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

每日叫醒葉建偉的不是鬧鐘,而是九龍池裡9只白鵝嚦嚦咕咕的叫聲。早起第一件事,葉建偉就會和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一起,上山查看都龍王廟大殿的牆皮有無脫落,沿路觀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龍池檢查水質,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葉建偉守護白浮泉遺址的第二年,雖然時間不長,但頗為用心:都龍王廟背後的明清石碑飽經風雨需要儘快遮擋保護,周圍的磚牆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內東側龍頭出水不暢需要疏通……這裡的一點一滴葉建偉都熟記於心,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所守護的泉水並不一般,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的最北源。

"

每日叫醒葉建偉的不是鬧鐘,而是九龍池裡9只白鵝嚦嚦咕咕的叫聲。早起第一件事,葉建偉就會和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一起,上山查看都龍王廟大殿的牆皮有無脫落,沿路觀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龍池檢查水質,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葉建偉守護白浮泉遺址的第二年,雖然時間不長,但頗為用心:都龍王廟背後的明清石碑飽經風雨需要儘快遮擋保護,周圍的磚牆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內東側龍頭出水不暢需要疏通……這裡的一點一滴葉建偉都熟記於心,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所守護的泉水並不一般,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的最北源。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曾是大運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運河漕運經歷了幾百年興衰起伏,白浮泉也曾埋沒草莽,如今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和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龍泉漱玉”盛景再現。

談起白浮泉的歷史,可能並不為大眾熟知,但是要論大運河之於元大都漕運的貢獻,白浮泉功不可沒。元代初建遷都北京時,城內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和飲水短缺。但是京杭大運河只到通州,南方來的糧食需要再走60裡陸路才能運到元大都,讓運輸的成本大增、效率驟減,於是修建一條自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顯得迫在眉睫。

忽必烈將這項艱鉅任務交給了郭守敬。作為傑出的水利專家,他深知要想讓船隻在水道暢行,首先要尋找到足夠的水源。為此,郭守敬曾踏遍京郊,發現白浮泉水大而穩定,最終將其定為運河水源。為了引白浮泉水入京,郭守敬還首次提出了海拔高度理論,精確測量出白浮泉地勢高於甕山泊,引水向西南流入甕山泊後,再向南匯入積水潭,穿過城區入通惠河抵達通州,自此漕糧、南方貨品可直抵京城,開啟了元代和明初期都城如火如荼的建設歷程。

之後,明成祖朱棣選址昌平區天壽山修建皇陵,擔心引水工程破壞了皇陵的風水,為漕運做出120年貢獻的白浮泉才被棄用。從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跡漸失,但是白浮泉水仍涓涓流淌,明清兩朝均被評為“燕平八景”之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十三陵水庫修建後,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白浮泉水才逐漸乾涸。

"

每日叫醒葉建偉的不是鬧鐘,而是九龍池裡9只白鵝嚦嚦咕咕的叫聲。早起第一件事,葉建偉就會和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一起,上山查看都龍王廟大殿的牆皮有無脫落,沿路觀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龍池檢查水質,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葉建偉守護白浮泉遺址的第二年,雖然時間不長,但頗為用心:都龍王廟背後的明清石碑飽經風雨需要儘快遮擋保護,周圍的磚牆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內東側龍頭出水不暢需要疏通……這裡的一點一滴葉建偉都熟記於心,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所守護的泉水並不一般,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的最北源。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曾是大運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運河漕運經歷了幾百年興衰起伏,白浮泉也曾埋沒草莽,如今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和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龍泉漱玉”盛景再現。

談起白浮泉的歷史,可能並不為大眾熟知,但是要論大運河之於元大都漕運的貢獻,白浮泉功不可沒。元代初建遷都北京時,城內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和飲水短缺。但是京杭大運河只到通州,南方來的糧食需要再走60裡陸路才能運到元大都,讓運輸的成本大增、效率驟減,於是修建一條自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顯得迫在眉睫。

忽必烈將這項艱鉅任務交給了郭守敬。作為傑出的水利專家,他深知要想讓船隻在水道暢行,首先要尋找到足夠的水源。為此,郭守敬曾踏遍京郊,發現白浮泉水大而穩定,最終將其定為運河水源。為了引白浮泉水入京,郭守敬還首次提出了海拔高度理論,精確測量出白浮泉地勢高於甕山泊,引水向西南流入甕山泊後,再向南匯入積水潭,穿過城區入通惠河抵達通州,自此漕糧、南方貨品可直抵京城,開啟了元代和明初期都城如火如荼的建設歷程。

