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毫著相,便是分別心,不出六道輪迴—— 《金剛經》研習(83)

金剛經 華嚴經 翡翠 沙門的世界 2019-04-07
絲毫著相,便是分別心,不出六道輪迴—— 《金剛經》研習(8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研習——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學習:

經:【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這一段從正面說,底下一段則從反面說。

經:【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這從反面說,說明你心裡只要著相,取相就是著相,著相就是執著;只要你有分別執著,必定四相都起來了。四相是虛妄的,換句話說,你的生活都在虛妄之中。在虛妄境界裡面生活,苦惱無盡,禍害無邊,這就是六道輪迴。佛不為我們說出,不說得這麼清清楚楚,我們迷在這裡面,根本沒法覺悟,沒法看出事實真相。這就是佛的慈悲,佛對於眾生的恩德。我們看註解:

講義:【無我人等相,我執空也。無法相,法執空也。】

無非法相,空的觀念也沒有了。我空、法空、空的念頭都沒有了,那叫真乾淨了。

講義:【是名三空】

這個三空,大小乘經典上都說,在佛學名相術語裡面稱之為「大三空三昧」,就是說的這個,大小乘統統都有,但是它的內容、境界,當然大小乘不一樣。

講義:【由見三空,從此精進,淨念相繼,便證清淨法身。】

由此可知,般若會上的菩薩,確實跟一般菩薩不一樣,那就是他的修證是以大三空三昧做基礎。像我們蓋大樓一樣,我們今天修學以什麼為基礎?以地面為基礎。他們已經蓋了十層、二十層,從那個基礎上再往上蓋,這個味道,他這個水準高。那個淨念相繼,跟我們現在講的淨念相繼當然不一樣,淨念相繼也有等次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大勢至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圓通章》上說「我與五十二同倫」,這句話的意思也是明顯給我們說出來,淨念相繼的等次有五十二,五十二個階級。每一個階級功夫、境界都不相同,但是都是淨念相繼。所以我們要明白,我們聽到淨念相繼,並不是很單純的、功夫都一樣的,不一樣!裡面有淺深程度不相同。

又如我們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功夫成片裡面也是分很多層次,亦不相同。如果要是都一樣,那往生哪裡會有九品!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有三輩九品,這意思就很明顯,功夫成片最低限度要分九個等次,這不是很清楚了嗎?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亦復如是。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面也有九品;這就說明事一心不亂裡面,功夫層次不相同。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頭還是有九品;這就說明,實報莊嚴土至少也有九個等級不相同。這些我們都要知道,都要明瞭,自己用功才曉得把自己的功夫不斷的向上提升。正如同我們走路一樣,我們去旅行,去走路,走到什麼地方,我們曉得到了某一個目的地,一站、一站往前走,這個走得很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說每天走路到哪裡不曉得,那就糊里糊塗的,糊塗就會生煩惱。方向清楚、目標清楚,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清清楚楚,這才能生歡喜心、生法喜。

這個底下也說,也有講到一心不亂。到證清淨法身,淨念相繼要到證清淨法身,這是高段的功夫。像我們剛才講的唸佛的功夫,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還不行,還到不了這個功夫;要到理一心不亂,證得法身了。理一心不亂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等的境界,見性就是證法身,這是淨念相繼高層的功夫,高等的功夫。「故曰,得無量福德。」這個無量福德是當然的,為什麼?性德現前了。佛告訴我們,真如自性之中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個相就是福德。

