因。

(一)財政貨幣政策提法不變,即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財政政策積極作為。

中國經濟雖然不斷面臨下行壓力,但經濟的韌性使得政府政策力度不必過猛。貨幣政策鬆緊適度,重在從貨幣向信用傳導環節的打通,不搞大水漫灌,謹防通脹抬頭和部分重點防控領域槓桿快速上升。

(二)“老基建+新基建”穩定投資,經濟增長更多向擴大消費要力。

半年投資增速稍低於去年全年水平,製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穩定,但社會領域投資、環保、交運、高技術產業投資是亮點。此番政治局會議強調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等“老基建”加信息網絡建設“新基建”穩投資。消費上4-6月出現上升趨勢,農村增速高於城市,必須消費增速高於可選消費。此次,中央針對現實決定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引導農村消費須以傳統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和“數字經濟”相結合。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

4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制約經濟發展存在體制性因素,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體制機制深化,預計下半年國企改革、金融供給側改革將加速,更多成果將實質性落地。此外,粵港澳與長三角作為今年重點推進的國家戰略,城市群的建設既與基建密切相關,又同時與消費增長聯繫緊密。

(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製造業升級是中央一直在提的,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4月的政治局會議都有提到,而現在站在“華為事件”發生後的當下,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的緊迫性空前。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逐步突破技術卡脖問題,在面對外部風險時才具有更強的應對能力和談判資本。而同時科技發展,產業升級也是供給側改革,激發需求,拉動經濟的另一著力點。

(五)民營企業的呵護依然如故,穩就業依舊是重點之一。

解決民營企業拖欠賬款問題,保證其正常運轉,是增強經濟韌性和保障就業的重要環節。依舊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此次明確強調就業優先、以及具體點明重點就業群體,表明政府面對城鎮失業率上升和經濟承壓對就業穩定的重視。

(六)貿易摩擦有效應對,對外開放毫不動搖。

貿易摩擦長期,中國需要注意方法,能夠對外部的封鎖採取反制,同時也能夠與對外開放結合來減輕矛盾。對外開放是今年的另一大重點,從貿易上看,擴大進口,加快自貿區發展。從金融上看,資本市場開放,放寬准入,落實金穩委的11條舉措。

(七)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

防止通脹抬頭,對於豬價、鐵礦石價等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物品價格要通過增加供給的方式加以抑制。

(八)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房地產在Q1政策邊際放鬆,房市也迎來小陽春,部分城市房價高企的苗頭出現,隨即政策降溫,這一點在4月的政治局會議上重提房住不炒可見一斑,未來這一政策仍將明確地穩定。

(九)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科創板發行常態化,注意做好信息披露機制,保證科創板長期平穩運行,科創板面向現代科技前沿和經濟主戰場的定位不能動搖。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原標題:中信建投宏觀策略解讀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解讀如下: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需求管理的新思路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本次會議強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查找2014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類似表述比較少見,之前只有兩次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一次是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背景是,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另一次是2016年12月9日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安排,而2017年是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另外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提到“經濟工作至關重要”,背景是,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可見,之前三次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或者“至關重要”均是在部署下一年度經濟工作時提到,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年份,在年中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非常少見。這可能跟幾點背景有關。

①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到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② 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新的風險挑戰”在2012年以來的會議中也是首次提到),很可能是指中美貿易爭端的新變化。

③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跟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更為嚴峻。

穩增長重要性提升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經濟增長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這意味著“穩增長”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政府經濟目標往往是多重的,可以簡單化為“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往往“增長速度”的重要性更高,在會議內容的表述上通常體現在幾個方面: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時認為“下行壓力較大”、在供給與需求關係上會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總需求”在“供給側改革”之前)、未來重點任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例如,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密集有類似表述,對應的期間廣義社融增速的反彈以及經濟增速在2016年直至2017年上半年的企穩反彈。在去年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2019年重點任務中包括“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層面對應的是“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2019年4月政治局會議表述)。

本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顯得更為嚴峻;另外,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雖然沒有使用以往經常使用的“適度擴大總需求”,但提到的“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穩定製造業投資”、“補短板工程”等基本可以視為是需求管理的內容。從這兩個角度看,穩增長的重要性較之前有所提升。

需求管理有新思路

“穩增長”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需求管理。比較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4月、7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需求管理思路發生了較大轉換。

首先,房地產與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在近年來多次提到的“房住不炒”等提法的基礎上,本次會議進一步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對於出口,2015年之前的多次會議提出要“擴大出口”、“引導出口穩定增長”,2018年7月、10月以及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均將“穩外貿”作為“六穩”中的一項,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但今年的兩次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到“出口”或者“穩外貿”。