之後,明成祖朱棣選址昌平區天壽山修建皇陵,擔心引水工程破壞了皇陵的風水,為漕運做出120年貢獻的白浮泉才被棄用。從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跡漸失,但是白浮泉水仍涓涓流淌,明清兩朝均被評為“燕平八景”之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十三陵水庫修建後,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白浮泉水才逐漸乾涸。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在修繕同時,考古工作者也對白浮泉水文情況作了考古發掘。在地下發現了深色的淤泥地層,揭示了白浮泉水流向運河的大致路線。

2018年3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將圍繞白浮泉遺址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白浮泉重新開始受到關注。昌平區文旅局專門設立大運河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這裡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由於白浮泉地區曾被作為度假村使用,所以遺址的保護首先從拆除別墅、會議室、賓館等不符合遺址公園建設要求的建築開始,逐步分批進行文物修繕。

"

每日叫醒葉建偉的不是鬧鐘,而是九龍池裡9只白鵝嚦嚦咕咕的叫聲。早起第一件事,葉建偉就會和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一起,上山查看都龍王廟大殿的牆皮有無脫落,沿路觀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龍池檢查水質,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葉建偉守護白浮泉遺址的第二年,雖然時間不長,但頗為用心:都龍王廟背後的明清石碑飽經風雨需要儘快遮擋保護,周圍的磚牆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內東側龍頭出水不暢需要疏通……這裡的一點一滴葉建偉都熟記於心,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所守護的泉水並不一般,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的最北源。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曾是大運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運河漕運經歷了幾百年興衰起伏,白浮泉也曾埋沒草莽,如今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和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龍泉漱玉”盛景再現。

談起白浮泉的歷史,可能並不為大眾熟知,但是要論大運河之於元大都漕運的貢獻,白浮泉功不可沒。元代初建遷都北京時,城內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和飲水短缺。但是京杭大運河只到通州,南方來的糧食需要再走60裡陸路才能運到元大都,讓運輸的成本大增、效率驟減,於是修建一條自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顯得迫在眉睫。

忽必烈將這項艱鉅任務交給了郭守敬。作為傑出的水利專家,他深知要想讓船隻在水道暢行,首先要尋找到足夠的水源。為此,郭守敬曾踏遍京郊,發現白浮泉水大而穩定,最終將其定為運河水源。為了引白浮泉水入京,郭守敬還首次提出了海拔高度理論,精確測量出白浮泉地勢高於甕山泊,引水向西南流入甕山泊後,再向南匯入積水潭,穿過城區入通惠河抵達通州,自此漕糧、南方貨品可直抵京城,開啟了元代和明初期都城如火如荼的建設歷程。

之後,明成祖朱棣選址昌平區天壽山修建皇陵,擔心引水工程破壞了皇陵的風水,為漕運做出120年貢獻的白浮泉才被棄用。從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跡漸失,但是白浮泉水仍涓涓流淌,明清兩朝均被評為“燕平八景”之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十三陵水庫修建後,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白浮泉水才逐漸乾涸。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在修繕同時,考古工作者也對白浮泉水文情況作了考古發掘。在地下發現了深色的淤泥地層,揭示了白浮泉水流向運河的大致路線。

2018年3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將圍繞白浮泉遺址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白浮泉重新開始受到關注。昌平區文旅局專門設立大運河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這裡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由於白浮泉地區曾被作為度假村使用,所以遺址的保護首先從拆除別墅、會議室、賓館等不符合遺址公園建設要求的建築開始,逐步分批進行文物修繕。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所在的龍山曾建起一座度假村,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揚運河文化,北京市對度假村進行了騰退,將與歷史文化不相關的經營性建築拆除,恢復歷史風貌。

去年10月,白浮泉遺址啟動了首批文物修繕工作,葉建偉介紹說,前期的維護修繕主要針對都龍王廟正殿和兩座配殿進行油飾、夾壟和除草除塵,對白浮泉碑亭的挑頂進行重新布瓦,做防水處理,並將明清石刻集中安置。如今,都龍王廟的紅漆灰瓦、白浮泉碑亭的挑頂立柱已修繕完畢,元明時期的白浮泉遺址風貌已基本顯現。