如來的智慧德相,我們怎麼知道?佛在《華嚴經》上說了,《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上也說了,不及《華嚴》講得詳細。《華嚴》是經文長,講得詳細,所以古人常說,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讀《華嚴經》的人不多,因為經太長,現在人沒有耐心,看到部頭太長,不想念了,看都不想看了。可是我們同修,淨土三經,相信多半都讀過。淨土經裡面雖然不及《華嚴經》講得那麼詳細,但是它所描繪的,也足以讓我們讚歎。我們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正報,身是清淨身,金剛不壞身,永遠不會變、不會滅;身體是透明的,沒有汙穢、沒有骯髒。身是清淨的,大地也是清淨的,真的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講的「心淨則土淨」。心清淨了,身清淨,身是透明的,像琉璃一樣;身清淨,土清淨。西方極樂世界的地,不是我們這邊的泥土、沙石,不是的,它的地是琉璃的,佛經典上講的琉璃,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翡翠,綠色的玉,在玉里面可能價值還很高的,我們稱為寶石。我們這個世間的翡翠是最好的寶石,拿到西方極樂世界一比,一文都不值,那個質料差遠了,差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琉璃,透明的,從地面可以看到地心,看到底下。在經上看到黃金為地,那個地是馬路。琉璃地上,黃金鋪的馬路,不要人工去鋪,自然現出來的。福德不可思量!不是人工設計的,不需要人工去鋪設,自自然然變現的境界,自然變現的。

如果要是不以為然,不能相信,認為這是神話,舉一個例子。我們有時候作夢也做到美夢,夢中境界非常好,那個夢中境界呈現出來了,裡面也有好多好境界,誰設計的?誰去造的?沒有看到人設計,也沒有看到人在那裡建設,為什麼夢中境界現前,馬上就有了?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就不難體會到,那是真的,佛講的不假。是從心性裡面自自然然顯現出來的,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都不是人工造的,都沒有自己在那個地方去打妄想、去分別執著在設計,沒有!所以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我們這個地方是用生滅心去建築的,都市種種建設,天天在那裡分別,在那裡執著,在那裡去想,設計建築,用生滅心,所以時間久它就壞掉了。年代久了就變成廢墟,有生有滅,是因為你生滅心建築的。西方世界,佛心清淨,大眾的心清淨,清淨心裡面顯示出來的。清淨心沒有生滅、沒有念頭,所以顯示出來依正莊嚴也是不生不滅。依報跟正報的關係,如此的密切。我們冷靜觀察、冷靜的思惟,還是佛講的有道理,我們可以採信。這是講得無量福德。

也許有人要問,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在我們這個世間,天天還去託缽,每天打著赤腳,鞋都沒得穿,過出家人那麼苦的生活,我們看到,都不願意過那個日子,他的無量福德在哪裡?必須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是應化身來的,不是他的報身,不是他的淨土,釋迦牟尼佛有淨土,釋迦牟尼佛有報身,《梵網經》上就透了一點消息,毘盧遮那佛是法身,盧舍那佛是報身,千百億釋迦牟尼佛是化身。這透了一點消息,釋迦牟尼佛的本身是盧舍那,「盧舍那」是誰?《華嚴經》上的毘盧遮那佛,那是釋迦牟尼佛的真身。由此可知,《華嚴經》上所講的依正莊嚴,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佛到我們這裡來,要度我們這些煩惱的眾生,《普門品》上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相。我們眾生煩惱、習氣、業障重重,釋迦牟尼佛也要現出那個樣子,才能度我們。釋迦牟尼佛如果要度一群豬,他要現一個豬身,到豬裡面去投胎,天天跟那些豬在一起,也跟牠們講經說法,度牠們;現個人身就不能跟那些畜生講話、講經說法,就不行。應以什麼身得度,示現什麼身。所以,世尊有他的淨土,這個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所以真的是福德不可思量,無量福德。他能夠現無量無邊的身,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種能力我們現在人講神通,也是他無量的福德,他能現,以無量無邊的應化身幫助一切眾生。佛幫助一切眾生,最主要的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真正幫助眾生解決了問題。

「此即是理一心不亂境界」,在我們淨土宗,這個境界是屬於理一心,就是以三空三昧做基礎,再精進,淨念相繼。淨念相繼這一句,我們也要把它看活,不可以死板板的看作這是淨土宗。你這麼看,不能說你錯,但是這個意思不圓滿。任何一宗、任何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修什麼法門,它的總綱領就是修覺正淨。法門再多,所修的無非是覺正淨而已。覺正淨是一而三,三而一。雖然講三個字,實際上是一樁事情,因此任何一個法門,功夫的總持都是淨念相繼。所以,這個名詞的含義是包括整個佛法;不但是整個大乘包括在其中,小乘也不例外,都概括在其中。

