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濟南 交通 建築 設計 交通規劃 2019-09-04
"

在1997年的時候,藉助“濟南五年大變樣”的東風,濟南市曾提出北園大街與歷山路立體交叉規劃,該立交為半苜蓿葉加半定向形式,整體佈局緊湊,佔地較小,形式與後來的全福立交橋類似,該工程分兩期實施,前期先實施北園大街跨歷山路高架橋,二期實施轉向匝道橋,不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該計劃擱置了,一期實施後,直到現在也沒有實施後續的立交工程。

從當前來看,該立交工程範圍內,拆遷量並不大,現在實施仍有空間。

"

在1997年的時候,藉助“濟南五年大變樣”的東風,濟南市曾提出北園大街與歷山路立體交叉規劃,該立交為半苜蓿葉加半定向形式,整體佈局緊湊,佔地較小,形式與後來的全福立交橋類似,該工程分兩期實施,前期先實施北園大街跨歷山路高架橋,二期實施轉向匝道橋,不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該計劃擱置了,一期實施後,直到現在也沒有實施後續的立交工程。

從當前來看,該立交工程範圍內,拆遷量並不大,現在實施仍有空間。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

在1997年的時候,藉助“濟南五年大變樣”的東風,濟南市曾提出北園大街與歷山路立體交叉規劃,該立交為半苜蓿葉加半定向形式,整體佈局緊湊,佔地較小,形式與後來的全福立交橋類似,該工程分兩期實施,前期先實施北園大街跨歷山路高架橋,二期實施轉向匝道橋,不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該計劃擱置了,一期實施後,直到現在也沒有實施後續的立交工程。

從當前來看,該立交工程範圍內,拆遷量並不大,現在實施仍有空間。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歷山路街景

從街景圖上來看,該段高架預留的淨空足夠佈設匝道,如果後期南北向交通與北園高架的轉換交通量過大,應考慮實施該立交工程,總體造價粗略估計應在3到4億左右。

"

在1997年的時候,藉助“濟南五年大變樣”的東風,濟南市曾提出北園大街與歷山路立體交叉規劃,該立交為半苜蓿葉加半定向形式,整體佈局緊湊,佔地較小,形式與後來的全福立交橋類似,該工程分兩期實施,前期先實施北園大街跨歷山路高架橋,二期實施轉向匝道橋,不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該計劃擱置了,一期實施後,直到現在也沒有實施後續的立交工程。

從當前來看,該立交工程範圍內,拆遷量並不大,現在實施仍有空間。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歷山路街景

從街景圖上來看,該段高架預留的淨空足夠佈設匝道,如果後期南北向交通與北園高架的轉換交通量過大,應考慮實施該立交工程,總體造價粗略估計應在3到4億左右。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歷山路-北園路立交規劃示意

規劃方案介紹:

歷山路-北園大街交叉口位於濟南市東北角。交叉口南側為歷山路,現狀道路紅線寬50m,其中機動車道寬15m;北側為歷山北路,現狀車行道寬15m;東西向為北園大街,現狀道路紅線寬50m,機動車道為雙向六車道寬22m。南側歷山路與鐵路相交,現為下穿鐵路立交,立交處已建泵站一座,用於解決引道排水。根據《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年)》,歷山路及北園大街為城市內環快速道路的組成部分。其中,北園大街和歷山路規劃道路紅線寬60m。歷山北路為城市主幹路規劃道路紅線寬50m。

隨著濟南市經濟改革的深人發展,省、市委提出了“濟南五年大變樣”的宏偉目標。為了改善城市道路和交叉口的交通擁擠狀況,歷山路-北園大街交叉口的工程建設已提到議事日程,規劃擬建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橋。

近期方案先建北園大街分離式上跨歷山路高架橋,高架橋橫斷面寬1.85m,車道佈置為雙向四車道。地面也佈置雙向四車道,使左右轉向的車輛在平面交叉口內通行。高架橋的橋墩按遠期方案實施。

遠期方案將北園大街高架橋由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六車道,並增設佈置8條匝道,名稱依次為:ES、EN、SE、SW、WS、WN、NE、NW。立交形式採用部分首蓓葉型加定向三層式全互通立交。匝道的最小半徑為40m,立交最大的建築高差10.65m,最大縱坡4%。各匝道均佈置為一條車行道,兩條匝道並塊路段則佈置為單向雙車道。單向單車道匝道除佈置了一條車行道,兩條匝道並塊路段則布!為單向雙車道。單向單車道匝道除佈置了車行道外還考慮設置緊急停車帶,給發生事故和拋錨的車輛停靠。北園大街高架橋按期方案實施時,高架橋下將不設機動車道,僅在高架橋兩側佈置地面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北園大街的行人和非機動車的直行則通過兩座專用的人行天橋來實現。

"