其次,擴大消費要“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擴大消費一直是近年來的政策重中之重,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跟之前則有所不同,尤其是前者。2012年之後的會議多是從農民增收、農民工市民化的角度探討擴大消費的途徑,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則有所不同,與2008-2010年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更為相似。

再次,穩定製造業投資。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一直是今年政策重點所在。減稅降費政策有助於增加企業盈利,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但近期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然處於歷史低位水平,穩定製造業投資很有必要。

最後,基建投資“補短板”+“新基建”。“補短板”類基建主要包括,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新基建”主要是指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社會投資來託底,擴大消費添動力

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的特點即是穩中求進,針對上半年的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從上次政治局會議後三個月以來的表現來看,4月政治局會議的多項內容均加以或正在加以推進,房地產、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落實較好,這也是7月政治局會議政策保持穩定的根本原因。

(一)財政貨幣政策提法不變,即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財政政策積極作為。

中國經濟雖然不斷面臨下行壓力,但經濟的韌性使得政府政策力度不必過猛。貨幣政策鬆緊適度,重在從貨幣向信用傳導環節的打通,不搞大水漫灌,謹防通脹抬頭和部分重點防控領域槓桿快速上升。

(二)“老基建+新基建”穩定投資,經濟增長更多向擴大消費要力。

半年投資增速稍低於去年全年水平,製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穩定,但社會領域投資、環保、交運、高技術產業投資是亮點。此番政治局會議強調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等“老基建”加信息網絡建設“新基建”穩投資。消費上4-6月出現上升趨勢,農村增速高於城市,必須消費增速高於可選消費。此次,中央針對現實決定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引導農村消費須以傳統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和“數字經濟”相結合。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

4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制約經濟發展存在體制性因素,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體制機制深化,預計下半年國企改革、金融供給側改革將加速,更多成果將實質性落地。此外,粵港澳與長三角作為今年重點推進的國家戰略,城市群的建設既與基建密切相關,又同時與消費增長聯繫緊密。

(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製造業升級是中央一直在提的,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4月的政治局會議都有提到,而現在站在“華為事件”發生後的當下,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的緊迫性空前。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逐步突破技術卡脖問題,在面對外部風險時才具有更強的應對能力和談判資本。而同時科技發展,產業升級也是供給側改革,激發需求,拉動經濟的另一著力點。

(五)民營企業的呵護依然如故,穩就業依舊是重點之一。

解決民營企業拖欠賬款問題,保證其正常運轉,是增強經濟韌性和保障就業的重要環節。依舊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此次明確強調就業優先、以及具體點明重點就業群體,表明政府面對城鎮失業率上升和經濟承壓對就業穩定的重視。

(六)貿易摩擦有效應對,對外開放毫不動搖。

貿易摩擦長期,中國需要注意方法,能夠對外部的封鎖採取反制,同時也能夠與對外開放結合來減輕矛盾。對外開放是今年的另一大重點,從貿易上看,擴大進口,加快自貿區發展。從金融上看,資本市場開放,放寬准入,落實金穩委的11條舉措。

(七)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

防止通脹抬頭,對於豬價、鐵礦石價等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物品價格要通過增加供給的方式加以抑制。

(八)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房地產在Q1政策邊際放鬆,房市也迎來小陽春,部分城市房價高企的苗頭出現,隨即政策降溫,這一點在4月的政治局會議上重提房住不炒可見一斑,未來這一政策仍將明確地穩定。

(九)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科創板發行常態化,注意做好信息披露機制,保證科創板長期平穩運行,科創板面向現代科技前沿和經濟主戰場的定位不能動搖。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原標題:中信建投宏觀策略解讀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解讀如下: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需求管理的新思路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本次會議強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查找2014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類似表述比較少見,之前只有兩次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一次是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背景是,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另一次是2016年12月9日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安排,而2017年是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另外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提到“經濟工作至關重要”,背景是,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可見,之前三次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或者“至關重要”均是在部署下一年度經濟工作時提到,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年份,在年中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非常少見。這可能跟幾點背景有關。

①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到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② 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新的風險挑戰”在2012年以來的會議中也是首次提到),很可能是指中美貿易爭端的新變化。

③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跟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更為嚴峻。

穩增長重要性提升

“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經濟增長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這意味著“穩增長”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政府經濟目標往往是多重的,可以簡單化為“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往往“增長速度”的重要性更高,在會議內容的表述上通常體現在幾個方面: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時認為“下行壓力較大”、在供給與需求關係上會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總需求”在“供給側改革”之前)、未來重點任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例如,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密集有類似表述,對應的期間廣義社融增速的反彈以及經濟增速在2016年直至2017年上半年的企穩反彈。在去年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到,2019年重點任務中包括“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層面對應的是“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2019年4月政治局會議表述)。