講義: 【此節經文,從反面顯其必應三空之故。】

這個詞句非常肯定,必是必須,非這樣做不可,一定要入三空。換句話說,決定不能有執著,分別執著一定要把它舍掉。分別執著,可以說是我們無量劫來,修行沒有能夠成就的根本障礙。前面說過,我們不是這一生才修行,每一位同修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思議。善根、福德不必說,因緣,我們在這一生中遇到大乘正法,遇到《金剛般若》,遇到淨土三經、五經,這個因緣不可思議。換句話說,善根、福德、因緣,我們統統具足了。這一生能不能成就,就看這個根本的障礙你曉不曉得。知道這個根本障礙之後,把這個障礙除掉,我們這一生當中就成功了,我們的功德在這一生當中就圓滿了。如果不知道障礙在哪裡,不曉得把障礙除掉,這一生雖然是三個條件具足,不能成就,這真可惜!因為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很不容易,太難太難了。我們今天三個條件具足,但是要知道它有障礙;要認清障礙,除掉障礙,那就圓滿了,功德就圓滿了。

講義: 【以明絲毫著相,便是分別心,便非清淨自性,便是逐妄、迷卻真性、起惑造業、苦報輪迴的凡夫。】

讀這一段文,確實驚心動魄,寒毛直豎。這對於真正希望在這一生成就的同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開示,那就是絲毫的分別執著都不能有,我們這一生唸佛才保證往生。我們這一生所希求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在這一生當中,一定得到究竟圓滿。所以一絲毫的分別執著都不能有;有了,就是障礙,障礙我們清淨心,清淨自性就是清淨心,就是逐妄。換句話說,這是走了回頭路,我們無量劫來,就是逐妄、就是迷真。這一生當中好不容易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有可能脫離三界輪迴,有可能往生極樂世界,被這個障礙障住了,這個多可惜,又走了回頭路。

所以,世間五欲六塵留戀不得,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我們面對六塵境界的時候,心裡動了心,起了貪瞋痴的念頭,能立刻想到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立刻把它伏住,把它打掉,這叫功夫,這個叫得力。不能再迷,迷了真性的人,不可能不起惑造業。惑就是迷惑,一有分別執著就迷惑。分別就是起惑,執著就是造業。起惑造業,又搞六道輪迴了,所以這叫輪迴心、輪迴業。我們用輪迴心、輪迴業修學佛法,佛法也是輪迴,你出不了六道。

但是佛法是善法,你所得的果報是高等的,你身心清淨。善心、善行,像經上常講的慈悲喜捨,修十善業,生三善道享福,你得這麼個果報;如果你的心行不善,還是有福報,惡道裡面享福。惡道裡還有福報嗎?有!我們在新加坡就看到,新加坡有很多神廟,信徒很多,初一、十五你看多少信徒去燒香拜拜,去祭祀鬼神。餓鬼道里面有福報的,他在鬼道里享福。畜生道里享福的更普遍,大家都能看到,多少人養的寵物,很享福!你看看,牠什麼心都不要操,主人侍候牠,照顧牠非常周到,牠的福報很大,比人大,人享福要像牠那麼享福不容易。所以你仔細去觀察寵物,我們學佛的人警覺性高,人不如畜生,養寵物的那個家庭,哪個最有福?寵物最有福。牠的主人侍候牠,主人是牠的奴婢,牠才是真正的主人,主僕顛倒了,真正的主人是那個寵物,僕人照顧主人、侍候主人,你想想看,顛倒了。這就是什麼?牠修的福報很大,但是牠的心行不善,墮畜生道;修的福,牠還是照享,畜生道里面享福。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佛在這一部《金剛般若》也明顯為我們指出來,因果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果是真的。我們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謹慎小心。所以要曉得,用輪迴的心,就是分別執著的心;輪迴業就是分別執著這些事相,這是輪迴業;修佛法也不行,也得不到結果,唸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唸佛也是福報,這一生所修的都變成福報,這是很可惜,依舊去做一個苦惱的六道眾生。底下一段教我們正確的修行方法。我們要以佛心、要以菩薩心來修行,才能出得了三界六道,才能得究竟的果報。究竟果報就是了生死,從此以後再不搞生死輪迴了,這才算是究竟,這個果報才算是真實。