"

每日叫醒葉建偉的不是鬧鐘,而是九龍池裡9只白鵝嚦嚦咕咕的叫聲。早起第一件事,葉建偉就會和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一起,上山查看都龍王廟大殿的牆皮有無脫落,沿路觀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龍池檢查水質,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葉建偉守護白浮泉遺址的第二年,雖然時間不長,但頗為用心:都龍王廟背後的明清石碑飽經風雨需要儘快遮擋保護,周圍的磚牆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內東側龍頭出水不暢需要疏通……這裡的一點一滴葉建偉都熟記於心,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所守護的泉水並不一般,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的最北源。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曾是大運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運河漕運經歷了幾百年興衰起伏,白浮泉也曾埋沒草莽,如今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和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龍泉漱玉”盛景再現。

談起白浮泉的歷史,可能並不為大眾熟知,但是要論大運河之於元大都漕運的貢獻,白浮泉功不可沒。元代初建遷都北京時,城內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和飲水短缺。但是京杭大運河只到通州,南方來的糧食需要再走60裡陸路才能運到元大都,讓運輸的成本大增、效率驟減,於是修建一條自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顯得迫在眉睫。

忽必烈將這項艱鉅任務交給了郭守敬。作為傑出的水利專家,他深知要想讓船隻在水道暢行,首先要尋找到足夠的水源。為此,郭守敬曾踏遍京郊,發現白浮泉水大而穩定,最終將其定為運河水源。為了引白浮泉水入京,郭守敬還首次提出了海拔高度理論,精確測量出白浮泉地勢高於甕山泊,引水向西南流入甕山泊後,再向南匯入積水潭,穿過城區入通惠河抵達通州,自此漕糧、南方貨品可直抵京城,開啟了元代和明初期都城如火如荼的建設歷程。

之後,明成祖朱棣選址昌平區天壽山修建皇陵,擔心引水工程破壞了皇陵的風水,為漕運做出120年貢獻的白浮泉才被棄用。從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跡漸失,但是白浮泉水仍涓涓流淌,明清兩朝均被評為“燕平八景”之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十三陵水庫修建後,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白浮泉水才逐漸乾涸。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在修繕同時,考古工作者也對白浮泉水文情況作了考古發掘。在地下發現了深色的淤泥地層,揭示了白浮泉水流向運河的大致路線。

2018年3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將圍繞白浮泉遺址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白浮泉重新開始受到關注。昌平區文旅局專門設立大運河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這裡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由於白浮泉地區曾被作為度假村使用,所以遺址的保護首先從拆除別墅、會議室、賓館等不符合遺址公園建設要求的建築開始,逐步分批進行文物修繕。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所在的龍山曾建起一座度假村,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揚運河文化,北京市對度假村進行了騰退,將與歷史文化不相關的經營性建築拆除,恢復歷史風貌。

去年10月,白浮泉遺址啟動了首批文物修繕工作,葉建偉介紹說,前期的維護修繕主要針對都龍王廟正殿和兩座配殿進行油飾、夾壟和除草除塵,對白浮泉碑亭的挑頂進行重新布瓦,做防水處理,並將明清石刻集中安置。如今,都龍王廟的紅漆灰瓦、白浮泉碑亭的挑頂立柱已修繕完畢,元明時期的白浮泉遺址風貌已基本顯現。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

每日叫醒葉建偉的不是鬧鐘,而是九龍池裡9只白鵝嚦嚦咕咕的叫聲。早起第一件事,葉建偉就會和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一起,上山查看都龍王廟大殿的牆皮有無脫落,沿路觀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龍池檢查水質,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葉建偉守護白浮泉遺址的第二年,雖然時間不長,但頗為用心:都龍王廟背後的明清石碑飽經風雨需要儘快遮擋保護,周圍的磚牆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內東側龍頭出水不暢需要疏通……這裡的一點一滴葉建偉都熟記於心,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所守護的泉水並不一般,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的最北源。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曾是大運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運河漕運經歷了幾百年興衰起伏,白浮泉也曾埋沒草莽,如今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和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龍泉漱玉”盛景再現。

談起白浮泉的歷史,可能並不為大眾熟知,但是要論大運河之於元大都漕運的貢獻,白浮泉功不可沒。元代初建遷都北京時,城內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和飲水短缺。但是京杭大運河只到通州,南方來的糧食需要再走60裡陸路才能運到元大都,讓運輸的成本大增、效率驟減,於是修建一條自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顯得迫在眉睫。

