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動損壞巖體加劇生態退化 部分風電場項目急踩“剎車”濟南擬在商河以外禁止新建'

"

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行業“退補”風向下,風電場建設緊急“踩剎車”。近日,濟南市對外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風電場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徵集意見。根據《通知》,濟南將嚴格控制風電場項目建設區域,除商河縣外禁止新建風電場項目。

“項目建設區域、審核審批、建設管理等都‘收緊’,個別影響生態的項目或會就此‘停擺’。”25日晚間,一家能源公司的負責人張先生認為,他之前在山東省內佈局了多個陸上風電場項目,並有計劃進軍海上風電。

從狂奔到理性

數字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山東省風電裝機總容量1126萬千瓦,居全國第五。山東正適度有序推進風電項目建設,到2022年,全省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700萬千瓦左右;到2028年,全省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300萬千瓦左右。

而上述《通知》提出,濟南市風電場項目建成落地較多,主要分佈在城郊山區。風電場項目建設過程中,多沿地勢較高的山脊、山崗佈設風、電機,風、電機基礎挖掘、場地平整、入場道路和輸電線路施工,高強度、大範圍擾動損壞巖體,加劇區域生態退化甚至產生次生災害,因此明確,行政區域內除商河縣外禁止新建風電場項目。此外,自然遺產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區域,禁止建設風電場項目。

在這之前,包括風電等在內的新能源項目備受青睞。例如,濟南市《2019年度市級重點項目安排》中,包括5個能源項目在內,其中有2個風電項目,分別是位於萊蕪的金雷海上風電主軸產業化及中電萊蕪三期風電場工程。

而經濟導報記者梳理髮現,濟南風電項目“收縮”早有跡象。濟南市2017年市級重點項目中,包括4個火電項目、7個風電項目在內。例如,位於長清區的國電風力發電二期項目,預計總投資過10億元,其中,其雙尖山風電項目佔地30.15畝,建設規模80兆瓦,安裝40臺單機容量2兆瓦風力發電自機組及升壓站。

前述能源公司張姓負責人表示,風電站投資成本是火電的2-3倍,這就意味著單個項目投資過億元。“隨著新能源補貼將逐步退出,對於投資方而言,更須管控風險。”他認為,“濟南意在政策上快速引導行業走向理性。”

邁向高端

不僅是濟南,知情者透露,開發風電的“風險”早已顯現,行業對長島海上風電的拆除還記憶猶新。

2017年1月,環保部華東督察中心對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約談,指出長島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建有風力發電項目,部分養殖設施和旅遊項目未批先建,對編制、報批總體規劃和劃界、立標等整改要求落實不力。隨後,長島積極整改,著力健全常態化的保護機制。

長島向風電企業下達拆除通知,明確要求立即啟動核心區內風機拆除程序。 長島核心區內的12颱風機立即停止運行。截至當年年底,國家環保部華東督察組與山東省、煙臺、長島形成共識,48颱風力發電組全部進行了拆除。

行業“退補”其實已經明確。國家發改委5月發佈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將陸上、海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改為指導價,並自7月1日起已經開始執行。根據這一新政,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與此同時,規模企業正在“搶裝”“搶布”。例如,8月初,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重點項目集中籤約儀式,其中包括了一個新能源項目——海上風電高端裝備製造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主要研發、生產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浮式海上風電機組裝備,將建成北方最大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中心。

行業認為,海上風電的下一步是“風電+”,科學推動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支持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波浪能、潮流能等融合發展,形成產業發展與推廣應用相互配套、協同發展的建設格局。

根據《山東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8年)》,山東將發展海上風電製造與應用產業集群。以青島、煙臺、東營、濰坊、威海、日照、濱州等市為重點,圍繞海洋強省戰略組織實施和“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規劃建設,加快推進6兆瓦、8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研製及使用,帶動相關配套裝備產業發展,建設高端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