講義:【廣修六度萬行】

這一句話意思就是說,我們全心全力去做利益一切眾生的好事、善事,對於眾生有利益的,盡心盡力去做。

講義: 【而心中若無其事,湛然凝寂,不為所動。】

這就不是輪迴心,就不是輪迴業。心裡面怎麼樣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若無其事,每天認真努力在做,做了怎麼樣?沒事!這樣做,很快樂,不疲不倦,你不會感覺得很累。一般人做事,做一點事他都感覺到疲倦,感覺到累了。為什麼累?他執著分別,我今天做了好多好多事,那怎麼不累!當然就累了。菩薩一天做那麼多事,沒做、沒事,沒有事,他怎麼會累!

我們常常勸人,尤其年歲大的人,要多休息,實在講休息都累。為什麼休息會累?在打妄想,身休息了,念頭沒休息,所以他還是累,還是會疲倦;最要緊的是要念頭休息。心清淨了,這個身一天到晚做,做再多都不累。這些事情,諸位同修你不妨試驗試驗,就能體會到了。這是真的,你會做得精神飽滿,甚至於晚上不睡覺的做,都不會累,愈做愈快樂。如果你不相信,我舉個很淺顯的例子,年輕人跳舞,跳上兩天兩夜,他歡喜,他不累。還有人打麻將,打個通宵,他也不累,那是什麼?精神專注,他也沒有別的妄想,他打牌要是打妄想的話,他要輸錢,所以他也集中精力,也入了三昧,他也行。不過那個不究竟,那個心裡還是有念,不過他的念集中了,他不是很多的妄念,他集中,只有一個妄念、幾個妄念,他妄念少了,所以他能夠不疲不厭。如果一個妄念都沒有了,那個精神飽滿,那個不會疲倦的。所以許多人覺得:我讀《無量壽經》,一本念不下去,會很累。來跟我說。我說:那怎麼辦?好了,你就分幾段念,一次念一小段吧!這沒有法子,這證明妄想太多了。他一說這個話,我就曉得,妄想太多了。一部經,初學的人兩個小時,兩個小時的定力都沒有,你才曉得他的妄念多少!這個病很嚴重,一定要克服。

要學著心中若無其事,要真正放得下。放下從哪裡放起?佛在經教裡教導我們很多,從你執著最重的放起。譬如我們對財看得很重,我們就從財先下手;我們名看得很重,你就從名先下手。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相同,每個人的病情不一樣,哪一個病最重,就從那個地方下手。一般講起來,把財看得重的人是比較多一點,可是也不一定。譬如我們從前在臺灣,道安老法師的確不貪財,財看得很輕,道安法師名看得很重。所以有人就騙他,組一個公司請他作董事長,他很高興。董事長要出錢,他的錢馬上就拿出來,被人騙去了。哪一個毛病重,從哪一個毛病下手,把它舍掉、把它斷掉,心中若無其事。所以這個若無其事,這裡頭境界也有淺深廣狹不同。我們要知道,自己哪個毛病重,從哪個地方下手,舍!舍,他的心就清淨了。

「湛然凝寂」,這是功夫成就了。湛然是比喻,像清水一樣,水很清,沒有汙染,很清很乾淨,沒有波浪。水在平的時候,在定的時候,這是湛然凝寂。「不為所動」,不會再被境界所動。從前我貪財,現在再多的金銀財寶在面前,不動心了,這就成功了。所以心要不動,事情要做。心不動,就是佛心、菩薩心;你所做的一切事業叫菩薩事業,就不是輪迴業。心一動,還有一點點分別執著、貪瞋痴慢,那是輪迴心,所做的佛事都是輪迴業,何況世間的什麼善事、惡事,那不必說了;關鍵就在這一點,真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此即是不取法相的真實義。」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文據: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

淨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講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