忽必烈將這項艱鉅任務交給了郭守敬。作為傑出的水利專家,他深知要想讓船隻在水道暢行,首先要尋找到足夠的水源。為此,郭守敬曾踏遍京郊,發現白浮泉水大而穩定,最終將其定為運河水源。為了引白浮泉水入京,郭守敬還首次提出了海拔高度理論,精確測量出白浮泉地勢高於甕山泊,引水向西南流入甕山泊後,再向南匯入積水潭,穿過城區入通惠河抵達通州,自此漕糧、南方貨品可直抵京城,開啟了元代和明初期都城如火如荼的建設歷程。

之後,明成祖朱棣選址昌平區天壽山修建皇陵,擔心引水工程破壞了皇陵的風水,為漕運做出120年貢獻的白浮泉才被棄用。從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跡漸失,但是白浮泉水仍涓涓流淌,明清兩朝均被評為“燕平八景”之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十三陵水庫修建後,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白浮泉水才逐漸乾涸。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在修繕同時,考古工作者也對白浮泉水文情況作了考古發掘。在地下發現了深色的淤泥地層,揭示了白浮泉水流向運河的大致路線。

2018年3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將圍繞白浮泉遺址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白浮泉重新開始受到關注。昌平區文旅局專門設立大運河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這裡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由於白浮泉地區曾被作為度假村使用,所以遺址的保護首先從拆除別墅、會議室、賓館等不符合遺址公園建設要求的建築開始,逐步分批進行文物修繕。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所在的龍山曾建起一座度假村,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揚運河文化,北京市對度假村進行了騰退,將與歷史文化不相關的經營性建築拆除,恢復歷史風貌。

去年10月,白浮泉遺址啟動了首批文物修繕工作,葉建偉介紹說,前期的維護修繕主要針對都龍王廟正殿和兩座配殿進行油飾、夾壟和除草除塵,對白浮泉碑亭的挑頂進行重新布瓦,做防水處理,並將明清石刻集中安置。如今,都龍王廟的紅漆灰瓦、白浮泉碑亭的挑頂立柱已修繕完畢,元明時期的白浮泉遺址風貌已基本顯現。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上世紀80年代,白浮泉已乾涸多年,遺址周邊一片荒蕪。(上圖由白浮泉管理中心提供)經過近些年的保護修繕,如今的白浮泉恢復了生機,並將在未來成為人們休閒散步、回顧運河歷史文化的又一處勝地。

今年7月,白浮泉遺址第二期文物修繕工作啟動,將對都龍王廟內繪於清末民初現已斑駁的“找水記”壁畫實施清理,按原貌修復,並聘請昌平區文物專家邢軍根據史料編寫《找水記》歷史故事。目前壁畫修復方案已提交北京市文物局報批,計劃將於明年6月底前完成都龍王廟壁畫的清理和修復工作。

"

每日叫醒葉建偉的不是鬧鐘,而是九龍池裡9只白鵝嚦嚦咕咕的叫聲。早起第一件事,葉建偉就會和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一起,上山查看都龍王廟大殿的牆皮有無脫落,沿路觀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龍池檢查水質,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葉建偉守護白浮泉遺址的第二年,雖然時間不長,但頗為用心:都龍王廟背後的明清石碑飽經風雨需要儘快遮擋保護,周圍的磚牆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內東側龍頭出水不暢需要疏通……這裡的一點一滴葉建偉都熟記於心,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所守護的泉水並不一般,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的最北源。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曾是大運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運河漕運經歷了幾百年興衰起伏,白浮泉也曾埋沒草莽,如今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和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龍泉漱玉”盛景再現。

談起白浮泉的歷史,可能並不為大眾熟知,但是要論大運河之於元大都漕運的貢獻,白浮泉功不可沒。元代初建遷都北京時,城內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和飲水短缺。但是京杭大運河只到通州,南方來的糧食需要再走60裡陸路才能運到元大都,讓運輸的成本大增、效率驟減,於是修建一條自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顯得迫在眉睫。