在1997年的時候,藉助“濟南五年大變樣”的東風,濟南市曾提出北園大街與歷山路立體交叉規劃,該立交為半苜蓿葉加半定向形式,整體佈局緊湊,佔地較小,形式與後來的全福立交橋類似,該工程分兩期實施,前期先實施北園大街跨歷山路高架橋,二期實施轉向匝道橋,不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該計劃擱置了,一期實施後,直到現在也沒有實施後續的立交工程。

從當前來看,該立交工程範圍內,拆遷量並不大,現在實施仍有空間。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歷山路街景

從街景圖上來看,該段高架預留的淨空足夠佈設匝道,如果後期南北向交通與北園高架的轉換交通量過大,應考慮實施該立交工程,總體造價粗略估計應在3到4億左右。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歷山路-北園路立交規劃示意

規劃方案介紹:

歷山路-北園大街交叉口位於濟南市東北角。交叉口南側為歷山路,現狀道路紅線寬50m,其中機動車道寬15m;北側為歷山北路,現狀車行道寬15m;東西向為北園大街,現狀道路紅線寬50m,機動車道為雙向六車道寬22m。南側歷山路與鐵路相交,現為下穿鐵路立交,立交處已建泵站一座,用於解決引道排水。根據《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年)》,歷山路及北園大街為城市內環快速道路的組成部分。其中,北園大街和歷山路規劃道路紅線寬60m。歷山北路為城市主幹路規劃道路紅線寬50m。

隨著濟南市經濟改革的深人發展,省、市委提出了“濟南五年大變樣”的宏偉目標。為了改善城市道路和交叉口的交通擁擠狀況,歷山路-北園大街交叉口的工程建設已提到議事日程,規劃擬建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橋。

近期方案先建北園大街分離式上跨歷山路高架橋,高架橋橫斷面寬1.85m,車道佈置為雙向四車道。地面也佈置雙向四車道,使左右轉向的車輛在平面交叉口內通行。高架橋的橋墩按遠期方案實施。

遠期方案將北園大街高架橋由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六車道,並增設佈置8條匝道,名稱依次為:ES、EN、SE、SW、WS、WN、NE、NW。立交形式採用部分首蓓葉型加定向三層式全互通立交。匝道的最小半徑為40m,立交最大的建築高差10.65m,最大縱坡4%。各匝道均佈置為一條車行道,兩條匝道並塊路段則佈置為單向雙車道。單向單車道匝道除佈置了一條車行道,兩條匝道並塊路段則布!為單向雙車道。單向單車道匝道除佈置了車行道外還考慮設置緊急停車帶,給發生事故和拋錨的車輛停靠。北園大街高架橋按期方案實施時,高架橋下將不設機動車道,僅在高架橋兩側佈置地面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北園大街的行人和非機動車的直行則通過兩座專用的人行天橋來實現。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早期規劃方案

濟南市歷山路-北園大街立交工程設計方案

設計思想:

高架跨線橋的確定城市道路立交形式必須按規劃道路的性質與功能的要求確定。一般城市快速環路與幹線相交處應建立交。由此,北園大街是規劃城市內環快速路,東西向直行交通量大,應考慮擬建北園大街上跨歷山路主線高架橋。

匝道佈置根據本工程交叉口的現狀,北園大街北側建築密度不大,無大型的重要建築,而大多數為臨時性的二層商業建築,拆遷難度小。因此,考慮在一、四象限設置了兩條對稱的環形匝道。北園大街南側,歷山路為鐵路立交的引道,歷山路兩側居民住宅密度大。為了減少拆遷量,減少影響已建的立交引道和排水泵站,不宜設置佔地面積大的環形匝道,僅考慮設置WN、NE兩條定向匝道,這雖然增加了西向北和北向東左轉車輛繞行的距離,但減少了歷山路上二個匝道的出人口,使得涉及鐵路立交引道的工程量降低到最低限度。

歷山路、歷山北路東側有一條大柳行頭河橫穿北園大街,設計時考慮NW WN匝道僅佈置於河的西側,減少建造跨河橋的數量,避免破壞河道水系。為了便於行人和非機動車直行穿越歷山路,在平行於主線高架橋的兩側架設上跨歷山路的人行天橋,此人行天橋坡長不宜過長,僅能供行人通行和非機動車推行。匝道和人行道及非機動車相交處,考慮匝道上跨人行道及非機動車道。

本工程立交方案整體佈置協調勻稱,外形美觀氣派。立交建成後,立交用地範圍內可建街心花園和娛樂廣場,是市民遊覽消閒的好去處,也可作為濟南市標誌性的景點,綠化環境,美化城市。

從北園高架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北園高架的長時間擁堵狀況除了交通量過大的原因之外,全線立交設置過少也有一定原因,上下匝道橋車輛對主線直行交通流影響過大,主線與被交叉公路的交通流不能快速轉換,擁堵節點比較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城市的發展,濟南市的車輛保有量會進一步增加,北園高架的擁堵狀況也將會一直持續,相關交通主管部門應研究切實可行的方案來疏導交通,方便市民出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