本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4月政治局經濟會議提到的“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相比,形勢判斷顯得更為嚴峻;另外,在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時,雖然沒有使用以往經常使用的“適度擴大總需求”,但提到的“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穩定製造業投資”、“補短板工程”等基本可以視為是需求管理的內容。從這兩個角度看,穩增長的重要性較之前有所提升。

需求管理有新思路

“穩增長”進一步的邏輯延伸是需求管理。比較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4月、7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發現需求管理思路發生了較大轉換。

首先,房地產與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在近年來多次提到的“房住不炒”等提法的基礎上,本次會議進一步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對於出口,2015年之前的多次會議提出要“擴大出口”、“引導出口穩定增長”,2018年7月、10月以及12月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均將“穩外貿”作為“六穩”中的一項,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但今年的兩次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到“出口”或者“穩外貿”。

其次,擴大消費要“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擴大消費一直是近年來的政策重中之重,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與“改革促消費”跟之前則有所不同,尤其是前者。2012年之後的會議多是從農民增收、農民工市民化的角度探討擴大消費的途徑,本次會議提出的“啟動農村市場”則有所不同,與2008-2010年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更為相似。

再次,穩定製造業投資。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一直是今年政策重點所在。減稅降費政策有助於增加企業盈利,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但近期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然處於歷史低位水平,穩定製造業投資很有必要。

最後,基建投資“補短板”+“新基建”。“補短板”類基建主要包括,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新基建”主要是指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社會投資來託底,擴大消費添動力

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的特點即是穩中求進,針對上半年的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從上次政治局會議後三個月以來的表現來看,4月政治局會議的多項內容均加以或正在加以推進,房地產、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落實較好,這也是7月政治局會議政策保持穩定的根本原因。

(一)財政貨幣政策提法不變,即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財政政策積極作為。

中國經濟雖然不斷面臨下行壓力,但經濟的韌性使得政府政策力度不必過猛。貨幣政策鬆緊適度,重在從貨幣向信用傳導環節的打通,不搞大水漫灌,謹防通脹抬頭和部分重點防控領域槓桿快速上升。

(二)“老基建+新基建”穩定投資,經濟增長更多向擴大消費要力。

半年投資增速稍低於去年全年水平,製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穩定,但社會領域投資、環保、交運、高技術產業投資是亮點。此番政治局會議強調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等“老基建”加信息網絡建設“新基建”穩投資。消費上4-6月出現上升趨勢,農村增速高於城市,必須消費增速高於可選消費。此次,中央針對現實決定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引導農村消費須以傳統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和“數字經濟”相結合。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

4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制約經濟發展存在體制性因素,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體制機制深化,預計下半年國企改革、金融供給側改革將加速,更多成果將實質性落地。此外,粵港澳與長三角作為今年重點推進的國家戰略,城市群的建設既與基建密切相關,又同時與消費增長聯繫緊密。

(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製造業升級是中央一直在提的,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4月的政治局會議都有提到,而現在站在“華為事件”發生後的當下,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的緊迫性空前。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逐步突破技術卡脖問題,在面對外部風險時才具有更強的應對能力和談判資本。而同時科技發展,產業升級也是供給側改革,激發需求,拉動經濟的另一著力點。

(五)民營企業的呵護依然如故,穩就業依舊是重點之一。

解決民營企業拖欠賬款問題,保證其正常運轉,是增強經濟韌性和保障就業的重要環節。依舊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此次明確強調就業優先、以及具體點明重點就業群體,表明政府面對城鎮失業率上升和經濟承壓對就業穩定的重視。

(六)貿易摩擦有效應對,對外開放毫不動搖。

貿易摩擦長期,中國需要注意方法,能夠對外部的封鎖採取反制,同時也能夠與對外開放結合來減輕矛盾。對外開放是今年的另一大重點,從貿易上看,擴大進口,加快自貿區發展。從金融上看,資本市場開放,放寬准入,落實金穩委的11條舉措。

(七)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

防止通脹抬頭,對於豬價、鐵礦石價等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物品價格要通過增加供給的方式加以抑制。

(八)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房地產在Q1政策邊際放鬆,房市也迎來小陽春,部分城市房價高企的苗頭出現,隨即政策降溫,這一點在4月的政治局會議上重提房住不炒可見一斑,未來這一政策仍將明確地穩定。

(九)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科創板發行常態化,注意做好信息披露機制,保證科創板長期平穩運行,科創板面向現代科技前沿和經濟主戰場的定位不能動搖。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 010-56002763,郵箱 [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