忽必烈將這項艱鉅任務交給了郭守敬。作為傑出的水利專家,他深知要想讓船隻在水道暢行,首先要尋找到足夠的水源。為此,郭守敬曾踏遍京郊,發現白浮泉水大而穩定,最終將其定為運河水源。為了引白浮泉水入京,郭守敬還首次提出了海拔高度理論,精確測量出白浮泉地勢高於甕山泊,引水向西南流入甕山泊後,再向南匯入積水潭,穿過城區入通惠河抵達通州,自此漕糧、南方貨品可直抵京城,開啟了元代和明初期都城如火如荼的建設歷程。

之後,明成祖朱棣選址昌平區天壽山修建皇陵,擔心引水工程破壞了皇陵的風水,為漕運做出120年貢獻的白浮泉才被棄用。從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跡漸失,但是白浮泉水仍涓涓流淌,明清兩朝均被評為“燕平八景”之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十三陵水庫修建後,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白浮泉水才逐漸乾涸。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在修繕同時,考古工作者也對白浮泉水文情況作了考古發掘。在地下發現了深色的淤泥地層,揭示了白浮泉水流向運河的大致路線。

2018年3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將圍繞白浮泉遺址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白浮泉重新開始受到關注。昌平區文旅局專門設立大運河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這裡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由於白浮泉地區曾被作為度假村使用,所以遺址的保護首先從拆除別墅、會議室、賓館等不符合遺址公園建設要求的建築開始,逐步分批進行文物修繕。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所在的龍山曾建起一座度假村,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揚運河文化,北京市對度假村進行了騰退,將與歷史文化不相關的經營性建築拆除,恢復歷史風貌。

去年10月,白浮泉遺址啟動了首批文物修繕工作,葉建偉介紹說,前期的維護修繕主要針對都龍王廟正殿和兩座配殿進行油飾、夾壟和除草除塵,對白浮泉碑亭的挑頂進行重新布瓦,做防水處理,並將明清石刻集中安置。如今,都龍王廟的紅漆灰瓦、白浮泉碑亭的挑頂立柱已修繕完畢,元明時期的白浮泉遺址風貌已基本顯現。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上世紀80年代,白浮泉已乾涸多年,遺址周邊一片荒蕪。(上圖由白浮泉管理中心提供)經過近些年的保護修繕,如今的白浮泉恢復了生機,並將在未來成為人們休閒散步、回顧運河歷史文化的又一處勝地。

今年7月,白浮泉遺址第二期文物修繕工作啟動,將對都龍王廟內繪於清末民初現已斑駁的“找水記”壁畫實施清理,按原貌修復,並聘請昌平區文物專家邢軍根據史料編寫《找水記》歷史故事。目前壁畫修復方案已提交北京市文物局報批,計劃將於明年6月底前完成都龍王廟壁畫的清理和修復工作。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遺址核心區內有一座都龍王廟,廟內正殿牆上繪有講述久旱求水故事的“找水記”壁畫,由於歷史原因,壁畫上覆有白灰且多處受損,對此工作人員已經制定了修復方案,準備啟動清理修復工作。

此外,據葉建偉介紹,二期修繕工作還將對遺址內10棵古樹進行保養修復,完成修剪、支護、打透氣孔、防腐、殺蟲和仿真處理,並著手修剪109棵枯樹樹枝。昌平區還協調市、區水務部門共同調研尋找補水路徑,提升水質,曾經乾涸的白浮泉未來也有望重新湧流。

"

每日叫醒葉建偉的不是鬧鐘,而是九龍池裡9只白鵝嚦嚦咕咕的叫聲。早起第一件事,葉建偉就會和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一起,上山查看都龍王廟大殿的牆皮有無脫落,沿路觀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龍池檢查水質,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葉建偉守護白浮泉遺址的第二年,雖然時間不長,但頗為用心:都龍王廟背後的明清石碑飽經風雨需要儘快遮擋保護,周圍的磚牆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內東側龍頭出水不暢需要疏通……這裡的一點一滴葉建偉都熟記於心,絲毫不敢馬虎,因為他所守護的泉水並不一般,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的最北源。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曾是大運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運河漕運經歷了幾百年興衰起伏,白浮泉也曾埋沒草莽,如今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和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龍泉漱玉”盛景再現。

談起白浮泉的歷史,可能並不為大眾熟知,但是要論大運河之於元大都漕運的貢獻,白浮泉功不可沒。元代初建遷都北京時,城內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和飲水短缺。但是京杭大運河只到通州,南方來的糧食需要再走60裡陸路才能運到元大都,讓運輸的成本大增、效率驟減,於是修建一條自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顯得迫在眉睫。

忽必烈將這項艱鉅任務交給了郭守敬。作為傑出的水利專家,他深知要想讓船隻在水道暢行,首先要尋找到足夠的水源。為此,郭守敬曾踏遍京郊,發現白浮泉水大而穩定,最終將其定為運河水源。為了引白浮泉水入京,郭守敬還首次提出了海拔高度理論,精確測量出白浮泉地勢高於甕山泊,引水向西南流入甕山泊後,再向南匯入積水潭,穿過城區入通惠河抵達通州,自此漕糧、南方貨品可直抵京城,開啟了元代和明初期都城如火如荼的建設歷程。

之後,明成祖朱棣選址昌平區天壽山修建皇陵,擔心引水工程破壞了皇陵的風水,為漕運做出120年貢獻的白浮泉才被棄用。從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跡漸失,但是白浮泉水仍涓涓流淌,明清兩朝均被評為“燕平八景”之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十三陵水庫修建後,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白浮泉水才逐漸乾涸。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在修繕同時,考古工作者也對白浮泉水文情況作了考古發掘。在地下發現了深色的淤泥地層,揭示了白浮泉水流向運河的大致路線。

2018年3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將圍繞白浮泉遺址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白浮泉重新開始受到關注。昌平區文旅局專門設立大運河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這裡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由於白浮泉地區曾被作為度假村使用,所以遺址的保護首先從拆除別墅、會議室、賓館等不符合遺址公園建設要求的建築開始,逐步分批進行文物修繕。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所在的龍山曾建起一座度假村,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揚運河文化,北京市對度假村進行了騰退,將與歷史文化不相關的經營性建築拆除,恢復歷史風貌。

去年10月,白浮泉遺址啟動了首批文物修繕工作,葉建偉介紹說,前期的維護修繕主要針對都龍王廟正殿和兩座配殿進行油飾、夾壟和除草除塵,對白浮泉碑亭的挑頂進行重新布瓦,做防水處理,並將明清石刻集中安置。如今,都龍王廟的紅漆灰瓦、白浮泉碑亭的挑頂立柱已修繕完畢,元明時期的白浮泉遺址風貌已基本顯現。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上世紀80年代,白浮泉已乾涸多年,遺址周邊一片荒蕪。(上圖由白浮泉管理中心提供)經過近些年的保護修繕,如今的白浮泉恢復了生機,並將在未來成為人們休閒散步、回顧運河歷史文化的又一處勝地。

今年7月,白浮泉遺址第二期文物修繕工作啟動,將對都龍王廟內繪於清末民初現已斑駁的“找水記”壁畫實施清理,按原貌修復,並聘請昌平區文物專家邢軍根據史料編寫《找水記》歷史故事。目前壁畫修復方案已提交北京市文物局報批,計劃將於明年6月底前完成都龍王廟壁畫的清理和修復工作。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白浮泉遺址核心區內有一座都龍王廟,廟內正殿牆上繪有講述久旱求水故事的“找水記”壁畫,由於歷史原因,壁畫上覆有白灰且多處受損,對此工作人員已經制定了修復方案,準備啟動清理修復工作。

此外,據葉建偉介紹,二期修繕工作還將對遺址內10棵古樹進行保養修復,完成修剪、支護、打透氣孔、防腐、殺蟲和仿真處理,並著手修剪109棵枯樹樹枝。昌平區還協調市、區水務部門共同調研尋找補水路徑,提升水質,曾經乾涸的白浮泉未來也有望重新湧流。

“白浮泉遺址”守護記:這是京杭大運河發端最北源,一景觀將重現

除了文物建築得到保護和修繕,白浮泉周邊的自然生態也得到了提升。工作人員使用特殊材料對白浮泉周邊的古樹進行了防腐和加固,保障樹木健康生長。

與文物修繕同步進行的還有規劃建設的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昌平區將按照“一泉三廟一樓,兩山兩水兩村”的構想,恢復白衣庵、古戲樓、龍泉禪寺山門等已無地上建築物的工程建設。待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建成後,元明時期的“龍泉漱玉”景觀將重回公眾視野,繼續書寫大運河“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燦爛歷史。

來源:北京日報

文/本報記者 孫雲柯 攝/本報記者 鄧偉

流程編輯:王宏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